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王桂香问:“小妹,你这是要做什么呀?”
  “今儿乞巧节,咱们也做点巧食吃,我准备做一些江米条,猫耳朵当做零食吃。”
  “巧食?以往没做过呀,江米条,猫耳朵,那是啥?”
  “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只想着多干活,多攒钱,哪里会有那么多讲究,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也讲究一回,这些就是小零嘴,做出来大嫂尝尝。”
  记忆里,以往乞巧节,村里顶多染个指甲,拜个七姐,其他的不懂,也不在意。
  王桂香系上围裙:“小妹,你在边上说,我来做。”
  “还有我。”赵素英撸起袖子。
  孙秀芹也来帮忙。
  李晚月用小碗准备好白糖,开水,食用油,糯米粉倒进盆里,让赵素英活糯米面。
  加适量开水搅拌成面絮,再加适量食用油,干糯米粉,揉成面团。
  又准备了两碗开水,一碗放白糖,一碗放红糖,两个盆里分别放入面粉,王桂香和孙秀芹一人一盆面,
  一边倒糖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搅成绪状,加入食用油,揉成团放在一旁醒面。
  一刻钟后,再次揉面,醒面。
  而糯米面不用醒。
  李晚月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块搓成细长条,赵素英也跟着搓,搓了几根长条后,洒上干面粉,防止粘连。
  再切成小段,锅里倒油,凉油下锅,小火慢炸,等浮起后,转中火炸,至颜色变成金黄色,捞出。
  活的面团炸了一大盆江米条,
  另一口锅里倒半盆水,一大碗白糖,看的几人眼皮直跳,这又是糖又是油的,能不好吃吗?
  熬到糖水起细密的泡,熄火,倒进炸好的江米条,不断翻炒,使其挂上糖霜。
  温度降后,扒拉散,盛出来让家人尝。
  赵素英先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赞道:“好吃,酥酥脆脆的,还甜。”
  王桂香和孙秀芹也跟着点头。
  窗外的孩子早就闻到香味了,李晚月端了一盘给他们,几个孩子吃的欢快。
  “别吃太多,会腻,隔一会儿吃点。”
  几个孩子听话的点头。
  这时,猫耳朵的面也醒好了,王桂香按李晚月教的,两块面都擀成片,白面片上抹点水,把两个面片叠加,再擀一下,表面再抹点水,卷成卷,卷的紧实一点。
  放到冰盆上冻一会儿,方便切。
  冻的差不多,切成薄片,油温五成热下锅,小火炸,炸至变色捞出。
  李晚月拿起一片尝了尝,酥脆香甜,甜味刚好,她怕太甜了会腻,所以糖放的少一些。
  一共炸了三大盆,赵素英让三兄弟端着给李家老宅,有田,铁牛几家都送了一些。
  几家还是第一次吃到这样好吃的东西,大人都舍不得吃,留着给孩子吃。
  第161章放花灯
  午后,李晚月带着孩子做花灯,她提前买了纸和颜料,让孩子们自己做,锻炼下动手能力。
  她想着小时候怎么用纸折荷花来着?
  试了几遍,折出了一朵荷花。
  几个孩子惊呼:“好漂亮。”
  李晚月教他们折,折好后,用颜料给荷花的花瓣上了点颜色,就更好看了。
  晓桃问:“姑姑,我能不能送小苗一个?”
  “可以啊。”
  晓荷也问:“我能不能给大妞二妞送一个?”
  “都可以,你们想送谁,就自己折吧。”
  李安边折边道:“那我要给木牛哥折一个。”
  李康紧接着说:“我也要给小满做一个,晚上咱们去河边放河灯。”
  “好哎。”
  李晚月想着,乞巧节还可以接露水,可是大晚上连个手电筒都没有,这项可以pass了。
  傍晚,吃过晚饭,王桂香把摘来的指甲草花捣烂,捏一点放在指甲上,用叶子包好,再用绳子绑好。
  不一会儿,三个小姑娘的手指都被叶子包住。
  小兰道:“娘,我们出去放河灯了。”
  “小心些。”王桂香叮嘱。
  李晚月笑:“大嫂放心吧,我看着他们呢。”
  李三栋咧嘴一笑:“还有我呢大嫂。”
  “好。”
  一行人提着荷花灯出了院子,各自召唤自己的小伙伴。
  李晚月多截了几段小蜡烛,给其它几个没蜡烛的花灯点上。
  天色擦黑,星星点点的烛光往河边移动,其他没有花灯的孩子也在后面跟着。
  周围响起虫叫蛙鸣声。
  李晚月道:“来,咱们向织女姐姐许个愿吧,希望你们以后都能聪明灵秀,心灵手巧。”
  一群孩子纷纷两手合掌许愿。
  无人在意的角落,李三栋也在默默许愿。
  片刻后,纷纷把花灯放进河里。
  孩子们第一次体验这种形式的放河灯,很兴奋。
  以往谁家舍得买纸让孩子折花灯啊,更别说蜡烛也挺贵的。
  看着花灯随着河流起伏,很快飘远。
  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河面上,也为河面洒下璀璨星光,似是横渡在牛郎织女间的银河,而在今日,有鹊鸟为桥,让他们得以相见。
  ……
  而河流的另一段,靠山村,柳茹芸和高聪慧也在河边放灯。
  高聪慧心情低落,她原以为朱少爷会陪她一起过七夕节,没想到节前他只送了自己几盏花灯。
  说这几天要陪父母出去一趟,刚好错过七夕,没办法陪她,让家里人陪她放灯。
  她拿着手里的灯,看着里面的烛火随着风摇曳,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柳茹芸道:“小慧,别难过,以后日子还长,朱少爷能陪你的日子多着呢,你瞧,他不能陪你过节,却没忘记送你花灯,说明他心里在意你。”
  “我知道。”高聪慧默默许了个愿把花灯放进河里,看着它飘远。
  而她心心念念的朱少爷,此时正在县城的兰亭湖陪佳人放花灯呢。
  高志远跟着几位学子一起在街上逛,因着朱少爷的关系,班里的同窗对他态度很友善。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正走着,一位学子道:“前面就是兰亭湖了,每年七夕这日,便有不少姑娘、少妇来这里放花灯祈愿呢。”
  “是啊。”
  另一名学子道:“我突然想起来,前两年的七夕,秦府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婢女想要爬秦府少爷的床,结果爬错了,被赶了出来,啧啧,胆子真大啊。”
  有学子嘲讽道:“富贵险中求啊,那秦少爷自己考中秀才功名,若不是身体不好,或许还会接着考,秦府又是咱们县数一数二的大户,若是得逞了,就算做个妾,也了不得哦,比做婢女强多了。”
  几人眼神交流一下,什么意思,心里都懂。
  高志远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事,心想,若他是秦府少爷,有人投怀送抱,谁会往外推呢,收做妾侍就好了。
  那秦少爷也是个傻的。
  正想着,看到河边有个壮硕的身影有些眼熟,那身影怎么看着像朱少爷?
  若是朱少爷,那他身边的女子是谁?
  他想要上前看清楚,肩膀被拍了一下,同行的学子问他:“高兄,前面有家酒馆,咱们去喝一杯吧。”
  他抬头再看向河边,已经没了那道影子。
  人这么多,许是自己看错了。
  找时间要问问小慧,这么长时间了,和朱少爷的亲事不能拖。
  让她赶紧催朱少爷,把亲事定下来才行。
  否则他心里不踏实,怕有一天自己现在拥有的会失去。
  ----
  这天,听说李晚月一家要收土豆。
  听到消息的,家里有闲人的,都出一两个来帮忙。
  李双双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身上的伤已经恢复了,只是有些亏空要慢慢养。
  听说李家收土豆,也和她娘去帮忙。
  李晚月见到他们母女过来,忙打招呼:“伯娘双双来了,双双怎么不在家休息呀?身体好了吗?”
  李双双笑着回:“都好了,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和谢大人帮我,我怕是摆脱不了那家人,这不是听说你们家要收土豆,我和娘闲着也没事,就过来帮忙了。”
  “你和孩子好好的就行,要收的地也不多,我们这些人足够了,你还是好好养身体吧。”
  张梅道:“月月,你就让她去吧,大夫说了身体没大碍,她总在家闲着,也是无趣。”
  李晚月只好应下,让她做轻松的活计。
  赵大发带着家人也跑来帮忙。
  李村长也跟着去帮忙,他也想知道李有山家种的这什么土豆,长的什么样,收成怎么样。
  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分地的土豆,村长带着人把这些土豆装筐上称。
  称过后,几人惊呆了。
  这一分地的土豆收成竟然有两百三十斤,那一亩地的收成就是两千三百斤。
  天爷哟,居然能有这么高的产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