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是……”
  “君子剑与淑女剑,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孙灵刚要解释磁石原理,周瑜已不容分说地握住她的手:“正好你来了,随我去校场看看新编练的骑兵。”
  他转头对赵云点头示意,便带着孙灵转身离去,没给她继续说话的机会。
  孙灵听到可以去看军队检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生怕周瑜反悔,连忙应道:“去!现在就去!”
  自从孙坚遇刺那件事后,孙策和周瑜都格外注意保护孙灵的安全。
  那次刺杀中,若不是黄祖的弓箭手主要针对孙坚,没有认出在场的孙策和孙灵,后果不堪设想。
  孙策格外谨慎,坚决不让孙灵再亲临战场前线。即便在军营,也只让她参与决策和后勤事务,绝不让她接触实战训练。
  周瑜和孙策想法一致。他们都担心孙灵对军事产生太大兴趣,哪天执意要上战场。
  走在去校场的路上,周瑜问道:“你说,这世上有没有天生一对的衣裳?一碰就能贴合在一起。”
  孙灵不假思索,“这有什么难的?在布料缝上磁石就行了。”
  她比划了一下,“就像这两把剑一样。”
  第18章
  不久后,刘备邀请孙灵到府上做客时,正巧遇到赵云。
  一见面,赵云就开门见山道:“上次比试未分胜负,今日继续如何?”
  自从上次交手,赵云一直在琢磨如何破解孙灵的灵活身法。
  就像抓泥鳅一样,不能一味猛追,而是要放慢节奏,先观察对方移动规律,再找准时机出手。
  这个战术在他脑海中演练了无数遍,就等着再次比试时验证。
  对于武将而言,遇到一个未决出胜负的对手,若不彻底分个高下,心中总是难以安宁。
  孙灵却兴致不高:“我在和刘叔叙话,改日再说。”
  上次能周旋那么久已是侥幸,真要分出胜负,自己必输无疑。
  赵云一时语塞。他没想到孙灵会拒绝,毕竟上次是她主动提出比试的。
  沉默片刻后,他直截了当道:“你这是怕了?若是认输,此事就此作罢。”
  一旁的刘备看不下去了。赵云比孙灵年长两岁,按理说让着些妹妹也是正常的,可他却总是念念不忘要跟孙灵分个胜负。
  若不是孙灵机灵,又怎么可能还能跟他交手几招。
  “子龙,若真能取胜上次就不会是平局了。这事就算了。”
  他这话既是劝赵云,也是替孙灵解围。
  “我不会输。”赵云斩钉截铁地回答,眼神始终盯着孙灵。
  刘备有些诧异,平时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赵云,今日却一反常态没有听从他的劝解。
  孙灵见赵云如此执着,明白若不彻底分个胜负,他日后必定还会纠缠。
  她叹了口气:“好吧,今日就决出个胜负。”
  说着站起身来,向庭院走去。
  孙灵今日未带淑女剑,便向刘备借了把普通佩剑。
  赵云这次改变了策略,不再急于进攻。他先稳住身形,刻意放慢枪法节奏,用防守招式限制孙灵的移动空间。
  待孙灵适应了这个节奏,他突然变招,一个突刺接连续进攻,终于抓住孙灵闪避时的破绽,亮银枪直刺她肩膀——
  枪尖在即将刺中时骤然停住,赵云收回了九分力道。他正等着孙灵认输,却见她嘴角微扬。
  原来她内穿银丝软甲,根本无惧这一击。
  孙灵趁机矮身,剑锋一转又攻了上来。
  赵云一时错愕。他没想到孙灵还有这一手,这下倒不知该如何取胜了。
  几招过后,他改变策略,枪尖一挑想打落孙灵的剑。
  孙灵反应极快,手腕一转,剑身与枪杆绞在一起,两人同时发力,兵器竟一齐脱手飞出。
  孙灵心中一紧,没了兵器就只能认输。她刚要俯身捡剑,却被赵云横臂拦住。
  两人赤手空拳交手不过数招,孙灵就被赵云反剪双手制住。
  赵云牢牢扣住她纤细的手腕,沉声道:“这次你真输了。”
  “那可未必。”孙灵话音未落,赵云忽见银光闪过。
  他急忙侧身,几枚银针擦破衣袖飞过。
  “你用暗器?”赵云皱眉。
  “你又没说不能用。”孙灵的银丝软甲和袖中银针都是保命之物,今日竟被逼得全使出来了。
  此时两人距离极近。
  赵云这才注意到手中握着的手腕纤细柔软,仿佛稍用力就会折断。
  孙灵倔强地侧着脸,颈后细小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金色,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一缕若有若无的幽香正从她发间传来。
  刘备见两人连兵器都打脱了手,上前劝道:“子龙,可以松手了。”
  赵云仍不放手,盯着孙灵问道:“认输吗?”
  孙灵挣了挣,发现实在挣脱不开,终于服软:“我认输,确实打不过你,你厉害。”
  赵云这才松开钳制。
  孙灵揉着发红的手腕,上面清晰地留着几道指痕。
  她的衣襟在打斗中被扯得凌乱,发髻也散了大半,几缕青丝垂在颈侧,显得格外狼狈。
  站在一旁的阿烈看不过去,上前一步道:“赵将军,在下想再讨教几招。”
  孙灵拦住他,“别去,你不是他的对手。”
  ——
  建安元年(197年),衣带诏事件爆发。董承等人密谋诛杀曹操的计划败露,参与者尽数被杀。
  消息传到江东时,孔融正在书房批阅文书。
  这几个月来,孔融在江东过得颇为顺心。作为学官祭酒,孔融这半年来在江东颇受礼遇。
  孙吴不仅拨出专款支持他兴办学校,还准许他自主选用教材。
  孙灵这个弟子,每逢讲学必来听讲,还常带些江东特产的赤焰烧孝敬他。
  可此刻,这些安逸都化作了泡影。孔融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
  他出身孔门,世代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如今曹操专权,竟敢矫诏诛杀大臣,这让他如何能坐视不理?
  “师父在想什么?”孙灵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
  孔融长叹一声:“孟英,你当初的预言都应验了。曹孟德此人,果然包藏祸心。”
  孙灵神色凝重:“所以师父更不能去许都。现在朝中都是曹司空的人,您去了也无济于事。”
  “难道就任由他欺君罔上?”孔融拍案而起,“朝廷还为我留着将作大匠的职位,此时正是报效天子之时!”
  “可那些反对曹操的人…”孙灵欲言又止。
  孔融冷笑:“都被除掉了,是吗?正因如此,更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老夫不信他敢动我孔文举!”
  孔融声名远播,是大汉响当当的人物。他明白曹操不敢轻易动他,若连他都畏缩不前,又有谁敢出面?
  历史上,孔融与曹操对峙时,看似情商不高,实则抓住曹操不敢杀他的心理,尽力为汉室效忠。
  孙灵此时才明白,孔融此举,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汉室尽最后的心力。
  可如今曹操不敢杀孔融,日后曹司空成了曹丞相,离称帝仅一步之遥,又怎会容孔融继续传播他的恶名?
  到那时,孔融必成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沉默良久,孙灵道:“师父答应我,若见势不妙,立刻返回江东。”
  孔融这才露出笑容:“好,一言为定。”
  衣带诏事件后,曹操彻底掌控了许都朝廷,曹操终于可以放心率军在外征战。毕竟要是后方不稳,他在前线打仗时还得担心老窝被人端了。
  此时的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兵强马壮,一直对许都虎视眈眈。
  官渡之战,不仅是曹袁两家的生死较量,更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一战。
  官渡之战的烽火已然点燃,而江东的丹徒却是一派热闹的狩猎景象。
  按照惯例,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大型狩猎活动。秋猎尤为隆重,此时猎物膘肥体壮,皮毛最为厚实。
  孙策带着周瑜、孙权等将领,以及孙灵一同参加。
  周瑜道:“今年我要给孟英猎只白狐,白狐皮做件裘衣最是暖和。”
  孙策大笑:“白狐算什么?我要给妹妹猎头狼,狼皮大氅才够气派!”
  孙权也不甘示弱:“我给姐姐打兔子,兔毛手套暖和。”
  孙翊、孙匡也嚷着要帮忙。
  狩猎不仅是娱乐,更是重要的军事训练。士兵们借此练习骑射、追踪等实战技能。孙策特意安排了围猎战术演练,将猎场当作战场来布置。
  孙灵却心神不宁。这种不安的感觉她太熟悉了,上次是在父亲孙坚追击黄祖之前。
  如今看着兄长意气风发的样子,那种不祥的预感又涌上心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孙策虽未等到进攻荆州的良机,却等到了进攻许都的绝佳时刻。
  曹操与袁绍在北方对峙,自以为许都已无后顾之忧,却不知江东已暗中布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