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宫殿外是一望无边的废墟,宫殿内则是一尘不染的壮丽。
李遗不禁感叹道:“之前我总以为夜兰古国只是一个小国,但现在一看,在大战乱时期,夜兰古国应该也算得上实力强盛。”
风吹雁道:“从这宫殿来看,夜兰古国的发展不比中原的大国差。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灭亡了。怪不得有人不甘心,把这里重修了。只是有这样能力的人,再怎么样都不会默默无闻。不说众人皆知,但也应该是声名远扬,可我仔细想了很久,始终想不出来会是谁。”
风吹雁悄悄走到李遗旁边,用手肘碰了碰他,小声道:“你问问你师尊,想不想得到是谁。”
李遗点头,走到白藏身边问道:“师尊,你想得到是谁吗?”
白藏看了看徒弟,又看了看风吹雁,末了摇摇头道:“我也暂时想不到是谁。”
他们两人想不到是谁,李遗更想不到了,也只暗自摇头,走进了宫门。
从门口往里看时,只觉得殿里雕栏玉砌,精巧绝伦,但走进一看,还是能从不少地方看出,宫殿曾经遭受过很大的破坏,窗户和墙壁,都有断裂后又重新修复的痕迹。有的地方修复得很好,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有的地方,则是留下一长条黑色的缝。
李遗往宫门的右边走去,仔细地打量起这些古色苍然的墙壁,又仔细在上面揉了揉,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沿着墙壁走一圈后,李遗还是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这里一点也不像是能使用禁术的地方,只是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地方,虽然古典厚重,但没有邪祟的气息。
李遗见白藏站在一面墙前沉思,他也走到那面墙前,仔细看起来。这面墙他刚才已经看过了,并没有发现特殊的地方,想来是他看漏了。
可他左看右看,还是没看出所以,疑惑不解地看了看墙,又看了一动不动的师尊,又看了看墙,实在忍不住,好半天才问道:“师尊,这面墙有什么问题吗?”
白藏看了徒弟一眼道:“没问题。”
李遗问道:“那怎么在这里看老半天?”
白藏往右挪了两步,示意李遗站在他刚才的地方。李遗走过去一看,才发现这里有道缝隙,从缝隙往外看,正好看到后面的宫殿。
一阵风吹过,正好带起后面宫殿的帷幔,李遗隐隐约约看见里面裱着好几幅字。
叫上风吹雁,穿过连廊,三人去到后面的宫殿。
宫殿非常大,墙上摆满了字画,多以字为主,画比较少。
李遗走到面前第一幅字面前,仔细看了看,便让风吹雁和师尊也过来。
“这里的字画是用来记载夜兰古国的,上面的内容,是夜兰古国的一位史官编撰的,有人把它们写了下来,放在了这里。这幅字看成色,没过百年,和修建古国的,应该是同一人。”
风吹雁点点头道:“这幅字的字迹苍劲有力,字的边缘非常整齐,写字的人,必是非常心细有耐心的人。和修建古国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顺着第一幅字往右走,是一副画。这幅画的纸张已经皱了,上面的色彩也褪了,只能从纷杂的线条里看出,画的是夜兰古国的整体布局。
李遗指着画上最外层一圈道:“对比起来,这时候的夜兰古国还没现在这么大,但各个街道的布局,都非常有讲究,当时肯定是有精通这方面的人。可见那时候夜兰古国虽然不大,但是人才辈出,所以后来扩张,才有现在看到的规模。”
风吹雁指着一个地方道:“这里是宫殿,应该就是我们刚才走过的那个地方,但是绘画的人,只画了大臣们坐在桌前议论国事,却没有画国君,想来是王权不稳,话语权主要是在大臣那里。”
盯着这幅画看了好一会,李遗把大致的画面都记在了脑子里,才接着往下看。
接下来的几幅都是字,不太详细地记载了夜兰古国的起源。
在最开始,夜兰古国本来是蛮荒之地,草木不生,这里的人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有一家人在岭海前求了三天三夜,打动了水里的神,神赐予夜兰古国肥沃的土地。从那之后,夜兰古国这片土地就富饶起来了,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一个部落。再后来,部落越来越大,成了个小国。
小国经过好几年的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了岭海附近最大的国。
在最下面还有一行字,夜兰古国成立之前,人们并没有记载的意识,所以只能靠人们口耳相传。但人传人,总是会有失偏颇,夜兰古国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求水神是流传最广的说法。
“按照这个说法的话,旁边这幅画,应该就是古夜兰人求神祭祀的场面了。”
李遗看着旁边的画,上面的色彩褪去不少,但依稀还能看清楚。只见上面的人们跪在海边,周围摆满了桌子,上面摆满了供品。一个穿着黑袍的人站在最前面,带着面具,正在起舞。
风吹雁和白藏也走过去,对着画看了起来。
风吹雁道:“这里离岭海还有不短的距离,走过去至少要两三天,但是画上的这十多个人,看他们穿着,应该是王室的人,夜兰古国的人应该很重视这种祭祀活动。不然也不会画得如此细致,连衣服上的花纹都画了出来。”
李遗又往右边走,去看旁边的几幅字。
这几幅是用好几百张纸拼起来的,每一页纸都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最初的记载,是从夜兰古国建之初开始的。
夜兰古国的第一位国君,是个中原人。具体籍贯在哪已经无从考究,后人大概推测是从北方来的。这位国君,英明能干,在位期间,把中原的不少技术都带到这里,让这片土地更加富裕。可惜这位国君没有一儿半女,所以王位被一位古夜兰人继承了。
第二位国君上任后,沿袭了第一位国君的政策,没做太大的改动,因此夜兰古国过着平静安稳的日子。
第三位国君是第二位国君的儿子,是个大野心家,可惜能力不足,在位期间,百姓的生活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差,百姓积攒了不少的怨言。
因着这些怨言不少,但也不算多,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浪,反而因为下一位国君非常贤能,百姓忘记了之前的怨言。
接下来的一百年时间里,夜兰古国都过得非常和平。外没有忧患,内也没有动荡。虽然发生过很多次天灾,但是国君都会带着百姓去祭祀,每次祭祀完,夜兰古国都能过上很长一段时间风调雨顺的日子。
但是慢慢的,古夜兰人开始迷信神权,民间组织过许多次祭神活动。只是因为规模不大,王室也没有在意,任百姓祭神。
然而夜兰古国的转折,就是因为祭神活动。
虽然人们信奉神,可神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就算在迷信,可也迷信得有限,最多是求求神,拜拜神。
可坏就坏在,有一位异乡人来到夜兰古国,说自己是中原的天神,听见这里人们的祈福,所以来庇佑这个地方。
人们一听他是天神,又见他能够呼风唤雨,纷纷开始信奉他。并让王室搬出宫殿,让天神住进宫殿里。王室被逼无奈,又在见识天神的厉害后,让出了宫殿。
在此之后,百姓更加信奉神,认为神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开始不信奉王权,改为信奉神权。国家的任何大事,君主不能完全做主,天神才能做主。虽然这位天神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可国家一发生什么大事,人们都是率先派人去求天神,只有天神不在,才又去找王室。
这位天神还与几个夜兰姑娘,生下了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长大后都成了手握大权的高官,稳稳地在权力斗争中扎根了下来。
即使后来天神走了,国家由王室掌权,王权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不信任王室,只信任那几个天神的孩子。
李遗看着那个“走”字沉思许久,问道:“这个走,是离开还是仙逝?”
第71章
这几幅字,记载天神的内容不多,也语焉不详。辨别不了真假,也看不出真相。但在后续的记载里,确实能看出,王权被神权影响很大。
一旦发生天灾人祸,百姓就请求王室去岭海祭祀。王室被逼无奈,每三个月就要去祭祀一次。如果祭祀之后风调雨顺,百姓都感谢神的慈悲。如果祭祀之后没有风调雨顺,那百姓则认为王室不够虔诚。
王室不堪其扰,下令让那几位天神的后代去祭祀。结果几个后代在年复一年的祭祀中,深受百姓爱戴,权力越来越大,逐渐超过王室,成为了真正的掌权者。
此后,王室和天神后代的斗争从未停止,给夜兰古国的稳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又过了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原战乱频发,战火烧到了夜兰古国边缘。有人认为,中原的战争迟到会影响到夜兰古国,应该派兵出征。但也有人认为,既然对方还没有打到夜兰古国来,那也没必要发动战争。这两批人争吵不休,一吵就是十来年,王室有心劝阻,但无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