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大过年的买就买了吧,反正她们都有工资。
没一会儿就出了两单,速度快到让旁边摊位的人咋舌。
不过也没说酸话,相反碰到林筱彤撞过来的眼神还给了个笑脸。
在这秀水街练摊的人那个个都是人精,不会轻易结仇,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
从袋子里再拿出来一件,婆媳二人对视一眼,满满的笑意。
婆媳搭配,干活不累。
“闺女你皮肤白,穿红色好看,这是你对象吧,年后要去领证啊?
那可一定要买这一件了,穿着去照相岂不是正合适?”
“你也不用担心喇叭裤的裤脚长了,搭你脚上的皮鞋正好,不会拖地的。
裤腰大了吗?那换这个小号试试。
你腰太细了,再不然穿条腰带也行。
对,腰围还是要留点空隙的,刚好里面能塞一件衣服。”
“没有合适的上衣搭啊?先别急着走啊。
你看看这件衬衫行不行,对的,就是春晚上晓庆穿的那一件,好多人买的。”
现在这年头不怕人撞衫,衣服的料子、颜色、款式都不丰富,撞衫也是难免的事。
“红色不掉色的,带回去先单独清个水。
绝对的好料子,隔壁津市纺织厂的货,你摸摸看,婶子还会骗你?”
迎来一波人,又送走一波,两人分开行动,一人负责一种衣服。
到最后嘴皮子都快说劈叉了,嗓子眼都快冒烟了。
卖东西格外费嘴费眼费精力,还有人不老实,想浑水摸鱼。
林筱彤得闲的时候跑去茶水摊子找赵芸芸买了两碗凉茶水。
赵芸芸的茶水摊子年前就搬到这边来了,生意还不错。
还加上了烤红薯的摊子,付正刚看顾煤炉子,埋头烤红薯。
随意看了一眼,发现今天夏彩云倒是不在。
端着茶水递给了高秀兰。
“妈,喝口茶水解解渴。”
“哎。”
两人补充茶水之后,继续卖力地推销衣服。
腰包越来越鼓,预示着一上午生意属实是不错。
带过来的两个大袋子都快空了,红衬衫卖的更好,只剩三件了,喇叭裤也只剩七八条了。
“有人来了,那帮子人又来了,赶紧跑啊!”
有负责望风的人从街口跑过来,扯着嗓子第一时间报信。
一时间摊子上乱糟糟的,众人纷纷作鸟兽散。
“这帮子龟孙子,吸血鬼,就知道来这里收保护费!”
赵芸芸嘴上骂骂咧咧,收拾摊子的动作一点也不耽搁。
“付正刚你还愣着干啥,还不把煤炉子放在板车上!
这次要是再把茶碗打碎,你今晚上就给我去屋顶上睡去!”
林筱彤和高秀兰两人一人背个包,招牌往咯吱窝里一塞。
两人跑出街口,刚好遇上了一班公交,大步一跨就坐上去了。
等坐在椅子上喘气的时候,林筱彤才发现她们方向坐反了。
“妈,这是去潘家园的路。”
“没事,家里的芝麻的碗打碎了,刚好顺路去旧货市场淘几个咸菜罐子。”
第304章 潘家园淘宝
潘家园原本是叫潘家窑,听起来不大好听,改成了潘家园。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捡漏市场,八零年的时候报纸上面放开消息说恢复了旧货市场,一般都是卖一些旧家具之类的。
卖东西的人也不讲究,蹲在马路边上,手边上放着旧货。
慢慢的这条街人多了也就成了气候,位置是在福长街五条,也算是九十年代京市古玩市场的起点。
这条街不算长,百来米长的小街,两侧的马路边上全都是旧货,当然旧货里面也藏着古玩。
八十年代初期马路市场
这一片有名的的人可是真不少,三教九流,啥人都有。
传闻祖上身份显赫,现在拥有临街四合院的金麻子,家里面传下来的好东西不少。
经常偷偷摸摸拿着东西藏在袖子里出门,蹲在马路边上等着有缘人。
卖了一阵子,见没有人管,直接把鎏金铜佛、瓷器、字画这些放在这些旧衣柜和书架的格子里夹着卖。
来这淘宝,“三力”少不了,眼力、财力与魄力缺一不可。
现在人均每月工资基本上在三十元左右,都是一家老小一个月生活费。
有想法的人钱揣在兜里,随便晃悠一圈,原是想看个新鲜。
还没走几个摊子,脑子一热兜里的钱就没了,手上捧着一堆破破烂烂。
风一吹,发热的脑瓜子又清醒了。
掉头去找卖家退货,呼着喊着,等赶到的时候摊子早就换了一波人了。
徒留自己在原地气地直跳脚,垂头丧气地抱着破烂回家了,少不得要挨一顿骂。
这时候里面卖的东西大多数还是真货,不像古玩市场泛滥以后,随手捏出来的丑东西都说是宝贝。
当然里面也不乏有些二道贩子,低价捡漏之后,有门路的搭上京市文物商店的人转头也能净赚几十块钱。
古玩现在很难卖上高价,喊价百来块,人家一准看都不看一眼,扭头就走。
这摊子上好东西不少,又不缺你一家。
除非说有门路能搭上识货的港商或者华侨,运气好才能卖上高价。
现在绝大部分人来这还是买些家里能用得上的二手家具之类的。
尤其是明代的黄花梨、清代的紫檀家具,基本上喊价都不超过八十。
谢大脚平日里除了喜欢去废品站捡木料子,也爱来这里逛逛。
他手里也没几个钱,攒一次过来也不容易,所以格外精挑细选,货比三家。
他有耐心,手里的钱也没法子买完整的,干脆盯着缺胳膊短腿的家具。
三只腿的黄花梨老式椅子、坐不稳的紫檀木方凳……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捡漏一些零碎木料子,捡多了也就能拼一件家具了。
家里的老男猫芝麻总爱往大橘的木床上凑,赶都赶不走。
为这事,猫夫妻打架的次数都多了。
为了家庭和谐,他还用黄花梨的料子给芝麻也做了一个木床。
没想到大橘龇牙咧嘴的,把芝麻赶到她的旧床上去了。
相较于灰扑扑老式木制家具,当下很多小年轻结婚的时候更偏爱买从罗马尼亚进口的双开门大衣柜。
时髦又有面子,摆在家里筒子楼的邻居乌拉乌拉全都跑过来看。
高秀兰和林筱彤从公交下来之后,背着两个大包过来了。
这块交通还算便利,还摆着不少吃食摊子。
“这块人真多,筱彤你钱包塞我身上,我听你爸说这块小偷小摸多得很。”
高秀兰把腰包绑在肚子前面,外面穿着棉袄。
林筱彤乖乖点头,帮着整理了下衣服。
到了地方,高秀兰脸就拉下来了,面无表情的,倒像一个凶巴巴的大婶,看着就不好惹。
她跟在高秀兰后面,路上都没人敢挤她。
有人罩着的感觉就是爽!
林筱彤路过了不少小摊子,在一个卖瓶瓶罐罐摊位上停下了脚步。
原因在于她相中了一个东西,没有缘由的,可能就是“一眼活儿”吧!
高秀兰注意到了,蹲下来挑挑拣拣,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小破菜盘是怎么卖的?”
“哎呦大姐你眼光真好,这个可是青花棱口盘,乾隆爷那时候的宝贝!
我看你也是个有缘人,五十便宜卖给你了。”
摊主是个年纪不大的黑小子,瞅见人来了,揣着手蹲着,说完还一脸心疼的表情。
高秀兰一听声音都高了一个度,语气难以置信。
“多少?五十啊!
我又不是冤大头,你真当我是猪,可劲给你宰啊!
屁大点大的盘子要价这么贵,去别家看看算了。”
林筱彤蹲下来拿在手上,仔细瞅瞅。
这盘子灰扑扑的,盘内底绘鸳鸯嬉水,口径约20公分,倒像是个小菜碟。
拿在手上还有点分量,这个盘子上面绘制的青花到像是真的。
因为她注意观察了一下,这个盘子上面有磨痕,而且是不规律的。
要真是老瓷,代代传下来必定会有使用痕迹,与人为做旧的新瓷不同。
而且老瓷在不同的存储环境下,在表面也会产生不一样的“伪装壳”。
她之前去沈老师家里,看到不少青花花卉盘子。
不过只凭她浅显的眼光,还不足以准确分辨是真是假。
沈老师的丈夫章先生倒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准备买了之后拿过去让老师帮忙掌掌眼。
“哎哎哎,别走啊,大姐、妹子,咱好商量啊,大姐您说给多少合适?”
“我看啊这盘子只值五毛!这样子瞅着这么新,一看就是假货。
买回家装蒜瓣我都嫌小,算了算了不买了,闺女走咱去下一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