第70章

  孔融在信中忧心忡忡地写道:荀彧称病,郭嘉更是病卧在床,据说已危在旦夕。曹操骤然间失去了左膀右臂般的两位核心谋士。
  他对两人的境遇深感痛惜,尤其提到荀彧。此人即便位高权重,也始终未改初衷。他虽与荀彧各为其主,却深知荀彧毕生所求,是匡扶汉室,正因如此,早年才选择了辅佐曹操这位当时最有能力平定乱世、中兴汉室的雄主。
  曹操麾下大半谋士,包括郭嘉在内,皆由荀彧举荐。
  如今,面对曹操日益显露的僭越之心,许多人选择沉默自保,唯有荀彧苦苦进谏,坚决反对曹操晋封魏公。
  他无法确定,荀彧是真病,还是“被病”了。
  至于孔融自己,他在信中只轻描淡写提及,他对曹操的僭越之举毫不客气。每每引经据典,字字如刀,虽不带脏字,却句句直刺曹操要害。
  他所凭恃的,正是曹操对其身为天下儒宗、门生故吏遍及海内的巨大声望有所忌惮,不敢动他。
  看完这封信,孙灵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背脊升起,指尖都有些发冷。
  曹操的意志,如今便是朝廷的意志。所谓的大汉朝廷,实质上早已姓曹。
  史上的曹操,最终到底没有穿上那身龙袍。这并非因为忌惮谁的实力,也非畏惧流言蜚语。究其根本,或许是他内心深处,还残留着最初踏上这乱世舞台时的那份赤子之心。
  那份与荀彧不谋而合、匡扶汉室的初心。
  是岁月的消磨?
  是权柄的侵蚀?
  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无声地改变。
  曹操最终没有迈出那一步,说明他对汉室,或许还保留着最后一丝身为臣子的忠诚。
  然而,此刻他自封魏公的行为,已遭到孔融、荀彧的强烈反对。以曹操的性格,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况且,孔融信中轻描淡写提及的郭嘉,似乎已病入膏肓,命悬一线。
  怀着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孙灵打开了郭嘉的信。
  泛黄的信纸上,竟有点点暗红的印记刺入眼帘。信中,郭嘉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字迹已显虚弱,末尾几乎是恳求地问孙灵,可还有什么救命的方子?
  放下这厚厚一叠信件,孙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分身乏术,难以兼顾。
  而其中,又以孔融的处境最为凶险急迫。
  她无比恐惧,害怕曹操盛怒之下,会以“不孝”之名,将这位耿直的夫子置于死地。
  她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再加上荀彧处境诡谲,郭嘉命在旦夕……
  何去何从?
  答案不言而喻。
  孙灵决定前往邺城,这个选择在另外六个男人眼中,几乎等同于她选择了张辽同行。
  诸葛亮提出要陪她同去,孙灵却道凉州乃根基所在,丝绸之路的重建更是重中之重,必须由他亲自坐镇才放心。
  周瑜追问何时回江东,孙灵只说先去邺城看看情况,再顺路返家。
  陆逊嚷着要跟阿姐一起,孙灵让他留在凉州,好好配合马超的安排。
  赵云请命护卫安全,孙灵婉拒了,并嘱咐他务必带着她的贺礼和祝福,代她前往益州参加刘备长子阿斗的满月宴,以免失礼。
  所有人都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
  于是,张辽护送孙灵踏上了前往邺城的旅程。
  路途遥远,行程紧迫,孙灵忧心错过时机,时而乘坐马车颠簸赶路,颠得难受了便改骑马奔驰,骑累了再回马车歇息。
  一路疾行,张辽看着身旁这位已是威震一方的凉州牧,不禁回想起几年前初遇时的情景。那时她化名孤女华梦灵,左一个“张大哥”,右一声“文远哥哥”,声音又甜又脆,言笑晏晏。
  想着她孤苦的身世,看着她明媚的笑脸,听着那娇俏的呼唤,他整颗心都会不自觉地软下来、暖起来。
  如今,孙灵无需再伪装身份,对他也不再是那个会撒娇的华梦灵了。这份巨大的落差,让张辽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这感觉,就像小时候那个极其依赖你、粘着你、让你忍不住捧在手心疼爱的妹妹,突然有一天长大了,变得端庄疏离,那份亲昵便再也寻不回来了。
  他心下惆怅难言。
  时值初春,寒意未消。每到一处驿站或落脚点休整,张辽必定亲自将孙灵马车里汤婆子的冷水倒掉,仔细灌满滚烫的热水,确保她手脚暖和。
  途中若侥幸寻得些稀罕的野果,或是猎到些山珍野味,他必定费尽心思处理得干干净净,切成小块或烤得恰到好处,方便孙灵直接入口,连手都不需多动一下。
  哪怕行程再赶,只要路过城镇,孙灵随口一句“这是什么糕点?闻着挺香”,或是无意间提起“听说这家酒楼的烤鸭不错”,张辽必定会记在心上。
  无论需要排多长的队,绕多远的路,他都会想方设法买回来,第一时间送到孙灵面前。
  他看不得孙灵有一丝皱眉,他把她的每句话都奉若圭臬,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心尖上的宝贝,只恨不能捧在手心、含在嘴里。
  能与孙灵这般单独相处的时光,是多么来之不易。
  他恨不得把每一刻都过得丰富圆满,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他本就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绞尽脑汁找话题与孙灵攀谈,孙灵自是礼貌周全、对答如流,处处透着聪慧得体。
  然而张辽心里却始终空落落的,不得劲。
  他多么渴望孙灵能对他特别一点,像当初的华梦灵那样,对他撒撒娇,开开玩笑,甚至嬉笑打闹,而不是如今这般彬彬有礼、无可挑剔的疏离。
  怀着这份既想尽心伺候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张辽一路小心谨慎、无微不至地服侍着,终于护送孙灵抵达了邺城。
  邺城巍峨的城墙轮廓已遥遥在望。
  孙灵一行人在城外十里处的一间简陋茶肆稍作休整,饮些热汤水,让马匹也喘口气。
  张辽正仔细检查着孙灵的坐骑鞍鞯是否牢靠,忽然,官道尽头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
  抬眼望去,只见一队精悍骑兵卷起烟尘,正风驰电掣般向这边奔来。
  为首之人身披玄色大氅,身形魁梧,虽隔着距离,那股久居上位的威势已扑面而来。
  竟是曹操亲至!
  他显然已在城中久候不耐,竟不顾身份,亲自策马出城数十里,只为尽早迎上孙灵。
  第63章
  孙灵在茶肆内听到外面骤然响起的密集马蹄声,起身走到门口。刚踏出简陋的门槛,抬眼便撞见一队人马疾驰而至,为首那人已利落地翻身下马。
  正是曹操。
  他显然也一眼看到了门口的孙灵,两人目光在空中骤然相接。
  刹那间,两人都微微一怔,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住了片刻。
  如今的孙灵已年方二十一,不再是几年前那个青涩娇俏的少女。岁月将她雕琢得更加丰盈动人,眉宇间褪去了稚气,增添了沉稳与明艳,灼灼其华。
  曹操纵横半生,见过的美人不知凡几。
  有清丽脱俗如空谷幽兰的,有冷艳孤高似九天仙子的,有娇憨活泼若林间小鹿的,亦有妩媚妖娆胜牡丹芍药的……
  可眼前的美人,却似乎无法简单地归入任何一类。
  曹操只觉得周遭的一切,茶肆的灰墙、枯黄的野草、远处灰蒙蒙的天空,都瞬间失去了色彩,变得黯淡无光。
  唯有她,如同天地间唯一的光源,鲜活、明亮、夺目,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心神摇曳的独特魅力。
  她竟比记忆中……更加光彩照人了!
  曹操毕竟是见惯风浪的枭雄,失神不过一瞬便已回神。但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身后那些跟随多年的亲卫、随从们,此刻竟也个个如同被施了定身咒,目光直勾勾地落在孙灵身上,连呼吸都忘了,全然一副魂飞天外的模样。
  曹操心头一股无名火起,浓眉一蹙,从喉咙深处重重地咳了一声。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压迫感,如同惊雷炸在随从们耳边。
  众人猛地一个激灵,如梦初醒,脸上掠过一丝慌乱和尴尬,慌忙低下头,各自散开,牵马的牵马,警戒的警戒,再不敢朝孙灵这边多看一眼。
  孙灵脸上绽开明媚的笑容,一步跳下台阶,声音清脆地唤道:“魏公!”
  这一声“魏公”入耳,曹操脸上的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纯粹的、毫不掩饰的狂喜。他大步上前,竟像抱个孩子似的,一把将孙灵拦腰抱起,原地转起圈来。
  “哈哈哈!孟英!好!好!好!我高兴!我真是高兴啊!”
  他连说了三遍“好”和“高兴”,笑声爽朗豪迈,震得枝头积雪簌簌落下。
  孙灵绯红的裙裾在空中旋开,如同绽放的艳丽花朵,而曹操便是那托起花朵的劲风。
  直到孙灵被转得有些发晕,轻轻拍打他的肩膀,曹操才意犹未尽地停下,将她稳稳放回地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