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必定很有实力。
  此人拓地之广阔,用兵之锐利,杀人之如麻,犹胜乃祖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如此宽广的西部疆域,几乎都是由他、还有他的大将军郭侃一起定鼎。
  半个伊斯蓝世界被他二人毁灭,只留一些残余之徒跑到埃及苟延残喘,基督宗教将他称为“又一位君士坦丁大帝”,深怀敬畏。
  最关键的是……
  这君臣两人正当全盛时,还在不断向外扩张,属实是一方劲敌。
  “明皇此言甚是”,符存审也斟酌道,“本方虽然不虚这个旭烈兀,但想要平定他,绝非易事,大唐将士恐怕要死伤好一部分,不能随我们回归家乡……”
  李存勖一怔。
  虽说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是寻常事,但战死在异界、魂不得返乡,就太过于凄凉了。
  “那好”,他最终缓缓点头,“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写信给秦王景帝一道出兵吧。”
  其余众人也纷纷赞同。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日一则消息便如狂风暴雨般席卷了全境。
  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下遇刺身亡,蒙古帝国皇位空悬!
  一时之间,西征的旭烈兀不打了,南伐的忽必烈也赶紧回师,还有蒙古的各个汗国、各大部落全都闻风而动,纷纷摩拳擦掌,想要争夺一下皇位!
  大家都觉得自己又行了!
  朱厚照翻出《元史》一对比,瞠目结舌道:“蒙哥确实应该死在钓鱼城,这没错,但按照历史发展,他攻打了足足一年才死。”
  这波算算时间,怎么刚到钓鱼城下就死了?
  还有,旭烈兀怎么会想起来争皇位,历史上他可是一直留在西边,冷眼旁观,隔岸观火,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方打得你死我活。
  “对了,阿里不哥人呢?”朱厚照问。
  杨廷和翻着评论区,语气不是很确定地说:“观众都在玩梗,找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好像是被废了吧。”
  朱厚照颇感兴趣地问:“是吗?怎么废的?”
  杨廷和笑容端庄和煦,看了他半晌,忽然来了一句:“陛下,臣觉得您并不适合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朱厚照:“......”
  先生,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倒是周世宗,现在带着下属在海外挖矿”,杨廷和继续往下翻,“好像是美洲,就是郑经出海做生意的地方。”
  朱厚照抽了抽嘴角,世宗皇帝这个运气真是惊人呐。
  柴荣那一路是落单行事的,他不禁想起了另一个被迫落单、无人组队的倒霉蛋:“陈文帝何在?”
  杨廷和这次倒是回答得很爽快:“蒙哥就是他刺杀的,据说还是他亲自动的手,萧摩诃也跟着一起去了。文皇帝的原话是这样的——当年机缘未到,没能刺杀侯景,如今再杀一个皇帝助助兴。”
  当然,陈蒨到底是怎么完成刺杀、并且还能全身而退,这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李存勖扶额。
  他就知道,每次剧情发生变动,必定有一个做任务的人在背后疯狂搞事。
  又问:“那忽必烈又是怎么回事,这么快就拿下了大理国和整个南疆?”
  提起这件事,杨廷和更是嘴角一抽,太荒谬了。
  “之前,评论区有位吃瓜观众说,成吉思汗和黄金家族全都是汉高祖后人,有刘氏血统。”
  “谢晦因此忽然来了灵感,一通操作之后,不知怎么就混入了忽必烈阵营,甚至升级成了忽必烈的心腹谋士,颇受信任。”
  “忽必烈眼看自己节节败退,打不过汉武帝,被谢晦几次一忽悠,干脆直接投了大汉,认祖归宗,改名「刘必烈」了。”
  “所以,现在汉武帝打算扶持刘必烈登基,重建大汉。”
  “这事宋祖也同意了,他们还带着刘必烈在长安城祭拜了茂陵,敬告天地,甚至一起分食了坟头上的一颗杏子树呢。”
  朱厚照:“…...”
  李存勖:“……”
  这是什么神一般的发展啊!
  槽点太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作者有话说】
  刘猪猪:我祭我自己
  还是猪猪:没想到吧,朕要来四造大汉了!(其实应该是n造?)
  48
  第48章
  ◎这就是万朝第一卷 王吗?!◎
  陈蒨带着水师船队初次抵达南宋位面的时候,降落在了泉州城外的大海中。
  陈朝的开国班底,是清一色的南方人。
  不同于之前的宋、齐、梁三朝,北方武将至少占了半壁江山。
  比如,刘宋的王镇恶,南齐的张敬儿,梁朝的韦睿、曹景宗、兰钦,等等。
  陈蒨麾下的名将们,没有一个来自北方。
  这是因为,北方南渡的武将,以王僧辩为首。
  他的好叔叔陈霸先,搞出一通「委公北门,何谓无罪」的操作,背刺王僧辩父子,悍然称帝,已经把北方武将全部得罪光了。
  之后,有八个军阀同时起兵反抗陈朝政权,坚决不肯为之效命。
  陈蒨自然没法再从北方用人。
  然而,吊诡的是,陈霸先作死的能力还远远不止于此。
  得罪北方武将还不够,就连南方群英,也全都被他狠狠得罪了一遍。
  谁让他不按常理出牌,从权臣到称帝统共只用了两年时间,堪称光速篡位。
  登基后又对北齐称臣,约定做北齐的附属国。
  此举不仅让江南士庶乡亲大为不满,更令梁朝故老遗宿深恶痛绝,不愿与之同道。
  以王琳为首的一干梁室忠臣或揭竿而起,或亡命北奔,或遁入山林拒不合作,坚决不愿在陈为官。
  就连陈霸先自己的家乡吴兴,都出现了不少跑路者。
  自古帝王开国、龙兴之地,老乡党们非但不支持,反而还倒戈相向的,他这还是独一份。
  陈蒨:“……”
  论给继承者留烂摊子,他这位皇叔应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到了他这边,南方北方的英杰们统统与陈朝绝缘,陈蒨只能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再往南的岭南荒僻之地……
  也就是后世的什么交趾越南安南之类的。
  这地方即便到了明朝末年的郑经时期,都属于相当偏远之所在,郑经想要出海发展贸易,都因为觉得赚不到钱,取消了这一条前往安南的航路。
  更不用说如今的陈朝。
  许多岭南靓仔披头散发,穿着人字拖,漫山遍野乱跑,各自割据为王。
  甚至连汉话都不会讲,还在满嘴叽哇叽哇地说着当地俚语。
  陈蒨为了将队伍拉扯起来,可谓操碎了心,最难搞的几个刺头都是他刚柔并济,先用武力彻底打服,再以怀柔政策相招。
  就比如萧摩诃。
  小少年虽然出身兰陵萧氏,算是梁朝宗室里较偏远的一支,但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姑父在岭南始兴郡生活。
  他的姑父是什么人呢?
  是当年专门劫富济贫、打家掠户的山大王,肆虐多年,未有败绩,凭借的就是少年萧摩诃的万夫不当之勇,仿佛人形自走武器。
  夜路走多了难免遇见鬼,结果有一天,终于踢到了铁板,被过来当太守的陈蒨轻描淡写地击败。
  从此,洗心革面,编入官军从良。
  陈蒨因他飞扬勇决,格外欣赏爱重,常携在军中同寝同食,终塑造成了一代名将。
  此外,岭南还有那位,万朝无人不知的「自古岂有被代之天子」的男主角侯安都。
  为了维护正统,亲手将先朝皇子推进河里淹死,回来毫不避讳,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甚至还因此封侯。
  除了这群岭南靓仔之外。
  陈蒨麾下,还存在着大量奇奇怪怪的三教九流……
  比如,章昭达。
  本为倜傥游侠、江湖浪子,在战乱中被射瞎了一只眼。
  后遇陈蒨,决心誓死追随之,尽改从前浪荡习气,摇身一变为人臣典范,奋战十二载,死后终入世祖太庙。
  再比如,沈炯。
  本为吴兴沈氏的天才文学家,被称作继沈约之后的“小沈郎”,前半生吟风弄月,只会清谈挥尘,作诗赋文。
  不料遇见陈蒨之后,被三两句一忽悠,热血上头,当即觉得士为知己者死,居然也跟着去了战场,一路在陛下身后捡战功,一直升任到了明威将军。
  还有,韩子高。
  此君出身极其寒微,少年时在逃难途中,被陈蒨捡回来,一直带在身边教导,亲授弓马,随军出征,现已升任至右卫将军一职,为本朝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右卫将军,在其他时代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高级官僚,但在这个年代却意义非凡。
  盖因此前出过一位「白衣兵仙」陈庆之,就官至右卫将军。
  率领七千白袍兵北伐,王旗一出,所向无前,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仿佛一个不朽的军事神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