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一夫一噎,而她咄咄逼人道:“为何我提供了确切图纸,才有人嚷着什么保护建筑?你们当真在乎吗?”
  “你提供的图纸?”高一夫听到这话,又听她无法反驳的提问,气焰一消,讪讪道:“郊市古时人烟不多,没什么文化底蕴……”
  见这姑娘依旧冷脸,他想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图纸还在对方手里,忍辱负重道:
  “抱歉啊小姑娘,你放心,我会全程提供修缮过程的史料帮助,争取让山神庙和唐代时一模一样!”
  闻言,那姑娘神色稍霁,语气缓和,“也无需全然一样,有好几处我想改作其他用途……”
  “改其他用途?!”高一夫的尾音几近破音,“不可!”
  “郊市难得出个传统建筑,我要联系博物馆大加宣传,所以每一处都要完美契合唐代风格!”
  他说着,已经看不到对面二人沉默的视线,昂扬道:“什么梁木,什么‘夯土掺糯米汁’筑墙法,我要修复一座古色古香的唐代建筑群!”
  “不行。”对面姑娘淡淡泼下一盆冷水。
  “你!”
  二人对视,火花四溅,片刻,彼此气鼓鼓分道扬镳,一个打起电话,一个进了厨房。
  “天气太燥,我看吃些槐叶冷淘压压火气才是。”
  山神娘娘将刀劈至案板,发出铮铮震动声。
  【作者有话说】
  ▌山神娘娘闭着眼道:
  “夏至时,越临近正午阳气愈盛,易心浮气躁,宜小憩半刻,若燥火炽烈,闭眼默念‘心静自然凉’,再加几次深呼吸……(睡过去了)”
  第72章 槐叶冷淘2
  ◎她想建欧式古堡都行!◎
  “太不像话!”
  “您也这样认为吧?”高一夫捂着电话朝市政方告着状,听到对方的斥责,小老头得意洋洋道:“哪能什么都由着她——”
  “我是说你!”
  电话那头气冲冲的,还有些焦急忐忑,“老高,你老老实实听这位老板的,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别跟她对着干。”
  高一夫一怔,那边还在继续道:“别说什么改动,呵,就是人家想建欧式古堡都行!”
  “啊?”
  “啊什么啊。这人家的家,人家说了算。”
  “不是……您……”
  “行了不说了,还要开会。对了,随后报上来需求,她提任何要求都行。”
  嘟嘟。
  电话挂断,高一夫愣是反应了好一会,才勉强明白上头的意思。
  摸摸已经被抓成一团的白发,小老头缓过劲,瞬间气哼哼起来。
  “肯定是这小丫头上头有人,哼,有人也不能这么任性——我找她去!”
  高一夫气势汹汹就往厨房冲。
  从庙门口小跑至厨房的工夫,他就晒出一层汗,踏进厨房,霎时被迎面而来的凉气扑了一脸。
  讶异里,他环顾厨房,看着霸占了大半空间的现代化高端厨具,以及冒着凉气的空调,他噎了噎,怎么也说不出这种布置有悖传统。
  心底的火骤然灭了一小半,剩下的小火苗很快也湮灭在瑾玉的动作里。
  瑾玉正在筛选槐叶。
  还残存着露珠的槐叶足见肥嫩新鲜,抖落在竹匾上,信手抚平。挑出虫蛀的、焦边的,余下浸入水池。
  叶片在清凉水里打着旋,搓洗时,上方的窗子映入阳光,闪得墙面都波光粼粼,映得窗外的野草青山更是绿意葱葱。
  高一夫瞧着这幕山野绿意,不情不愿暗道:观景的话,玻璃窗确实比纸窗强。
  哗啦。
  沥洗后的槐叶于波光里出水,带着凉气堆进石臼,紧接着,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木杵落下。
  开始时声轻力小,仅用轻碾来破开叶脉,继而锤捣声变大,槐叶渐渐舂成绿糜,草木的青涩气飘散,伴着空调凉气,是一种很解暑的凉爽感知。
  高一夫摸了摸脸颊,进来时滚烫的皮肤如今很是平和,瞥眼空调,他继续不情不愿想道:现代科技与古代建筑结合其实挺好。
  那边的瑾玉摆弄着裴雪樵,像摆弄着洋娃娃一样,让他保持动作扯好纱布,然后在室内两个男人睁大眼的惊讶里,轻松抱起小腿高的笨重石臼,将里面的槐叶碎渣倾倒。
  汁水穿过纱布,淅淅沥沥坠入瓷碗。
  高一夫咽了咽口水,对瑾玉的愤怒突然消弭彻底,甚至还庆幸道:小姑娘脾气真好,刚才吵架的时候居然没给老头子我一拳。
  裴雪樵则想帮她扶着石臼,可手上又腾不开,待石臼稳稳落地,见瑾玉意图接过包着残渣的纱布打算拧干,他摇头不松手。
  “我来。”
  裁剪妥帖的袖口早被挽起,修长有力的小臂在用力时缓缓绷出肌肉弧度。
  他认真拧了几圈,看着纱布从急到缓、最后好一会才滴落的汁水,他噙着笑抬头,却见瑾玉的目光一直呈欣赏的姿态盯着自己的小臂。
  “……好了吗。”他错开视线,企图唤回瑾玉的注意力。
  瑾玉眨眼回神,笑眯眯道:“啊,这般便好。”接过凝成一坨的纱布时,她还不忘好奇戳戳裴雪樵的小臂。
  “男子与女子的骨骼肌肉差别甚大呢。”山神娘娘先前的记忆皆是男女大防的时代,鲜少接触男性,不由惊奇道。
  “咳!”
  裴雪樵猛的缩回胳膊,在小臂泛红前及时放下袖口,眼神乱飘地点头,忽而,他撞进门口高一夫嫌弃又揶揄的目光。
  年轻人啊。他解读到这个意思。
  神色平静地冲老者点头示意,裴雪樵很快又转望回瑾玉身上。
  瑾玉的案台已经换了副模样。
  宽大面案上,新麦粉筛如雪落,不用清水,而是倾入槐叶汁搅成絮状,麻利一番按压旋揉下,一团淡绿的面团成型。
  醒面时放入面盆,盖上湿纱布,盆底还垫着飘动着冰块的凉水。
  指节蘸蘸,指腹沁润的凉意让山神娘娘又朝身边人感慨。
  “从前醒面需观温度,甚至还需找寻适宜的位置,以防不发或发过头,如今冰块随时可制,当真方便。”
  裴雪樵回望她欣喜眼神,心里雀跃撒着小花,聪明大脑疯狂运转,想着还有什么新式厨具他没买来。
  而旁边的高一夫神色变换半天,还是掩不住杠精本色,哼道:“小姑娘,你做的是槐叶冷淘吧。”
  瑾玉终于看向进来许久的老者,“正是,老先生好见识。”
  人被夸,就压不住嘴角;压不住嘴角,就没法再找茬。
  高一夫竭力压制嘴角,高傲道:“冷淘是唐代夏令的冷面,你、咳,你还挺懂——但!”
  他话锋一转,就想继续说服。
  瑾玉挑眉,佯装没听见,转身揭开纱布,自语一句“醒得恰好”,旋即往案上撒层面粉,把面团捞出揉压去气。
  动作里,她通过神目望见小老头憋屈的脸,调皮一笑。
  笃笃笃。
  薄而透光的面片叠作四折,快刀富有节奏地落下。最后撒层面粉防粘,韭叶宽的淡绿色面条提起来一抖,丢入沸水后,浮起一片丝丝缕缕的绿意。
  笊篱一旋一起,一勺清新绿面条被扣进凉水。热胀的面条遇冷绷紧质地,长筷捞起时倏然弹起一阵阵水珠子,甩进碗里时还弹了弹。
  “碧鲜俱照箸……”
  不知何时,高一夫已经凑过来,直到面落碗,他再也忍不住话。
  “年轻时读杜甫的《槐叶冷淘》,读到此句释义,说筷子挑起的冷淘颜色碧绿鲜亮,我还没法理解,面条绿不拉几的真的好吃吗?”
  他接过瑾玉递来的一根冷面,道谢后捻起对光观察。
  颜色青莹莹,温度冰沁凉爽,他没忍住,直接把这根没调味的面条入口,意料之中的新麦甜味后,一阵属于槐叶的清苦泛起。
  “居然真能吃出槐叶味!”他眼睛一亮,“我以为和菠菜面一样,仅染过色尝不出味儿呢!”
  瑾玉头也不抬,准备着配菜,“槐叶冷淘的配料清淡,若面条无草木清气,这碗面便寡淡无味,视作失败了。”
  配餐盘里逐渐布满青的红的配料:小黄瓜切丝,散发着清甜的香味;樱桃萝卜在冰水里泡得脆爽,嚓嚓声里堆成红白交织的小山;毛豆荚焯水过凉,指甲掐开荚缝一挤,绿珠子噗噜噜滚进面碗。
  还有从泡菜菜园里扣出来的新鲜莴笋,擦出的丝比黄瓜还水灵,比萝卜还清脆。
  蒜臼里擂香白芝麻,混着盐粒与蒜瓣碾成细末,另挖几勺梅子醋、野蜂蜜、与香油调和,缓缓淋上码放好的面与配菜。
  高一夫望着这碗清新凉爽的冷淘,焦急搓手,“好了吗?”
  “还差一味要紧的配料。”
  高一夫倏而眼睛一亮,“是茱萸辣酱?”
  瑾玉望他一眼,摇头。
  高一夫想了想,又道:“茱萸辣酱也是古料记载,你不会做也正常,那就是辣油?”
  这下裴雪樵又望他一眼。
  “不是茱萸,也非辣椒,”瑾玉取出一截疙疙瘩瘩的绿色块状物,解惑道:“是青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