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敬就敬吧,吃穿不愁的秦仁从未想过要越过两位哥哥去。
因为年龄差距,秦仁与两位皇兄很少一起玩耍,读书、练武时三兄弟必须见面却都忙着学业,到了放学,长长的宫道上就会出现三兄弟分别带着自己的伴读按照长幼顺序排成三排行进的一串身影。
到底是亲兄弟,彼此之间的距离隔得并不远,想要说话还是随时可以聊起来的。
秦仁带着张肃走在最后,默默听着二哥秦炳跟大哥秦弘抱怨今日课业之多。
秦仁下意识地点点头,是挺多的,恐怕又要忙到亥时才写完。
十四岁的秦弘回头,少年老成的脸带着几分疲乏安抚后面的两个弟弟:“严师出高徒,学得越多我们会得越多,练得越多我们会得越快,都别抱怨,吃完饭早早回去开写。”
十一岁的秦炳盯着大哥的脸,怀疑道:“大哥其实也不喜欢做功课吧?”
秦弘:“……胡说,我不喜欢,能每次都完成?”
秦炳:“你是怕先生跟父皇告状,咱们几个属你最怕父皇。”
秦弘:“……你不怕,那你别写了。”
说完,秦弘转过去了,大热天练了一下午的武已经够累,该管弟弟们的也管了,多余的话他不想再说。
就在三位皇子或表现出来或暗暗地为功课发愁时,前面的宫道上突然拐过来三道身影,走在最前面的女娃穿着一条新绿色的裙子,正是他们唯一的皇妹庆阳公主。
兄妹远远对上,庆阳脚步一顿,随即抛下身后的乳母与大太监,高兴地朝皇兄们跑去。
大皇子秦弘笑了,宫里那么多人,只有小小的皇妹对他没有任何沉重期许或审视打量,也是相处时唯一不会给他带来压力的人,所以只要见到皇妹,他的心情就会随之一轻。
二皇子秦炳直接迎着庆阳跑去,他喜欢捏小丫头的脸蛋,更喜欢妹妹不想被他捏四处躲着跑的小兔子模样。
秦弘看出二弟的打算,一把拉住秦炳的手臂,兄弟俩拉扯时,庆阳小心又开心地擦着一侧的宫墙越过二人,一头扑向三哥的怀里。
秦仁张开手臂接住妹妹,却忘了他练软了一双腿,竟被妹妹撞得朝后倒去。
只比他年长一岁的张肃及时用身体紧紧顶在三皇子背后。
三皇子重新站稳了,庆阳也抱稳了,她仰起头,看见三哥刚刚笑起来的脸,也看到张肃比三哥略高一些的没什么表情的脸。
张肃跟三哥挨得那么近,庆阳歪过头,试图看清张肃被长睫毛遮住的眼睛:“你也想要我抱吗?”
不然为什么要凑过来?
张肃闻言,迅速退后一步,低声道:“微臣不敢。”
进宫之前,父亲再三告诫他,三皇子再小也是皇子,他必须以臣礼相待。
三皇子如此,小公主更是要保持距离。
第2章
三位皇子中,大皇子秦弘的身份算是最尊贵,从小到大的经历却也是最为坎坷。
纯孝皇后舍身救太后那年秦弘才刚刚半岁,小小年纪失去母亲,秦弘与长姐永康公主都被太后养在了身边,未料太后也是个福薄的,在秦弘五岁那年病逝了,正忙于争霸大业的兴武帝只好把姐弟俩托付给名门出身的贵妃。
贵妃端庄贤淑,抚养姐弟俩尽心尽力,乃是二人名符其实的养母,所以进宫之后,秦弘虽然有了自己的宫殿,每到该请安的日子他依然会与二皇子秦炳同去贵妃那里问安,兴武帝出征前,更是将秦弘、秦炳的学业一起交给了贵妃监督。
贵妃住在长春宫,同行一段路后,秦弘、秦炳便与庆阳兄妹道别,朝着长春宫去了。
庆阳心满意足地跟她最喜欢的三哥牵着手,一眼都没有去追那两个哥哥。
虽然都是哥哥,但庆阳已经明白一些道理了,三哥与她同是母妃生的孩子,三哥陪她的时间最多对她也最好。大哥、大姐姐是过世的皇后娘娘生的,大姐姐对大哥最好,玩闹时二哥撞到大哥,大姐姐会不高兴,瞧见大哥陪她玩骑大马,大姐姐也会板起脸。
至于二哥,脾气最差了,凶过大哥凶过三哥也凶过她,只有高兴的时候才愿意陪她玩。
在庆阳心里,大哥二哥还不如张肃讨人喜欢呢。
“张肃,你也来,我们一起走。”
庆阳回头,朝孤零零走在后面的张肃伸出左手。
九岁的张肃提前学了男女大防,无论在宫里还是休沐日回家他身边都不用宫女丫鬟伺候了,遇到亲戚家的女孩子也会避让,又哪里会去碰小公主的手?
朝只到三皇子腰部高的小公主摇摇头,张肃便抬眸看向前方,像他见过的所有御前侍卫那样将脊背挺得直直的。
庆阳觉得这样的张肃很无趣,所以只要三哥愿意陪她玩,她并不会去纠缠张肃。
咸福宫,丽妃正坐在前殿堂屋等着孩子们。
庆阳跑到母妃怀里,看着三哥与张肃规规矩矩地朝母妃行礼请安。
丽妃温柔道:“说过多少次了,没有外人的时候你们两个都不用多礼。”
秦仁笑着去看张肃,他倒没想跟母妃客套,是张肃过于古板,带着他也将这一套记得牢牢的,下意识地就去做了。
西次间里提前备好了两盆清水,丽妃让宫人带两个男孩子去洗手、洗脸。
庆阳跟过去凑热闹。
秦仁接过宫女打湿的巾子敷到脸上,张肃则是自己弄湿巾子,再侧过身背对庆阳擦脸。
八岁的皇子九岁的伴读,洗干净了都是肤白唇红的俊秀模样,无非一个爱笑一个严肃罢了。
堂屋里很快就摆好了今日的晚饭,丽妃带着三个孩子同吃,五菜一汤。
张肃其实不想与丽妃一家人同席,更想站在院子里等着,可六岁刚进宫的那年他第一次拒绝时,丽妃强硬地把他抱进来了,连着几次之后,拒绝也无用的张肃只好老老实实地自己坐好。休沐日他一回家立即将此事告知父亲,父亲让他遵守丽妃的话行事,等他长大了,该避嫌的时候丽妃自己就会避嫌。
看着碗里丽妃夹给他的烧鸡腿,张肃默默地想,明年他满十岁了,够资格让丽妃娘娘避嫌了吗?
丽妃一直在瞧着张肃,见这孩子终于夹起鸡腿开吃,丽妃欣慰地笑了。
她对兴武帝安排张肃给儿子当伴读这件事非常满意。
张肃可是卫国公张玠的儿子。
兴武帝开国登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犒赏三军,按照战功连封三公五侯。
三公分别是成国公、定国公、卫国公,前二公早在兴武帝起事之初就跟随在他身边,宛如左膀右臂,只有卫国公张玠出自前朝的将门之家,满门忠烈却遭奸臣构陷,无奈之下改投兴武帝麾下,自此为兴武帝征战四方、出谋划策,同样成了兴武帝的心腹之臣。
每个开国将领名下都有赫赫战功,但以忠正扬名且得两朝百姓敬重无任何怨言不满的只有张玠。
丽妃自己出身低微,对教导儿子成材毫无把握,兴武帝忙于国事根本分不出多少闲暇给任何一个子女,丽妃更指望不上他,这时候把张肃调给儿子当伴读,儿子自然而然地会从张肃身上学到张家的名门风骨。
“再过两日又要月考了,你们两个有把握吗?”
吃了一会儿,丽妃关心地问。
张肃放下碗,等三皇子先开口。
秦仁一手端碗一手拿着筷子,定定地思索片刻,自信道:“文课乙中肯定没问题,争取甲等,武课乙下也没问题,争取乙上。”
分析完了,秦仁继续吃饭,分明没太将这事放在心上。
张肃接着道:“微臣会尽力而为。”
父亲说了,皇上明察秋毫,让他不必在课业上藏拙,何况他若不够优秀,便不配为皇子伴读。
听了一会儿的庆阳回忆道:“上次的旬考张肃都是甲上,是六个人里的第一名。”
丽妃:“不止上次,肃哥儿这几年的大小考回回都是甲上,我一点都不担心他。”
夸过张肃,丽妃提醒明明考得普普通通还能好吃好喝的儿子:“你们父皇来信了,说他六月初五左右抵京,他一回来肯定要检查你们这一年的考核成绩,这次月考你必须争取一个甲,不然全是乙,一点进步都没有,就等着挨骂吧。”
秦仁捧着碗缩了缩脖子,他也想考甲啊,考不出来他有什么办法,功课都是照着先生们布置的完成的,他可从来都没有偷过懒。
怕母妃继续数落他,秦仁加快了扒饭的速度,吃完就想带张肃离开。
庆阳抱住三哥的胳膊,舍不得三哥走。
秦仁叹气,摸摸妹妹的脑袋瓜:“这两天太忙了,又要做新功课还得温习旧的,等考完了三哥陪你玩一整天。”
庆阳:“我要玩捉迷藏。”
秦仁:“行。”
.
兴武帝胸怀大志不重女色,从微时到登基一共只娶过一个正妻纳过两次妾。他与贵妃一族联姻时皇后已经过世,贵妃是可以直接做正室的,只因纯孝皇后跟着兴武帝吃了几年苦且为了救太后而亡,兴武帝对发妻心存愧疚,认为后面再遇到的哪个女人都不能越过发妻去,所以贵妃如今虽然揽着正宫娘娘的权力,名分却做到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