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柴荣微笑道:“朕有梓潼琴瑟在御,朝夕相守,在外则偕同亲征,逾山涉海,居内则辅弼朝纲,端居圣明,宋祖何能及也。”
  “嘻嘻”,符皇后听他夸自己,扬起了一抹轻柔明媚的笑意。
  柴荣拿出许愿墙补偿的卡牌一打量,上面赫然写着“跨位面邀请卡”。
  “使用者可以通过此卡,跨位面邀请一位人才。”
  “请仔细遴选邀请对象,有一定概率遭到对方拒绝。”
  “如果邀请对象的家人/挚友/同袍等人也在卡片上,有机会触发「和xx一起参与」的隐藏选项。”
  背面还写了一些人名。
  狄青,匹配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陆逊,匹配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八;崔浩,匹配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五。
  卢象升,匹配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史万岁,百分之八十五;白起,百分之八十……
  柴荣看了只有一个感觉,能全都打包带走吗。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jpg
  符皇后看了几眼,这上边,应该都是和现任君王不太契合、随时准备跳槽的人才吧,不由纳闷道:“陆逊为什么也在,排名还这么高,他不是过得挺好的?”
  “说明那个传言很有可能是真的”,柴荣若有所思。
  关于陆逊的死法,《三国志》写得很隐晦,“愤恚致卒”。
  大家看了这么多史书,谁也不是憨包,什么「愤恚致卒」,那不就是典型的隐诛?
  这种词汇,经常被用来做位高权重者被害死的一种掩饰,比如《后汉书》写董太后,「忧怖,疾病暴崩」」,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董太后是怎么被逼令自杀的。
  《晋春秋》、《大事记续编》之类的书,直接就写的是“自缢死”。
  不管哪一种,反正不是善终。
  柴荣再往下看,匹配度变得越来越低。
  比如这个高长恭,仅有百分之二十,后面还跟着一行说明小字:
  “不建议拆开北齐三杰,兰陵王作为北齐宗室,为其他政权效力的可能性极低。”
  以及梨花女枪神杨妙真:“不建议邀请,此人只宜转战千里,凰飞九天,不会甘为人臣。”
  萧摩诃:“不建议挖墙脚,会被格外记仇,又格外能打的陈文帝疯狂追杀。”
  郭崇韬:“不建议挖墙脚,你也不想和一个武力值满点的李亚子不死不休吧。”
  于谦:“不建议挖墙脚,大明火/器非常先进,景帝愤怒之下可能会炸了你的藻德殿。”
  还有谢安:“不建议挖墙脚,他的侄子侄女外甥女从孙从孙女(虽然有的不在同一位面)个个都是狠角色,会跨位面围攻你一个人。”
  柴荣:“……”
  行吧,不挖就不挖。
  将心比心一下,要是有人来抢他的宰相王朴,他也会二话不说,直接把对方拍成酱饼。
  这名单上甚至有王僧辩,排名还挺高。
  没想到就连已故之人,都可以跨时空邀请呢!
  柴荣一行行将文字看完,沉思良久。
  前面几个选项看起来都很香的样子。
  狄青他虽然不认识,但在评论区名声很好;陆逊家中有两个武庙和一个文坛领袖,极有可能触发隐藏条款,全部一波带走;崔浩算无遗策,洞察天机,文武兼善,可以和王朴成为绝佳的搭档。
  “好难选啊。”
  他决定再观望观望。
  ……
  义熙位面,刘裕捏着邀请函,有些迟疑。
  北伐人北伐魂,他倒是很想去帮一把辛弃疾。
  但自己很难抽开身呢……
  作为史上开国难度最大的帝王,没有之一,他的崛起之路,是真正的举世皆敌之路。
  崛起于最寒微,拔剑于最险恶,加冕在最巅峰。
  这一路上。
  北有夷狄虎视眈眈,慕容鲜卑、拓跋鲜卑、羌虏、匈奴等数个强大的政权,犹如一道道雄关天堑般高不可攀。
  南有海盗席卷数州,孙恩、卢循的天师道海贼制霸东南境内,流窜作乱,民不聊生。
  西有氐贼割地为王,与羌人沆瀣一气,奉表称臣。
  东边的江东之地,更是因为连年征战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残破不堪。
  这,仅仅是有形的对手。
  还有潜在的对手,那就是盘踞在庙堂中的众多世家望族。
  他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早已对朝野军队形成了垄断和压制,加之偏安一隅,已成习惯。
  刘裕起于寒庶,自然要为生民立命。
  先是起兵镇杀了世家门阀的代言人、伪帝桓玄,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变法新政,四海肃然。
  「义熙土断」雷厉风行,一举剔除掉江淮、益州各地世家的赋税、部曲等特权。
  他还恢复了中断一百多年的秀才、孝廉策试制度,主张以考试选拔人才,阻断门阀上升,这也就是最早的科举雏形。
  江东世家对刘裕,可谓恨之入骨。
  不仅不会支持他北伐,收复失地,反而多年以来,持续不断地送上明枪暗箭,甚至和夷狄暗中联合,百般害他于死地。
  刘裕的敌人遍布内外。
  有胡人的铁骑,汉人贵族的满朝文武,地方势力豪强,东晋帝王宗室,等等。
  他的支持者,却只有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北府兵,以及天下万众翘首以盼,箪食壶浆相迎的民心。
  这一生,灭五国杀六帝,跃马挥戈,悬旌万里,纵横驰奔,谈笑生死若云浮。
  诛孙恩,斩桓玄,平西蜀,伐刘毅,压西凉,定南燕,灭后秦,降仇池,破北魏,光复洛阳、长安。
  所有的敌人皆陨灭在剑锋下,化为齑粉。
  征战数十载,战役近千场,未尝一败。
  之所以从无败绩,正因为他没有任何的容错率,只要一败,就是亡国身死。
  此刻,刘裕望着邀请函,眉峰微微蹙起。
  他不可能抛弃自己的下属独自离开。
  倘若胡虏铁骑或世家门阀抓住这个机会杀来,北府兵倘若没有他坐镇,将会遭到极为凄惨的屠戮。
  天幕前,刘彻见他如此纠结,不由奇道:“宋祖,你不是麾下有三个武庙将领吗,还有很多年轻小将,为何不能让他们自行北伐?”
  他换位思考了一下,觉得同样是养崽型帝王,刘裕未免太过于操心了。
  本朝征战,主打一个放霍去病出去自由撒欢,想飞多远飞多远,什么时候担忧过指挥问题?
  冲就完事了!
  刘裕一看他的问题,险些昏过去。
  啥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自古以来,出过几个霍去病这样的璀璨将星?
  霍去病入选武庙,是因为武将的最高荣誉只有武庙,没法再更高了;
  而有的人能入选武庙,则是因为……
  【后周魏王符彦卿:我觉得吧,是因为武庙评价的是战绩,不是战略水平。】
  【檀道济,王镇恶,沈庆之这三个武庙,还有因为死太早错过武庙的沈林子,主要依靠跟在宋祖身后捡战功才得以晋升,宋祖指哪里,他们就打哪里,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刘裕:“……”
  家里这几个崽的憨憨程度,居然连后世人都无比耳熟能详了吗?
  【大唐平阳公主:其实,檀道济未来还不错,帝国柱梁,万里长城,但现在年纪还太小了,没完全历练出来。】
  【永乐大帝朱棣:似沈庆之这种名将,可以称之为「吃饼型名将」,不把饼做好了送到他嘴边,他就不知道要吃。】
  【人在战场上,如果不提点他什么时候该出击,什么时候该动兵掠阵,又什么时候该布伏,他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做。】
  好一个「吃饼名将」。
  如此新奇又形象的说法,立即引起了万朝观众的高度认可。
  北周位面,宇文邕瞥了一眼七弟、齐王宇文宪,也就是平阳公主和李世民的七舅姥爷。
  这也是一个武庙中的吃饼大王。
  灭齐之战中,为了给宇文宪攒战功,宇文邕可谓操碎了心,更不惜御驾亲征配合,亲率大军给他当后援。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兵仙韩信:按照这个标准,「吃饼名将」对君主的要求极高,对将领却基本没有要求,只需遵从指令去做,就能成功吃上饼,攻城掠地。】
  【那么,北府兵众将一同受命,为何只进了三个武庙,而不是十三个、三十个?】
  朱棣看见这句话,真实感觉到了世界的参差。
  以韩信的用兵如神,怕是怎么都想象不出来,这世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吐饼将领」。
  比如他麾下的一些奇才。
  即使烙好了饼塞进他们嘴里,都能变着花样吐出来,简直是一把心酸一把泪。
  对于才华能力不算最顶尖的将领,当「吃饼名将」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不需要动脑子,就可以按部就班获得顺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