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兴武帝显然不是后者,他连南巡的旨意都没有下发各州,只在出发前跟一帮京官打了招呼,再在抵达一城前临时派遣哨兵知会当地官员预备接驾,地方官员除了为帝王打扫干净早就建好的官驿以及做好被问政的准备,就只需要从官仓里取出一部分粮草供给兴武帝带来的三千骑兵。
如此,兴武帝一行也算是轻车简从了,只携带两三日路途所用的粮草便可,万一某个县城的官仓粮草预备不足或是粮草货色太差,那该发愁的也不是兴武帝,而是玩忽职守的当地官员,而这正是兴武帝南巡的意义。
说是南巡,帝驾离京后却沿着黄河朝东而去,准备一路巡视过黄河两岸的河堤修筑情况,抵达青州治所济南郡后再正式南下。
帝驾三月初五动身,初七晌午抵达了同属京师的荥阳城,荥阳也是拱卫京城的东部重地。
四十多岁的郡守商持柏率领本地官员早早就在城门外等着接驾了,他们倒是想多走几里地去接驾,奈何兴武帝让哨兵交待得清清楚楚,叫他们就在这里等着,不许兴师动众。
商持柏把荥阳城最好的一批厨子都调到了官驿,精心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款待兴武帝一行。
丽妃说什么都不肯陪皇上应酬官员,兴武帝也没勉强她,只带着秦炳、庆阳兄妹俩以及樊钟、张肃等人赴席了,酒足饭饱,兴武帝吩咐一双儿女道:“朕累了,这两日就由你们代朕视察荥阳军政,若有纰漏,朕唯你们是问。”
兄妹俩都有些意外,北巡的时候父皇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的,这次怎么?
短暂的惊讶后,兄妹俩同时领了旨。
兴武帝再让樊钟分别拨一百亲兵给兄妹俩。
交待完毕,兴武帝去后面找丽妃了,搂着丽妃歇晌时,兴武帝笑着计划道:“荥阳这里有三五个游玩的好去处,趁这次停留两日,朕带你都去逛逛。”
丽妃快被吓死了,惶恐问:“皇上不去视察政务了?”两天都拿来游山玩水,这是昏君做派啊!
兴武帝:“有老二、麟儿呢,北巡时朕已经教过他们一次了,这次累活儿都交给他们,朕好好歇一歇。”
丽妃不敢让他歇:“敬王还好,麟儿才当差多久,这种大事皇上还是多费心替他们把把关吧。”
兴武帝:“放心,朕心里都有数,倒是你,别总把麟儿当孩子看。”
丽妃无疑是个慈母,只是过于谨慎卑微了,她自己习惯用忍让来躲避麻烦,以致于有人想找麟儿的麻烦时,丽妃最先想到的往往也是让麟儿去忍去让,这可不行。这次兴武帝特意带上丽妃,为的就是让她亲眼看看他们的麟儿到底有多厉害。
.
父皇偷懒去了,临时接了视察荥阳军政重担的秦炳就有些懵,视察,怎么察,他从小就想当大将军,最感兴趣的是练兵与打仗,这三年在兵部也是专挑兵马调动或军械制造革新的差事管,一下子来到荥阳这个陌生的地方,围在身边的官员也都是陌生的面孔……
在郡守商持柏等待他吩咐的恭敬目光中,二十四岁的秦炳竟下意识地看向了十六岁的妹妹。
商持柏等官员迅速交流了个眼神,再齐齐看向小公主。
庆阳非常清楚,王爷或公主的身份只是让兄妹俩比地方官员尊贵一等,让这些人必须表现出明面上的敬重,一旦兄妹俩在能力上无法镇住这些官员,让这些官员生出轻视之心,兄妹俩的视察政务便也只能做做表面功夫。
其实不光地方官员如此,那些京官也是一样的,不然历代前朝哪来的那么多君弱臣强?
人弱被人欺,即便贵为帝王,压不住臣子就只能被臣子们拿捏。
所以,一看二哥暂且没有主意,庆阳马上就把担子接了过来,直接安排道:“父皇在荥阳只逗留两日,时间有限,我分管文政,下午先去郡守府问政,二哥分管武政,等会儿直接去荥阳卫巡营,如何?”
有了具体的差事,还是他最想管的军营,秦炳自然明白该怎么做了,笑道:“好,等我那边忙完再来帮妹妹。”
虽然对文政不太上心,秦炳却也明白涵盖一郡田地、户籍、粮税商税乃至讼案的地方文政比一卫的军政复杂繁琐多了。
兄妹俩带着十来位文武官员走出了官驿,樊钟选出来的两百亲兵已然在外等候。
庆阳对张肃道:“怀忠跟着我,你随王爷同行吧。”
二哥武艺出众却不够心细,可能看不出荥阳卫的真正问题。
秦炳刚要反对,认为让张肃保护妹妹更让人放心,张肃竟已拱手应了下来,随即站到了他身边。
眼看着妹妹吩咐郡守商持柏领路去了,秦炳只好接受了妹妹的安排,再在前往荥阳卫的路上同张肃道:“我自己一身武艺,又有一百亲兵护卫,哪需要你护驾,你也真是的,还跟小时候一样听妹妹的话,就不怕她孤零零一个被那群老奸巨猾的文官们糊弄了?”
秦炳觉得,有张肃这个准驸马站在后面给妹妹壮胆,商持柏等官员会更容易听妹妹的,就像去年妹妹能在大殿上理直气壮地驳斥严锡正、聂鏊,正是因为有父皇与他们三个皇兄在为她撑腰,不然一个十几岁的小公主,哪来的底气与满朝文武对着干。
张肃:“以公主的睿智,除非她愿意,不然没人能糊弄得了公主。”
首先他相信公主,其次就算他有不同的想法,也不该在人前出言反对,损了公主在官员们面前的威望。
秦炳倒不怀疑妹妹的才智,只是才智与胆识是两回事,大哥就是最好的例子。
.
郡守府到了。
商持柏是昨日收到的消息,为了应对皇上的查证问政,商持柏命人连夜将本郡近三年的田地户籍粮税等账簿都翻了出来,分门别类地摆放得整整齐齐。
小公主下马车后,商持柏一边在前为小公主引路,一边询问小公主要不要先去看账,两人身后跟着郡守府的郡丞、主簿等官员,大大小小的加起来跟一个小朝廷差不多,只是辖地从大齐变成了一个统辖十几县的郡。
庆阳:“账簿可以明日去巡堤的来回路上看,我先观览一遍郡守府。”
商持柏笑着道是。
郡守府很大,庆阳边逛边道:“荥阳郡下辖十三县,大人逐个给我讲讲这十三位知县上任后的表现吧。”
下属的政绩就是他的政绩,商持柏当然要为十三位下属说好话,结果他刚夸了夸第一个李姓知县,小公主就挑了对方的一个错处来:“去年大理寺驳了一桩杀人冤案,是不是就是他错判的?我记得那位老妇人是失足跌倒而亡,她的小儿子却诬告其嫂不孝推婆母致死,所谓人证只有小儿子父子二人。”
商持柏心中一惊,忙道:“对,就是他,只是他也不是故意冤枉那妇人的,实在是那妇人平时就经常辱骂婆母,再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作证,谁能想到一个四岁孩子会撒谎呢?不过臣已经严厉地批评他了……”
庆阳:“四岁孩子不会撒谎?看来商大人教子有方,自家子侄间竟无一敢妄言撒谎的顽童,大人才会与李知县一样轻信此论。”
商持柏的额头立即冒出了冷汗,再不敢替下属知县转圜,诚恳地承认了两人都犯下的失察之过。
庆阳停下脚步,见商持柏与身后的一众郡守属官都紧张起来了,这才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皇从未苛求天下官员皆是完人,求的是官员们实事求是,有功当勉有过则改。如今我代父皇问政尔等,想听的也是荥阳郡上下官员的为政实况,倘若你们只能看到知县们的政绩却看不到他们的不足,父皇又如何相信你们能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商持柏惭愧地行礼:“是臣好大喜功了,公主放心,接下来臣一定如实禀报,不敢有半句饰非掩过。”
第105章
一个下午的时间, 庆阳动都没动郡守商持柏预备好的那些账簿,着重巡视了几处地方, 分别是郡守府衙的银库、牢狱,荥阳城的两处官仓,以及城内最大的两处牙行。
最开始商持柏等官员都没太把小公主当回事,觉得这位公主最多有些殿试榜首的才名,哪里懂得官场上的弯弯绕绕,可他们忘了或是真把小公主年少时在京城大小官署的走动当成了玩闹,殊不知小公主长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见微知著的玲珑心。
在大牢的时候,商持柏猜测小公主会询问犯人们是否有冤屈,结果小公主把那些瞎喊冤的犯人们都给呵斥住了, 转而询问他们今日的饭食。有小公主带来的侍卫们盯着,商持柏等随行官员不敢乱使眼色,于是只能听犯人们答出了上、中、下三等伙食。
为何如此?因为犯人们出身不同, 家境优渥的会托人给狱差打点, 让犯人吃得好一些, 背后无权也无财的犯人就只能吃普普通通的牢饭了。
小公主的眼风一扫,商持柏就得冒汗,诚惶诚恐地保证一定要肃正狱差们收人贿赂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