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庆阳不得不顶着众多臣子的视线,闷闷不乐地走到父皇的坐骑前。
兴武帝伸出左手,揽住女儿的腰往上一提,轻轻松松就把女儿放到了他前面的马鞍上。
听见女儿小声嘀咕的“臭父皇”,兴武帝笑笑,两腿一夹马腹,第一个朝远处的草地山峦冲了出去。
第34章
飞鹰峰是西苑诸山中的最高峰, 前朝皇帝们常来此处登高,所以早在山上修建了一上、一下两条能容三人并行的石阶路, 两条山路的山脚处都盖有别院,沿着山路每隔五十丈左右的高度就修有凉亭一座,每隔百丈再多一座可赏景可进食可解手的山间园林。
抵达山脚,众人下马后,自有候在此处的宫人将一匹匹骏马牵至马厩。
辰正时分,山风清凉,兴武帝仰头看看,率先朝石阶路走去。
庆阳一直在父皇身边,这时道:“父皇,你们尽管往山上走, 我跟三哥慢慢来,就不耽误父皇与诸位大臣登顶了。”
女儿太小,老三太废, 兴武帝确实不想因为兄妹俩耽误了一群人的登山速度, 看看年轻子弟那边, 兴武帝道:“秦炳,你今天的任务就是照顾好弟弟妹妹,不可丢下他们只管自己登山,不然他们俩若是摔了扭了, 朕罚你天天来此爬石阶。”
秦炳都撸起袖子准备往山上冲了, 闻言一脸的不情愿:“三弟都大了,还有张肃跟着,他们俩照顾妹妹足够了,哪还用我帮忙?”
他嫌弃弟弟妹妹是妨碍他登山的累赘,庆阳同样不想听他怨天怨地, 道:“父皇,让二哥随你们走吧,不然我怕我们走得太慢,惹烦了二哥,他一发火,再坏了我们悠然登山的心情。”
秦炳就觉得妹妹特别懂事。
秦弘刚想提议由他照顾妹妹,兴武帝道:“也行,那你们三个慢慢走,我们先上去了。”
秦弘只好遗憾地看了三弟、妹妹一眼,说实话,与其跟着父皇,他更想落在后头。
兴武帝既照顾了小儿子小女儿,也照顾了秦弘等年轻儿郎,让这群二十左右血气正盛的儿郎们先行,他与大臣们便走边聊。
石阶铺成的山路沿着山势蜿蜒往上,这三路人的距离也渐渐拉开了。
才爬了七十多层台阶,秦仁就气喘吁吁地开始叫苦,捂着肚子要求坐一会儿。
庆阳也觉得吃力了,但她觉得慢慢爬也是一种休息,既然她还能坚持,三哥纯粹是又犯了懒病。
“不理他,我们继续。”庆阳对落后她两步的张肃道。
张肃可是武课上敢丢下三皇子自己跑的胆大伴读,再有更需要他保护的小公主在前,他肯定要跟着小公主,而不是陪三皇子一起偷懒。
秦仁见这一大一小真的不肯歇一歇,撑着膝盖瞅瞅左右杂草丛生的山林,因为害怕跑出来什么毒虫毒蛇咬他,原地打了两个哆嗦后,秦仁不得不追了上去。
到了第一座凉亭,秦仁趴到长长的美人靠上,朝站在外面休息的两人晃晃手指:“你们走吧,等会儿我原路返回,真的爬不动了。”
庆阳朝张肃伸手。
亭子里还有两个伺候的宫人,张肃去取了一碗清水,递给脸颊通红的小公主。
庆阳喝完水,只威胁这一次:“平时三哥偷懒我不管你,但如果我能登顶的山三哥都做不到,说明三哥真的因为偷懒太多养废了身体,那为了三哥着想,我会劝父皇将你这两个月休息的日子都改成武课,直到你练得身强体健为止。”
懒不等于弱,庆阳不想要一个常年习武最终却手无缚鸡之力的哥哥,又不是天生体弱多病的人。
威胁完了,庆阳继续带着张肃往上走。
秦仁痛苦地叹口气,爬起来继续追!
走走停停,到了第三座也就是一百五十丈高的凉亭时,庆阳看到亭子里除了伺候的宫人,竟然还坐着四人,分别是成国公吕光祖、左相严锡正、吏部尚书杨执敏以及礼部尚书谢训文,其中只有五十多岁的谢训文是兴武帝登基后重新提拔的前朝有才学却不被重用的旧臣。
“见过两位殿下。”
已经休息好一会儿气息平稳的四人同时走出亭子朝庆阳兄妹行礼。
小公主喘着叫四人免礼,秦仁落在妹妹、张肃七八层台阶之外,一抬头就被汗水糊了眼睛,根本没看清前面都有谁。
庆阳太累了,免完礼直接走进亭子,坐在刚刚空着的一侧美人靠上休息,曾经暗暗决定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不好看的样子的小公主到底才九岁,这会儿早忘了那些,取出帕子沿着脸庞一圈地擦着汗,才不在乎旁人怎么想。
张肃练武出汗的时候庆阳都没嫌弃他,如果张肃敢嫌弃她出汗的样子,那庆阳就不选他当驸马。
至于那四个大臣……
庆阳偏头看去。
祖父辈的吕光祖笑容慈爱:“公主可真厉害,才九岁就能爬这么高的山了,臣四人都自愧不如啊。”
一身书卷气的杨执敏:“皇上常夸公主聪慧过人,没想到公主毅力也如此坚定,实在是令臣钦佩。”
脚底板发酸的谢训文:“在西景门外看到公主时,臣还觉得公主去爬山简直是儿戏,未料公主马上就要超过臣等了,可见公主确实是天降神女,臣不该以看待普通凡女的眼光妄议公主。”
虽然认为小公主确实毅力可嘉但也不必嘉到这个地步的严锡正:“……”
经常瞪她的左相既不说话也不看她,呼吸平稳不少的小公主直接问道:“严相是不赞同国公三人对我的夸赞吗?”
严锡正:“……不,老臣也十分钦佩公主的毅力。”
庆阳笑了,先请四人落座,再道:“其实我也没有你们夸得那么厉害,听说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四五岁时就会跟着爹娘去地里做农活,风吹日晒比爬座山辛苦百倍,我若因为爬山赏景而叫苦,与‘何不食肉糜’又有何异?”
亲眼见过农家孩子下地干活的吕光祖、杨执敏互视一眼,都很认可小公主的话。
谢训文更惊讶于小公主能有这番见解。
严锡正扫眼背靠亭柱兀自喘气的三皇子,深深地看了一眼小公主的裙摆。
歇了一刻钟左右,庆阳准备出发了,邀请四人同行。
严锡正带头应下。
他是想看看,小公主真是完全自己爬上来的,还是有让张肃帮忙,然而距离山顶的这最后五十丈,小公主不但没让张肃扶着抱着,竟然越走越快,当山顶凉亭中的兴武帝等人闯入视野时,小公主更是兴奋地跑了起来。
兴武帝可没看严锡正几人,见他的小公主这么快就上来了,兴武帝笑着走出凉亭朝这边迎来,再一把举起脸蛋红扑扑的女儿高高转了一圈:“行啊,朕的麟儿才九岁,竟然比战功赫赫的吕国公都先上来!”
小公主正是累到极点的时候,被父皇举起来后就闭上了眼睛,等父皇停下来将她抱稳,庆阳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山北一侧的黄河之水,如一条黄龙如远处穿山绕岭而来,水势浩荡奔腾不息。
第一次站到这么高的地方,第一次看到这么壮观的山河之景,小公主都忘了眨下眼睛。
兴武帝见女儿看得痴,抱着女儿走到山崖之前,指着黄河水道:“舆图上细细的一条线,其实便有这么宽,而这里还不是黄河最宽的地方。”
庆阳点点头。
兴武帝指向黄河对岸:“北面便是晋州,晋州往西以北向的黄河为界,便是凉州。”
庆阳记得御书房里挂的那幅舆图,记得黄河确实在凉州与晋州中间拐了几个弯,可是舆图上一目了然的大州大河,此时看起来却太远太远,她根本望不到晋州旁边的那个黄河大拐角。
“父皇,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凉州看看?还有晋州、冀州、辽州、青州,南边的扬州、福州、赣州、交州、荆州、黔州、云州、益州,我都想去。”
此时,严锡正、吕光祖等文武大臣都围站在了帝女身后,反倒是秦弘、秦炳、秦仁以及张恒等年轻子弟们敬重长辈,在后面又稀稀散散地围了半圈。
随着小公主熟练无比地报完大齐京师外的这一圈州地,有的臣子用笑容与眼神夸赞小公主的聪慧擅记,有的臣子垂着视线不知在思索什么。
兴武帝被女儿的话引出了一腔豪情,思索片刻道:“好,等朕巡视天下了,带麟儿同去!”
.
父女俩在山顶黏糊了一会儿,下山时,庆阳依然让父皇等人走在前头,她与张肃带着三哥落后慢行。
往上走的时候庆阳很累,但咬咬牙也坚持了下来,如今往下走,庆阳发现她的两条腿都在抖,已经不是靠毅力就能坚持的事了。
走在前面的三哥边走边抱怨腿抖难受,无需庆阳再问,庆阳就看向走在她右前方的张肃:“你的腿抖吗?”
张肃摇头,关心道:“殿下感觉如何?”
庆阳站定,苦着脸道:“抖,还很不舒服,你背我。”
张肃立即蹲在了小公主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