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吕温容打了个寒颤。
永康看向还算平静的湖面:“我知道你不习惯,我也不习惯,谁不想一大家子人和和气气的呢?可皇家不一样,为了一把龙椅出过多少手足兄弟自相残杀的事,有时候就算他人没有觊觎之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防范,这样真出事了才不会被打得措手不及。”
“我是姐姐,从小就管着太子,明明我对太子是一片好心,却把太子管得厌烦我了,就像铭哥儿也不喜欢我管教他一样。自打太子害过一场头疼后,我在他面前再不敢乱说一句他不爱听的话,但他身边必须有个能时时提醒他的人。”
“温容,太子喜欢你,他也能听进去你的话,你既然是他的妻子,就该承担起一个贤内助的职责。”
“三弟那边的势力越来越大了,你得让太子平时多提防三弟与妹妹在官场上的动静,提醒他多去讨好父皇,你想想,让谁当太子,还不是父皇一句话的事?”
这样字字句句都是为太子考虑的话语,纵使吕温容不认为秦炳、秦仁甚至小公主有那样的野心,她也没有理由反驳大公主。
没有理由,也不敢当面违逆。
“姐姐说的是,我都记住了。”
永康瞧着她越来越酷似弟弟的老实模样,说什么都只道记住却从来不会按照她的意思行事,心里就窜起了一把火:“那你先跟我说说,你打算如何规劝太子。”
吕温容:“……”
身为太子,秦弘或许有很多不足,但他很擅长察言观色,父皇的嫌弃、大姐的恨铁不成钢、二弟的不把他当回事、妹妹小时候对他由衷的亲近长大后对他的关心以及隐隐的怜惜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三弟,三弟管好他自己就行了。
所以黄昏一回来,秦弘立即发现了妻子的不安,就连四岁的铮哥儿都在紧张地观察着爹娘,仿佛父王回来了就能安慰好母妃,抑或是觉得母妃的异样便是因为父王而起。
秦弘先哄孩子,吃过晚饭铮哥儿随着乳母去睡觉了,秦弘再关心妻子。
吕温容不敢说得太深,委婉道:“大姐是怕外臣们擅自揣测父皇的用意,自行攀附三弟那里。”
不是她故意扯出大公主,而是平时她根本不会跟太子聊政事,瞒不住的。
让吕温容意外的是,秦弘竟笑了:“大姐从小就怕有人跟我抢,这种话她怎么说你怎么听,不用放在心上,该跟我说的尽管说,回头我在大姐那里为你配合。”
父皇最初那些赐婚都是为了巩固自家对大齐天下的控制,如今三弟妹妹的助力同样是他的助力,是大姐想得过于狭隘了。
当然,换个皇家大姐的想法也未必是多余,只是在秦弘眼里,二弟三弟妹妹都不会害他。
·
夏日天亮得早,小公主要从辰时开跑,张肃便提前两刻钟过来了,来时路上张肃还算平静,等他远远认出候在西景门外的樊家兄弟,默默为赐婚后第一次单独伴驾公主准备了一晚的张家三公子就更平静了。
“张兄早啊!”樊怀忠声音爽朗地招呼道。
张肃:“……不及二位。”
樊怀忠:“那不一样,我们是公主的侍卫,提前过来是职责,张兄现在是公主的准驸马了,与公主的情分不同,晚一些也无碍嘛。”
张肃笑笑,站在了兄弟俩一侧。
樊怀安歪着脑袋打量他,再回头瞅瞅自家大哥,平时没感觉,今早他是真觉得大哥好难看,难怪会主动放弃竞选公主的驸马。
樊怀忠一巴掌将弟弟的脑袋转了过去,瞅什么瞅,兄弟俩长得明明一个样,都怪自家老爹!
时间缓缓过去,随着几道脚步声,西景门开了,门内正中位置站着的正是三人等待许久的小公主,今日小公主穿了一套粉、白相间的襦裙,像极了草原上清晨常见的一种野花的颜色,也像极了宫中精心栽培的芍药花。
“微臣拜见公主!”樊怀忠带着弟弟上前,恭声行礼道。
庆阳最先瞧见的却是被他抢了先于是落后一步的张肃,非常罕见的穿了一件茶白锦袍的张家三公子。
庆阳笑了笑,叫三人都免礼,随即走到宫人牵来的坐骑前,翻身而上,径直朝远处的草原跑去。
张肃紧随其后,再没有任何保持距离的避嫌之意。
樊怀忠拉住准备上马的弟弟,提点道:“今日我们只跟在公主百步之外。”
樊怀安瞪眼睛:“为何?皇上叫我们保护公主的!”
樊怀忠:“傻子,准驸马在,哪里还用得上咱们。”
樊怀安:“……真用不上,公主为何还要叫我们?”
樊怀忠:“你管公主怎么想,反正你就跟着我,不听话我揍你!”
上了马但还留在这里等兄弟俩的解玉:“……”
百步之前,庆阳一口气跑出很远,中间放马慢走休息时她才认真看向落后了她半个马身的张肃,笑着问:“今天怎么穿得这么俊?”
张肃有些尴尬,垂眸道:“家母为我选的衣袍。”
庆阳:“很好,以后见我时多穿这种浅色的,我喜欢。”
张肃低声道好,就是不去看公主。
庆阳:“前日你追虎的时候怎么没这么扭捏?”
张肃:“……”
庆阳哼道:“虽然你猎到了虎,但我不喜欢你那么冒险,万一摔断了腿,我可不会再要你当驸马。”
明明都知道她的选择了,何必还那么莽,竟与二哥成了一个德性。
张肃顿了顿,终于看向小公主,道:“纵使伤了,臣也甘愿。”
只为自己,他不会在狩猎场争先,但庆阳公主的驸马不该因为胆量输给任何人。
庆阳其实少有机会与张肃对视的,小时候是因为两人的身高差,长大了则是因为张肃一直在刻意回避。
然而在这个清风徐徐的清晨,她清清楚楚地看清了张肃的眼睛,注视着她,带着一种让她感到陌生的情愫。
幸好,她也喜欢这样的张肃。
第101章
小公主的婚事让随行官员与家眷们津津乐道了几日, 但当年大公主都是十七岁出嫁的,而皇上明显更爱重小公主, 想也知道小公主开府完婚的日子不会太早。
兴武帝确实舍不得小公主太早出宫,为此还把张玠、张肃父子俩叫过来谈了一次话。
兴武帝:“朕欲让咸王于明年二月完婚,之后国事没有意外的话,朕会于三月开始南巡,南巡州县多,耗时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所以麟儿与肃郎的婚事还是定在后年比较妥当。麟儿还小,多等两年刚刚好,只是肃郎已经二十一了……”
张肃立即跪了下去,道:“皇上, 能给公主做驸马已经是臣的福气,等多久臣都甘之如饴。”
张玠也道当以南巡国事为重。
兴武帝走过来亲手扶起张肃,拍拍年轻人的肩膀感慨道:“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但你不一样, 从小住在宫里, 跟老三一块儿长大,朕早就把你当半个儿子看了,如今再加上女婿这层关系,你除了姓张, 又与朕的亲生骨肉有何区别?”
张肃:“皇上待臣确实如君如父, 臣唯有竭尽所能为大齐效力,以报皇上恩德。”
兴武帝瞅瞅这对儿父子俩,摇摇头:“你们张家郎行事可谓尽善尽美,唯独少了几分人情味,总是爱说这些场面话, 朕今日明明只是把你们当亲家当女婿,谁要听你们忠君报国那一套了?”
张玠、张肃:“……”
兴武帝:“行了,朕是没这个福气了,只盼朕的麟儿将来能多听几句驸马的贴心话吧,对了,南巡的事你们父子知道就好,先别外传。”
父子俩异口同声地领命。
.
庆阳也不着急成婚,她之所以早早对张肃表明她的心意,是因为大她六岁的张肃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既然看上了这个人,且一直都有所暗示,那么就该给张肃一个准话。
婚事定了,庆阳除了可以名正言顺地约张肃陪她跑马游湖,平时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吏部的公事上。
兴武帝只管把小公主送到吏部行走,再由吏部尚书杨执敏给小公主安排具体差事。
吏部分为四个清吏司,即文选司、考功司、验封司、稽勋司,其中与官员常打交道的是文选司与考功司。
文选司负责在京以及地方文官的选拔与任命,除非大有来历的官员直接将关系通到皇帝那里去,让皇帝直接下旨或是给吏部打招呼,否则绝大多数文官的官途都得经过文选司,因此文选司乃是吏部权力最重的一司。
考功司负责考核官员们的政绩,这种考核分为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那种滥竽充数的官员运气好别弄出大差错,也能多混个两三年才会在考功中露馅儿,但考功司给每个官员定的政绩将直接决定了该官员在文选司那里的升职、降职还是免职,所以考功司也很重要。
四月里小公主刚过来时,杨执敏是想安排小公主去文选司的,可庆阳自己选了考功司,因为她觉得文选司虽然权重,但文选司看到的官员政绩根本上还是考功司总结出来的,一旦考功司这边有所纰漏或是被人收买,就会导致文选司可能错把庸官当能臣、恶官当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