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自己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给了大儿子,可大儿子至今还无所成就,只考中了举人,连进士都没考上。
  所以那些赞誉于他而言,就像是嘲讽。
  因此,他更冷待沈瑾瑜,沈瑾瑜便更加用心地讨好他和大儿子,忽视谢晏。
  如今沈修文能够升任尚书一职,怕是跟沈家前段时间四处拉拢巴结别人脱不了干系。
  可是沈家得了好处,却把他们谢家忘在脑后,他们可是姻亲啊。
  正想着,韩大人走到谢正淮面前,道:“恭喜谢大人。”
  “多谢。”
  韩大人走上前,道:“谢大人,你的次子当真是为了你们家挣来了荣耀。”
  “韩大人这话什么意思?”
  “谢大人不是心知肚明吗?此次太府寺少卿之位,有三位候选人,三人中,你的资质和经验,都不足以胜任这个位置。
  是因为你的儿子谢晏对朝廷做出的功绩,不仅种出了高产粮食,更是发现了利民的农具,还配合徐知府的人缴匪,惩治贪官污吏,缴收了数十万两银子。
  圣上高兴,觉得你教子有方,自然这些荣耀也会惠及你,可惜了,他当年若是留在京中,如今的成就绝对更高。”
  这时沈修文也走到两人跟前,面无表情道:“圣上还要嘉奖阿晏,只是可惜,那么好的东西,最后要落到你们府里,看来我得劝劝圣上,把赏赐直接送到安平县才好啊。”
  说完,他直接走了。
  谢正淮气的脸色铁青,一个个的对他阴阳怪气。
  他快速钻进马车,回府。
  沈瑾瑜看到谢正淮脸色不对,问道:“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谢正淮皮笑肉不笑:“你生了个好儿子,我高兴。”
  两人到底生活了这么多年,明白他并不是真的高兴。
  沈瑾瑜劝道:“老爷,阿晏他已经离开京城了,不会再和祺儿相对,你对他能不能多些宽和,咱们已经亏欠他了……”
  “亏欠他什么了?从小他就不听话,多次顶撞我,还处处和祺儿做对,如此不孝,桀骜,若是不罚,他长大了岂非要闯出祸事?
  再说了,府里没有人要他离开,是他自己非要离开,身为人子,不知在父母跟前尽孝,我都没有说他不孝,就已经是对他宽和了。”
  沈瑾瑜身边的嬷嬷心里叹息,自家小姐太傻了,不听家里的话,非要嫁给姑爷做继室。
  为了讨好姑爷,从进门后便尽心尽力地照顾原配夫人的儿子,时常顾不上自己的亲生儿子,每次两位少爷有矛盾,她都先关心大少爷,次次把晏少爷放在后面,晏少爷受了多少委屈。
  就这样,也只换来了相敬如宾,完全看不出姑爷对小姐有多深厚的情意。
  可怜了晏少爷,那么好的才华,若留在京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外祖家的帮衬,他绝对大有一番做为。
  可他却毅然离开了,要对家人多寒心才会先择离开京城去外地,
  好在,还有老爷老夫人和昱少爷陪着,没了家里这些烦心事,他应该能过的好一些。
  沈瑾瑜心里也不好受,她也不是不在意自己的亲生骨肉,实在是祺儿自小身体弱,又失去母亲,又是正淮唯一的孩子。
  晏儿没出生之前,她全心全意照顾了他将近两年,母子情分是有的。
  晏儿身体好,有些顽皮,所以她才偏向祺儿些。
  只是不知何时开始,晏儿越来越不需要她了,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也少,不如祺儿跟她亲近。
  再后来他读书后,直接住在国子监,许久不回家,她就是想弥补,也找不到人,只能让人勤给他送些衣物吃食。
  想着,她又叹了口气,拿出一封信:“老爷,这是晏儿寄来的书信,你看看。”
  “他有何事?”
  “他说他遇到了心怡之人,想要向她提亲,来信跟我们说一声,顺便让我派人把庚帖给他送去。”
  谢正淮疑惑:“心怡之人?哪位官家千金?”
  沈瑾瑜支吾着开口:“是……一位农家女。”
  她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不知道是不是晏儿在穷乡僻壤的地方待的时间长了,眼光也变差了,否则怎么可能看上乡野村姑。
  门第差距太大,连给他做妾都不够格,竟还想要娶为妻。
  谢正淮皱眉:“什么?农家女?他脑子没出问题吧,什么样的人都要娶?告诉他,我已经属意苏太傅家的嫡孙女苏语嫣,当年他考中探花时,苏语嫣才十三岁,还未及笄,苏太傅便委婉跟我提过,前些日子又找过我,只是我还未来的及跟你说。
  苏太傅的孙女才貌双全,真正的世家贵女,同咱们家书妍又多有来往,两人若是结亲,对他的仕途也是一大助益。”
  事实上,不止苏太傅,当年那时候便有不少人想要和谢晏结亲,被他推了。
  原本还想搓合苏语嫣和祺儿的婚事,奈何苏家女儿不喜欢祺儿。
  他怎么能允许谢晏娶的妻室地位超过长子呢。
  没想到苏太傅的孙女至今还没死心。
  他是真不知道那个逆子有什么好,没眼光的东西,竟然看上个农家女。
  不过,与苏太傅结亲,于自己的仕途也是一大助力,就当用他的婚姻,来为谢家添点助益吧。
  第205章中秋节
  沈瑾瑜也赞同,晏儿是高门少爷,怎么能娶个农家女呢?若是被旁人知道了,谢府和沈府都要被人耻笑。
  苏语嫣常来府中找自家女儿,她也在宴会上见过,温婉端庄,颇具才情,这样的女子才配的上晏儿。
  她也希望能为晏儿娶一位对他有助益的妻子。
  她道:“那我给他回信,就说已经为他相看好了人家。”
  谢振淮摇头:“不必,就说让他先不用急,一个多月后是你母亲沈老夫人的寿辰,不是整寿辰,他们不会回京大办,到时候咱们去一趟安平县,你就说,过段时间你会回去为老人祝寿,到时候再亲自上门提亲。”
  “好。”
  谢正淮又道:“对了,你大哥今日升任尚书一职了,你备些礼品登门祝贺吧。”
  “真的?”沈瑾瑜面上一喜:“我这就去备礼,等会儿回趟沈府。”
  谢正淮一甩袖子出了门。
  嬷嬷道:“夫人,晏少爷聪慧睿智,不是个胡来的性子,他看上那姑娘,想来那姑娘有她的好,老奴觉得,您可以先问问少爷,看看是什么情况。”
  沈瑾瑜道:“再如何好,也无法从农家女一跃成为官家千金,我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嬷嬷只好闭上了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爷夫人不同意,晏少爷这事就成不了。
  唉。
  ----
  转眼中秋节到了。
  谢晏和沈昱先去接了沈老夫妇。
  马车上,谢晏说道:“外祖父外祖母,我已经决定向晚月提亲了。”
  沈昱震惊:她错过什么?这么快就到手了?
  沈老头夫妇相视一眼,沈老太笑着说:“月丫头值得,可这到底是你的婚姻大事,再怎么也要向你父母禀明。”
  “我知道,我已经给他们去信了,并让母亲派人把庚帖送来,若非没有庚帖,我也不会等到现在还没上门提亲。”
  “你父母怕是不会同意,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晚些时候,我再写封信给你母亲,劝劝她。”
  “谢谢外祖母。”
  到了李家,赵素英热情相迎,比之前自在多了。
  沈老爷子把象棋摆好,等李有山送节礼回来,就可以‘杀’起来了。
  李晚月和几个孩子在做灯笼,看到他们来,起身打了声招呼。
  沈老太握着李晚月的手,越看越觉得这姑娘好,和自家外孙很般配。
  随后沈老太和赵素英去厨房看准备的菜式。
  沈昱和李大川李二湖斗地主。
  谢晏帮着做灯笼。
  他道:“我的庚贴在母亲那里,我已经去信让她派人送来,怕是要过些日子才能提亲。”
  “哦,我不着急。”
  谢晏凑近她,低声问:“你为什么不着急?我这么才貌双全,玉树临风的人,你不想着早日订亲,不怕别人惦记我啊?”
  “说的好像成亲后就不会被人惦记一样,万一有人喜欢你,宁愿做妾也要嫁你呢?”
  “那只能抱歉了,我心太小,只容的下你一人。”
  李晚月抿唇一笑。
  在一旁听到的沈昱,手一抖,差点扔个炸弹去炸一张小六。
  这还是他哥吗?
  端起茶杯猛的灌了一口。
  李晚月问道:“三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他在京郊做事,你放心,有人会照顾好他的。”
  李晚月颔首。
  中午吃饭时,沈老太看着几个小姑娘乖巧地坐着,问道:“小安小康在读书,小兰她们有没有学些什么呀?”
  “她们以前跟着月月在家里读书,学琴,现在去村学读书,回家月月再教她们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