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诸葛均哇哇惊叹:“这是什么?”
  “这叫纸鸢。”孙灵手把手地诸葛均如何折叠纸鸢。
  诸葛均学得很快,不仅自己折了一个,还爬上树把之前挂在枝头的那个也捡了回来,像得了宝贝似的捧在手里。
  他学着孙灵的样子把纸鸢扔出去。可这次纸鸢没飞多远就一头栽在地上。
  诸葛均连忙跑过去,试图将纸鸢复原,但纸张已然毁坏,皱巴巴的,即便用胶水修补,也再难飞起。
  虽然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造纸术,但纸张还是很贵重,诸葛均看着那破损的纸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孙灵温声安慰道:“别难过,我们可以再折很多纸鸢。”
  诸葛均抹了抹眼睛,突然想到什么,兴奋地说:“姐姐,我去让哥哥做一个不会坏的纸鸢。”说罢他跑去将诸葛亮找了过来。
  这处别院平日里颇为冷清,院子里种了许多绿植,都是诸葛亮亲手侍弄的。自孙灵带着青荷和翠莲住进来后,他便鲜少前来。
  此次踏入别院,他发现那些绿植愈发繁茂,还多了几盆绣球花,想来是孙灵添置的。
  诸葛均迫不及待地向哥哥展示纸鸢是怎么飞的。
  诸葛亮仔细观察后说:“此物需借起始力量,能在空中滑翔。若有风相助,便可飞得更远。若风力持久……”
  孙灵接话道:“便能一直飞下去。。”
  诸葛亮似有所悟:“如此说来,或许可造一个能载人的飞鸢。”
  诸葛亮竟如此聪慧,仅凭一只纸鸢,便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想。孙灵好奇道:“具体要怎么做?”
  诸葛亮对机关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他不仅钻研过鲁班的技艺,还仔细研读过墨子的著作。这两位先贤都曾制作过木鸢,也就是最早的风筝。
  《鸿书》里明确记载“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说明鲁班造的木鸢还曾用于军事侦察。
  诸葛亮一直对载人飞行充满兴趣,但始终没想通具体该如何实现。今天看到纸鸢后,他立刻有了灵感。
  说干就干,诸葛亮钻进木工房准备材料。他挑选了韧性极佳的竹条和结实的牛皮作为主要材料。
  先用竹条精心编织出一个翼型框架,前部宽大,后部收窄,中间略微隆起,模仿鸟类的翅膀形状。
  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风力产生升力。接着将裁剪好的牛皮严丝合缝地覆盖在竹框架上。
  整整忙活了几天,一个巨大的飞鸢终于制作完成。
  孙灵绕着这个大家伙仔细查看。听诸葛亮解释后,她发现这飞鸢的原理和现代的滑翔伞很像。
  凭借以前玩滑翔伞的经验,她指出了关键问题:“这个飞鸢现在只能随风飘飞。要是能自己控制方向和速度,就能选择降落地点了。”
  诸葛亮听后着手改进,在飞鸢前部加装了一个可调节角度的装置。通过几根结实的麻绳连接,操作者可以控制翼面角度,从而调整飞行方向和速度。
  经过反复调试,飞鸢终于达到了两人的预期。从理论上说,这个装置能够利用风力和空气动力实现载人飞行。
  但究竟能不能真的飞起来,还需要实际测试。
  这天清晨,诸葛亮一行人来到城外一处平缓的山坡准备试飞。
  谨慎起见,他们没有声张,只有诸葛亮、孙灵、诸葛均,以及孙灵的贴身侍卫青荷、翠莲等人在场。
  诸葛均是全程参与制作的,自然要来见证。
  青荷、翠莲等人则是担心孙灵的安全,坚决反对她亲自试飞。在地上遇到危险她们还能应对,要是在天上出事,她们可束手无策。
  天气很配合,晴空万里,微风徐徐,既不会因风力太弱飞不起来,也不会因风力过猛造成危险。
  选址也很讲究,这个山坡视野开阔,坡度平缓,适合作为首次滑翔的起点。
  保险起见,孙灵提议准备降落伞。诸葛亮听完她的简单描述后,很快就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了简易的降落装置。
  诸葛亮坚持要亲自试飞,连跃跃欲试的诸葛均都不让参与。
  孙灵还是不放心,劝说道:“孔明,太危险了,还是让阿烈代劳。”
  阿烈是护卫队长,武艺高强又胆识过人,主动请缨要试飞。就算出现意外,以他的身手配合降落伞也能安全着陆,这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
  但诸葛亮拒绝了,“若不亲自试飞,怎能发现飞鸢的问题所在?有了这个降落伞,我有信心应对突发状况。”
  孙灵闻言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陪你一起,毕竟我也是设计者之一。”
  诸葛亮与孙灵二人全副武装,用结实的吊带和绳索将自己固定在飞鸢下方。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从山坡高处助跑几步。
  飞鸢先是轻轻晃动了一下,随后稳稳地升入空中。
  “飞起来了!”诸葛均在下面欢呼雀跃。
  孙灵感受着迎面而来的气流,发丝在风中飞舞。
  诸葛亮沉着地操控着方向装置,让飞鸢在空中划出平缓的弧线。他刻意控制着飞行高度,虽然离地不算太高,但已经让两人真切体会到了翱翔的乐趣。
  山坡上十一个身影紧追着天上的飞鸢。阿烈跑在最前面,年幼的诸葛均渐渐落在后面。
  他们一边跑一边仰头张望,时刻关注着孙灵的安危。护卫们训练有素,即便在奔跑中也保持着严密的保护阵型。
  一股突如其来的热风让飞鸢猛地升高。
  诸葛亮眉头微皱,手上暗暗用力想要降低高度,却发现操控变得异常吃力。
  眼看飞鸢越飞越远,孙灵察觉到异样:“出什么问题了吗?”
  此时他们已经飞出了预定距离,不过仍在山坡范围内。诸葛亮神色如常:“我想再飞一会。”
  “快下来!”阿烈在下面焦急地喊道,他的脚步已经跟不上飞鸢的速度了。
  待飞过那片热气流区域,诸葛亮操控飞鸢平稳着陆。
  刚一落地,孙灵就兴奋地与诸葛亮击掌:“我们成功了!”
  诸葛亮微微一怔,眼中带着浅浅的笑意点头道:“对,我们成功了。”
  这次试飞总体顺利,但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想到孙灵可能知道原因,他问道:“方才飞鸢突然升高会不会与那阵热风有关?”
  孙灵恍然大悟:“有可能,热空气会上升。”
  诸葛亮若有所思,“若是人为制造热空气,比如点燃蜡烛让飞鸢升高,熄灭后又能降落,这样可行吗?”
  孙灵望着诸葛亮专注的眼神,心跳不自觉地加快。
  莫非是……孔明灯?
  第8章
  历史上诸葛亮发明孔明灯的具体过程,孙灵并不清楚。但今天飞鸢试飞时遇到的热气流,确实给了诸葛亮关键的灵感。
  即便没有这次意外,以诸葛亮过人的观察力和智慧,日后定会因别样的契机而萌生相似的灵感。
  这本就是历史的必然。
  孙灵觉得很有意思,历史宛如一团迷雾,后世学者只能通过零星的史料来推测历史真相,而她竟能亲眼见证重大发明的诞生过程。
  比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这些早已失传的奇巧机关。
  自从飞鸢试飞成功后,孙灵和诸葛亮交流日渐频繁。两人经常一起探讨机关术。
  诸葛亮认定孙灵深谙机关之术,孙灵却坦然道:“其实我只是喜欢看书,理论知识知道一些,但真要动手制作,我可差远了。”
  诸葛均整天缠着诸葛亮和孙灵要坐飞鸢。诸葛亮虽然平时对弟弟百依百顺,但在安全问题上绝不让步。
  见哥哥态度坚决,诸葛均只好天天粘着孙灵玩耍。
  为了让诸葛均转移注意力,孙灵特意给他做了个手持弹弓。谁知诸葛均拿到手后撇撇嘴:“姐姐,这太小儿科了!我想玩你的弓弩!”
  原来他每次来孙灵房间时,早就注意到墙上挂着的那把精致的弓弩,一直心心念念想试试。
  孙灵无奈地摇头:“这是武器,很危险的。不如我教你用弓箭?”
  她取下挂在墙上的长弓,在诸葛均面前比划了一下,“不过这把弓对你来说太大了。”
  诸葛均的眼睛还是直勾勾地盯着那把弓弩:“我就摸摸看,保证不乱动。”
  孙灵想着让他看看也无妨,就把弓弩取下来递给他。
  诸葛均一拿到手就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摆弄,又央求道:“用这个打鸟肯定比弹弓厉害多了,让我试试行吗?”
  这三年孙灵跟着华佗行医期间,一直坚持练武,偶尔还会和村民一起进山打猎。被诸葛均这么一说,她也有些手痒了。
  当她检查弓弩时,却发现牙机坏了,弩机无法正常使用。
  诸葛均眼巴巴地看着,急切地想见识弩机的威力,问:“怎么了?”
  孙灵皱着眉头说:“弩机坏了,得找人修理才行。”
  诸葛均眼睛一亮:“让我哥哥修!他什么都会修,街坊邻居家的东西坏了都找他。”说到这里,小家伙一脸骄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