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没有再理会三位皇兄,庆阳带着前来接她的沁芳朝东宫的方向去了。
秦炳急着回家见妻女,急着跟妻子打听大哥废黜一事的前因后果,跟大哥三弟打声招呼便也匆匆离去。
秦弘、秦仁各怀心事地分别去了工部、礼部。
.
东宫,庆阳从重元宫后面走过时,感受到了里面前所未有的沉寂。
她的视线在重元宫的宫墙上停留片刻,再依次扫过二哥曾经居住的景和宫、三哥居住的承明宫,大姐的宫殿不在这一块儿,她想望也望不到。
但庆阳还记得她搬进九华宫之后,因为与三位皇兄离得近,她去过大哥那边吃饭,去过二哥那边嘲笑他起得晚,三哥那里她更是去得频繁。
二哥三哥陆续搬出宫后,大哥成了陪她最久的人,她的公主府建好之后,庆阳还想象过大哥大嫂牵着铮哥儿送她出宫的情形,没想到……
偌大的东宫,只剩她自己了。
这其中的意义是她想要的,但此时此刻,庆阳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清。
忽地,几道身影从九华宫里出来了,走在前面的是她的母妃。
庆阳笑了,直接朝等了她很久的母妃跑去。
丽妃迎接过身穿战甲的皇上,被皇上的战甲硌过,也被皇上的战甲熏过,幸好此时是腊月,女儿的战甲上只有一路的尘土味儿,并无汗气,可亲身经历过南巡期间种种不便的她还是很心疼很心疼。
“走,热水都备好了,先去沐浴吧,换完衣裳咱们娘俩再说说贴己话。”
庆阳渴望这场沐浴已久,因为上次沐浴还是离开蓟州之前,行军回来的路上她只能隔两晚用热水简单擦擦,就连头发也只洗了三次。营帐里太冷了,每洗一次就要多一次感染风寒的危险,反正白日里行军她都戴着头盔,庆阳宁可忍受身体上的不适,也不想病倒再叫将士们冒出“公主就是体弱”的轻视之心。
但头盔也挡不住北地寒风席卷的尘土,庆阳决定先洗头。
丽妃亲手帮女儿洗头,连着换了四次水,女儿这一头乌黑的长发才算是彻底洗干净了,也洗香了。
浴桶也直接备了三个,裹着巾子从第一个桶里出来时,庆阳的脸与她被母妃搓来搓去的身子一样通红,离开第二个桶时就好多了,沉入第三个浴桶时,庆阳长呼一口气,真正开始了泡浴的享受。
丽妃累得够呛,坐在锦凳上,上半身趴在桶边上,目不转睛地瞧着又变成仙女一样的女儿。
瞧着瞧着,丽妃眼睛一眨,滚落两行泪珠。
庆阳帮母妃擦去眼泪:“母妃为何哭?”若是心疼她,之前哭得应该已经差不多了。
丽妃轻轻地啜泣着:“我是心疼你父皇,自从你大姐被罚,他就再也没有召见过我,这是你回来了我才又在乾元殿见了他一面,才一个月啊,他……老了那么多,母妃难受……病了才更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他为何不肯叫我过去。”
皇上年轻时,她巴不得少住几次乾元殿避宠,现在皇上老了,她想长住乾元殿守着他,皇上却躲着她。
庆阳沉入水中,几个呼吸的功夫后再出来,随手抹了一把脸,开解母妃道:“人人都知道父皇独宠母妃一人,父皇肯定是看出大哥真存了请辞之心,父皇也想成全大哥,那这期间母妃若在父皇身边的话,外人会猜疑您在废黜大哥之事上推波助澜了,所以父皇不见母妃,是为了母妃好。”
丽妃怔了一会儿,流着泪道:“这事都过去半个多月了,他为何还不肯见我?”
庆阳仰头,闭着眼睛道:“因为新太子还没定,无论母妃还是我离父皇近了,都有蛊惑父皇的嫌疑。”
所以父皇还给了她与二哥五日的假,所以初九那日早朝,父皇会有决断。
.
腊月初四、初五这两日,兴武帝让严锡正去跟耶律崇兄弟商议东胡的降书内容了,譬如东胡今后要向大齐俯首称臣且年年进贡,譬如进贡的骏马、牛羊、皮毛数量,譬如这次东胡王庭赎回耶律崇等人的赎金金额,至于大齐将士自己从草原上赶回来的数万匹战马,那是大齐的战利品,与东胡无关。
耶律崇知道自己的伤势,八成是治不好了,在自己的骨气与兄弟妻儿们的性命中间,耶律崇选择了后者。
既然谈好了降书内容,初六这日早朝,坐在椅子上被人抬进大殿的耶律崇忍辱负重地在降书上按下了东胡王印,接下来就没有耶律崇兄弟两家什么事了,等以耶律续为首的东胡使臣回到草原再把赎金送过来,大齐自会放了耶律崇以及兄弟俩的家眷。
外邦之事解决了,待耶律崇兄弟被带下后,兴武帝发布了一道旨意,让中书省将之前废太子的诏书发往各州县,昭告天下。
严锡正、戴纶才领了旨,兴武帝便靠进龙椅,连着咳嗽了很久。
帝王的老态早已有目共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咳嗽,太子之位还空了,大臣们能不着急?
所以,立即就有文官奏请皇上尽快选立新太子,以固国本。
这确实是关系大齐臣民的大事,文武百官都跪了下去,恳请皇上选立新太子。
兴武帝咳了一会儿,扫视一圈下面或老迈或年富力强的臣子们,叹息道:“朕知道,朕知道,这是朕开创的大齐朝,太子的事朕比你们还急,这样,严锡正、戴纶、聂鏊,六部尚书,还有安王、雍王、吕瓒、张玠、侯万中、薛业、樊钟,散朝后你们都来御书房,帮朕参谋参谋。”
安王是废太子,却也是皇长子,兴武帝要他参与新太子人选的商议,便是彻底绝了臣子们继续拥立安王之心。
一时间,超过一半的臣子都看向了站在安王一侧的咸王,敬王还在假中没来上朝,否则也要迎接大臣们的审视。
.
散朝后,严锡正等十六人分成文武两列候在了御书房之外。
还没进去呢,樊钟先表态道:“这么大的事,我可不敢乱出主意,我也不懂,等会儿皇上问了你们尽管开口,谁也不用看我,反正最终我都会听皇上的,皇上立哪位殿下我就认哪位殿下。”
吕瓒、张玠、侯万中、薛业也都是这个意思。
同属武官阵列的雍王:“……那皇上叫你们过来做何,让你们听个热闹?”
严锡正:“关乎江山社稷,皇上既然信任我等,稍后我等秉持公心直言不讳便可,不必有太多杂念顾虑。”
众人沉默,直言不讳,哪有那么简单,支持对了还好,支持错了就要得罪新太子了。
这时,何元敬出来了,请诸位入内。
第138章
十几位重臣跟在何元敬身后走进御书房时, 发现里面除了兴武帝,还端坐着一位起居郎。
起居郎隶属中书省, 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与朝政大事,像兴武帝主持朝会、祭祀宴请、观武狩猎以及接见外邦使臣等期间起居郎必须在场履行职责,而兴武帝日常消遣或是在御书房召见大臣,他便不喜欢召起居郎随侍左右,除非他认为有必要叫起居郎过来记上几笔。
今日兴武帝要商定储君人选,这等关系到下任帝王的大事,当然要传起居郎了。
人都到齐了,兴武帝单独给虽然比严锡正还年轻一岁但今年开始拄拐当差的礼部尚书谢训文赐了座,然后就让何元敬退出去了。
兴武帝的身后悬挂着大齐的舆图,他把椅子侧着放着, 扭头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舆图,再看向排成两列的臣子们,指着舆图笑笑, 道:“十八年了, 朕把大齐治理得还不错, 你们说是不是?”
众臣异口同声地道是,严锡正再单独道:“非臣阿谀,皇上的文治武功,毫不逊于秦皇汉武。”
兴武帝在别的臣子附和之前摆摆手:“左相过誉了, 朕可不敢跟秦皇汉武比, 朕当年起事为的是让那些跟我一样受前朝昏君奸臣残害的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都有安稳觉可睡,如今朕做到了,朕就算没辜负当年诸位与天下百姓对朕的信任,朕这颗心也就踏实了。”
“但这功劳不是朕一人的。”
说话间,兴武帝站了起来, 从文官这边的严锡正开始,一一回忆在场这十几位文武大臣的功劳,其中只有御史大夫聂鏊、礼部尚书谢训文是兴武帝登基之初提拔任用的前朝官员,只有工部尚书柳杞、刑部尚书林宪是开国数年后凭才干政绩升上来的新朝能臣,这四位都没有从龙之功,却有辅佐兴武帝稳固江山、利国安民之功。
剩下的左右二相、三部尚书以及雍王等武官全都是开国功臣、兴国功臣。
回忆了一圈,夸了一圈,兴武帝停在舆图前,拍了拍京城洛阳的位置,道:“大齐能有今日的国泰民安,是因为朕为之倾注了半生的心血,是因为有你们辅佐朕为之倾注了半生的心血,少了朕,你们未必能等到一个带着你们开创新朝的皇帝,可少了你们,光靠朕自己,朕也一定做不成这个皇帝。”
严锡正带着众臣跪了下去,双眼含泪:“皇上乃天命所归的救世明君,臣等既有幸得遇明君,岂有不鞠躬尽瘁为皇上效忠之理?先有明君赏识,才有臣等的涓埃之功,全都是为臣者的本分,万万不敢在皇上面前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