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晚月给她拿了两竹桶洗头水和六块香皂。
王桂香笑着感谢,香皂这么精贵的东西,小妹舍得拿六块给她,对她真好。
李晚月让李大川趁机收一些绿豆和鸭蛋,若是收不到就去镇上买一些,再买些石灰。
其他人则从剩下的土豆和红薯里面挑出能种的,今天再种一些。
其他的还要再等几天才能种。
孙秀芹看着王桂香回娘家,拽了拽李二湖的袖子问:“当家的,你啥时候有空也陪我回一趟娘家吧。”
李二湖点头应下,确实从过完年到现在,她还没回过娘家。
孙秀芹心里一喜,干活更有劲了。
槐树下的人看着李大川驾着牛车经过,纷纷议论起来。
“瞧瞧人家大山家,如今都有牛车了。”
“这牛车也不是买的呀,租的人家酒楼的。”
“这有啥呀,人家一天收那么多笋子,就算加一文钱卖出去,一天也能挣两百文呢,一个月就差不多五六两银子呢,买牛车还不是早晚的事。”
“说的是啊,那笋子以往哪里有人会吃啊,也不知道大山家是咋处理的,一点不苦。”
杨周氏坐在一边默不作声,心里暗道:那笋子也就到五月份就不能吃了,到时候他们拿啥挣钱。
还是她未来女婿家好,铺子常年开着,她才不羡慕李有山家呢。
王桂香的娘家在河湾村,离稻花村不到半个时辰的距离。
一进村子,村里人纷纷嘀咕,这是谁家的牛车?还带着这么好的车棚子?
待牛车走近时,这才知道是王家的。
“桂香回来看你爹娘啊。”
“是啊婶子。”王桂香笑着打招呼。
“真孝顺。”
待牛车走过,闲话的妇人又道:“你们瞧见没?桂香一家子穿的居然是新衣裳,那颜色还那么鲜亮,看来这李家日子好过了呀。”
“人家李家父子四个都能干,想来是挣到钱了,以往桂香回娘家都是走着,这次居然是坐着牛车来的。”
也有说酸话的:“不过是粗布衣裳,又值不了几个钱,一看就是拿这身衣裳充门面,哪就有钱了,那牛车肯定是借的,他们李家可买不起牛。”
……
晓兰晓桃小安刚到门口就喊起来:“外公外婆,舅舅舅母我们来看你们了。”
接着跳下车跑进院子。
王老头和王老太听到声音一脸欣喜的走出来:“哎哟,是我的好外孙来了,快过来,让外婆瞧瞧。”
王老太快走几步一把揽住三个孩子,边看边说:“嗯,这小脸嫩了不少,人也白净了不少,真好。”
王家兄弟媳妇听到动静,也从后院走了出来。
李大川和王桂香上前招呼:“爹娘,大嫂,弟妹。”
“嗳,妹子妹夫快坐,我给你们倒水。”王家大嫂赶忙去倒水。
王老头招呼自家孙子去把地里的两个儿子喊回来。
李大川把两个背篓拿下来,去找地方拴牛车。
王老太看着背篓里的东西,一包红糖,一条肉,一小布袋大米,一些碎布,还有两个竹筒,居然还有一盒子点心,心里有些忐忑。
她小声问自家闺女:“桂香呐,你咋拿这么多东西?还都是精贵东西,这点心一看就贵,只有富贵人家才配吃,到时候你婆家该有意见了,等回去的时候,把其中一半拿回去。”
王桂香笑着道:“娘,这都是我婆母让我带过来的,您安心收着就是。”
王老头提醒:“你婆母那是客气,但咱也不能不懂礼数全给收了,你婆家不容易,外面还欠着债,这些东西拿回去让你公爹补身体吧。”
王老太也道:“听说你那小姑子和离回家了?这多一张嘴吃饭,日子更难了,咱家还过的去。”
王桂香有些自豪的夸着:“爹,娘,我小姑子是回家了,她如今可出息了,会读书识字,学到很多东西,回家一个多月,家里就挣了不少钱,已经把欠债都还了,还攒了一些。”
说着,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递给王老太:“这是还咱家的银子。”
王老太一脸惊讶:“你小姑子嫁人三年,这么出息了?”
“是啊,您快收着吧。”
“哪用这么多啊?当时就借出一两银子,还一两就行了。”
“这是我婆母的意思。”
王老头道:“老婆子收着吧,咱桂香有福气,找了这么好的夫家。”
第91章买地
王老太这才接过银子,感叹道:“日子好就行,咱家桂香和孩子们也能跟着好过些,我瞧着小兰他们穿的都是新衣裳,还带了绢花,真好。”
王桂香点头,边说边从背篓里拿出一把碎布:“是啊,都是我小姑子给买的,还每人给做了一身细棉衣裳呢,娘,我带了一点碎布,有的还是绸缎料子的,给侄女做个头绳头花啥的,这做衣裳剩下的一小块细棉,您看看做点啥用吧。”
王老太接过碎布,小心摸着,生怕手太糙把布摸坏了。
王桂香接着拿东西:“娘,这竹筒里装的是洗头水,是我小姑子用中药熬的,洗头可好用了,您瞧我这头发,比以前顺溜多了。
还有这香皂,用来洗手洗脸,听说比城里卖的澡豆还要好用。”
王老太拿着月饼一样的香皂,闻了闻,新奇道:“还有香味呢,这么精贵的东西,你们用就行。”
“小姑子做了好多呢,她特意让我拿来的。”
王老头叮嘱道:“桂香啊,你婆家一家都挺好的,待你也好,你可要好好孝顺他们,多照顾你小姑子。”
“爹放心吧,我知道。”王桂香说完,想到小姑子交待的事,道:“娘,我小姑子在做吃食生意,需要绿豆和鸭蛋,托我跟您说,想让咱家帮着收,鸭蛋一文一个,绿豆三文一斤,您等会儿就去村里问问看谁卖,下午我们回去的时候就给带回去。”
王老头听到这话,立刻站起身:“行,你们娘儿俩说话,我去村里问问。”
王家小院里尽是欢笑声。
----
李晚月和家里人又挑了一些能种的土豆,种了有四分地,红薯也种了一半培苗。
剩下的,过两天出芽了再种。
下午,张梅和丈夫李德过来了,张梅拎着两竹篮子的鸭蛋,李德推着推车,里面装着两麻袋绿豆。
“素英妹子,我来给你送鸭蛋了。”
赵素英立马走出来:“哎哟,他嫂子,你来说一声,我们自己去搬就行,这咋还送来了,大川二湖,快接一下你伯娘他们。”
李大川和李二湖赶紧跑过去接。
王桂香搬了两张凳子给两人坐。
张梅笑着:“也没几步路,我这收完,见靠山村没人再来送了,这才给你们送过来,鸭蛋一共是一百九十二个,绿豆是二百一十五斤,你秤一下看看。”
“哪用的着秤啊,我还能不信你。”
李晚月听到声音,也走了出来,先跟两人打了声招呼。
随后道:“伯伯,伯娘,这鸭蛋就按二百个算,六十文,绿豆的话,给您六十五文,一共是一百二十五文。”
张梅忙摆手:“哪就用的着这么多,给个几文钱就行,我们也没费什么力气。”
“这可是咱们说好的,您要是不收,我下次只能找别人了。”
张梅心里感激:“月月啊,那你就给一百文吧,这鸭蛋也不够二百个,回头我去我娘家给你问问,下次补上。”
“那就谢谢婶子了。”李晚月拿出一吊钱给她。
张梅拿着沉甸甸的铜钱,这段时间月丫头照顾他们家,她也因此挣了几百文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双双近来怎么样?”李晚月问道。
张梅的笑意瞬间淡了:“她还好,她知道你现在过的很好,也为你开心。”
李晚月看出张梅表情的变化,她道:“那就行,要是双双有需要我帮忙的,伯娘一定要告诉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张梅欣慰的点头。
两人闲话几句,就离开了。
李晚月看着院子里的摆着的盆盆罐罐,再多点院子都快没有下脚的地方了。
看来得尽快把盖房的事提上日程。
她搬了个凳子坐到自家老爹身边,道:“爹,等会儿吃过饭,您去趟村长家呗。”
“做啥呀?”
“我想着建座新的房子,咱们现在住的这太小了,再买一块大的宅基地,最好挨着山脚,山上不是有一处泉眼嘛,看看到时候能不能把水直接引到家里,省的挑水了,不能引的话,就打口井。”
李有山心里也有些激动,放在去年,他是不敢想盖房子的事,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挣下了这么多,都是他女儿的功劳。
他点头:“行,那咱买多少啊?”
李晚月想了想:“先买五亩吧。”
“啥?”李有山差点被口水呛到:“你知道五亩有多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