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主任你太会夸人了,我们一起成功啊,成功的路上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王英笑眯眯地说。
  项怀民觉得王英想拉他上贼船,就是不知道这条船,要开往哪里,他这条咸鱼又能起什么作用。
  第114章 着火王英心说,前世好像没有这事……
  肖主任从王英那离开后,直接去找了钱厂长。
  钱厂长已经听人说了王英在食堂分豆腐干“动摇人心”的事,这会儿肖主任一到,他心里就对他的来意有了猜测。
  肖主任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厂长,我从王副主任那过来的。”
  钱同生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
  “我看到她写的一个报告的草稿,她说成稿已经交给厂长了,能不能给我看看?”肖主任说。
  钱厂长不太想给肖主任看,怕肖主任看完太激动。但对着肖主任那坚毅的眼神,钱厂长还是从抽屉里拿出了牛皮纸档案袋,递给肖主任。
  肖主任本来看了草稿已经热血澎湃,看完成稿后,他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写得太好了!”
  钱同生心说,我还不知道写得好?王英肯定的他们厂写报告的第一人,说不定还是北崇第一人呢。
  “厂长,这份报告您一定要交到领导手上啊!”肖主任激动地说。
  “让她写了就是要交的。”钱同生说,“等下次开会我就会交上去。”
  “哎呀,王英同志虽然年轻,但是看问题的角度真是叫我们自愧不如,太有远见了,还这么有条理。”肖主任说,“要是真的能实现她在报告里说的那些,我们副食品厂肯定能成为北崇工厂的排头兵!”
  钱同生一直对当排头兵没什么野心,北崇的棉纺、服装产业才是排头兵,生产任务也是最重。
  他们副食品厂本来就是几个厂整合的,有酱园这个老字号,还有罐头车间,他们厂就不怕完不成生产任务。就是另外的豆制品车间和糕点车间也都很稳定。时局动荡,钱厂长一心求稳,想着小打小闹,偶尔有些小小的创新就很足够了,真要跨大步,他是一百个不情愿。
  但是看着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王英,钱同生也会想,他真的就要这么一直躺在老厂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早上看过王英的报告后,钱同生心里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已经把王英的报告看了不下十遍,每看一遍,他都要动摇一次心里的理念。
  钱同生说:“当不当排头兵不重要,重要的是,丰富老百姓的饮食,给市里创收,让厂子壮大。”
  肖主任点头:“是这样没错,眼下国家研发出了这个新机器,我们也正好能用上,就算不能完全实现王英同志说的,让北崇副食品厂的产品走向全国,但走出北崇肯定还是没问题的。”
  “行了,你坐下吧,看你激动成这样,没有王英一半稳重呢,多大的人了。”钱同生说。
  肖主任笑着坐下:“这年轻人脑子就是好使啊,她就看到这么一则报道就想到这么多,唉,我们这么多年报纸全都白看了。对了厂长,王英同志可不是糕点车间独有的,是我们厂的研发组长,到时候我们研发新产品,那些二次加工的豆制品,还要她帮忙呢。”
  “知道了,知道了,她还真是个香饽饽呢!”钱同生说。
  “可不就是香饽饽么,就这个写报告的本事,她都能到大领导身边当笔杆子。”肖主任说。
  “那她恐怕志不在此。”钱同生说。
  香饽饽王英这会儿已经开始写出差计划了。她想着,领导把报道交上去,然后上面领导和沪市那边沟通,这一番流程走下来,可能都要到国庆了。
  项主任见王英又在奋笔疾书,忍不住问道:“你又写什么呢。”
  “写出差计划。”王英头也不抬地说。
  “急什么,就算让你去,也不是这一两天就成的。”项主任说。
  “早写出来,然后接着慢慢完善,想到了就添上去,难得去一次,肯定要计划周全。”王英转头看着项主任认真说,“主任,您也写一份。对了,您家里要是有机械相关的书,您再巩固下,等到了沪市的胜利器械厂,一些专业问题肯定要您跟人家沟通。”
  “你是非要拉我上贼船啊!还把我的任务安排得明明白白,到底你是领导还我是领导!”项主任白王英一眼。
  王英笑:“当然您是领导,在这艘贼船上,您是船长,我最多是您的大副。”
  项主任扭头不再理王英,心里盘算着,是不是真的要和王英去沪市。他要是想去,厂里领导肯定能派他去,就是这个王英……他斜眼又瞥了王英一眼,见她坐得挺直,正认真写着自己的出差计划。罢了,上贼船就上贼船吧,难得看到一务实肯干、有眼光、有能力的青年……
  到了下班时间,赵云升照常来接王英下班,一见王英从远处走来,赵云升就发现她今天心情很好。
  等王英走到跟前,赵云升笑问:“今天发生什么好事了?厂里给你发奖金了,这么开心?”
  “嘿嘿,五香豆腐干立大功,今天交了去沪市考察的报告,我应该能去沪市考察学习了。”王英笑眯眯地说。
  赵云升笑道:“那还真是大好事,什么时候去?”
  “还不知道呢,走,回家再说。”
  两人前脚到家,赵主任后脚就到家了。
  赵主任到家后也说王英今天交的报告的事,在单位夸得不够,到家来,当着不成器的儿子,又狠狠夸了王英一番,顺便贬损一下赵云升。
  但赵云升是不介意赵主任拿自己和王英做对比的,他只觉得与有荣焉,一脸得意,简直比夸他自己还高兴,见他那样,越发惹得赵主任看他不顺眼,哼了一声回房了。
  陈秀琴还在准备晚饭,赵云升笑嘻嘻地搂着王英上楼,两人在楼上腻歪了一阵才被陈秀琴喊下来吃饭。
  晚饭过后,王英加班给顾梅做风衣,她心里是真心感激顾家人,他们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贵人。
  赵云升生日这天,单位没有休假,早上陈秀琴给煮了鸡蛋长寿面,就算过生日。
  王英吃着面,心想,明年能不能把奶油生日蛋糕弄出来……蛋糕还好说,奶油着实有点难。北崇这边没有养牛场,牛奶都是稀罕物,更别说奶油了。王英记得北崇西边的隆昌,八十年代后兴起了一个牛奶品牌,辐射到了北崇,一直卖得挺好,不知道这会儿有没有……
  “英子,怎么了,面不好吃?”陈秀琴见王英夹着一筷子面突然发起呆来,问道。
  王英回过神:“没有,想事情走神了。”
  陈秀琴啧了一声:“肯定又是想工作的事,快点吃,不许想了。”
  “嗯嗯,不想了。”王英笑着继续吃面。
  关于牛奶和奶制品的事,王英其实一直放在心上,今天又想起来了,她到单位就把这事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王英的报告交给厂长已经好几天,这几天一直没有后续,项主任都有些急了。
  “你的报告可能没打动领导啊,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项主任对王英说。
  王英一点都不急,但她不说,反而笑嘻嘻地打趣项主任:“看样子主任很期待去沪市出差嘛!”
  项怀民真要被王英给气死,白了她一眼:“一点都不期待,我又没答应一定去。”
  王英也不管项主任生气,笑嘻嘻说:“主任放心吧,我的报告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一呢,是上面肯定要走流程,二来钱厂长肯定已经有消息,但他为了磨我性子,瞒着呢。主任您就等着吧,您可不能不去,我和厂子未来就在您肩上担着呢。”
  “哼,我可担不起。”项主任说了一句,一早上都没再理王英。
  王英猜到一点都没错,钱同生把王英的报告交上去之后,领导把王英狠狠夸了一遍,连带着把钱同生也夸了一遍,说他们厂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钱同生被领导夸了,心里高兴,但也有点心虚,这个人才可不是他培养出来的……
  领导也已经同意了这次副食品厂派人去沪市考察学习,正在和沪市那边沟通。钱同生预计国庆节后,介绍信就能开下来了,在这之前,他一个字都没和厂里人说。
  王英沉得住气,没去问厂长,倒是肖主任去问过一次,又被钱厂长给顶了几句,说他没有王英稳重。
  忙碌了好几个晚上,王英把给顾梅的风衣做好了,毛衣还没织,但顾梅的生日到了,毛衣作为生日礼物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往后延。
  顾梅生日的前一天,王英休息,她带着做好的裙子和风衣,去找顾梅。
  本来有裙子顾梅就已经很开心了,一见还有风衣,顾梅高兴得一把抱住王英。
  “英子,你也太好了,竟然还给我做风衣!”顾梅激动得抱着王英跳了几下,“还做得这么好!”
  王英笑着说:“你还没试呢,穿上试试看,不合身我再拿去改改。”
  “肯定合身,走,我们去房间。”顾梅顾不得家里别人,拉着王英就往自己房间去。王英只好略带歉意地和顾家人打招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