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只杜鹃鸟扇着翅膀,落在了坟头。
随后一家人往回走。
白父道:“我这身子骨已经养好了,咱家能有今天,多亏了东家,等东家来了,咱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是啊,若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咱们可要尽力帮忙。”
“爹娘说的是。”
白思勉亦是感激李晚月,他要尽心打理铺子。
……
翌日,赵素英让李大川去一趟隔壁柳溪镇上湾村的舅舅家和姨母家,让他们过几天来参加暖房宴。
赵素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生活在柳溪镇。
大哥赵满仓,育有三子两女,二哥赵满粮,育有两女两子,妹妹赵秀英嫁给了同村的张家,生了两子两女,在镇上支了个摊子卖烧饼和包子。
三家生活还过的去。
赵素英拿了六十个松花蛋,三家每人二十个,又给每家拿了三桶洗头水和十块香皂,挑了几朵珠花,给三家家里的小姑娘,还做了凉粉冰粉让李大川带上。
李大川赶着牛车出了门,不多时家里来了几人。
赵素英和李有山看着面前的老妇人和一对中年夫妇,笑的敷衍。
二湖这个没脑子的,什么人都让进来。
李二湖看着自家爹娘投来的眼神,心道他是冤枉的,这些人来找爹,他还能拦在外面吗?
见老妇人和中年夫妇眼睛滴溜乱转的盯着院子看,心里叹了口气。
老妇人喝了口糖水,咧嘴一笑:“大山呐,我是你堂姐的姑姑的姨母的妹妹的妹妹呀,你叫我姨婆就行。”
李有山听的有点没转过弯,他啥时候有这么个绕了这么多弯的姨婆?
他呵呵一笑,客气道:“原来是姨婆,挺长时间没见了。”
老妇人附和:“可不是吗?你小时候啊,我还抱过你呢,你小的时候长的白白胖胖的,那大眼睛,那大鼻子,那大嘴,谁见了不夸呀……”
老人还在喋喋不休的忆往昔。
李有山差点没控制住表情,他哪来的大鼻子大嘴,这说的是他吗?白倒是真的,眼睛也还算大,可没有胖乎过。
他握了握拳头,道:“姨婆,咱们太长时间没见了,打我记事起,我就没见过您了,您要是有事,去老宅找我爹吧,他没准记得您说的这些事。”
老妇人顿时挎了脸:“咋?如今有钱了,看不起姨婆了,连跟姨婆说句话都不愿意了?”
“没有,就是您说一下重点,我们家还有不少事要忙呢,这要是耽误了事,误了人家的货,我赔不起。”
身后的中年夫妇立刻拽了拽老妇人的袖子。
老妇人咳了一声:“既然你这么忙,那我就挑重要的说,你这表弟岁数不小了,家里养了好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子又娶妻又添孩子的,靠家里那点地,哪养活的了这么多呀。
我就想着,既然你们家生意做的挺好,不如让他们两口子跟着你们干,我们不是要跟你们抢生意,也不贪心,你们随便教他们点,让他们一年挣个几十两,够养活家里就行。”
中年男子立刻附和:“是啊表哥,你看咱们都是亲戚,我们也不想麻烦你们,这不是没办法了吗,你要是嫌麻烦,就教我们点好学的,我们这会儿学完,立刻就走,不耽误你们的事。”
赵素英都要气笑了,一年挣个几十两,这也叫不贪心?
自己家要不是因为月月有本事,一年最多也就挣个十两八两。
李有山叹了口气:“姨婆,表弟,你们也太看的起我了,你们是没看到,我们老宅子漏风漏雨,这才没法子,跟东家说了说,人家提前支了我们一些钱,我们这才盖的起宅子。
我们现在手里的活计都是东家给的,我们只是帮着人家做,挣个工钱,要是告诉了你们,东家可是会抓我们进大牢的,也会牵连你们进大牢。
那镇上的钱员外,县城里的县丞大人,你们也听说了吧,那样的大人物都进大牢了,更别提我们这些乡下人了。
所以你们是想挣钱,还是想进大牢?”
老妇人一家懵了,这咋说到进大牢去了?他们可不想进大牢,
中年妇人道:“表嫂,那能不能借我们点银钱,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你们家能盖这么大的宅子,手里怎么着也有几十两吧,借给我们二十……不,十两就成,让家里的孩子吃口饱饭。”
“表弟妹,不如你们先帮我们把欠东家的还了?还完了,我们再挣到钱,就借给你们。”
妇人立刻不说话了。
三人见没戏,只好走了。
中年妇人把桌子上的果子用袖子一卷,全给拿走了。
赵素英和李大山送人出门,刚打开门,就见几个陌生人站在家门口。
老年夫妇和中年夫妇牵着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见他们出来,中年男子敲门的手僵在半空。
赵素英和李大山面面相觑,那三人扭身走了。
老妇人一把抓住赵素英的手,咧嘴一笑,露出所剩无几的牙。
“你就是素英吧,一晃长这么大了,我是你娘家姨母的婆家堂兄的嫂子的姐姐呀……”
赵素英:“……”
又来了。
……
再次把人打发走,李有山和赵素英赶紧喝了杯水,这才松了口气。
赵素英道:“当家的,赶紧跟家里孩子说,让他们别随便开门了,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来了。”
李二湖道:“可不是吗?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第186章赵素英娘家人
李晚月见自家爹娘那担心的样子,道:“爹娘,闭门不出没必要,咱们又没错,以后遇到这种没来往的亲戚,直接告诉他们不借就是,他们又不能把咱们打一顿,本来就没来往,还怕得罪他们吗?”
李二湖应声:“妹妹说的对呀,咱都不认识他们,不借不是很正常吗?连老宅的人现在都不来找麻烦了,他们能找什么麻烦?”
李有山觉得有道理:“爹就想着咱们现在做生意,和气生财,免得他们一穷二白无所顾忌,给咱们找麻烦,你们说的对,以后直接拒了。”
说完,几人各自忙活去了。
另一边,李大川到了柳溪镇,先是去了姨母婆家在镇上支的摊位。
临近午时,大热的天气,人不多,摊位上只有赵秀英一个人在做烧饼。
她看上去清瘦,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颊,脸被热气熏的绯红,不住的用衣袖擦汗。
而摊子旁的树下,姨母的相公和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那里纳凉。
李大川皱眉,快一年没见了,姨母怎的比之前瘦了?
他把牛车拴在一边,走上前打招呼:“姨母。”
赵秀英抬头,有些惊讶:“大川?你怎么来了?”
树下纳凉的张家人听到动静,看了一眼,装做没听到。
李大川道:“姨母,我家新建的房子,过几天办暖房酒,我娘让我来跟您说一声。”
赵素英欣喜道:“真好,看来你们生活的不错,回去告诉你娘,我一定去。”
李大川点头:“姨母,这么热的天,怎么就你一个人做烧饼?表弟和弟媳他们呢?”
“丰年丰实和他媳妇忙着地里的活计呢,穗穗负责家里的活计,再说这会儿日头大,也没几个人来买烧饼,我自己做完全供的上。”
李大川叹了口气,小声道:“姨母,娘还让我带了些东西给你,你看是这会儿给你,还是放在大舅家,晚些时候你去他家里拿?”
“还带了东西?让你娘破费了,就放在这儿吧。”
“好,我去拿。”
李大川拿了六个竹碗,三个碗里装的冰粉,三个碗里装的凉粉。
又拿出洗头水和香皂,一包袱的松花蛋。
最后把两个珠花递了过去。
赵秀英看呆了,这咋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
光这珠花,一个就要上百文。
她急忙摆手:“大川呐,这也太多了,你快拿回去。”
“姨母,你安心收着就是,这几个碗里是冰粉,这几个碗里是凉粉,这个是香皂,用来洗手洗脸……”
李大川挨个介绍了一遍,又说:“您先忙着,累了就歇会儿,我还要去舅舅家,就先走了。”
“你等会儿。”赵素英连忙用油纸包了几个烧饼递给他:“拿着,路上慢着点。”
“嗳,姨母放心吧。”
目送李大川离开,张家人这才赶紧围了上去。
张家婆子打开一个竹碗,看着里面透亮的东西,混着红糖的甜香,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老大家的,这是啥东西呀?”
赵秀英的夫君,张大海道:“这好像叫啥……冰粉,我前几天见咱村子张童生带回来过,说是县城酒楼和富户人家很受欢迎的吃食,挺贵的,没想到你外甥居然一下子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