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当日刘钦只带了几个人前往秦良弼处,从他那里搬来援兵,其实只凭着太子符节,和周章从京里赍来的一封手诏,既没有兵部盖印的文书,也没有朝廷调兵的明旨,更没有调兵虎符,若是往好里说,乃是事急从权,但毕竟也有可做文章处。
刘钦所得手诏中有一句是让江北诸将谨奉节度,却模棱两可,没说是奉太子节度还是朝廷节度。要是较起真来,刘钦若说是前者,那不啻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要是后者,那次调兵便说不过去。因此一开始只有几个低级官员、给事中等上表弹劾,几天之后,弹劾的奏章便一份比一份有分量。
刘钦知道这一招明着针对秦良弼,其实是冲自己来的,当即上书申辩。
在他看来,这一战既然胜了,而且还是少有的大胜,就没什么解释不清的。况且当日报捷表功的奏表朝廷早已回复过了,参与那一战的诸将各有升赏,其中就包括了秦虎臣,如何还能秋后算账?
可朝堂之上,刘崇的态度却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刘崇听他说完,让他退回朝班,没说要罚,也没说不罚,反而问起了朝臣的意见。就见一人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国有国法,事有成例,秦虎臣虽然立功,却不能不追究其擅自动兵、擅离防区之过。若按我大雍律法,目无纲纪、擅动兵马者死,只是当时情势紧急,太子殿下身处险境,秦虎臣亦不得不救。推其本心,当还是忠心于朝廷的。以臣看来,或许可以褫夺前官,降职一等,小惩大诫。请陛下定夺。
刘钦朝出声处看去,见说话的人乃是吏部侍郎崔孝先。早在他刚从夏营当中脱身,到了解定方的凤阳大营的时候,此人就曾给他去过信主动示好,那时刘钦为着羁縻住他,不使他转投刘缵的门庭,也言辞恳切地复过书。
近年来刘钦行踪不定,先是去睢州,后又随解定方转战、视察多处,但两人仍是音书不绝。因此见崔孝先出班,刘钦先是松一口气,但听他说了一半,便觉出味道不对,等听完之后,怔了一怔,似有所悟,偷眼看向刘崇。
刘崇神色稍缓,点一点头,抚须道:此言有理,着将秦虎臣降为指挥佥事,随熊彭祖负责河南诸军务。
崔孝先道:陛下圣明!刘钦也低头应了,不再出言。
秦良弼和熊文寿他都再了解不过,见秦良弼被放在了熊文寿的下边,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更又觉出几分无奈。
可怜秦良弼,原本已经是参将了,只是因为之前曾擅自出兵救援友军,又被夏人大败,朝廷问责,被连将数等,好容易凭军功重新当回了指挥使,睢州一战后又升了官,谁知道就这么被一笔勾销不说,居然又往后退了一步,而且这罪名不能说不好笑
秦良弼擅自动兵是不假,但如果真要等远在建康的朝廷听说之后,商讨一番,发下命令,送往江北,那时睢州怕早已是夏人囊中之物了,刘钦还有没有命在,也都在未定之天。
秦良弼为着之前受责的事,原本就意不能平,当日刘钦调兵时,好容易替他解开心结,谁知道竟然又来一次,他岂不寒心?之后要做多少事情去补救,才能挽回今日这一件荒唐事?
他郁郁下了朝,就有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寻背人处偷偷给他送上拜帖,正是崔孝先的家丁。
对崔孝先的为人,刘钦一向不喜,先前的书信往来本来就有虚与委蛇之意,今天朝堂上他一言给秦良弼定罪,更明摆着是揣摩刘崇的意思,知道圣心已变,顺杆爬罢了。
刘钦看出他心中所想,就更是瞧他不起。收到拜帖,虽然迟早要同他见上一面,当下却先把他晾着,同刚才刘崇一样,没说要去,也没说不去,随便把人打发走了。崔孝先既然会猜,那不妨猜猜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忙着开府,事情极多,但心里始终惦记着几件事,其中一个就是当初在江北答应秦良弼的,要彻查军饷亏空的原因。只是他如今虽在其位,却也不好谋其政,这种得罪人的事,不能大张旗鼓地查,他又刚刚归京,同许多官员的关系还没理顺,当下只能一点点来,思索片刻,先给秦良弼去了封信。
他在信里将这几日朝堂上旁人对他如何弹劾,自己如何据理力争,最后刘崇又如何拍板定夺的,一无隐饰,如实复述下来,先展露诚意,让秦良弼知道自己虽然回京,但对他的亲近、信任一如从前。信的中间对他劝慰一番,让他不要太过放在心上,迟早能官复原职。
他知道说这些没用,秦良弼看了之后肯定照样骂娘,所以只写了几句,就话锋一转,写起自己对朝廷处置不公多么痛恨、多么恼怒,竟如此磋磨一个公忠体国、战功卓著的大将,言语间名为惋惜,暗地里实则是将他狠狠吹捧一番,知道一定能搔到秦良弼的痒处。
又写以他的才具,做总兵都绰绰有余,做一个参将都实在埋没,更不必提一个小小的指挥佥事,尤其不该在熊文寿之下,给他做副手,实在大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意。
末了写,别人或许不知,但自己对他的心性十分了解,他当日慨然出兵的壮举犹历历在目,自己知道他定不会为朝廷一时失察而自暴自弃,出毁谤怨愤之言,以致日后祸起不测,成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劝他保重自己,以待日后宣劳国事。
写完之后,他检查一遍,想如此一来,秦良弼应当能暂时安抚住了,心里却没什么轻松之意,叹一口气,让人把信发出,忙到夜里,打听得周章已经回府,便乘轿到了他府上。
周章府上的仆役都是朝廷南渡前就在他家里的老人,对他和周章的事大多早已知情,但每次见了他,仍要进去通报。刘钦身是太子,当然可以不等里面回话,抬脚就往里走,但这会儿站着没动,打量起了院中装饰。
对周章在长安的那个住处,他熟悉得好像自己家一样,闭着眼走都不会迷路,但周章在建康的府邸,他却还没来过几次。上一世时他回京之后,同周章不冷不热,自然不会再腆颜天天往他家跑,这一世更是只在回京当天住过一晚,转天晚上就搬了出去,因此现在放眼看去,倒是十分陌生。
这次他没被拒之门外。刘钦让人引进去,见到了还没换下朝服的周章。周章像是对他的突然造访有些意外,但一如既往地不说话,等着他先开口。
刘钦也不急着马上表明来意,先道:之前你替我解围,还没好好谢过你。借我的衣服后来找到了么?
周章淡淡地答:你不是给陆靖方穿了么?
刘钦一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想周章也不会介意这么一件衣服,也就没再继续说下去,自己寻了椅子坐了,又自己倒了杯茶,却不马上喝,顺手搁在旁边,今日朝会上,别人或许不知道江北情况,但当时睢州的形势,你再清楚不过,怎么不替秦虎臣多说两句好话?
周章答:陛下决心已定,多说也无益。
刘钦故意问:你不劝,万一陛下说这是死罪,要砍了秦虎臣的脑袋怎么办?
周章看了他一眼,最后崔侍郎所说,就是陛下之意,只是小惩大诫而已,不会重罚。况且秦虎臣性情乖张,入城后在闾巷间纵兵为乱,当时替他遮掩过去,不曾上报朝廷,但毕竟虐民不浅,如此处置,也不算冤枉了他。
刘钦点点头,心中猜想在他那里得到证实,之后再面对崔孝先,就也好说话了。
他最开始听崔孝先出言,只当他坏自己事,但后来一想,似乎又不尽然,更像是给刘崇一个台阶下。但刘崇是不是当真如他所想,他离京两年,毕竟拿不太准,只好先来问问这天子近臣的意见。
他也没在周章面前替秦良弼开脱,拿过茶水,低头默默喝了一阵,忽然道:你也知道,秦良弼遭人弹劾,乃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冲我来的。
周章不语。刘钦便又继续:这几天为着秦良弼,满廷大臣一哄而起,弹章如雪,望之让人心惊。今日为他,来日未必不能为我。我在京无所经营,如何自保,还望先生教我!
他忽然用上几年前的称呼,周章闻之神情一动,却未说话,从椅子间起身,走到窗边背身对他。过了一阵,才转回来道:原来你此来是为这个。
刘钦笑了一笑,没应这话。
说来奇怪,从前对着周章,他总有说不完的话,即便后来不同他好了,见到他面,骂他、恨他、拿言语挑他、又或者是同他没完没了地吵架,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现在却一时相对无话。
周章挪开眼,看向别处。月色从窗户间照来,落在他脸颊、肩膀上,泛着莹莹的银色,若说是芙蓉晓露,未免失之太秀,若比之为碎玉明珠,则又少轩举昂藏之气,看来看去,只有那一句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能状此时刘钦眼前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