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现在后门倒了,人再麻溜地出去,也是正常的。
  “你小舅给你找的临时工,你怎么不去呢?
  再不济你在家糊纸盒子,一个月多少也能赚一点。”
  郝建军还是有点人脉的,出事之后找个门路想把秦卫红塞进边上公社蚊香厂里当操作工。
  没想到秦卫红只干了一天就回来了,说是闻不了蚊香这个味道。
  要她去街道领纸盒子回来,也抹不开这个脸面,嫌丢人。
  现在一直在家吃白饭,说也说不得,打也打不得。
  “不跟你说了,我要去洗澡了,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郝莉现在看到她头就疼,瞪了一眼,手拿着东西去洗澡了。
  娘仨搬过来的时候也没带什么东西,毛巾被子什么的都一并打包带了过来。
  这些零零碎碎再花钱买,也要不少钱,能省就省吧。
  一天小小的洗漱间里雾气缭绕,郝莉随手拿了条毛巾,往身上擦了两下。
  “这怎么一股味儿啊?不会是老秦之前用的吧?”
  老秦之前用的毛巾牙刷什么的,来这之前她和秦卫红粗粗给打包丢了。
  或许是拣得不仔细,瞎掺和带过来了,吓得她伸手往外一丢。
  心里又是一阵膈应,只好重新洗了个澡。
  门外的秦卫红听着水声起的跺了跺脚,鬼使神差地盯了她妈的包。
  手不受控制地伸了过去,突然听到了屋里弟弟的哭声,扭头闯进了房间。
  “哭哭哭,一天到晚就知道哭,我看你以后叫秦哭哭得了。”
  话虽这么说,但还是把孩子抱起来拍着背,在屋子里四处晃悠。
  ……
  十月里,林筱彤又重新恢复了以前的上班作息。
  早饭之前给橙子喂个奶,陪着闺女玩了一会,其实主要也就是她一个人逗着孩子。
  橙子已经两个多月了,形成了固定的吃奶时间。
  晚上能睡到六个小时的长觉,所以她夜里只要喂一次奶就行了。
  你逗她玩的时候,她能看着你,目光随着你的动作而移动。
  换尿布的时候还很喜欢趴着这个姿势,头微微向上抬着。
  这个场面也被她画进了观察日记里。
  当了妈妈之后才发现,孩子的一点小进步,自己都会高兴很久。
  吃得高兴了,嘴里就会发出“啊啊”、“咿咿”、“呀呀”的声音。
  谢大脚非说这是孩子会喊他爷爷了,还特意写信给谢羿炫耀这件事情。
  婆媳两个也是哭笑不得。
  “妈,我上班去了,橙子和妈妈再见。”
  “哎,骑车慢点啊。”
  高秀兰在房间里用手摇着婴儿床,她大孙女吃饱了在蹬着腿玩。
  林筱彤吃过早饭之后就推车上班去了,上下班搭子何翠翠同志到预产期了,现在请假在家了。
  打工人队伍又少了一个人,悲伤。
  坐月子在家捂久了,大夏天之前晒黑了又白回来了,十月下旬了,天气也转凉了,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到了柜台之后,梅姐和颜悦早就来了。
  简单招呼一声,擦了擦玻璃,理了理柜台里面的货。
  秦卫红走了之后,成衣柜台又归颜悦管了,刚上班都没人来光顾。
  一抬头就见着了送报纸的人来了,林筱彤接了过来,准备放在杂志架上。
  随意瞟瞄了几眼,大惊失色,嘴上念出声来: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颜悦正在拔分叉的手顿了顿,猛的抬起头来。
  梅姐拿着毛线针的手一抖,戳中了手指,疼得嘶了一声。
  两人挤了过来,看了看林筱彤手里的报纸,满眼不可置信。
  这是要恢复高考了?
  这时蔡经理拿着收音机从三楼下来了,腿都在抖,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道。
  把音量键开大,收音机里面传来了消息:
  “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自愿报名……”
  颜悦使劲握住了她的手,使劲蹦了两下,耳边好似传来了街上的惊呼声。
  ……
  高秀兰事情忙完了,拧开收音机转到新闻频道,一边听一边开始给橙子织毛线衣。
  张大嘴和于阿芬也拎着小马扎过来了,三人说着闲话。
  突然也听到了收音机里面的新闻,高秀兰掏了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新闻一连播了好几遍。
  “高考恢复了,我的妈呀!”
  “那这岂不是可是考大学了!”
  “我的乖乖,都十年了吧,真不容易。”
  前院何翠翠激动地一口气都没上来,使劲锤了二能子几下。
  “你看,我就说吧,高考会恢复的。
  快点,上次打赌的十块钱是我的了。”
  “疼疼疼,轻点儿,我是说仔细你的手。”
  ……
  10月21日,这一天可能是很多人心中印象深刻的时间点。
  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平地起惊雷,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不论是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还是矿山牧野,上山下乡的青年人都眼含热泪。
  入冬了,属于他们的春天即将到来。
  第261章 卷子翩翩飞
  这次冬季高考开展得比较匆忙,为了填补人才空缺,报名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条件。
  颜悦看了眼考试时间,一脸焦急:
  “12月10号就考试啊,那不就只剩两个月时间了,时间这么紧。”
  梅姐也发愁:“这书店现在也没什么复习资料卖,这不看书能行吗?”
  她闺女刚好是67年老三届,也有报名的资格。
  但是家里的课本早就不知道丢哪个犄角旮旯里了。
  “我中午得赶紧去书店瞧瞧。”
  她压根就没问林筱彤和颜悦的课本还在不在,她俩一看就是也要参加考试的。
  蔡经理把收音机夹在胳肢窝里,要是他们百货大楼也出大学生了,那他脸上也有光了。
  到时候再门口拉条横幅,路人沾沾喜气那少不得要进来买点东西。
  “反正先把名报上再说,这可是个好机会。
  要不是我年龄超了,我保准也要上一回考场!”
  单手叉腰,一只脚伸着,抖着腿直乐呵。
  ……
  果然等到中午的时候,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说这件事情,就连小孩子嘴里都念叨着。
  林筱彤还骑车特意去书店门口看了一圈,人头攒动,队伍排得老长,不断有人涌入。
  “我买两套,我儿子,我侄子一套。”
  “给我也拿一套,我闺女下乡了,我得赶紧买好寄过去,要不然耽误她学习。”
  “就是就是,时间不等人啊。”
  “这么多人排队,咱们今天还能买到吗?”
  “什么没货了?你们这么大的书店都没货了?”
  闻言,人群一阵骚动。
  “没货了,真的没货了,《数理化自学丛书》正在印了,加印了,已经在加印了。
  这排版成套再卖也来不及,以后都是逐册卖了。”
  逐册卖的话就是上市一本,卖一本,你学一本,这样的话也不耽误大家复习。
  因为现在的排版仍然是比较传统的热排方式,要从铅字架上一个个铅字撮起,工序复杂,不仅耗时,成本还高。
  为了能降低成本,把定价打下来。
  从原来的大32开本变成了小32开本,成本降低了20%。
  定价标准是按照当时最低的学习文件类书籍,每印张(32面)0.08元,全套17册一共11.73元。
  排在后面有些机灵的,蹬着车子转头就往一个书店赶。
  还有些人直奔废品站捡漏,就算是找到其中的几册也是赚大了。
  谁曾想以前放桌角吃灰的丛书,转眼成了香饽饽,人人都抢红了眼。
  林筱彤想到了家里的那一套齐全的丛书,知道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了。
  碰着自行车回了大院,刚跨进前院,何翠翠挺着个大肚子就冲了过来。
  “筱彤,真的恢复高考了!”激动地还拍了一下大腿。
  “翠翠,你慢点啊,”
  二能子看了自己虎了吧唧的媳妇儿也是头疼。
  “那你之前看了书,现在可就赚大了。”
  林筱彤拍了拍何翠翠的肩膀,让人先稳住。
  何翠翠听了又有一脸纠结,不自觉抠着手指。
  “我这马上就要生了,等12月份考试的时候,我能行吗?”
  “咋不行啊?好孕连连,只有你去考了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
  不然的话谁也不知道,你是能,还是不能?”
  77年高考的录取率低的吓人,全国540万考生最终只有27.3万人上了大学。
  根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年鉴》一书所记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