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66节

  第658章 两界
  三十三天中,在无数众生见证下。
  如同海市蜃楼的玉京山被一轮冥月完全笼罩,冥月寂静,清冷幽寂,仿若能够冻结一切事物,不过就算是如此,也能够隐约看到冥月之中几道如同大日的身影在彼此争斗。
  祂们的力量相互牵扯,都不是最为鼎盛的状态,因此被冥月的光辉掩盖,陷入沉寂之中。
  天后,周鱼龙,墨俭三位亚圣共同出手,让冥月从空中坠落,坠落到三十三天之下,不过就在冥月即将完全被三十三天镇压封印之时。
  周鱼龙忽然出手,她将手中三个婴儿抛出,抛入那虚幻的倒悬玉京山之中,让倒悬玉京山有了物质之感,与现实世界没有完全脱离,形成一个半封印的连接状态。
  天后和墨俭看到这一幕,知道这是周鱼龙为了以后周铁衣回归做出的布置,不过祂们都没有阻止,因为周铁衣已经为天下众生做的够多,于情于理都应该有回归的机会。
  况且周铁戈这位城隍帝君成圣已经是确定的未来,到了那个时候,即使祂们压着封印不放,周铁戈也会想方设法打开封印,所以还不如就这样卖个人情。
  至于周铁衣脱困之后,诸位神尊会不会脱困,那都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不用现在考虑。
  当冥月下沉,完成初步封印之时,三十三天之中,诸多神祇也抓住这个最后机会向外飞逃,一道道流光从三十三天中迸射而出,有落到大夏天地之内的,有回归到大夏天地之外的。
  落入大夏天地之内的众神被打成妖魔,邪神之流,遍布整个四十九州天地,这是之后取经人一路上需要解决的麻烦。
  至于逃到大夏天地之外的众神,祂们知道神尊只是被封印,仍然有解封的机会,于是各自召集部族,准备围攻大夏人道。
  但是三十三天已经建成,天后借助周铁衣的神谕,掌握住一部分三十三天的权柄,她看向身旁的周鱼龙,询问道,“不若如同之前一样,还是用三十三天封锁内外天地?以待来日破局之法?”
  周鱼龙认真思考了一会儿。
  虽然现在人族有三位亚圣,但是亚圣顶多能够保住自身,如果这个时候和外界的百族发生大战,就算最后胜了,也是惨胜。
  确实不如像天后提议那样,先以三十三天封锁内外天地,到时候只需要等待佛法南渡完毕,自己大儿子顺利登圣,再反过来解决外界百族的问题。
  这个期间三十三天就是人族的护城河和城墙,纵然外族举世来攻,人族也能够轻易抵挡十倍之兵。
  她颔首同意,“善。”
  天后开口道,“奉天尊谕令,人族天地与百族暂不相通!”
  这是周铁衣之前就在莲花世界下达的口谕,所以周党的一品们自然不会反对,其余诸子百家以及大夏朝廷构建的天穹之主们也同样赞成这个提议。
  只见那高于众生之上的三十三重天穹,北至冰原,南至雷池,东临血海,西抵瀚海,如同一个巨大的罩子一样从天空覆盖而下,将人族天地罩在里面。
  这样就算没有了荒古神尊们陨落形成的绝境,百族也不能够轻易抵达天穹之内。
  太和三年,天尊镇压众神于三十三天之下,夏哀宗薨,其后赵氏秉天尊之意即位,改国号‘周’,与诸子百家共治。
  不知不觉又过了八年。
  一处钟灵毓秀的山野之中,放牛娃百无聊赖地驱赶着老牛,忽然远处传来询问的声音,“敢问这位小施主,此处可是两界山?”
  放牛娃看向问话人,对方虽然穿着一件粗布灰色僧衣,但是唇红齿白,面若春桃,简直比画里面走出的人还要漂亮,他点头道,“大师,这里就是两界山,敢问大师有什么事吗?”
  放牛娃十分惊讶地问道,两界山虽然有人居住,但从他记事起,就甚少有外人进来,如同荒郊野岭一般。
  和尚双手合十,即使面对的是六岁孩童,他仍然怀着虔诚和恭敬,“贫僧从东海而来,欲往西方佛国求取真经,路上得菩萨指点,说这两界山下压着一只石猴,本领高强,可以护卫贫僧渡过千难万阻。”
  孩童眼珠子一转,“你是那只吹牛的猴子啊!”
  和尚疑惑不解,“吹牛的猴子?”
  孩童笑道,“可不是吹牛的猴子吗?他说自己当年打上了凌霄宝殿,拖下了玉帝老儿,但却被压在那座山下翻不了身,可不是吹牛吗?”
  和尚觉得这放牛娃话中有话,不过不等他继续问,那放牛娃就指引着说道,“顺着这条道下到底,那里有一块夫子立下的碑,过了碑就能够找到猴子了。”
  “夫子?”和尚好奇地问道,两界山里面的一切对于外面都是秘密,但他知道能够在这里担任夫子的绝非凡人,“敢问贵宝地的夫子尊姓?贫僧可否前去拜会?”
  孩童同样眼中露出困惑,“夫子好像没有姓,村里面的人都称他夫子,顶多有几户骂他臭教书,你等会儿看了猴子之后,就可以看到村子的入口了。”
  和尚再次郑重的感谢了放牛娃,他循着放牛娃说的路,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果然到了一片怪石嶙峋的山谷,那谷前立了一碑。
  碑上用遒劲的笔力写道,‘两界’。
  和尚刚到山谷,就听到远远传来兴奋的声音,“可是东海来的和尚?”
  和尚顺着声音望过去,那山谷一片乱石之中躺着一只猿猴。
  周朝立国,天后改国号‘天武’。
  天武八年春,一个从东海来的和尚,在两界山救出了一只石猴,一起往西方取经去了。
  时间又过了十八年。
  今天是两界山书院招生的日子。
  从十八年前两界山面前山谷崩了一片之后,路就开阔了很多,外面的人也能够花费功夫进到里面来,所以每逢到了这个时间,外面到村子里来的人就络绎不绝。
  他们绝大多数都衣着华丽,会带来大量村里面没有的新鲜事物和故事。
  村里面的孩童们都羡慕极了,他们想要跟着外面的人出去看看。
  但外面的人却经常发出感慨,这个决定他们不敢帮人做,能够在村里面出生就是福气,多待一天就享一天的福,哪一天不想享福了,有能力就自己出去。
  所以这些外面来的贵人们,都是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孩子留在村里面学习,但是他们却只会待极短的时间就离开。
  小孩们当然不相信贵人们的话,只以为贵人们在外面享福,不愿意带着他们。
  桃花巷,一处小院中。
  一个少年急切地推门进来,走进书房,对着另外一少年说道,“秋宇,我妈同意我跟着外面的贵人出去了!”
  名叫秋宇的少年放下书,“伯母怎么同意的?”
  那少年跑得急,拿起秋宇的茶杯灌了一口,才说道,“不知道,那贵人和我妈在房里面商议了半天,然后我妈找我,问我是不是学不进去了,想要出去见见世面,我自然是点头答应下来,然后我妈就同意了,只不过她低声说了些我听不懂的话……”
  “什么花?”秋宇好奇地问道。
  “我妈琢磨着说道,算算日子,那猴子出去也有十八年了,也是到了时候。”
  “猴子?”秋宇问道,“是传说村口那被山压着的猴子?”
  “可不是村里大人们说被山压着的猴子吗?他们说我们村口以前有一座山,那山是三重天穹落到地上,共同压住一只猴子,但他们这些人说的话哪一句能够信的,如果山能够压住一只猴子,那猴子早就死了,结果还被一个去取经的和尚给救了出来。”
  秋宇莞尔一笑,村里面的人确实有些信口雌黄,他们很多人都说自己要么是名震天下的将军,要么就是一方学士,在外面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是在村里面,他们点火有的时候弄不明白都要借别人家的火折子。
  如果真像他们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怎么连个火都点不着,而且在村里面生活的这十几年中,秋宇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村里面的人施展过所谓的神通,即使是最被村里人尊敬的夫子,以前也没少被他们这些捣蛋鬼戏弄。
  甚至他们这些小年轻私下吐槽道,这村子改名叫吹牛村得了,村里面的老一辈没一个不会吹牛的。
  “那外面的贵人会带着你去哪?”
  秋宇好奇地问道。
  少年自豪地说道,“我给那贵人说不喜欢读书,他问我想不想学武,以后去行兵打仗,我当然愿意,所以那贵人说带我去参军,以后顿顿都有肉!”
  一说到肉,少年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他们这村子虽然不缺粮食,但是肉食却不那么宽裕。
  村子周围几乎四面环山,但却猎不到野物,村里面养了家畜,但生养却很困难,家家户户对这些家畜好极了,特别是一些讨厌的老学究,他们宁愿每天吃素,也不愿意杀了家里的畜生吃肉,所以除了逢年过节,村里面甚少有肉食。
  “对了,秋宇你要不要也给你妈说,我们一起出去,也好有个伴!”
  秋宇难为情地说道,“我妈不会同意的。”
  少年急忙说道,“我妈原本不也是不同意吗,你就给她说我妈那一套话试试,就说猴子出去都十八年了,反正他们那一辈的人神神叨叨信这个。”
  两人在书房内嘀咕着,外面厢房传来秋宇母亲的声音,“是齐家小子来了吗?秋宇在读书呢,功课还没有做完,你待会儿再找他玩。”
  齐仁蝉对孟秋宇做了一个眼神,“你就试试,挨打了算我的!”
  然后对门外喊道,“知道了伯母,我这就去外面等秋宇。”
  齐仁蝉走了之后,孟母进了书房,皱着眉絮叨道,“夫子给的功课做完没?别一天想着跟那傻小子一样瞎玩,他是沉不住气的性子,跟着夫子读书都读不进去,就算生在村里了,也没有这个命享福。”
  孟秋宇听到母亲的话,忍不住露出苦笑,村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单亲家庭,母亲留在村里面照顾孩子读书,父亲一般都在村外面,有的时候一年也见不到一面,每次回来,听说山路很险,甚至有人死在山路中。
  孟秋宇犹豫了一下,拐弯抹角地问道,“跟着夫子读书真有这么好吗?”
  他承认夫子讲课确实很风趣幽默,但是也仅限于风趣幽默,和村外贵人们口中那个世界相比,相去甚远。
  孟母正色道,“跟着夫子读书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福气。”
  她看到儿子的神色就明白了,十八岁的男孩子,正是想要闯荡的年纪。
  她轻声细语说道,“你是不是最近听外面进来的人说那里很精彩,人们能够修行,能够飞天遁地?”
  孟秋宇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孟母先是咒骂一句,“外面的人真是越来越不懂规矩了!”
  以前到村里面送娃读书的人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尽量少提外面的世界,让娃能够安心在这里面读书。
  但是随着人进来的越来越多,不是每个人都能让自家娃顺利在书院读书,于是他们就起了歪心思,专门给这里的小孩讲外面繁华的世界,然后诱着他们出去。
  最开始大家还忌惮夫子,但随后夫子没有管,他们于是也就越发肆无忌惮起来。
  孟母对儿子说道,“你就记住一点,如果外面有那么好,他们怎么每年怎么还到村里面读书?”
  孟秋宇哑然失笑道,“这个道理我自然懂,我们村肯定有特殊的地方,只不过这种特殊我们这些小孩根本无法发现,或者说……只有我们出去了才是特殊的那一个?”
  孟秋宇观察着母亲的脸色变化,孟母神色不变,“你明白就好。”
  孟秋宇顺势问道,“那妈,我什么时候应该出去,成为特殊的那一个?我听齐婶说‘猴子出去十八年了,也是到了时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孟母脸色微变,盘算了一阵,叹道,“是圣人现世的时候。”
  第659章 村里面的人和事
  “世上真的有圣人吗?”
  孟秋宇见自己母亲愿意说秘密,连忙追问道。
  他在书里面看到圣人的描述,那都是至仁至善之辈,诸如佛陀,儒圣,道尊之流,而村外面的人说,圣人们不仅至圣至善,而且至大至强。
  整个天下在圣人们眼中也不过只是一场大梦,圣人想要怎样的未来,就可以创造怎样的未来。
  孟母看向自己的儿子,确实,儿子已经十八岁了,有些东西她即使认为是好的,也不能够全帮儿子做出决定。
  “自然是有的。”
  孟秋宇极为聪慧,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们这个村没有什么特产,但是外面的贵人却愿意冒着山路艰险将孩子送进书院读书,如果村里面大家吹的牛都是真的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