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原原本本地按照《史记》讲过于复杂,解玉简化叙述增加趣味,有问有答地讲了快半个时辰,小公主终于睡着了。
看着小公主熟睡后越发乖巧可爱的脸颊,解玉想,他得重新弄套书来,荒废了太久,有些细节他都忘了。
.
永康得知三岁的妹妹竟然在崇文阁正正经经地开始启蒙了,第一个念头是她进宫时才十四岁,父皇却没想过要让她去崇文阁与弟弟们一起读书。
永康对读书没有太大兴趣,从小到大她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担心父皇更喜欢贵妃生的二弟不疼她们姐弟了,祖母偏爱她们姐弟永康高兴,却又暗暗为祖母更喜欢弟弟而难过。等祖母去世,永康越发提防贵妃那边坑害她与弟弟,再后来是担心父皇能不能打下京城,而对一家人性命的忧虑则持续了永康进宫前的始终。
这种情况下,永康怎么可能对读书提得起劲儿?
三年前她终于进了宫,成了尊贵无比的公主,生活安稳了,永康身边渐渐出现了一些名门贵女,永康一边留意着这些贵女端庄得体的礼仪、信手拈来的琴棋书画等才艺,一边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深深地自卑起来。礼仪有嬷嬷在教了,所以永康主动跟贵妃提起她要学琴,琴练不好,她就学其他的,直到发现笛子比较适合她。
跟经史子集这种她根本用不上的学问比,永康更在乎琴棋礼仪等能展现出来的才干,在乎她作为公主的月例以及父皇贵妃额外给她的珠宝绸缎赏赐,在乎弟弟在学业上的成绩,在乎弟弟能不能封为太子。
永康还在乎父皇对她究竟是否宠爱。
庆阳年纪小,永康不至于嫉妒父皇抱妹妹、陪妹妹嬉闹等亲昵之举,但父皇让妹妹去崇文阁读书,就等于给了妹妹一份她没得到过的殊荣。
永康带着宫女去了崇文阁。
守门侍卫见大公主身形带风目光威严,一副谁敢拦她就要发作的样子,两个侍卫识趣地只管行礼、让路,毕竟小公主都在里面读书了,可见皇上对公主们来此的纵容,他们又何必阻拦。
永康神色稍缓,进门后跟一个负责打扫的小太监问清楚妹妹在哪边读书,永康单独过去了。
示意候在外面的解玉无需多礼,永康站在讲堂后方的窗边,看见妹妹低着脑袋坐在一位老先生身边,伸着白白净净的手指头在拨弄桌面上的几颗黑白棋子,小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二、三,三颗白棋……三颗黑棋,加起来是……”
小家伙认认真真地将两种颜色的棋子摆在一起,认认真真地从一数到六。
永康回神时,发现她居然在笑。
脸色微变,永康走了,真是的,她跟才三岁的妹妹计较什么,明明是父皇当年没看重她读书的事!
永康直接去了乾元殿。
长女第一次在这个时辰过来,兴武帝暂时放下没批完的折子,让何元敬带女儿进来。
永康进门后,一眼就看到了身穿龙袍一身贵气的父皇。
五个皇子皇女,年纪越小记事之初兴武帝的权势就越高,太子秦弘记事时兴武帝都自立称王了,举头投足有了一位王者该有的威严,也就是说,只有永康见过自家父皇糙吃糙穿甚至连言语行动都带着糙的时候最多,记忆也最深。
这就使得永康虽然敬畏父皇,却也不会像弟弟们那么规规矩矩。
父女俩视线相对,永康唇角一抿,不高兴的样子就出来了,小声抱怨道:“父皇为何要妹妹去崇文阁读书?”
兴武帝笑道:“朕不安排她读书,她就一直缠着朕,且她自己能听进去,父皇就打发她去崇文阁了。”
永康:“又不是非得在崇文阁才能读,我进宫时父皇便让我在自己宫里读的。”
兴武帝明白长女的意思了,但他不可能让女儿牵着走,与其各种解释仿佛强词夺理,不如直接满足长女的不平。
上下打量一遍女儿,兴武帝调侃道:“朕当时见你无意多读书才那么安排的,原来你也想去崇文阁啊,这还不简单,父皇马上吩咐崇文阁单独给你开间讲堂,随你想学什么。”
早就尝过听讲、做功课苦头的永康:“……早三年不学,如今我都快出嫁了,还学什么。”
兴武帝还是一脸慈爱:“学海无涯,只要你想学,先生就能教你。”
永康低下头。
兴武帝:“笛子学得怎么样了?来都来了,给朕吹一首?”
永康红了脸。
兴武帝让何元敬去他的私库找找有没有笛子,很快,何元敬捧了一只镶嵌了一圈宝石的精美长匣来。
光收藏的匣子都如此贵重,足以想象里面的笛子该有多好。
兴武帝接管的是前朝皇家的私库,简单逛过一圈就出来了,根本不曾细看,此时他都跟着好奇了,父女俩并肩站着看何元敬开匣。
一支两尺多长的七孔紫玉笛呈现了出来。
永康忘了呼吸。
何元敬笑道:“相传汉朝武帝有一支十分珍爱的紫玉笛,不知是不是这支。”
兴武帝感慨道:“就算不是,物以稀为贵,朕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一管紫玉。”
说着,他动作随意地取出笛子,转身递给长女:“来,试试看。”
永康退后两步,紧张道:“我不敢,怕摔坏了。”
兴武帝:“坏了再去找一支,东西再好还不是拿来用的,一直收着,只会便宜后人。”
永康就是不肯接。
兴武帝无奈道:“行吧,反正送你了,你拿回去爱吹就吹,喜欢收着就收着,父皇还有一堆折子,先不陪你了。”
永康激动地抱着这份贵重的礼物离开了乾元殿,至于妹妹在哪读书一事早被她抛去了九霄云外。
御书房,兴武帝对着折子发了一会儿呆。
他想起了早逝的发妻,那是一个勤俭温柔好到无可挑剔的女人,不嫌他穷不嫌他在外奔波她单独照顾母亲辛苦,他给她十两银子她丝毫不贪,他一身伤地回去附带全家人的性命危险,她也毫无怨言,甚至在危难时刻舍身救下婆母。
得妻如此,是兴武帝的幸运,但女儿若是长成那样的性子,吃苦受累的只会是她自己。
幸好,他的永康没有要学母亲的意思。
第12章
兴武帝不想小女儿一直缠着自己问这问那,可小女儿连着几日都不主动跑来找他,兴武帝又想得慌,毕竟那是他征战时惦记了一年多的爱女,小小年纪生得聪明伶俐、玉雪可爱,且还在敢亲近父皇敢任意撒娇的年纪,他若不珍惜,等女儿长大了,他想抱都不再合适。
这日,庆阳在崇文阁上完三刻钟的算术课,习惯地抄近路准备穿过乾元殿去西宫找母妃时,一个小太监躬着腰拦住了路,笑眯眯地道:“殿下,皇上上午的折子快批完了,请您过去共用午膳呢。”
庆阳对整天忙的父皇的新鲜劲儿也过去得差不多了,不太愿意地道:“我答应陪母妃吃的。”
小太监越发赔笑:“皇上知道,提前叫奴婢跟丽妃娘娘打了招呼,这会儿娘娘应该已经吃上了。”
庆阳只好拐向乾元殿中殿。
兴武帝才洗过手,瞧见随着何元敬走进来的小小身影,兴武帝将擦手的巾子交给宫人,走过去抱起女儿问:“上了这么久的课,麟儿饿了没?”
庆阳:“饿了。”
兴武帝立即吩咐何元敬:“传膳。”
小公主问题最少话也最少的时候就是一日三餐时,乳母帮忙将小公主面前的几个碟子里夹好菜就退下了,庆阳瞅瞅碟子里香喷喷的排骨、鱼丸、虾仁、豆腐、青菜,一会儿用筷子一会儿用勺子地吃了起来,两颊鼓鼓的,根本没怎么去看对面的父皇。
兴武帝看得津津有味,女儿吃得香,比他吃得香还让他开怀。
乳母搭配的份量很合适,庆阳用勺子慢慢地舀光半碗米饭,再扎了几片瓜,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进食。
乳母进来照顾小公主漱口净面。
一套忙完,庆阳道:“父皇,我去找母妃了。”
兴武帝:“就在父皇这边睡吧,睡醒了再去找母妃。”
庆阳眨眨眼睛,问:“睡醒了母妃有空陪我玩,今日父皇也有空吗?”
兴武帝笑道:“今天没那么忙,等麟儿醒了,父皇带你去御花园。”
庆阳:“我不想去御花园,我想去我没去过的地方。”
小公主这副模样在大人眼中十分可爱,但兴武帝看得出女儿眼中的认真,于是他也认真地问:“哪里麟儿没去过呢?”
庆阳:“乾元门外面,母妃说那边是前朝,从来都不许我去。”
兴武帝:“……母妃说得对,前朝是大臣们当差的地方,父皇没事都不去,不然会惊扰大臣们的,耽误他们做事。”
庆阳:“他们在做什么?”
兴武帝:“……”
庆阳能认出大人不想回答她问题的表情了,不高兴道:“父皇不带我去,我去找母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