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75节
“其实绝大多数的修行者,不是出于特殊的原因,都会选择一条大道而行,不会选择转修他道。”
“转修他道有三个难点,第一,你需要找到两条道路共通的那个点,作为两条道路嫁接的桥梁,别看我们说得很容易,但是中品之后,各条道路都已经开始练气练神,转修出错,没有找到那个共通的点,轻则损气伤神,重伤不愈,重则大道冲突,殒命当场。”
“神秀能够以画入佛,是因为他已经有一条完整的【佛陀伏魔图】道统摆在眼前,而他之所以愿意走以画入佛的道路,也正是这样能够更好的领悟,继承【佛陀伏魔图】道统。”
周铁衣点头示意自己明白。
这么看来,无论是以武入兵,还是以武入道,对于自己都没有什么额外的危险,因为前面的危险已经被大量的前人用生命探索过了,所以留下一条安全的道路。
“第二,转修若是以小道转大道还好说,相当于增益自身根基,但是以大道转修小道,那就几乎是自绝前路,以小道转修小道,更是凶险莫测。”
“何为大道,何为小道?”
周铁衣认真开口询问道,即使他心里面已经对此有大概的猜测,但是修行之事,虚心问清楚总归是好的。
胡文郎笑道,“自然是出过一品,出过圣人的是大道,其余百家,皆是小道。”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且不说以武入道,以武入兵乃是一条堂皇大道,就是儒释道三家也几乎可以相互转化无碍,又因为人多,各个阶段的转化方法,要领都已经被前人探索过,并且留下相应的修行之法。”
“但是以儒释道转化成小道,就比如儒家很多六品修行者,无法立言,立德,立功,就会尝试转修小道,来突破上三品,只不过几乎进入上三品的同时,自身的修行就已经走到头了,因为这条小道的尽头,就是三品,除非以后有机会,重修大道,转回正途。”
当初车文远就是找不到立言的机缘,才想着转修棋道,先证得三品。
“而儒家七品‘修身’,可以在这个阶段兼修几条小道无碍,所以儒家看似上三品难入,但是属于儒家的上三品人数却很多,甚至超过佛道。”
原来是这个逻辑。
听胡文郎讲完之后,周铁衣大概明白在修行之道上,为什么儒家强势了。
简单来说,就是上限高,可转职多。
对于绝大多数人,甚至传承几百年的家族而言,三品已经难能可贵,就算转修小道之后,前途渺茫,但也完全值得,并不是每个人修行,都觉得自己有希望证道成圣。
“第三,转修他道之后,几乎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再从头修一遍转修之道的基础,避免根基虚浮,这几乎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给周铁衣陈述了转修的优劣之后,胡文郎继续说起了神秀和尚,“神秀就算天资聪颖,同时又从小领悟佛法,但他年龄摆在那里,就算转修,也绝对没有时间将法华寺佛家的根基补全。”
说到这里,胡文郎忍不住看向周铁衣,你这个怪物除外。
这一点,有过和神秀交手经验的周铁戈肯定地说道,“法华寺最大的一条道统就是以武入佛,我当时与神秀交手之时,他的肉身强度完全达不到以武入佛的层次。”
“所以只用考虑他佛家五品‘普度’之能,普度者,渡人渡己。”
“在战斗之中,佛家‘普度’对于心神的压制尤其强大,特别是对杀意,怒意,恨意,很多武者在佛家五品面前,甚至拿不起屠刀。”
“而普度真正厉害的,还是每渡过一人,自然收拢相应的功德之力,在需要的时候,化作伟力,渡自身劫难,就比如他帮助别人渡过一里宽的河,那么收拢的功德之力,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化作一条一次性刚刚好能够渡过一里河的小舟,所以在五品之时,佛家的手段深不可测。”
周铁衣笑道,“我就说那神秀为什么好心,想要渡我们兄弟俩,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胡文郎微微点头,是啊,渡周铁衣兄弟,渡上一人,就比得上千万人,何乐而不为呢?
若神秀真的有本事度化周铁衣入佛门,胡文郎估计神秀会立刻圆满第五品的修行。
······
朱雀城和玉京山的交界处。
过了朱雀城的游天坊,就到了第一重楼,因为这四座楼牌修得格外巍峨壮观,所以又有四天门之称,于朱雀城,自然就是南天门。
听潮楼是一座五层高的巨大环形塔楼,朱梁翠瓦,挑拱飞檐。
塔楼中空,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戏台,整座经过特殊处理的环形结构,能够让中心戏台的声音扩大,清楚而又不吵闹地传递到各层楼中。
而没有小说家登台之时,清风穿过巨大的戏台,就形成一道道浪潮的声音,传递开来,煞是有趣,因此得了‘听潮’之名。
经过三次《天京报》的刊发,胡文郎的《齐小圣闯黄泉》已经广为流传,再加上宣扬,炒作的两位青年才俊之战,顿时吸引了整个天京的目光。
今日听潮楼自然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听潮楼门口,空海和尚,神秀和尚,赵家一行人刚到,周鱼龙,公输盛领着周铁衣兄弟也恰好赶到。
没有等多久,尉迟破军带着长孙,长孙女前来,刚一到,尉迟破军就大笑道,“今天倒是热闹。”
他本想要随口接一句好久都没有这么热闹了,但是当目光落在周铁衣身上的时候,神色不自然地停住了。
两个月前,他自然会说这番话,但这两个月,周铁衣‘闹腾’得他有些受不了了。
“见过右将军。”
两边的人同时向尉迟破军问好。
尉迟破军微微点头,“既然已经到了,那么就一起进去吧。”
等进入到了听潮楼中,众人坐在第一层围观着戏台最好的位置,胡文郎早已经登台,整个戏台,就一桌,一椅,一屏风,一醒木。
众人落座之后,尉迟破军率先开口道,“今日非生死斗,乃是赌斗。”
周铁衣对于尉迟破军这句话并不奇怪。
自己能够求到尉迟破军门上,天后赵家自然也有办法。
杀了周铁戈只会让周鱼龙暴走,而且天后现在还需要和周铁衣联合,压制百官,神秀也只需要‘度化’周铁戈,完全不需要杀死周铁戈。
所以生死斗对于赵家一点用都没有,反倒是赌斗最为有利,所以他们才同意尉迟破军作为公证人,因为这位兵家二品,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压制住战场,判断出局势胜负。
作为母亲,周鱼龙当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就算自己儿子有九成胜率,但是死斗之下,别人若重伤了自己儿子,对于一个母亲而言,也是亏的。
不过周母并没有立刻下判断,而是看向两个儿子,只不过眼中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我怀疑我这次反对,就算老哥赢了,回去也得真的结结实实挨一顿教子棒。
周铁衣在心中想道,不过相较于现在和天后联盟,压制百官的局势,神秀和尚的性命确实不值得。
自己炮制的墨石案即将爆发,现在和天后的蜜月期不宜戳破。
周铁衣微微点头,周母才露出笑容,“可,不过既然是赌斗,那么赌注自然要多一点,不然我们这么多人为了这件事劳心费神,实在是没意思。”
赵观山不动声色问道,“不知道周夫人准备了什么赌注?”
周鱼龙微微一笑,拿出一玉盒打开,玉盒之中有一条浑身透明,骨骼微白,如同玻璃的小鱼灵活游动,更加奇特的是,玉盒不过两尺,但是小鱼在两尺宽的玉盒中,却游出了一里湖泊的宽阔之感。
“虚鱼!”
即使尉迟破军,都忍不住出声,声音之中难掩惊讶。
赵观山看到这条鱼,也想起了书中的记载。
虚空有鱼,寿千载,能一日游行数万里无碍,最善隐匿,能觉察小千世界,贵不可言。
虚鱼没有什么自保或者攻击能力,但是虚鱼每一个能力,对于上三品修行者都珍贵异常,特别是能够察觉到小千世界的存在,几乎就相当于高级的寻宝鼠。
周铁衣最近恶补了很多知识,自然也认出了这条大名鼎鼎的虚鱼。
母亲,您还真的一点不谦虚啊,说自己善钓,就真的能够钓到这种鱼。
周铁衣估计这条鱼母亲至少养了二三十年,可以想象得到,凭借这条能够觉察和穿梭小千世界的虚鱼,母亲这些年得到了多少宝贝,简直就是天命主角的标准宠物配置!
若不是后二十年被一纸圣意困在玉京山,动弹不得,估计得到的宝物真的是难以计数。
赵观山叹息一声,“太贵重了。”
若这条鱼作为赌注,他甚至有种自己下的赌注会超过神秀这位法华寺嫡传的感觉。
毕竟嫡传再珍贵,面对一条能够活上千年,同时善于寻宝的奇鱼,也不那么珍贵了。
周母笑道,“法华寺的罗汉果又要结果了吧,我也不欺负你们,就用这条虚鱼,赌你们三枚罗汉果!”
若是那株罗汉树,法华寺是绝对不可能拿出来赌的,周母也不可能要,因为那树结果太久了,而且没有佛法滋养,根本没有原本的神效。
但是罗汉果却可以作为赌注,这罗汉果与儒家的桃李类似,只不过更加珍贵,一百年才三枚果子,每一枚果子几乎都可以助人证得罗汉。
这赌注不可谓不重,几乎相当于法华寺这百年来的道统传承之基,就算空海输了,也需要回去给众多僧人一个交代。
空海思忖了良久,周母确实没有欺负他们,甚至可以说相当大度,这个赌注成立。
更加关键的是……空海的目光望向周铁衣,天后说过,度周铁衣的时机未到,也就是自己是有机会度周铁衣入门的,在这之前,周鱼龙拿到罗汉果,其中两枚也是给自己两个儿子吃。
“好!”
空海应下赌注,不过不是赌眼前这一局,而是赌天后的时机未到!
第200章 变化
晴空万里,清风穿堂。
尉迟破军站起身来,伸出手掌,一翻,一张三尺宽,三尺长的沙盘出现在手中,这就是今日真正赌斗的场所。
周铁衣在旁边,用自己【真实视野】的能力看得最为仔细。
因为他手中现在有一件与尉迟破军类似的宝物,白玉棋盘。
按照母亲所言,神祇一身都是宝。
其中神器,神尸,神国三者最为重要。
这种空间能力的秘宝,几乎九成九,都是利用三品以上的神祇神国锻造而成的。
当年尉迟破军斩杀了那头想要封神的麒麟,除了获得精血之外,神国自然也是战利品,于是就炼制成为了他手中的沙盘。
与车文远的白玉棋盘融入周围景物不同,尉迟破军手中的沙盘面积更大,沙盘之中,山丘,流水,沙漠,森林等景色变化繁多,比车文远的白玉棋盘至少要厉害一个档次。
“进去吧。”
尉迟破军对着周铁戈,神秀平平向前一推。
强横的力量直接将两人推入沙盘两角。
尉迟破军直接将沙盘抛入戏台之上,不再干涉。
沙盘之中,映照出周铁戈和神秀立在一片沙漠之中,黄沙吹起,暂时遮挡住双方视野。
而在听潮楼众人看来,一束束阳光从天井上空落下,照在两人身上,映出一粒粒如沙的微尘,显得并不真实,就像是完全的投影一样。
两个人的所有行动,都能够准确无误的显示出来,让整座观潮楼的众人看清。
胡文郎身穿一件浅灰色的说书先生长袍,腰间缀着一块玉珏,微微一笑,下一刻屏风拉起。
忽然一阵呜咽的风声,这风声与听潮楼原本如同潮汐般的风声不同,是那种粗粝的,沙子刮过地面的声音,呜咽的风声之中,隐隐夹杂着尖锐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厮杀声。
仿若有成千上万人忽然隐匿在这听潮楼之中,相互厮杀,刀戈相撞,马鸣声,哀嚎声不绝于耳……
配合眼前沙盘的景象,似乎一下子就将观战的众人从天京,代入到了那落日关外的月牙湖古战场之中,代入到了《齐小圣闯黄泉》之时,初次见到的黄沙漫天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