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在此期间,李元吉做出名堂的大事——竟然是零耶!】
  按辈分,太平还得称李元吉一声“叔祖父”,可姑祖母与叔祖父之间的落差之大,让她实在说不出认可的话。
  不过是男女有别,跟着父兄打打下手的李元吉得了这老些官,而姑祖母非但没能留住兵权,甚至就连自个儿的名字都没能留下来。
  女子不留名,似乎已经是墨守成规的习俗。如果谁能在青史中留下一笔,那才叫奇怪。
  从来如此,就该理所当然吗?
  【所以,当有论调认为平阳公主领兵全是形式所逼,不过是因祸得福,意外激发了她的本领。】
  【焉知不是一位长期被打压的女子终于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呢?】
  【从李渊立排众议也要坚持以军礼下葬女儿的举动之中,我们轻易就能看出他的爱女之心。】
  【但也仅此而已了。】
  主播点到即止,聪慧的上官婉儿不难听出弦外之音。
  再如何钟爱,都是要退居兄弟之后的,否则何至于连个名儿都留不下来呢?
  君不见,太宗陛下与文德皇后的几位公主,别说大名,就连小名都记得明明白白呢。
  【徒留她曾驻守过的娘子关与后人凭吊所写的一首诗歌传世,让我们借此遥想李娘子英名。】
  直播的最后,是在诗歌诵读声中结束的: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娘子关前不见娘子,至今犹忆平阳昭。
  这或许能算是对姑祖母的一种慰藉了吧?
  “殿下,婉儿有些好奇。”
  上官婉儿小心翼翼地觑了眼太平公主神情,见她从思绪中抽身,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趁势问出口:“如果叫您在圣人与天后中进行抉择……”
  这话问得可谓是十分大胆。
  她是外人,问家事,是为无礼。
  她是宫女,问尊者,是为犯上。
  无论出于何种考量,这样的错误总不该出现在上官婉儿身上。
  可她依旧问了,还是以这样直白到毫不掩饰的方式。
  话一出口,原先盘桓在心头的惴惴就散了大半。
  这个问题,自上官婉儿琢磨出头绪之后,便一直想亲自问一问太平公主。
  她是小娘子,自然会有好奇。
  她亦是野心家,更没忘了下注。
  对于上官婉儿这个不算客气的问题,太平公主似乎并不意外似的。
  她极轻极快地蹙了下眉,看着不像不悦,更像是为难。
  “我……”
  公主的停顿不过眨眼。
  明明是上官婉儿突然发问,她却仿佛已经盘算了许久,直到今日才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一般。
  没有太多犹豫,便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若当真到了那一步的份儿上,我自然是要选母后的。”
  直播到上官婉儿那期的时候,她正在被母后关在宫里闭门思过。
  错过了直播不要紧,后来补上回放也是一样的。
  太平必须承认,一想到那个即将由母后亲手开创的未来,她都难免心潮澎拜。
  自然更能理解上官婉儿突兀而尖锐的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
  上官婉儿年纪虽小,却不是个无聊的人。她的问话更不会是心血来潮,或出于故意打趣。
  分明是意有所指,更是要她表态。
  她们两人可以看到直播间,母后多半也能。
  以此类推,父皇难道就看不到了吗?
  有这样信誓旦旦的“预言”,哪个皇帝不会生出提防之心?不想再行废立之事?
  如果真到了那一日,当母父分道扬镳,夹在中间的太平公主又将如何抉择?
  是紧随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还是为一朝风光的女皇站边?
  太平公主的回答远远没有到此结束。
  她还给出了详尽理由,不知是说给上官婉儿,还是说给自己听——
  “父皇有那么多的儿子,可是母后就只有我一个女儿。”
  是啊,就像小夏姐姐说的那样,父皇对自己的确很好,但也仅此而已了。
  父亲对女儿的好,只有当她上头的哥哥们都轮完之后,最终才会落到自己身上。
  这固然很好,但不是她想要的。
  一期期直播里,她更加笃信,自己要的不是兄长们挑剩下的丁点儿垂爱,而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偏爱。
  所以,若是选了母后……
  她太平将会是继承女皇陛下所有才情、智慧、野心与政治遗产的那位唯一继承人。
  或许,可以参照她那位侄女安乐所言,笼统地称之为“皇太女”。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太平清楚,自己是李家女,身上既然顶着李氏的姓,便不该有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
  可野心这东西便如火势,一旦起了,哪里还能轻易止住呢?
  借由询问,上官婉儿明确了自己的主意,也坚定了太平公主的心意,本该是个皆大欢喜的圆满收场。
  不料,太平老老实实地答完了话,俶尔转头:“上官婉儿,你且告诉我。”
  “这话是你自个儿想问的么?”
  她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婉儿,慢慢绽出一个笑:“还是——”
  “替我母后问的?”
  第51章
  “东西都送过去了吧?”
  前几日从街上回来之后,不知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李清照小病了一场。一连几日都怏怏的,没什么精神,原先说好要给赵府送东西的事自然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直到今日,眼看着是大好了,她又想起这件事,一早就嘱咐了下去。
  还特意亲笔写了封信,附在礼金之后,聊表歉意。
  “小娘子放心,得您吩咐之后,门房就赶忙送去了,半点儿功夫没耽误。”
  女使替她拢好头发,又转身去挂门帘,提议道:“小娘子精神头瞧着倒足,才将用过朝食,要不要在院子里读会儿书?”
  大病初愈,还是多晒晒太阳的好。
  这个建议固然令人心动,但李清照早就打定了主意,今天还存了要干一番大事的心思,只得拒绝:“便不麻烦了,我在屋子里读书就很好。”
  眼见女使自觉退下,她眼睛一转,吞吞吐吐地叫住人:“我要是没记错……”
  “几日后,家里该开宴了吧?”
  “正是呢。”
  听小娘子问起了正经事,女使精神一振:“日子就定在了……”
  李清照挥挥手,自己可不是来听府上工作报告的。
  她轻咳两声,没再拐弯抹角:“如今府上正忙着备宴,忙中便会出错。”
  “小娘子放心。”女使只当李清照忧心管家的事,满口保证:“便是再忙,也断断没有怠慢您的道理。”
  “忙?忙点儿好啊。”
  李清照嘀咕一句:如果不忙,哪里还有她下手的机会呢?
  兜兜转转一大圈,女使实在不开窍,她也歇了委婉暗示的心思,直截了当道:
  “既然都忙着,你便去灶上转一圈,替我顺壶错认水来。”
  错认水错认水,这名字听着像水,实则为酒。
  味甘醇厚,酒色清纯如水,看起来倒像是清水一般,极易被人错认为水,故而得名。
  “错认水?”女使惊疑不定。
  李清照这番指令可将她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小娘子这才将将好起来,还在病中呢,如何能饮酒?”
  “你只管悄悄地去,再悄悄地给我顺回来。”
  她耐心指路:“此事只你二人知道,你不声张我不声张,有什么可担心的?”
  李清照一连病了这几日,嘴里寡淡得很,急需换换口味。
  要她来说,眼下只能抿一抿错认水这样的清酒过一回瘾都已经受了天大委屈了,自然不肯再让步。
  女使有心再劝,架不住李清照从来都极有主意。
  眼看劝不动,她只得无奈摇头:“这可真真是最后一回了!”
  李清照:知道了,下次还敢=3=
  一路目送女使离开,她才放下心来,长长地抒了口气。
  先前病着,躺在床上也是无聊。除去读书,做的最多的,便是翻出直播间看一看。
  可其它直播间李清照都提不起兴致,唯有一个《壁上鸣》还算有趣。
  日/日守在直播间里,她也算是摸清了主播开播的规律:播六休一。
  如果按照她们后世的纪年法来说,休的那一日,正是一周之首。
  说是什么“博物馆周一都要闭馆”的,李清照并不大懂这是什么规矩,难免生出好奇。
  如果有机会的话……
  她不禁畅想,自己要是能亲眼瞧一瞧那传说中“博览万物”之馆,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就好了。
  不能亲眼得见已经很是可惜,光看直播间还有什么趣味?总得再配上美酒佳肴才好。
  可惜她病了几日,始终没有这样的口服。如今总算捱到了病好,可不得好好犒劳自己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