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声音是从厨房传来的,吵的她心里烦,她伸手去推高志远。
高志远昨天累了一天,夜里柳茹芸不舒服睡不稳,来回翻身。
害的他也没睡好,好不容易天快亮时睡踏实了,这才多久,又把他叫醒。
心里不满,却没说。
“芸娘,你怎么了?”
“相公,我想多睡会,可外面声音吵的我睡不着,你去说说,让他们做饭小点声行吗?”
一声娇软的相公叫的高志远心里的不耐烦瞬间消散,下腹升起一股燥热。
不管天色,也不管柳茹芸刚退烧,直接欺身而上,不多时屋里传出细碎的娇吟声。
丁春红炒菜的手一顿,心里更加气愤。
新妇进门第一天,不早早起来做饭也就算了,她做好了饭,一家子还要等着这两人来了才能吃。
她当初嫁过来,第二日可是天不亮就起来做饭了。
婆母还非说成亲后的第一日,一定要等新妇一起吃饭,这秀才家的女儿还会给她敬茶。
这菜都热了两遍了,一家子等着这两口子吃饭,两口子倒没完没了了。
眼下都等了快一个时辰了,还敬什么茶,人家在被子里翻红浪呢。
这秀才的女儿比村子里的姑娘脸皮还厚呢,青天白日的,不知羞耻。
这会儿听着声音,她又臊又气,锅铲翻的‘锵锵’作响。
把菜盛出来后,她跑到堂屋告状。
“娘,你看老二媳妇,这刚过门,不说早早起来给你敬茶,侍奉你,太阳升了老高,还在屋里……被外人知道,咱们这脸往哪搁啊?”
崔婆子也不高兴,可是不能让人说她新儿媳刚进门就磋磨人家。
“行了,新婚三日无大小,她昨晚刚成亲,又发高热,你做大嫂的,迁就一下,等过了这三日再让她干活。”
丁春红再不乐意,也不好说什么,的确有这个说法。
只能说当初她太傻,怕别人说她懒,早早起来做饭,她只能悻悻的跑回屋里。
哼,等三日后,这芸娘要是还不干活,她也不干,她可不是李晚月那个软包子。
高聪慧也等的不耐烦了,不过她吃了两块点心,眼下倒是没多饿。
她还想让新进门的二嫂教她诗书礼仪呢,自然不能说人家的不是。
又过了一柱香的时间,高志远和柳茹芸才缓步走进堂屋。
高志远道:“娘,芸娘她昨晚发了高热,没休息好,今日起晚了,还望娘体谅她。”
柳茹芸也柔声道歉:“是儿媳的不是,儿媳该早早起来给娘敬茶的,不曾想染了风寒,还望娘,大哥大嫂,妹妹体谅。”
崔婆子脸色缓和了些:“你新婚第一天,晚起一会儿也没啥,这会儿见你脸色红润,想来是大好了,娘就放心了。”
柳茹芸:……
脸色红润是她脸皮薄,怕大家听到方才的动静,可不是病好了。
她的风寒还没好,现在还觉得有些头晕呢,为什么不说给她请个大夫?
见她愣神,崔婆子脸色又不好了。
这秀才家的女儿看上去好像不大聪明啊,她还等着敬茶呢,还用她提醒吗?
这样想着,崔婆子看向高聪慧:“小慧,给你二嫂端杯茶。”
“嗳。”高聪慧应声,连忙倒了杯茶递给柳茹芸。
柳茹芸也反应过来,接过茶,跪在地上,恭敬敬茶。
崔婆子喝了茶,就招呼大家吃饭。
柳茹芸脸色又不好看了,敬茶后的礼物呢?
她可是听说有规矩的人家,婚后第一天敬茶,婆母是要给礼物或者红封的。
童生的娘这点都不知道吗?
第70章松花蛋
可是看高志远也没提这事,她只能闷闷的站起身,向饭桌走去。
柳茹芸看着桌子上摆的三道菜。
一碟腌萝卜干,一碟炒野菜,一盆黑乎乎看不出食材的大杂烩,一盆糙米粥。
这菜该不会是昨儿的席面剩下的菜吧。
这能吃吗?
连点荤腥都没有?
高志远也有些不满:“娘,怎么连个肉菜都没有啊?”
“咋没肉啊,那一大盆就是昨儿个没吃完的菜汤啊,里面有肉沫呢,你大嫂又特意切了点萝卜块。
再说了,芸娘不是染了风寒吗?不得吃点清淡的?还是说她压根没得风寒,故意早上躲懒,让一家子等着她吃饭?”
提起肉崔婆子就不高兴,一场婚事下来,家里的钱袋子又见底了。
志远过两个月还要考试,这点钱都不够他考试的费用。
柳茹芸没想到崔婆子会这样说,脸色都不好了,她可不能因为这事,让自己背上不好的名声。
让人以为柳家不会教女儿。
她急忙解释:“娘说的对,我吃些清淡的就好了。”
高志远握了握她的手,随后道:“还是娘想的周全,那就等芸娘好了,娘再买点肉,这样娘也能补补身体。”
崔婆子听到儿子关心自己,脸色也乌云转晴了,拿起筷子招呼着吃饭。
柳茹芸强忍着吃了两口粥,她从小到大还没吃过这么差的吃食。
她没觉得是高志远家里穷,只以为是大嫂气她没起来帮忙,故意做的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
刚进门她不好说什么,以后要是再这样,她可受不了。
----
李晚月舒服的睡了一觉。
吃过早饭,李有山穿着赵素英给他做好的墨灰色粗布新衣,背着手出门了。
脚步走的很慢,不知道的还以为腿脚怎么了呢。
“有山叔,干啥去啊?”
“你也觉得我这衣裳好看是吧?我闺女给买的。”
“大山呐,早饭吃了吗?”
“我也觉得我这新衣裳挺好看的,我不让月月买,这孩子孝顺,非要买,哎,我都劝不住。”
忽视别人或羡慕或无语或白眼的表情,李有山得意洋洋的溜达。
溜达一圈回来,别说全村的人了,就是路过的狗都知道李晚月给一家子买料子做新衣了。
大部分人倒也没多羡慕嫉妒,那粗布料子也不贵,毕竟这李有山一家子,也好几年没穿过新衣了。
几个孩子也穿上了新的粗布衣裳,女孩子再戴上绢花,几个孩子脸上的笑就没停过,他们还是第一次穿这么亮色的衣裳。
“哟,要不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稍微一打扮,立马不一样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镇上娇养的孩子呢。”
“是啊,现在又跟着读书识字,我看比那县城的也不差。”
几个孩子被夸的不好意思。
王桂香拿出做的荷包放到桌子上:“来,喜欢啥样的荷包,你们自己选吧。”
几个孩子赶紧去挑。
晓桃:“这荷包真好看啊,以后我们也有荷包了。”
“是啊,小姑还说咱们表现好就会给咱们零花钱。”
李晓兰提醒:“给不给钱咱们也要好好干活。”
李晚月看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也高兴,挣钱就是为了开心嘛。
王桂香拿着两个荷包递给李晚月:“小妹,这两个荷包你看看喜不喜欢,嫂子特意给你做的。”
李晚月看着两个荷包,一个浅绿色绸棉料,一个杏色绒棉料,刚好搭她新做的衣服。
“谢谢大嫂,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
几个孩子也选好了他们喜欢的荷包。
赵素英拿着一把铜钱,把他们叫上前:“阿奶给你们每人十文钱,遇上年节的,另外再给。”
几个孩子又惊又喜,他们有自己的钱了,太好了。
“谢谢阿奶。”
几个孩子领了钱,小心放在荷包里。
李晚月去了后院,草木灰水沉淀好了。
她和家人又做了一批月季花露的香皂,装了二十八个粗竹筒,二十五个细竹筒。
大概能做出五百块左右的香皂。
李晚月看着那些竹筒,要想打开市场,不仅要质量好,还要做些有特色的。
找时间画一些图案,找人刻成模具,到时候做成花形,动物形的,应该会更好。
正想着,就见赵素英一脸笑意从外面走进来。
李晚月好奇:“娘这么开心,是捡到钱了?”
“比捡到钱还开心,闺女你是不知道,昨儿个咱们村有人去靠山村走亲戚的,还去高志远那小鸡崽家凑热闹了,方才在大槐树下讲他们家的趣事呢,我跟你说……”
赵素英绘声绘色的把那人讲的重复了一遍。
边讲边笑的合不拢嘴。
李三栋幸灾乐祸:“哼,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让那小鸡崽欺负姐,这下好了,他娶亲弄成这样,哎哟,笑的我肚子疼。”
李晚月笑了笑,她跟那人已经没关系了。
不过听到他成亲闹成这样,心里也畅快几分。
她把瓮里的鸭蛋拿出来,敲碎外面裹着的那层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