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这种事如果让刘穆之来处理,肯定会亲自走一遭,看看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文天祥新手上路,要忙各处政务,如山如海,民生大事尚且管不过来,哪有空理会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
陛下暂时也没说要杀他,总不能放着他死了,那只能先请太医了。
又过了数日,赵构又被沈林子等人提到训练场上,当活靶子遛了一圈,回来之后便重病濒死。
文天祥只得暗叹晦气,悻悻然同意让他就医。
总不能真死了吧。
等灭金之后,还得再让赵构和他自己认的完颜氏祖宗一起上路呢。
而且,被赵构害死的岳飞、张宪、赵鼎等人都有家人幸存,人家还没向赵构割肉复仇,可不能就这样放过他。
就这样,古往今来帝王家的两大地板砖,悄悄在病房里会面了。
……
刘义隆见到赵构,当即毫不耽搁,纳头便拜:“帝若不弃,吾愿拜为义父!”
赵构:???
他宛如被惊雷劈中,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刚想掐自己一把,结果牵扯到伤口。
“嘶!”他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义父快坐,放着我来!”刘义隆无比殷勤地说。
赵构不知这小/逼崽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强行挤出一个笑容:“殿下何出此言……”
刘义隆却神色无比诚恳:“义父何出此言,质疑孩儿一片赤诚之心!”
说罢,又是一通天花乱坠,言辞表忠心。
赵构被他的话打动,心想多认一个儿子自己又不亏,于是夸了他几句,刘义隆也是乖乖巧巧,含笑应下。
一时间,场面倒也称得上父慈子孝。
刘义隆自有一番深入的思考。
原来他自从看了《宋书》,上面毫无保留、一五一十地列出了自己日后做的那些好事,就知道刘裕万万不可能容下他。
所以为了保命,干脆一咬牙,狠心叛国,倒向了赵构一方。
反正赵构没有子嗣、而且也不能生,只要认赵构为义父,助其复辟,搞死亲爹刘裕以及刘穆之、背负一干人等。
这天下,未来不还是要落到他手中?
富贵险中求,何不搏一把!
反正按兵不动也要死,最差的结果也不过等死而已。
“父皇……”
刘义隆无比阴狠地低语道,眸中闪过一丝凶光,“你既然对我毫无亲情可言,就休怪我背叛你了。”
他将计划原原本本告诉赵构,赵构都听得愣住了,随即大喜,伸手将他扶起:“吾儿快起,吾儿快起!”
本以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谁能想到,竟然还有刘义隆这种卧龙凤雏给自己雪中送炭呐。
亲爹和功臣说杀就杀,颇有当年他为了拒迎二帝、大肆屠戮名将的风范。
这段时间,万朝评论区将赵构骂成了狗屎,任谁见了,都要涂上一口唾沫。
然而,就算赵构的风评差到了谷底,刘义隆却能始终与他并驾齐驱,分担了不少炮火。
《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岳)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在万朝观众心目中,刘义隆杀功臣的恶劣程度,与赵构不分伯仲。
都是第一等昏君,早死早好。
刹那之间,赵构望着刘义隆,心中涌起了一股极端的惺惺相惜之意,问道:“吾儿可是已有想法了?”
“那是自然”,刘义隆神色笃定,“要先搅浑这盆水,我们才有动手的机会,所以本殿下决定找人刺杀刘穆之。”
赵构一愣,转瞬就阴鸷地大笑起来:“妙啊!不错,是个好主意!”
刘穆之在如今整个帝国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作第二人想。
就算文天祥帮他处理了一些事务,但他依旧还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他一死,朝廷必将陷入短暂的崩溃和混乱。
刘义隆也笑了起来,一张丑脸愈发的神色狰狞。
他是从《宋书.刘穆之传》得来的灵感。
刘穆之去世之后,刘裕伤心欲绝,屡次到坟前驻足静坐,一坐就是一下午。
更是在一次朝会上当众说:“穆之若在,当与我治天下,这真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这大概,就是帝王版本的「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吧。
百官当然很不高兴,纷纷质疑道:“如今圣主在上,英彦满朝,刘穆之再厉害又怎样,难道他在陛下眼中就完全无人可以取代吗?”
刘裕告诉他们,“是。”
穆之就是不可取代的。
刘义隆想到这里,微微冷笑,带着刻骨的恨意。
在他看来,自己贵为天子,当然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恩威自操,生杀由断,杀个谢晦、檀道济以及其他的北府将领怎么了?
他也是为了保护大宋江山啊!
但刘义隆只是坏,不是傻,知道谢晦等人在刘裕心中的份量有多重,自己这辈子都拍马难及。
当然要报复回去了。
谢晦等人远在西夏,他动不了,那刘穆之总可以轻易下手吧。
父皇,你不是一向自诩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命运只在剑锋之上吗。
我要摧毁掉你最在意的人,让你也尝尝痛失所爱的滋味。
纵然贵为天子、手握江山又如何?这世间终究有些事,是你也无能为力的。
赵构问:“吾儿,刘穆之的丞相府防卫森严,你究竟要如何行刺啊?”
刘裕不仅将自己的天子剑留给了刘穆之,一应朝政大事,皆可先斩后奏,而且留下了精锐亲兵守护丞相府。
这特么根本混不进去啊。
“义父放心”,刘义隆信心满满地说,“有一个特殊的时刻,相府的防守力量会减弱,我已安排了人手混进去。”
天幕直播只播北府中人,却不播刘义隆和赵构这种不相干之人。
因此,观众们对此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
翌日,一群早已等待多时的宾客在侍者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丞相府。
刘穆之作为卷王,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即便吃饭的时候都在工作。
当然,这种工作倒不是批公文,而是和各路宾客聊天,搜集资讯。
各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蜚短流长,因此都尽在掌握,也能够聆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再从其中拣出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转告刘裕。
每日午餐时,高朋满座,四海动向悉数汇聚而来,时人称为「宰相饭桌」。
近来,刘穆之虽然因为修养身体,将许多的重要事务交给了文天祥,但这项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这一顿饭,饭友们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既有赵宋官员,譬如左相叶颙,右相魏杞。
也有太学院长,宫廷画家,民间商贾,江湖游侠,以及一名居住在外地某村落的菜农。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给母猪做产后护理的专业养殖人才,也不知究竟从何处找来。
刘穆之位高权重,剑履不朝,乃是常务副皇帝。众人一开始都颇为拘束,闷头吃饭,一言不发。
在他的有意引导下,才终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谈得颇为热络。
这位养猪状元,恰好坐在对面。
刘穆之笑问起对方情况,神色温和,毫无架子。
“多谢丞相”,此人顿时涨红着脸,如数家珍地说起了自己的养猪秘法,以及如何制作美味红烧肉、酸甜五花肉、孜然烤肉等数十种与猪有关的美食,使人大开眼界。
刘穆之听得认真,末了颔首道:“江南有如此风味,无怪乎沈复创办的「食为先」酒楼,能在金国境内办得风生水起。”
魏杞好奇地问:“「食为先」现在如何了?”
刘穆之告诉他:“已然在金国上京扎根,当地荒凉寒苦,饮食止有烹煮和简单调味,「食为先」的油煎炸烤一经推出,饱受追捧,已经成为了上京贵族的心头好,一日不可无之。”
当日中都陷落,一大批贵族裹挟财务趁乱出逃,跑回了上京。
他们见过刘裕横扫万军的英姿,根本不认为本方有胜算,只想着死前多吃喝玩乐,享受一把。
食为先的价格虽高到天上去,反而颇合众意,有的是人愿意捧场。
金世宗试图重振旗鼓,倒也盘查过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食为先,线索到江南就断了。
他本想一刀切,女真贵族们当然不同意。
死到临头了,还不许大家最后潇洒一把?
再说了,人家刘裕打我们金国跟玩似的,分分钟虐成丧家之犬,用得着废这心思在我们这开饭馆?
金世宗一想,没毛病。
加上确实没查出「食为先」通联江南的证据,只好将此事暂时搁置一旁。
食为先老板倒也知机,主动出钱支援上京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