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60节

  自古玩弄民意者,少有不受其害!
  一点点怒火在董行书心中积累,他又快速看完了‘天京事’剩下的文章,有三篇写初来天京,如何快速找到便宜的旅店,有两篇介绍火车商会和《天京报》,并且附带了招工信息。
  看到这里,董行书没有动怒,没有讥讽,而是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然后他拿起旁边的《醒世报》再看了一会儿。
  忽然觉得《醒世报》上那些道德文章,对于百姓而言,还不如这三篇如何落脚的文章有用。
  即使后面两篇夹杂私活的文章,也给普通人指出了一条谋生之路。
  唉。
  董行书在心中长长叹息一声。
  治世之能臣。
  梅清臣没有看错。
  只恨此子不能生在儒家,竟落得如今这般局面。
  他反复看了一下这一版,然后才对青空规开口问道,“含章,你怎么看?”
  含章是是青空规的字。
  司律青空规也看了许久,才开口道,“君子言德,小人言利,可以治民,此乃为民谋生之道,纵然文章粗俗了些,但也合圣人教化。”
  他乃是法家之人,更是拿起《醒世报》直接开始批判,“倒是这上面的文章,老生常谈之言,多说无益。”
  听到司律和司民两人中肯的评价。
  尉迟破军没有开口嘲讽,而是忽然觉得,自己让孙子每三天写三篇文章是不是少了点?
  对,再要一篇!
  写不出来也得给我好好写,免得像以前一样不学无术!
  带着些许感叹,董行书继续翻下一篇‘商业’。
  这上面的东西更加直白,连基本的故事性都没有。
  大量罗列了商人们面向整个天京的货物买卖信息,若有需要,以什么联系方式,几时到哪里,找哪个人联系,这些基本信息都列举了出来,足足有上百条!
  之后才是一篇浅浅地说商业的文章。
  虽然商人们也想要开言路,而且知道周铁衣在前面顶住政治压力。
  但是他们天生就被儒家,法家压一头,就算看到了机会,抓住了机会,也像是做贼心虚,只敢一点点试探,不敢像周铁衣一样,光明正大地夹带私活。
  明明‘商业’和前面两篇务工文章一样。
  但是青空规却冷哼一声,“商道不过小道,如何敢用如此多的版面!”
  士农工商。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对于商人的打压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
  与其让这些商人们大肆鼓吹货物买卖之道,青空规和董行书宁愿周铁衣再写几篇招工的文章。
  这样百姓才能稳定下来,而不是像商人一样四处游走,逃避税赋!
  董行书附和道,“此言正理,他虽有些手段可以治民,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不懂商人的危害。”
  这话语中董行书已经将周铁衣的地位拔高,认为周铁衣有‘治民’的天赋,这在儒家内,也是极高的评价了。
  董行书和青空规看向尉迟破军。
  尉迟破军两手一摊,“别看我,那小子不会让老夫染指他的报纸的。”
  董行书对于尉迟破军的回答并不满意,但是他却笑着说道,“今日不可,那明日呢?还是说你尉迟破军老了,甘愿为他铺路?”
  这直白的挑拨离间之计让尉迟破军有些恼羞成怒。
  还没有等尉迟破军反讽,青空规顺势说道,“右将军也知晓,自古耕战之道,唯有强农弱商之理,他如今强商,岂不是弱农?”
  耕战理论从古至今,都有价值,而且近乎永不过时。
  作为兵家大佬,在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可以验证的新理论之前,尉迟破军也是坚定的耕战理论信奉者。
  所以白虎城这么多血气方刚,又富甲一方的武勋子弟,但是各大家族的执掌者,硬是不准妓院,商馆之流开在白虎城内!
  这一硬一软,两句话就把尉迟破军架起来扔在半空中,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好在这么多年,尉迟破军早已经习惯了被董行书和青空规联手打压。
  他也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那就是装乌龟。
  尉迟破军眼睛重新盯着报纸,一副你们怎么说我都不听的样子。
  这两个耍口舌之辈,和他们说得越多,想得越多,越容易出错!
  以前尉迟破军还要自己想想,现在倒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扔给周铁衣,先让他想,看这小子怎么做,自己再琢磨着两边的意思,再想自己该怎么做。
  说不动尉迟破军,青空规和董行书也不在意,这夺权的种子一旦埋下去,迟早要生根发芽。
  若他尉迟破军真的那么清心寡欲,就应该回家抱孙子,而不是坐在这承恩殿中看奏折!
  又翻了一版,这次青空规和董行书同时皱眉。
  不过有之前几版铺垫,他们没有妄下结论。
  ‘珍宝’,‘花魁’,‘小说’。
  当翻完整篇报纸,董行书呵斥一声,“治民之道,却行荒唐之举,实乃害民!若天下人都只看美色珍宝,那如何教之仁义?”
  尉迟破军是知道周铁衣八个版面排版的,但是当看到‘珍宝’上奢靡的描写,‘花魁’上对于美色毫不掩饰的贪婪,即使他也觉得周铁衣做得有些过了。
  特别是看到那段对赵太岁和神秀和尚的描述,更近乎是扭曲事实,只顾着博人眼球!
  青空规眼中也厉色内敛,甚至他收起了平日里老好人的形象,直接拿起一本空白奏折。
  落笔《论天京报惑民疏》!
  相比于儒家,他们法家更加容不得后三版的存在!
  尉迟破军即使眼睛没有看着两人,但也知道两人在干什么,他暂时想不明白,索性不想,而是看向小说篇。
  这小说一则志怪短篇,一则连载长篇,倒是颇为有趣。
  朱雀城。
  忙碌报纸的董修德和青空命两人也拿到了第一份《天京报》。
  等两人看完之后,董修德直接怒斥道,“妖言惑众,焉敢刊行天下!”
  青空命也怒气十足,他想过周铁衣报纸上会直接抨击儒家,法家,但没想过周铁衣提都没有提儒法一句,但是却在动儒法的根!
  若天下人只知道珍宝,美婢,那仁义,法治如何教人?
  到时候岂不是每个人都去学商道,东走西游,天下还怎么安定!
  他再次看了一遍,忽然理解周铁衣为什么要这么排版了,层层递进,从圣谕到美色,财货,最后普通人只记得美色财货,就算圣谕写得再多,也不如最后一版诱人。
  特别肯定的是那本《齐小圣话本》,只写了三回,还写得不错,自己看了都心痒,普通人看了,岂不是更想要买下一版?
  “以利诱民,实乃大害!”
  董修德听到青空命的评价,明白青空命在这件事上和自己站在一起,丝毫不会被周铁衣拉拢收买。
  于是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他又拿起一份自己办的《醒世报》,不知道是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比了一下《天京报》最后几篇,特别是那糟糕的如同蒙童的行文,自信地说道。
  “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必随风而动,只要我们儒法两家同仇敌忾,谅他这荒唐文章也写不下去!”
  青空命听出了题外音,“你的意思是?”
  董修德说道,“立马召开文会,通知各家名士,让他们看看这周家子究竟办了什么荒唐事!”
  只要天京名士们都耻笑《天京报》荒唐,天京百姓自然不敢轻易购买。
  “这办法不错。”
  青空命想了想说道,“我这就去办。”
  白虎城周府。
  下人们拿着几份才购买到的天京报,按照周铁衣的意思,将报纸整整齐齐糊在大门上。
  等糊完了报纸,原本光洁如新的黑漆大门多了一块白色,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门子不敢轻易评判,看到亲自来做这件事的事阿大这位周铁衣的亲卫长,于是拐着弯说道,“二少爷还真是深谋远虑啊。”
  他没有说周铁衣深谋远虑什么。
  反正这话总不会错,若阿大想要告诉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会开口告诉自己。
  阿大瞥了门子一眼,“你这个蠢货怎么猜得到少爷在想什么!”
  “是是是。”门子连连点头。
  阿大得意地指了指报纸,说道,“这《天京报》三个字是天后娘娘写的,所以可以纳福,这‘军事’二字是右将军写的,所以可以辟邪,以后把这报纸糊在门墙之上,就能够纳福辟邪了。”
  门子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也正常,毕竟儒家,法家经常宣称,大儒和法士们的文章,夜中放光,就算有妖邪,也不敢轻易靠近。
  大儒和法士们都做得到这点,没道理天后娘娘和右将军做不到啊!
  有了这个理由,门子如获至宝,这又是可以吹嘘的一件事了。
  于是一阵风从周府门子这里开始吹,吹向今天来拜访周府的所有外人耳中。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道微风。
  白虎城有头有脸的武勋门府,都将《天京报》糊在门上,并且逢人就说原因。
  青龙城,玄武城各大商会会馆也同样这么做!
  朱雀城,陶然居。
  这是一座六层高楼,素来是普通人会客之所。
  周铁衣一大早就要处理报纸之事,自然早上没有邀请何启功,所以中午邀请了何启功。
  何启功硬着头皮来了陶然居,上了六楼,这一整层楼都被周铁衣包下,各家武勋子弟都面带笑容,络绎不绝地赶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