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好啊。”
  谢晏接过清风手里的盒子:“前些日子我猎了头白狐,让锦绣阁做了件狐毛斗篷,你瞧瞧,可还喜欢?”
  李晚月打开盒子,艳红似火的锦面斗逢,白色内衬,斗篷边缘和帽子处都逢上了雪白的狐毛,背面用粉色的线绣着盛放的梅花。
  披在身上,刚好到脚脖处,既暖和又不臃肿。
  “很漂亮,我喜欢。”
  “那就好。”
  李晚月转身去内室拿出一只小木盒,递给谢晏。
  “刚好我也准备了礼物,本来想做为新年礼的,既然你过年时候要回京中,那就提前送你吧。”
  第229章只要不把树挖走
  谢晏眼里闪过惊喜,没想到李晚月给他准备了礼物。
  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青玉簪。
  李晚月道:“和我头上这支是一对,皇上赏的,我让人在上面刻了字,跟你送我的玉佩刻了同样的字。”
  谢晏一看,果然簪子的首端刻着‘晏月’二字。
  “我很喜欢。”他眼中的笑意都要溢出来,看向她:“月月可以帮我戴上吗?”
  李晚月颔首,站起身,扶住他头的玉冠,拿出银簪子,把玉簪戴上。
  “很适合你。”
  两人相视而笑。
  窗外寒风呼啸,花厅内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上桌,配上美味的羊汤,几碟小菜,满足的笑意在每个人脸上绽放。
  翌日,李晚月和谢晏去了佑安寺,马车内铺了厚厚的毛毯,暖手铜炉,和小火炉,一点也不冷。
  佑安寺在山上,通往山上的路都是青石台阶,马车只能到山脚下。
  下了马车,李晚月看向眼前的山,薄雾环绕,青石阶上的雪已经被人清扫过了。
  谢晏看着她,红色斗篷为她添了几分明艳,小脸被白色狐毛包裹,更加娇俏。
  两人携手往山上走,清风和青绮拎着食盒跟在后面。
  路边翠绿的松柏覆着白雪,山里很静,偶尔有雪坠落地面的声音。
  爬了一柱香的时间,李晚月身上都热了,小脸红扑扑的,她想把斗篷解下来。
  谢晏弯身在她面前,说道:“我背你。”
  “我不累。”李晚月摇头,每天都锻炼身体,经常往山上跑,这点路程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还要一柱香才到呢。”
  李晚月笑了笑,趴到他背上。
  谢晏故作吃力的起身:“哎呀,有点重,是不是冬日里吃多了,长了不少肉吧。”
  “你怎么不说你自己身体虚?我这么瘦你背的都这么吃力,回去好好锻炼,练到两只手能把我捧起来才行,现在想反悔不背我,我可不下来走路。”
  淡雅香气萦绕,温热呼吸洒在耳畔,谢晏不由的紧了紧手臂。
  笑着应声:“是,听夫人的,一定好好锻炼身体。”
  清风和青绮相视一眼,默默吃狗粮。
  路上偶然遇到几位去寺庙的人,有年轻书生,有一对年轻夫妇,看到两人,女子一脸羡慕,却不好意思让丈夫背她。
  一柱香后,一所寺庙出现在眼前。
  李晚月忙拍了拍谢晏:“可以放下来了。”
  “你不是说不下来走路吗?”
  “你要一直背着我吗?方才不是还说我重?”
  “再重,只要你不想走路,我就背。”
  李晚月心里甜甜的,漂亮话谁不爱听。
  “放我下去吧。”
  谢晏这才把人放下来。
  走进寺庙,香烟袅袅,院子里一棵粗壮的老槐树,地上铺着青石板,院子里穿着僧服的僧人,安静地做自己的事。
  可能因为下雪,庙里的人并不多。
  两人去正殿里拜了拜,添了些香油钱。
  然后去了后山。
  远远的,就看到一片黄色的海洋。
  走近些,腊梅的香气扑面而来。
  结伴的书生在梅林中吟诗作赋,好不风雅。
  梅林中有几处凉亭供人休憩,赏花。
  谢晏选的这处凉亭,既可以赏腊梅,也可以赏红梅,只是不远处的红梅只冒出一点花骨朵,还没开。
  清风和青绮用小炉子煮上茶,点心果子茶盏摆好。
  李晚月转了一圈,回到凉亭,问谢晏:“这梅花可以摘吗?能摘的话就摘几枝回去。”
  “可以,只要不把整棵树挖走,就随你摘。”
  “你别说,我还真想挖一棵走,种在我家后院里。”
  谢晏往她杯子里添了些茶,笑道:“我让人在庄园里僻出一处园子,里面移栽了一些梅树,腊梅,红梅都有,你若喜欢,以后每年冬日,天天都可以看到。”
  李晚月眼前一亮:“这么好啊。”
  “是啊,成婚礼你是想在京中办还是在这里办?”
  李晚月问:“你觉得呢?”
  “在京中办,见证的亲友较多,你是直接抬进谢府大门,只是我对那里没有多少感情,而且你家里这边去京中,也要受累,我是想着,不如在这里办,婚后去京中办场答谢宴,让那边的亲友认认你,不过我父母和舅舅他们这些亲人会来这里。”
  “好,听你的。”
  谢晏拿出箫,一曲《空山静》缓缓响起。
  薄雾散去,洒下暖阳,梅花白雪,青松翠竹,箫声在林间回响。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到了腊八就是年。
  临近年关,谢晏和沈昱带着沈老夫妇回京。
  稻花村家家都在筹备过年的东西,腊月二十,学堂放假,李晚月也让铺子关了门,根据销售情况,和开业时间长短,给每个员工都发了年终奖,多的十两,少的也有一二两。
  店铺伙计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事,以前他们顶多得到主家给点米面啥的。
  这下直接发这么多钱,心里高兴极了。
  二十三,糖官粘,二十四扫房子……
  李家上下打扫的干干净净,年货备的很足,还炸了不少东西,酥肉,豆腐片,肉丸子,萝卜丸子,炸鱼……
  赵满仓和赵满粮特意来了一趟,送了些吃的玩的。
  然后把上次李有山借给他们的钱还了。
  李有山推拒,赵家两兄弟却很坚持。
  赵满仓感激道:“大山,素英,若不是你们帮忙,我们眼下还不知是什么样子呢,多亏了你们借给我们钱,又调教两个臭小子,还让我们种土豆,卖糕点,光种土豆,就挣了几十两,再加上卖糕点,家里人现在都不吵架了,每个人做了新的细棉袄子。
  文亮两人也回家了,有周管事的关照,两人学了不少东西,以前的臭毛病也改了,他们说他们在努力干活攒钱,争取早点挣够钱,赎身契,这都多亏了月月和你们,不然这两人怕是早被赌坊的人打残了。
  现在外面没了欠债,这心里头松快多了。”
  赵素英问:“秀英怎么样?”
  “她挺好的,自从上次来你家参加暖房宴,张家就不敢怠慢了,后来听说月月封了县君,更是不敢说一句重话,连带着穗穗在张家的日子都好过不少。”
  “那就好。”
  娘家人日子过的好,她也放心了。
  第230章过年
  今年的稻花村,没有人买对联,都是买的红纸。
  本来想让陈童生或者李晚月帮着写,可来到李家一看,李家的对联是小安小兰几个孩子在写。
  他们就想着家里的对联也让自家孩子写吧。
  找陈童生写了几个对联样式,让孩子抄在红纸上,尽管写的字不算好看,可却是代表了自家的希望。
  李家房间多,要贴的对联也多,李晚月就让几个孩子写,大门处的她自己来写。
  还写了不少福字,剪了好多窗花。
  再挂上红灯笼,里里外外布置的很喜庆。
  除夕这天,家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还会把铜钱,红枣,糖,板栗什么的,包进馅里。
  到了晚上,小村庄响声不断,少数几家买了鞭炮,大多数人家还是选择燃烧竹子。
  鞭炮也就是响那一眨眼的时间,烧竹子一样的效果,还不用花钱。
  花厅内,李家坐一桌,方嬷嬷几人坐一桌,还准备了果酒,过年期间方嬷嬷他们想喝就喝。
  李有山端起杯子,说了些吉利话,众人喝过后,就随意吃喝了。
  赵素英笑着道:“吃饺子的时候可要仔细着了,别把铜钱咽进肚子里,看看你们谁的运气好。”
  大家纷纷夹起饺子吃。
  最先吃到铜钱的是小兰,然后是李二湖……
  最后,人人都吃到一两个铜钱。
  吃过饭后,准备些瓜子点心,边聊天边守岁。
  谢晏让人送了一些烟花过来,李大川和李二湖把东西搬到院子里。
  先放了一个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村民们听到动静,纷纷跑到院子里看。
  李大川这才把其它的烟花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