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260节
二婶看了三婶笑着说:“大嫂还不好意思了。”
余淑英走出来:“小语和云萍都在笑你们俩呢。”
小语和云萍摆摆手:“你们尽管说,不用在意我们。”
一群人说说笑笑,就把食材准备出来了。
第二天,赵玉华一家子一大早就来了,不仅他们一家来了,就连她公公婆婆,几个姑姐姐夫也来了,除了丰收冬梅,三个姑姐都没带孩子来。
开着拖拉机,一到家门口,他们就一箱一箱往屋里提东西。
赵锦城在旁边瞅着,忍不住和自家四姐嘀咕:“杨家这回真下力气了,比三姐结婚时给的礼还重。”
赵锦舒失笑,不说其他,就说三姐那图书馆的工作,就值得他们上心。
余淑英和赵建忠笑着出来迎他们,杨家几个姐姐厨艺都是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拎到屋里,她们就捋起衣袖过来帮忙干活。
杨大姐夫当兵时,在炊事班干过,会做大锅饭,就在旁边给他们请的大厨打杂递东西。
至于赵建忠这个主角,哪怕原先也是大厨,今天也没人喊他干活,他只能坐在那儿陪客人说话。
等到余淑英娘家人过来,更不缺人干活了,一窝蜂挤到搭灶的地方帮忙。
一院子人忙得热火朝天,十点多钟,王小麦娘家人也到了,王家大舅妈二舅妈也想过来帮忙,被余淑英拦住了:“你们歇着,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十一点多,赵卫东一家四口才带着他老丈人还有丈母娘过来。
张盼晴一来就喊公公婆婆:“爹娘,我们来帮忙。”
今天大喜日子,余淑英懒得和她计较:“你歇着吧,到处都是油,别把衣服弄脏了,该洗的洗了,该切的切了,都忙完了。”
三婶在旁边打趣道:“卫东,你们再晚来一会儿,擎等着上桌吃饭了,住在镇上离得远就是不方便,你爹娘有啥事,半天到不了家。”
冬梅一脸茫然:“镇上到家里不就十分钟吗?我们家比镇上还远呢,八点多就到了。”
张盼晴一下子涨红了脸,三婶说话也太不给小辈留面子了。
旁边三个孩子,也很不自在。
赵文雅见她妈僵着脸,心里一阵烦闷,只觉得尴尬无比,越长大,越烦自己的爸妈,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让她看不惯。
他们明知道爷爷过生日,家里要来很多客人,还在家里磨磨蹭蹭,说什么等外公外婆来了,一起过来,这一等就等到了十一点。
难道不等外公外婆,他们就找不到爷爷奶奶家了吗?
赵红兰哼了声:“几个孩子都在旁边看着呢,他们对自己爹娘都不上心,将来他们儿子也有样学样,咱们等着瞧。”
张盼晴下意识看向自家儿子,赵俊才撒腿跑开了。
张大娘见她们奚落自家闺女,当然不乐意了,尤其看到外孙跑走了,心里不停骂白眼狼,白疼他了,笑眯眯转移话题:“这嫁远了就是不好,看看这亲家都来了,他们小姑嫁到京都,娘家有啥事,婆家人一个都来不了......”
赵建忠远远地听到这话,就走过来说道:“就是没来人家心意也到了,这次锦舒回来,给拿了不少好酒好烟,都是她公公婆婆还有大伯大伯母准备的,今儿中午咱们就喝锦舒她公公婆婆买的酒,我这一年到头抽的烟,喝的酒,都是瑾台给我买的,我和余淑英身上穿的,都是瑾台锦舒置办的......”
赵红兰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这人啊,有没有心,跟那远近可没有关系,没有心,你就是住在镇上,不也快到中午才来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来的是亲戚,不是儿子儿媳妇呢?”
张大娘见她说着说着,又说了回去,忙找了个借口:“哎呀,这事怨我,我刚出门就头疼,这不卫东就带着我去取了点药,所以来晚了。”
她不解释还好,她一解释,赵红兰更来气:“卫东真孝顺啊。”
张大娘笑着道:“他们一直都孝顺。”
赵红兰看向赵卫东,话锋一转问道:“就是不知道前几天你爹冻伤风了,你给他取药没有?”
赵卫东支吾道:“我,我不知道这事。”
他没回来,他是真不知道。
张大娘听了这话脸色有些不自然。
看在今天大哥过生日的份上,赵红兰暂时放过他,只问他:“你爹过生日,你大哥大嫂给你们爹娘一人买了双皮棉鞋,玉华和明安给你们爹娘买了手表,锦舒和瑾台给他们里里外外的衣服买了遍,就是锦城还在读书,也用零花钱给你爹娘买了两罐奶粉,说让他们补身子,你们买了啥?”
赵玉华和杨明安给爹娘买手表时,并没想到爹过生日上面去,只是想妹妹给爹娘买了收音机,还买了洗衣机,他们出来也挣到钱了,怎么也得给爹娘买一份像样的礼物,爹娘的衣服都是妹妹置办的,他们不缺衣服穿,她就买了手表。
张盼晴下意识道:“昨天买菜,我们一起买了。”
赵红兰就冷着脸不说话了。
院里人的目光就有意无意落到赵卫东两口子身上。
赵卫东硬着头皮说道:“昨天上班,没来得及给爹娘买东西,等休息,我们马上就去给爹娘补上。”
赵红兰轻哼一声,想着今天大哥过生日,没再多说。
十二点,开始开席。
一群人拉着赵建忠喝酒,赵建忠虽然嘴上别扭不愿祝寿,这么多人来给他过生日,打心里说,他还是很开心的,一不注意就喝多了。
拉着一群人在那显摆:“我家瑾台好啊,玉华的工作他帮忙找的,明安也是他师兄安排的,买的房子都是瑾台找的,b大旁边的院子,不容易买到啊......”
这话,杨家人和他很有话聊,杨大爷说:“他们小姨父敞亮,我家明安多亏了他啊。”
赵建忠一听到他的话,就拉着他聊了起来:“瑾台帮他,是看在锦舒的份上,锦舒是看在玉华的份上,只要玉华和明安好好的,就好了。”
杨大爷点头:“他要敢对玉华不好,我和他娘饶不了他。”
远在京都的陆瑾台,接过赵宏阳给他打的饭菜,刚拿起筷子,喷嚏一个接一个来。
赵宏阳一脸担忧:“教授,感冒了?”
陆瑾台拧起眉:“没有。”
刚说完,又打了个喷嚏。
赵宏阳猛然想道:“是不是师母在念叨你?”
陆瑾台顿了下,嘴角缓缓扬起,锦舒应该收到电报了吧?
赵宏阳:“肯定是师母在念叨你。”
陆瑾台笑了下:“嗯。”
第352章 都是亲戚
酒宴后,大家都没急着走。
来的也没外人,不是儿女亲家,就是赵建忠的兄弟妹妹以及余淑英娘家兄弟姐妹,还有一些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一吃完饭,就都捋起袖子帮忙收拾碗筷。
来的人比较多,几乎没有剩菜,借人家办酒席的锅碗瓢盆要清洗干净,怎么借来的还怎么还给人家。
桌椅板凳,也要收拾规矩,借谁家的,就还给谁家。
小辈多,王小麦、赵玉华还有赵锦舒领着几个嫂子以及表姐表妹们洗碗,赵宏泰和赵锦城就喊了堂弟表哥们帮忙送桌椅板凳。
赵红兰这些长辈们倒是闲了下来,拉着余淑英娘家嫂子还有大姐聊天,一抬头就瞅到张盼晴站在那里和她爹娘说话。
她当下就来气了:“卫东家的,你不去帮着洗碗,收拾桌子,站那儿干啥?真把自己当客人了?”
张盼晴脸一红,想解释,可赵红兰根本不给她机会:“你要真当自己是客人,就赶紧让你娘家把你们结婚时的聘礼,还有赵卫东买工作的钱都拿来,让赵卫东给你家当上门女婿去,随便他怎么孝顺你爹娘,我不会说啥。”
张大娘脸色变了变,语气不好:“卫东小姑,这话可不能乱说,我家有两个儿子呢,招什么上门女婿?”
赵红兰冷着脸:“生病了找女婿,想吃肉了找女婿,家里需要人干活了还找女婿......干啥都找女婿,不知道的还以为卫东是你家招进门的女婿呢。”
张大娘一脸难堪,她啥时候啥事都找女婿了?也就偶尔闺女给他们割块肉,他们养了闺女,吃块闺女家的肉,没错吧?
更何况,这大半年,因着借钱的事,女婿一趟都没往家里去过,也就先前卖了棉花、红薯干、大豆,又还了他们一部分钱,他才给他们一个好脸。
不然,她估摸着就是过年送年礼,这女婿都未必会踏进他们家大门一步。
赵卫东从外面回来听到这句话,脸色也变了:“小姑,哪怕你是我小姑,也不能乱说。”
赵红兰看向他:“你大嫂她们都在洗碗收拾桌子,就你媳妇双手插兜什么都不干,把自己当个客人。还有你,你大哥他们都去送桌子了,你干啥去了?父母有事,啥都不干,两口子都把自己当客人,我说你是他们张家招进门的女婿有错吗?”
赵卫东忙说:“小姑,你别说了,我刚刚上茅厕去了,我马上去送桌子。”
说完,他又看向张盼晴:“你还不去洗碗?还愣着干啥?”
张盼晴见他发火了,不敢多说啥,忙过去帮忙。
张大娘张大爷也是有儿子儿媳妇的人,设身处地的想,他们儿子儿媳妇在他们办喜事时,这么干,他们也不会高兴。
所以卫东小姑挤兑他们闺女是客人时,他们才没说什么,也不好说什么,唯独说卫东是上门女婿时,才不得不反驳了一句。
收拾干净,一群人坐在院子里聊天,大家都没急着走,张大娘张大爷就是想走,也不好现在就说走。
杨大姐看着院子里陪弟弟妹妹玩的赵俊杰赵俊逸兄弟俩,问旁边的弟妹:“玉华,那个最高的是俊杰吧?”
赵玉华还没回答,王小麦就笑了起来:“是我家老大俊杰,今年读初三,这一年多个子蹿得快,再长长都快有他小叔高了。”
杨大姐就笑了起来:“大妹子,我家年远航今年也是初三,初三分班时,和你家俊杰分到了一个班,原先他还不知道俊杰是丰收冬梅大舅家的哥哥,这两个月他俩坐一起了,聊到了京都的事情,才知道是亲戚......”
王小麦也跟着笑:“俊杰回来也跟我说起了这事。”
杨大姐拉着板凳向她这边挪了挪:“我家远航这两个月成绩提升了不少,一考完试,还没拿通知书呢,就跟我说也要考到县城去,要和俊杰作伴,我都没忍心打击他,他那成绩不出意外,镇上高中没问题,县城有些悬,可这回期末考试,成绩提升了很多,进入全校前十名了,要是照这样提升下去,兴许真有希望。”
王小麦为她高兴:“孩子大了,慢慢懂事了,就知道学习了。”
杨大姐却道:“他就是懂事,没有学习方法没有资料,也不行,主要还是俊杰把他小姑父给他做的学习计划,还有他们小姑父给他找的学习资料,俊杰做了后,远航也跟着做了,他说只要不看答案,愿意自己动脑子做,一样的效果,俊杰还天天带着他学习,成绩才一点一点提升上来的。”
杨家大姐夫也一脸笑,没啥比孩子学习好,更让他高兴的事了。
他就是再有本事,孩子没出息,他也抓瞎。
要是他们家和赵家没啥关系,赵俊杰凭啥给他们儿子学习资料?又凭啥把他小姑父给他做的学习计划告诉他儿子?又凭啥带着自家儿子一块儿学习?
他家要是也能出一个大学生,他做梦都能笑醒。
余淑英笑容满面道:“他俩一个班,咱们又是亲戚,将来都考到县城,两个人还可以作伴,多好啊!”
杨二姐杨三姐脸上也都是笑,她们两家的孩子小,都还在上小学,孩子成绩不说多好,也是不错的,今后远航考上大学了,别的不说,就是让他帮忙给弟弟妹妹找些资料,提提意见总是可以的。
更何况丰收冬梅在京都读书,这次回来,也给自家孩子买了不少学习资料,这资料在老家买都没地方买,稀罕着呢。
赵建忠醉醺醺的:“咱们乡下孩子,想要跳出去,还是得读书,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愿意读,就让他们一直读下去。”
说到这里,他看向赵红兰:“尤其是你红兰,彩云成绩那么好,要让我知道你不让她读书,你今后就别喊我大哥......”
赵红兰没想到说着说着说到她身上来了,老脸一红,看了眼赵锦舒:“大哥,我现在哪敢啊?彩云能读到哪里,肯定都让她读,绝对不会让她辍学的。”
她要真让孙女读到五年级,就不让她读了,锦舒肯定会把她当反面角色写到书里去,她可丢不起那人。
更何况还有大哥这话,她更不敢插手孙女读书的事。
旁边赵红兰儿媳妇郑红娟听到这话,松了口气,回去和彩云说这事,这孩子一定高兴坏了,自从今年上了五年级,就一直担忧奶奶不让她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