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他有些幻灭,而旁边的学生们也喃喃道:“天,我以为我的专业就是坐办公室研究研究史料,没想到还要和考古的一样下地啊。”
旁边考古专业的学生望过来,“考古的招你惹你了!”
眼见几个派别的学生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眼睛一瞪就想吵架,远处传来老师们的声音。
“愣在那嘀嘀咕咕干啥呢?还不过来干活?”
五指山压下,学生们老老实实过去,依着自家老师的指挥,硬着头皮踩上松软粗糙的土壤,没一会就灰头土脸的,还有些龇牙咧嘴地吐着泥土。
高一夫笑眯眯蹲在一边看着。他年龄大辈分高,学生都是教授级别的,瞧着这群徒孙辈甚至徒曾孙,他循循善诱道:
“孩子们,亲手参与一座古建筑的修缮,是连你们老师的一辈子,都难以得到的机会。好好把握吧。”
学生们不是脸晒的通红,就是被土灰吹得发黄,个个身心俱疲,鲜少有人把这话放在心上。
持续着挖掘土坡废石,听着老师们聚在一起听着不明觉厉的对话,并顺利发展成骂战,学生们两眼无神,只觉日子苦不堪言。
直到他们看到建筑队依照学者们给出的方案,顺利完成山门的修缮。
原先土不拉几的斜坡用山路石阶的同款青石密密堆砌,形成足有八十一阶的宏伟石阶。
阶下,青石山路与斜入的柏油马路会与一处。游客行至此处,只能拔脚攀爬,阶边青石砌作栏杆,上有灵动飘逸的祥云纹游曳。
待爬罢八十一阶,迎面便是平坦宽敞的台基,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以供游客在此休憩赏景。
再往高处看,是原先庙门所在。
原本矮小的庙门彻底改头换面,做单檐歇山顶样式,以“山”字形坐落三道大门。
中门最高,正脊两端蹲坐鸱吻吞火。新漆的黑底金字匾额上书“云岫灵境”,其下朱漆门扇紧闭,唯余左右两侧门供日常通行。
而侧门前方本该坐落两尊石狮护法,但在瑾玉的要求下并未放置,如今左边空空如也,仅右方屹立一颗葱郁银杏。
整座山门气势巍峨,又不失典雅大气,衬着门后影影绰绰的群山,倒真像一座用来链接或隔绝两端的门扉。
“真气派啊。”这段时间晒黑好几个度的学生们昂着脑袋,有些痴呆。
其中一个女生喃喃道:“真奇怪,我以为会建成类似电视剧那种古不古新不新的影视城风格的。”
“我也这样想的,但真没想到,会是这种……一看就很古老传统的建筑。”
正当学生们想不明白时,一位同样黑成煤球的教授负手路过,顺口解释道:“因为严格依照了规制,所以不会出现其他派别的异样感。”
“哦——”学生们恍然。
教授哼笑,又道:“这里面有你们的功劳。是你们挖掘了那些实物,我们才能完善出原本形制。”
学生们的小眼神噌的一亮,齐齐射向教授,就见教授拍拍新漆的栏柱,喟叹道:
“等几场风雪,这新柱子也会变旧。再过几百年、几千年,这门又塌,路又断,到那时,新的研究者与工匠,会不会也翻找着我们留下的痕迹,来重新修建这里呢?”
“——就如我们翻找它们一样。”
他舒展一笑,背手踏进门扉,独留学生们若有所感。
有人苦笑,“选了这专业读到研究生,现在才有点明白文化历史专业类的寓意。”
也有人愣愣的幻视周遭学生,“我也有点明白,高先生之前那句话了。”
这些面孔,往后几十年可能熟悉,可能再也不见,但每个人的岁月里,能畅快谈吐的往事,或许永远也少不了这段时光。
“他老人家说的对,这真的是很珍贵的经历啊。”
年轻的学生们好像突然沉淀了一些,再也不嫌弃灰扑扑的泥土,不约而同去摆正地面上还尚未妥帖的青石。
几个孩童嘻嘻哈哈的跑上来,就看到这幕,小脚丫怎么都落不下去。
“怎么不动啦?”家长们紧随其后,托住自家孩子后背看过来,也有点不好意思。
“诶呀,我都有点舍不得踩台阶了。”一位家长怜惜道。
听到这话的学生赶忙道:“别,石阶要多踩,踩实了才长久。”
“对,客人放心踩吧。”瑾玉笑盈盈跨出门槛,拎着竹篮走近。
她一出现,学生们的眼睛就往她身上飘——准确来说,是往她挎着的竹篮飘,只等瑾玉一招手,学生们就如归巢小鸟从四处凑近,叽叽喳喳叫着。
“老板又来送温暖了吗?”
“这么热的天,温什么暖,应该是送清凉!”
瑾玉特别喜欢这个时代大学生年龄段的小孩,弯着眉眼听她们吵嘴,手上揭开竹篮盖布,露出排得整整齐齐的竹筒。
“哇,这是什么呀?”一男生贴近脸,感知着竹篮透出的清凉气,兴奋又好奇。
这段时间,瑾玉包圆了修缮队的伙食,那滋味不必多提,只能说许多娇生惯养的学生能挺下来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个。
而除却餐食,她也不少准备茶歇,这是学生们每天第二期待的事情。
“是竹芯薄荷饮哦,鲜竹芯和野薄荷煮水,放在井水里冰镇过,”瑾玉分发竹筒,“露天作业,暴晒耗费精气,这时用些凉饮恰好。”
好多学生拿到竹筒,不着急喝,先捧着按在脸上,沉醉在清凉的舒适里,也有人按捺不住,拔出盖子灌了一口,畅快道:
“凉滋儿滋儿!”
山神娘娘目光怜爱,突然,裙角被拉了拉。
几个孩童眨巴着眼睛,指指哥哥姐姐们喝的饮品,再揪着瑾玉的裙摆,用意明显。
她的目光更为柔软,与家长们交流完毕,将剩下的竹芯薄荷饮递过去。
就在此时,她余光忽然瞥见眼巴巴的家长们,山神娘娘彻底败下阵来,从篮子里掏了一会,奇迹般又掏出恰好够家长人数的竹筒来。
于是皆大欢喜,大人们举着竹筒,排排坐在遮阳的石墩上,看着孩子们笑闹着奔跑在台基。
嬉笑闲聊声里,山风平等地吹过所有存在,最后穿梭门洞,往门后的世界去了。
“前院是礼神区,最是需要疏阔的地方。”
前院便是原先主殿与左右偏殿所在的区域,高一夫点着院落中心的位置,指挥着建筑队。
“塔炉就设在这里。记住啊,按我给的图纸来,砌六角塔炉,炉身要开八卦风洞。”
安排完这里,他又朝另一队道:“按形制,东南角还要立‘圭表’……”
建筑队长接过图纸,盯着精密的建构,头疼道:“现在的工匠哪学过什么‘通过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技术啊。我看还是算了吧,万一建出来歪了斜了怎么办?”
“这是形制!形制!”高一夫眼睛一瞪。
“我不懂什么形制,我只知道现在看时间掏手机就行,高先生,你要懂得因地制宜。”
奈何高一夫寸步不离,建筑队长又不想做吃累不讨好的事,眼见又一场骂战即将开场,瑾玉及时赶来。
“唉……”
不知多少次放下菜刀/饭勺/菜蔬前来圆场的山神娘娘惆怅一叹。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人类总能在商讨时吵起来。
从唐代建造山神庙时,她偶尔在云头偷听,便总能听到争论声,什么山门朝哪边,庙宇高几尺,各种在她看来都无所谓的问题,他们总要吵个几遭。
——虽然落定的家,她很喜欢就是了。
“说什么‘争吵才能产生共识’,但真的很闹腾啊。”山神娘娘板着脸,用出百试百灵的万能语录。
“不许吵架,否则没有饭吃!”
【作者有话说】
▌山神娘娘捂着耳朵,不想听四面八方传来的争执声。
第74章 山门重开日2
◎两边皆有浮雕上书:山神巡猎图。◎
“夯土砌砖最是劳身,需多补盐用以固元。”
瑾玉领着焉头巴脑的双方进了厨房,端过几个粥碗,睨眼嘴唇干燥的几人,笑道:“外加还要打口舌仗,更得多食些粥水了。”
“莼菜鸡丝粥,慢用。”她递来粥碗,又转身忙活着。
高一夫与建筑队长皆讪讪而笑,可看到面前的粥碗,立刻忘却先前的龃龉,满心满眼都投入这碗粥了。
米粥的色泽是莹润的米白色,表面泛着一层淡淡油光。除却米色外,又有星星点点翠绿格外引人注目,叶片舒展,色泽鲜嫩。
而在诱人的菜色外,又有浅棕色的丝缕肉丝潜藏,三种色调均匀分布,相互映衬,足见火候到位。
“这就是莼菜?”建筑队长舀着如同叶片的蜷缩菜叶,好奇道。
“对头。莼菜可是好东西,你没见识了吧。”高一夫笑着嘲讽,搅动着米粥,痴迷嗅闻着香气。
经过长时间熬煮,大米中的淀粉充分糊化,释放着浓郁米香,而莼菜自带一种淡雅的清香,正随着热气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