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之后是冯云的发言,冯云是豆制品那边的,她主要发言是围绕豆制品,也说得很好。
  最后到周前进,周前进很聪明,他接着王英先前的发言,截取了里面关于饼干这一部分,然后直接拿出了自己的计划书。
  计划书被领导们简单浏览传阅一遍,他们都能看出来,这是王英带出来的兵。他们并没有问周前进具体细节,有王英把控,他们还是很放心的。
  会议从三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六点半还没有结束。要决定的事太多,一时反而一个都没确定下来,最后钱厂长索性让王英做一下会议总结,之后再分次开会继续讨论。
  之后一连几天,王英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厂里终于定了接下来的几个新项目,第四车间出新的应季中式糕点:桂花糕和红枣糕;出两种新口味饼干:香葱饼干、牛奶饼干;出新口味云片糕和沙琪玛。豆制品车间出五香豆干,麻辣豆干……
  厂里新项目定下来后,王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一个人恨不得劈成两半用。好在自从从沪市回来,钱厂长对她的一切工作都格外支持,厂里的同事也进步很大,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十月下旬,沪市的机器到北崇,钱厂长亲自带着王英去火车站迎接机器和原道而来的技术员……
  第122章 明白“你们会当着杜建国的面,这么对……
  七台机器外加一个技术员,钱厂长派出厂里的两台卡车去火车站迎。
  王英和钱厂长坐在驾驶室内,钱厂长满面春风,笑呵呵说:“今天机器到了,南崇塑料厂那边,这两天也要送货来了,饼干、豆干的配方也调制得差不多了,最近辛苦你啊,王英同志。”
  “不辛苦,都是为了厂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王英条件反射似的回答。
  钱同生笑道:“你手下带出来的人也都不错。”
  “他们本来就是优秀的同志,不然也不会被厂长和领导们选进厂。”王英说。
  钱厂长对王英的回答很满意,两人一路说着厂子后续的生产和发展,到了火车站。
  机器走的是货运专列,王英他们在火车站员工的指引下,到了卸货区。
  在车站工作人员和卡车司机的共同努力下,七台机器成功装车。
  机器外面套着外壳还有塑料布,还看不见里头的模样,但钱厂长觉得比王英照片上看起来似乎要大一些。大些好!钱厂长非常满意。
  回程路上,钱厂长和沪市来的技术员一辆车,王英上了另一辆卡车。
  王英上车后,卡车司机对她格外热情。
  “王主任,你好啊!”
  “您好。”王英客气地招呼一声。
  “一直想找机会谢谢你呢,又不好意思打扰你。”司机说。
  “谢我?”王英一时想不起来自己和这位卡车司机有什么交集。
  “嘿嘿,王主任贵人多忘事,还记得先头的方主任吗?”司机笑着说。
  他这么一说,王英想起来了,笑道:“师傅是那次事情后进厂的?”
  “没错!这还不算。”司机说,“关键是本来我前几年就能进厂,被方红军给搞下去的。”
  “那是师傅时来运转,该您岗位,还是您的。”王英笑道。
  “嘿嘿,还是得谢谢王主任拨乱反正。”
  “师傅您姓什么?”王英想着,既然他念自己的好,以后说不定有可以合作的地方,熟悉一下司机师傅本人也不坏,王英便和司机客套起来。
  “不是我是攀亲戚,我和王主任是本家呢。”
  “哎哟,那我该叫叔呢。”王英顺势道。
  一路到厂,王英和司机王师傅已经很熟悉了,下车时,王英也一口一个叔的叫着。
  到厂后,郑副厂长已经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职工等着卸货。
  一共七台机器,豆制品车间放了三台,糕点车间放了四台,其中一台是样机,让项主任做实验用的。
  王英他们一到厂,钱厂长就让王英把项主任请过来,接待技术员的事,得交给“技术人员”。王英还把厂里负责机器维修的师傅也请了过来,以后机器要是出现小毛病,他也可以修理。
  领导们陆续都来到四车间,看技术员拆机。机器是整装的,没有需要安装的零部件,只要插上电就可以用了。技术员自己带了试用的包装袋来,当面把四台机器都试了一遍,每台机器都是好的。
  试完这几台机器,技术员又去试豆制品车间的,也都没问题。
  豆制品车间用的是他们才试验出来的豆干来试装,装成后,肖主任眼睛都笑眯了,这看上去不和沪市卖的一样?而且他觉得他们的口味还更好呢!
  一通忙完后,已经是午饭时间。钱厂长让王英和项主任带技术员去食堂吃饭。
  技术员话不多,王英也没打扰人家用餐。吃过午饭,王英和项主任又把技术员带回他们办公室。
  技术员这会儿才问项主任和王英:“两位同志,机器改良,你们有思路了吗?”
  王英看项主任,项主任说:“有点思路。”
  技术员本来只是按照厂里领导的叮嘱,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还真有,他便问道:“是哪方面的?”
  “通过改良真空泵来缩短抽空时长。”项主任说。
  技术员心下有些吃惊,他们在厂里也研究这个,目前已经是最优解,怎么短短这些日子,这位高材生,就能突破了?
  “不过,我没有办法实操,只有数据和方案,具体如何,还得同志拿回厂里去试。”这其实是项怀民在沪市时就和同窗一起计算出来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递给技术员。
  技术员打开后,里面是好几张图纸,有整个机器的,真空泵的,真空室的,还有各种数据……看上去简直像是从他们厂拿出去的。技术员甚至觉得,有这些图纸,别的厂也可以造这个机器了。
  “我们回去就试,出结果了会第一时间通知两位。”技术员郑重说。
  “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王英笑道。
  说完公事,技术员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两位还记得陶娟吗?”
  “当然记得。”王英说。
  “她托我给她带点北崇特产,特别强调要桃酥……”
  王英笑道:“这不巧了么,我们已经给贵厂准备了几份我们厂的特产礼包,要麻烦技术员帮我带回去呢。”
  他们都要白拿人家七台机器了,送点特产大礼包算什么!她巴不得他们的产品可以走进沪市,多一人知道也好。要是可以,王英恨不得拉一火车皮的桃酥到沪市铺货呢,可惜不行呀!
  北崇每天只有一趟前往沪市的火车,技术员明天才能回去,他下午又把厂里的维修工单独指导一遍,傍晚时分,由后勤的同志,把他送往北崇招待所。
  技术员来的时候,只带一个工具包,走的时候带了满满几袋子的北崇特产。
  新机器的引进,新产品的生产,副食品厂一派新气象。
  王英手下的人,每个人都负责着新项目,第四车间严重缺乏人手。
  十一月下旬,王英向厂里交了两个提案,一是扩建第四车间,赠招职工;二是在厂门口开一家副食品直营店,只卖他们厂的所有产品。
  扩建第四车间是钱厂长早就给王英画过的大饼,后来方红军出事,王英表现越来越好,钱厂长倒不提这事了。
  王英的两个提案交上去,钱厂长的眉头就皱得紧紧的。他对扩建厂房和招聘新职工没什么意见,但是开直营店,他有些为难,担心上面领导不批。
  但钱厂长没有把王英提案打回去,准备和上头领导申请看看。这一年他们副食品厂的效益很好,新机器成功引进,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夸奖,上面领导对副食品的发展很看好。在这个势头下,王英的两个提案应该能通过一个。
  叫钱厂长意外的是,这两个提案上头竟然都通过了!但是,来年的生产和销售指标,也很吓人!
  领导直接放话,他们厂接受指标,上头就同意他们的提案。钱厂长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头脑一热就立下军令状,接受了明年比今年翻一番的生产指标……
  钱厂长觉得一定是最近厂子太过火热,把他的斗志也燃起了。回到厂后,他就冷静下来,有点后悔了。但后悔也没用,他敢这时候和领导撤回提案,那他这个厂长也不要当了,换有能力的人来当。
  “去帮我把王副主任请来。”钱厂长对文书说。
  王英这会儿正在和周前进跟进牛奶饼干的事,牛奶饼干的配方他们没有,只能在原本芝麻饼干的配方上改。因为要添加牛奶,成本控制和将来定价这方面都要现在都开始考虑……
  文书到王英办公室,传达了钱厂长的话。
  周前进立马说:“主任先去忙,我再算算。”
  “好,算不明白请项主任帮忙。”王英笑道,“咱们厂口感超过沪市的桃酥配方,可是项主任最后算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