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樊阿看着孙灵笑脸盈盈的样子,心里早就把她当自己妹妹一般看待了,“那是自然,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便是。”
  孙灵的护卫始终隐匿在暗处保护,而她每天跟着华佗和樊阿出诊,亲眼目睹他们救治各种伤患。
  在实践中学得最快的是外伤处理,用烧酒清洗伤口防止化脓,用桑皮线缝合皮肉,用夹板固定断骨。遇到刀剑伤,她学会了先按压止血,再用特制的金疮药敷贴。
  至于内科疾病,她虽有所涉猎,但也仅是皮毛而已。
  华佗不仅医术高超,还深谙养生之道。他不仅注重自身健康,也将孙灵调养得极好。根据孙灵的身体特征,华佗亲自为她配制药膳,定期为她进行艾灸和推拿。
  经过三年的调养,孙灵的头发乌黑柔顺,肌肤细腻白皙,透出自然的光泽,身材骨骼匀称,肌肉线条流畅。
  原本就生得极美的她,如今更是清新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华佗还发明了“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来锻炼身体。
  孙灵跟着比划,发现这套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每个姿势都牵动不同经络。
  华佗每日清晨都会带着孙灵一起打一套五禽戏,身体愈发强健。
  一日清晨,孙灵问道:“这五禽戏真的有用吗?”
  华佗信心满满:“当然有用!每日一套,长命百岁。”
  孙灵微微一笑,反问道:“很多人活不过三十岁,谁又能活到百岁呢?我不信。”
  华佗轻哼一声,佯装生气道:“你这丫头,连师傅的话都不信?”
  孙灵偏头看着他,认真地说:“除非师傅能活到一百岁,让我亲眼看看。”
  华佗拍着胸脯,豪气干云道:“好!走着瞧!”
  师徒二人相视一笑,笑声爽朗。华佗怎会不知孙灵的小心思?她这是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华佗装作叹气道:“唉,等我活到一百岁,你都七十岁了,成了老太婆。”
  孙灵却毫不在意:“那正好,我们都是老人了。若是师傅没有活到一百岁,我便再也不打五禽戏。”
  转眼到了194年,孙灵14岁了。
  这三年间,她随华佗走南闯北,从荆州出发,历经诸多州郡,最终又回到了荆州。在孙灵对医术逐渐熟练之后,大师兄樊阿便告辞回家,此后便只剩下华佗与孙灵这一老一少二人。
  一路上,孙灵悉心照料华佗的衣食住行,华佗则对这个小徒弟倾囊相授。若非孙策一封书信到来,孙灵本不会这么快离开华佗,返回江东。
  这三年间,孙灵始终关注着局势,一切也都在按计划推进。
  北方,曹操正率军攻打青州黄巾军。从战况来看,曹操的胜利是早晚的事。
  江东方面,孙策在周瑜的辅佐下,正逐渐脱离袁术的掌控,势力不断扩张。袁术在江东的实际控制范围正逐渐缩小,而孙策的势力则在稳步增长,称霸江东之势已然显现。
  刘备则在公孙瓒麾下效力,暗中积蓄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
  孙策在信中提及,孙灵已满14岁,暗示她该回江东完成婚约了。
  听到孙灵要回江东成婚,独处之时,华佗甚至默默抹起了眼泪,如同自己的孙女即将出嫁一般,心中满是不舍。
  孙灵安慰道:“师傅,我成亲的时候来喝酒啊,我永远都是你的好徒弟!”
  华佗勉强一笑:“那是自然。”
  离别之前,孙灵沉思良久后道:“若是日后有一位北方霸主请您去治他的头痛,您千万不要去。”
  此言一出,华佗顿感困惑:“他人有疾,我怎能袖手旁观?”
  孙灵微微摇头,语气凝重道:“您治不好他的病,反而会因此丧命。”
  华佗虽不惧生死,但这种无端送命之事,他心中也颇为不甘,皱眉道:“我救人心切,他为何要取我性命?”
  孙灵无奈道:“这其中缘由,我一时也说不清楚。人心难测,师傅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华佗看着孙灵,心中隐隐觉得她似乎知道些什么,却又不愿多说。他叹了口气:“好,师傅答应你。”
  孙灵启程返回江东时,华佗给她准备了一辆装满东西的马车。
  车上大多是些养生药膳:茯苓糕、山楂糕、枸杞蜜饯,还有几坛华佗特制的药酒。这些都是路上解闷的好零嘴。
  她不急着赶路,每到一个城镇就停下来逛逛,想给家人朋友带些特产。
  这天到了襄阳城,集市上琳琅满目,她正挑选着,忽然被一家木器店门口的物件吸引住了。
  那是一套樟木制成的圆形套箱,五个大小不一的木箱严丝合缝地嵌套在一起。箱子表面没有雕花,只简单打磨过,露出木材天然的纹理。
  最让人称奇的是它的结构,完全不用铁钉和胶水,全靠精巧的榫卯拼接。
  孙灵试着打开最外层,每一层都滑动顺畅,毫不卡顿。
  制作者显然精通木工技艺,能够精准计算每一套的弧度与厚度,使五套箱子既能完美嵌套,又不会因摩擦而卡死。
  “这箱子防潮防虫,放文书、药材最合适。”店家见她感兴趣,上前介绍道,“里层还能放些贵重细软。”
  孙灵越看越喜欢,这朴实无华又实用的风格,正合孙策的性子。她问:“这套圆箱怎么卖?”
  店家伸出三根手指,慢条斯理道:“三石粮食。”
  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孙灵犹豫了一下:“有没有小点的?便宜些的?”
  店家笑了笑:“孔明的作品向来畅销,如今仅剩这一件。你若犹豫,只怕连这一件也买不到了。”
  孙灵心头一跳,“诸葛……孔明?”
  第6章
  诸葛亮,字孔明,时年14岁,正随叔父诸葛玄在襄阳隐居。
  孙灵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他日后将成为蜀汉丞相,更是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精巧器械。
  她原本便有将天下英才尽收麾下的宏图大志,今日得遇孔明的木作,恰似天赐良机。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孙灵唇边绽开一抹笑意,眼神亮如星辰,毫不犹豫买下这“五重宝箱”。
  这或许便是与诸葛亮结缘的契机。
  店家见她出手阔绰,又生得明眸皓齿,穿着上好的绫罗绸缎,连忙主动带路:“小娘子若要见孔明,小的这就带您去。”
  马车沿着乡间小路前行,来到一片开阔的湖边。
  正值三月,金黄的油菜花田一望无际,粉红的桃花点缀在翠绿的田野间。微风吹过,稻田泛起层层绿浪,沙沙作响,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湖边零星散落着几栋简朴的民房,炊烟袅袅升起,鸡犬之声相闻,一派宁静祥和的农家景象。
  带路的村民指着屋前一位清瘦的中年文士道:“那位便是诸葛公。”
  诸葛玄正在晒药,听到动静转过身来。他约莫四十岁上下,身形单薄,面色泛黄。
  见到孙灵时明显一怔,这少女肤若凝脂,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自带贵气,在乡野间格外醒目。
  “诸葛公,”孙灵行了一礼,“冒昧打扰,小女孙孟英,前来拜访孔明先生。”
  诸葛玄这才回神,忙将人请进院子。他解释诸葛亮去私塾上课,这个点还没回来。
  提到侄子的手艺,他语气中满是骄傲,“那孩子从小就爱琢磨这些,做的物件既精巧又实用。”
  他对诸葛亮的手艺赞不绝口,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孙灵随他穿过庭院,沿着蜿蜒的石子小径前行,一路听他讲述,心中对诸葛亮的才华愈发钦佩。
  不多时,二人来到一处独立的院落前。这是一间专用于木工制作的房间,房门大敞着。
  诸葛玄热情地招待孙灵,为她倒了杯茶,二人便在庭院中坐下闲聊。
  诸葛玄时不时咳嗽两声,孙灵望闻问切一番。
  诸葛玄不禁问道:“女郎,你还懂医术么?”
  孙灵谦逊道:“只是学了点皮毛,远不到懂医术的级别。”
  她方才就看到诸葛玄在晒药,又问过他曾吃过什么药,现在吃什么药,平时生活习惯饮食如何。
  诸葛玄一一作答,眼中带着期待:“可有什么良方?”
  孙灵自觉医术尚浅,不敢妄下结论,便道:“还需请教我师傅后方能确定。”
  她见诸葛玄面露失望,又补充道:“可以试试每日晨起喝些蜂蜜水,对肺咳有益。”
  两人聊着,眼看天色渐晚,诸葛亮也快回来了。孙灵让诸葛玄去忙自己的事,她在此等候。
  诸葛玄走后,孙灵起身在庭院中踱步,目光被屋内琳琅满目的木制器具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
  这间屋子显然是专门为木工设计的,朝南的窗户开得很大,让阳光充分照进来。墙上整齐地挂着各种工具,刨子、凿子、墨斗、曲尺,每件都擦得锃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