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形势扭转后,邵鹏宇知道自己不能对周前进太恭敬,于是像一个正常领导一样,这会儿就轮到周前进对他恭恭敬敬了。职工们看在眼里,自然又另有一番说法——人家周组长做了那么多事,邵副主任还对人家摆领导的架子。
  邵鹏宇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前一步走错了,或者说他一进厂就走错了,他想走群众路线,但是他没有群众基础,也忽视了自己对副食品确实都不懂,他下车间就成了理所应当。
  王英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只要没有影响任务的正常进行就行。哪家厂子还没有点勾心斗角?何况他们这只是最初级的小摩擦,连勾心斗角都算不上。
  邵鹏宇肯定不敢第一次接受任务就搞砸了,不管是不是他的原因,最后领导都会认为他领导能力不行,所以福利任务按照计划一步不错地进行着。他很快也调整了自己的做法,和周前进配合得也算顺利。
  转眼到了一九七八年的十二月底,一场影响深远的大会开了。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八个字,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词。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的人都在猜想一件事,新时代是不是要来了。
  赵云升在单位看着报纸上对大会的报道,心潮澎湃。他想起英子曾不止一次对他说: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社会一定是越来越开放……英子曾经激励他的话,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赵云升越来越觉得,英子有超于常人的前瞻性。
  晚上,王英家的电视上播放着新闻,说的还是这次大会的事,一家人都在认真听着新闻里的播报。
  赵主任说:“这个对内改革,到底会怎么改呢,像我们这样的厂,会不会改?“
  王英说:“必然会改的,‘大包干’就是一个信号。”
  “这不一样吧?”赵主任说,“那是农村、是种田,和我们这个厂能一样?农村种田,一家一户就行了,我们厂那么多职工呢。”
  王英笑道:“爸,您忘了农村包围城市啊。改革从农村开始,以后一定会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整个社会都会和以前不一样的。要搞经济建设,怎么可能不改革厂子呢。”
  一家人都看王英,赵主任想想王英的话,说:“田包给农民,厂子包给工人?总不能再走资本主义道路吧?”
  “不是要包给工人,而是给厂子更大的自主权。”王英说,“爸你等着吧,不会太久的,肯定是先这样改革。”
  赵主任想,给厂子更大的自主权,那就不用事事打报告,样样要申请,那倒是挺好……但是那样子的话,厂子还能有保障吗?没有保障,厂子倒闭了怎么办?
  赵云升听王英说改革会影响各行各业,心里想着不知道他们文化站会怎么改革。
  电视上新闻放完,王英抱着悦悦上楼,赵云升去厨房拎热水瓶。
  王英回到楼上,开灯后看见书桌上有封信。
  王英把悦悦放在床上,过去看信,一看信封上的字就知道,是顾梅写的。今年暑假,顾家兄妹都没有回来,顾梅在学校补功课,顾轩和他的老师进剧组了。
  赵云升上楼来,刚放下热水瓶,就听女儿喊着:“爸爸、爸爸……”忙过去把女儿抱起,然后走到王英身边。
  “谁的信?”赵云升问。
  “顾梅的,她说他们两兄妹今年过年回来呢。”王英笑着说。
  “这一走都快一年了,时间真快。”赵云升说。
  “她应该是谈恋爱了。”王英又说。
  “哦?信里说了?”赵云升笑道。
  “没有,但是能感觉出来,你看看。”王英把信递给赵云升。
  赵云升看完,也说:“八成是,校园是发生爱情的好地方呀。”
  王英打趣他:“你想邂逅一场美丽的校园爱情吗?”
  “我不想,我已经有了最美好的爱情。”赵云升搂过王英亲了一口,悦悦也不甘落后,在王英另一边脸上亲了一口。
  一家三口洗漱好,上床后,王英先把悦悦给哄睡了。
  赵云升问道:“英子,你觉得我们文化站会怎么改革呢?”
  王英对这方面还真不太了解,想了想说:“国家要搞经济建设,肯定也要搞文化建设,你们应该也是继续搞文化建设吧,不过比起以往,可能会更贴近生活一些?然后活动更丰富一些?”
  “嗯,你搞经济,我搞文化,国家就靠我们了。”赵云升笑道。
  王英乐得哈哈笑:“没错,就靠我们。”
  赵云升笑叹一声:“哎呀,对外开放了,那是不是外头的书能进来了?”
  “外头的书先不管,你之前的作品,应该可以发表了。”王英说。
  《新生》出版后,赵云升陆续投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零零散散见于一些杂志和报刊,但中长篇,一直没能再发表。
  “我等顾轩把我《新生》和《望乡》拍出来呢。”赵云升开玩笑道。
  “顾轩才大一,暑假就跟着老师去剧组了,看样子才华出众,以后有望成为大导,你的书肯定能拍出来。”王英也附和他。
  王英两夫妻睡前,说说笑笑,畅想未来,同一时间,王慧也在和杜建国讨论这件事。
  王慧很激动,她其实不知道开了什么会,也不记得开会的具体年份和时间。她家里电视还没买,也没人看报,原本还不知道这大会的事,她是今天在厂里听到人说起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八个字,才知道的。
  “建国,我跟你说,以后不得了了!”王慧激动地说。
  “什么不得了?”杜建国有点不耐烦,他今晚其实有点那个意思,想和王慧试试行不行的,谁知道王慧那根筋搭错了,跟他说什么开放不开放的!
  “啧,你怎么什么都不懂啊!”王慧有点着急地说,“就是现在国家的政策啊!改革开放!”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杜建国顶了王慧一句。
  王慧说:“怎么没关系啊!开放了以后赚钱的机会就多了啊!”王慧说。
  “什么赚钱的机会,你别是想投机倒把!”杜建国说。
  王慧被杜建国气死:“你真是什么都不懂!”
  “你懂!”杜建国没好气地说,“自己日子还过不明白的人,开始说起国家的政策来了,开放不开放,我们也是上我们的班,拿我们的工资。”
  “跟你说不通,反正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王慧一扭身子,背对着杜建国。
  杜建国原本有的一点点小心思,现在也全都没了,心里对王慧也越来越烦,也翻了个身背对着王慧。
  第二天一早,王慧上班前,收到了一封信,是张秀敏给她寄的。张秀敏刚下乡的时候,和王慧经常通信,后来慢慢信就少了,王慧上一次收到张秀敏的来信,已经是大半年前。
  王慧拆开信一看,心里有点不舒服了,下乡插队的张秀敏竟然考上大学了!
  “她怎么会考上大学呢,前世都没考上。”
  王慧心里嘀咕,然后就看见张秀敏在信里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感谢她之前的鼓励,还感谢她资助的五十块钱,还说等她大学毕业了,一定会报答王慧。
  王慧撇撇嘴,心里还是不痛快,她不希望张秀敏嫁在乡下被磋磨,但也不想张秀敏考上大学啊!而且,居然是京城的大学,她成绩有那么好嘛!她确实改变了张秀敏的命运,但这也改得太好了,王慧心里不平衡。
  “你干什么,看谁的信,看得这么入神。”杜建国皱着眉问。
  “张秀敏的。”王慧说。
  “又写信,你们关系还真好,现在不是很多知青返乡了么,她回来没?”杜建国问道。
  “没有,她考上大学,去京城上大学了。”王慧说。
  “那她很优秀啊!”杜建国随口道。
  王慧哼了一声:“对对对,谁都优秀,谁都比我好!”
  “你一大早发什么神经,王慧你这个人,人品真的有问题,你朋友考上大学了,你不为她开心,还在这发脾气!你有本事你也考啊!人家倒了八辈子霉了才跟你做朋友!”杜建国现在也是一点都不惯着王慧,一句不和就开始吵。
  “你才人品有问题,我嫁给你才是倒了九辈子霉!”王慧回了一嘴,回到房里把信放起来,上班去了。
  王慧到班上后,就开始和同事们打听开放的事,但其实大家也都不太懂到底怎么个改革法,很多人还觉得和他们普通人无关。
  王慧感觉自己和他们都说不通,想着还是得买电视,有了电视,电视上肯定有新消息,而且还能看那个外国电视剧呢!
  下班后,王慧在厂门口等她爸。
  王慧上了三个多月班,目前表现得还可以,没有出大错,王永仁对她也稍微有点改观。不过李凤菊已经很少去王慧那了,倒是经常去王英那,有时候还和陈秀琴一起约了去逛街。
  “慧慧,你有事啊?”王永仁问。
  “爸,您去帮我问问,五交化商店,电视机什么时候来货呗。”王慧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