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你若是觉得这样的惩罚太狠心,那便和离吧,你回你娘家,就不需要受罚了。”
秦夫人瘫坐在地,随后拼命摇头:“不行,你不能这样对我。”
“那就老老实实受罚,从今日开始,一个月内,每天抄一篇清心咒吧,哦,忘了你不太会写字,那就慢慢写。”
秦知礼说完,不顾秦夫人的哀求,带着秦允亦兄妹离开。
一路上,秦知礼沉默良久,才道:“珍珍,是为父没有护好你,差点葬送了你一生。”
秦玉珍摇头:“不是爹的错,爹很好。”
“那程昭配不上你,爹再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秦玉珍脑海里浮现出李三栋的身影,顿时觉得脸热,垂下了头。
秦知礼叹息:“今日李家姐弟帮了大忙,改日你们备些礼品登门谢谢他们。”
“爹放心吧,我会办好的。”
秦允亦应声。
----
夜幕降临,谢晏看着匆匆跑来,还在大喘气的沈昱,不由好笑。
“有什么东西追你吗?”
沈昱猛喝了杯茶,这才缓过来。
他道:“你猜我今儿个在秦府看到谁了?”
“谁呀?”
“李晚月和她弟弟。”
谢晏写字的手顿了一下,道:“那又怎么了?他们有生意往来。”
“那你知道秦允亦私底下怎么称呼李晚月吗?”
谢晏抬眸看他。
沈昱学着秦允亦的样子,语气轻柔地说了声‘晚月’。
又说:“他叫她晚月,人家都到了称呼亲昵的地步了,你还在‘李姑娘’这儿转,你到底喜不喜欢人家?”
谢晏握笔的手收紧,笔上的墨滴在纸上,晕染出一朵墨花。
他垂眸,随后淡淡道:“若是李姑娘对他有意,别人着急也没用,若是对他无意,走的再近也不会有什么。”
沈昱盯着他瞧了片刻,心里暗道:你沉的住气,你厉害。
他问:“对李姑娘,你到底怎么想的呀?”
谢晏不语,接着练字。
沈昱接着道:“我跟你说,你要是真喜欢上她了,要想想后果,先不说她的出身,就说她成过亲这条,你父母就不可能同意。”
“他们怕是早忘了有我这么个儿子,哪里会在乎我娶谁。”谢晏笑的很淡:“再说了,官府没有她的婚姻记录,哪里成过亲了。
就算成过亲了又如何,只要我喜欢的,他们也别想干涉。”
沈昱想起来,之前在李家时,李母说高志远一家只把李晚月当下人使唤,没碰过她。
沉默片刻,他道:“反正,事关终身大事,你自己想清楚了。”
说完,出了书房。
谢晏放下笔,拿起一旁的帕子,轻抚过上面的竹纹,不知在想什么。
夏日蝉鸣声此起彼伏,绿油油的稻田铺满山野,微风吹过,掀起层层稻浪。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建造,李家的房子要上梁了。
上梁是个很重要的仪式,当屋顶最高处的正梁架上去的那一刻,象征着房子有了灵魂。
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仅是物理上的稳固,更寓意着家族根基正,运势稳,是对家最朴素的期待。
因此,要特意选一个适合上梁的日子,还要办上梁宴。
李家人商量席面要做的菜,李晚月提出八菜两汤,四荤四素两个汤,寓意十全十美。
听着样式多,其实也没有特别出格。
现在村里人都知道他们家和醉仙居,百味楼有生意往来,不用像以前那样小心。
李家其他人没有异意,小妹考虑的比他们周全。
提前打过招呼,要来帮忙做饭的婶子,嫂子,一大早就来到了李家。
听着王桂香报出要做的菜,几人并没有多吃惊,其他家办上梁宴有四个菜,六个菜的,八个菜不算多。
可听到有四个肉菜,几人才惊讶,肉也太多了。
不过人家的决定,她们只管做好就行了。
纷纷撸起袖子忙活起来。
另一边新宅处,村里陆陆续续有人过来,最大的梁已经放在木凳上。
一般上梁,会在梁木上写上吉祥话,类似上梁吉时,家宅平安,诸事顺遂之类的。
李家老宅的李祥宇也在人群中,他听说大房一家今日上梁,特意提前赶回来,借此拉近关系。
老宅的人看着初具形状的房子,心里五味杂陈。
谁能相到大房一家有朝一日会成为全村最富有的人家。
见李有山拿起笔墨,李祥宇立刻上前,道:“大伯,我来为梁上写吉语吧。”
李有山笑着摆手:“不用了,我自己来就行。”
李祥宇震惊:“大伯会写字?”
“会啊,虽然不如你写的好,但在梁上写字还是可以的。”
说着,李有山就拿起笔,在梁上写了几句吉词。
李祥宇难以置信,去年大伯一家还大字不识呢,怎么现在不仅识字,还写的有模有样的?
这字写的虽然比不上他,但字迹工整,想来是下了功夫的。
第153章上梁宴
李有山瞥了他一眼,哼,不枉费他这段时间的勤学苦练。
随后往梁木上贴红布,摆上五谷,铜钱,香炉。
李老头本以为会让他说祝词,结果李有山找了李福爷爷来。
李福爷爷对着梁木,一边轻敲,一边念念有词。
“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张,金梁上架,家宅永昌……”
念完后,抓着一只鸡在梁的首,尾,中间拜一拜,驱邪避灾。
随后李有山父子手持香冲梁目拜三拜,放进香炉中。
此称为祭梁。
随后便是上梁喊彩。
木匠师傅一边抬梁,一边喊吉利话,全场呼应。
待到把梁安装好,一串鞭炮响彻上空。
李家兄弟从梁上抛下饴糖,油纸包着的馒头,地上众人纷纷去捡。
有人边捡边道:“哎哟,以往别家上梁,都是扔些粗面饼子,这李家的太大方了,居然有糖,还有白面馒头呐。”
“别费话了,快捡吧。”
有的人捡到两三个馒头,有的人捡到几块饴糖,大部分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一小部分人觉得东西太少,李家有钱,应该多撒一点。
上梁仪式结束后,宴席就开始了。
李村长看向李有山道:“老弟,你这上梁办的可以啊,咱们村子独一份。”
李有山憨笑两声:“以后咱们村子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家家户户盖青砖房,上梁也比我办的好。”
李村长听的心热,倘若有一天,他们村子家家户户都住进青砖房,那该多好。
酒菜上桌,众人瞪大眼睛。
有人感叹:“天爷哟,四个肉菜呐。”
“可不是嘛,咱过年都没吃过这么丰盛的菜。”
有一位妇人道:“我可是听李家桂香嫂子说了,这每样菜都有讲究呢。”
“啥讲究?”
“肉沫蒸蛋,蒸蒸日上;四喜丸子,福禄寿喜;蘑菇炖鸡,大吉大利,红烧鱼,年年有鱼,酸辣白菜,百财聚来,四季时蔬,四季平安,麻婆豆腐,红红火火;蛋花汤,花开富贵;红豆糯米圆子汤,团团圆圆……”
这妇人嗓门大,一通话下来,周围的人都听到了,其他人再议论一下,所有人都知道了。
“乖乖,还有这说法?”
“那是,人家李家跟县城里的酒楼做生意,见的世面比咱多,肯定知道的比咱多呀。”
“咱们也算跟着见世面了,等以后我家盖房子,也要按这个来。”
“梅婶子说的对,咱们好好跟着李家干,到时候也盖青砖房,也办这样的上梁宴。”
在场的人说说笑笑,李有山给帮忙的工匠也发了红封,每个红封十文钱,工匠们乐呵呵接过。
每桌的饭菜吃的精光,恨不得连菜汤都喝了。
中午吃的这么饱,晚上不吃饭都行了。
众人吃过饭,大部分去帮着收捡碗盘,收拾过后,带着自家的桌椅板凳回家了。
至于盘子和碗,等洗干净了再还给他们。
全部收拾好后,已经是申时四刻(下午四点)了。
赵素英给帮忙的几人,每人三十文的红封。
几人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太阳偏西,晓兰晓荷几个孩子见家里没什么事要做,就拿着竹筒去摸知了猴。
一到夏天,孩子都喜欢摸这个。
树林里不少孩子都在寻摸。
“大姐,这有一个。”晓荷兴奋的喊,她个子矮,够不到。
弯腰捡了个树枝,一扒拉,知了猴掉了。
她赶紧捡起来放进竹筒里。
晓兰立刻夸赞:“小荷真聪明。”
晓桃指着大树高处喊:“这有一个,太高了,得找个长木棍。”
说完,刚要找木棍,就见周木牛跑过来:“小桃别找棍子了,我帮你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