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院子里放了张桌子,几个孩子乖乖围坐在桌子前。
  李康捏着衣角,忐忑走上前:“姑姑,我可以跟着一起学吗?”
  李晚月扫了周围一眼,压低声音问:“跟着我这个丫头片子学,不觉得丢人了?”
  李康脸瞬间红了,他嗫嚅着道:“姑姑,对不起,以前是我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正。”
  “那我就看你的表现,若是再有看不起女孩子的想法,就不要跟着我学,去坐吧。”
  李康猛点头。
  这时,李二湖从后院搬着一块石板过来:“妹妹,我已经做好了沙盘,又找了块石板,你看这石板给他们练字行吗?”
  李晚月笑着答:“行,挺好的,二哥要是没事,也坐那一起学吧?”
  “我?跟着他们几个孩子一起?不不不,这哪行啊。”李二湖不好意思,虽然他也想学。
  “二哥,学习不分年龄,活到老学到老,再说,都是自家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二哥,姐说的对呀,有啥不好意思的。”李三栋也走出来,他姐说的对,他也要学习。
  李有山默默坐在几人后面。
  李二湖一看自家老爹都坐那了,他也顺势坐那了。
  李晚月找了块木板,用烧火棍在木板上写了几行字。
  李晚月指着字:“现在跟我读,人之初,性本善。姓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小院顿时响起响亮的朗读声。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李晚月解释过后,接着道:“今天咱们就学这几句,再跟我读几遍,然后我教你们学笔画。”
  一刻钟后,李晚月在木板上写了几个笔画。
  “接下来学习笔画,你们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试着写,等下课后再去用沙盘练习。”
  李晚月话落,指着木板上的笔画讲:“这是横,这是竖,这是撇,这是捺,点,提,折,钩,咱们先来说横,横在书法里是一个常用笔画……”
  几个人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那块木板,手沾着水在桌面上跟着写。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厨房里传来饭菜香。
  李晚月见几人学的认真,不由笑了,以往这个时候,全都等着吃饭了,这会儿却丝毫没觉得饿。
  “好,今儿咱们就先学这些。”
  赵素英几人端着碗从厨房出来,方才怕打扰一家子学习,饭做好了也没出来。
  看着几个孩子学的认真,笑的一脸欣慰,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一家人简单吃着早饭,剩的几个包子,又烙了三张葱花饼,配着粟米粥,伙食比以前好多了。
  李晓桃凑近王桂香道:“娘,方才你没跟着学,等我学会了我教您,以后您也能认识字了。”
  王桂香笑着应声:“好,娘等着你教我。”
  吃过饭后,李二湖要去砍柴,李晚月叫住他:“二哥,你砍完柴后,帮我去砍几根竹子呗,大概这么粗的。”
  李晚月用手比了个粗细。
  “行,我一会儿就去。”
  “谢谢哥。”
  李二湖笑了笑,拿着柴刀和绳子走了。
  李三栋挑完水回来,李晚月叫住他,拿着画的图纸走到院子里递给他。
  “三栋,这个你会做吗?”
  李三栋看了看,点头:“可以,只是咱家没这么多材料了,姐,你咋想起来做这样的桌子?”
  “吃饭更方便。”李晚月想到李三栋这段时间被她指挥的团团转,也挺累的,这桌子就让别人做吧。
  她问:“咱村里有木匠吗?”
  “有啊,姐你忘了,大发伯他们家就是木匠呀。”
  李晚月眨了眨眼:“我一时没想起来,你拿着图纸去找大发伯,看看他能不能做,对了,提醒他暂时不要把图纸泄露出去。”
  “放心吧,大发伯一家子人都挺好的,只要不让他说,他绝不会泄露。”
  “行,那你拿着图纸跑一趟吧,等会儿回来做墨条。”
  “嗳。”李三栋拿着图纸快步走出去。
  上次收集的松烟还剩一筐,已经阴干,李晚月先把鹿胶蒸上,没多久李三栋就回来了。
  “姐,大发伯说了,他能做,刚好现在没活,三四天就能做好,就是费用要一两半银子,姐,这个价可不高。”
  李晚月点了点头,毕竟她标的配件需要用到铁。
  “行。”
  等胶蒸好,倒进松烟里,加配料反复揉搓成团。
  接下来的打胶过程,李晚月交给了李有山和李三栋,王桂香和赵素英也在旁边帮忙,因为耗时长,也不需要盯着,反复捶打,让胶和烟充分融合。
  打到一半的时候,李大川回来了,李二湖也背着竹子段回来了。
  李大川立刻上前帮忙。
  李二湖指着竹子问:“小妹,你看这竹子行吗?”
  李晚月看过去,点头:“行,二哥辛苦了。”
  “就你会说话。”李二湖笑着把竹子放一边。
  李晚月接着道:“二哥,你歇一会儿后,再帮我把竹子锯了呗,锯成一段一段的。”
  李二湖:难怪说好话呢,这是还有活等着他呢。
  第55章手工皂
  李晚月双手合掌,笑着冲李二湖晃了晃,随后去了厨房,把晓兰他们捡的贝壳烤了,最后烤了一小盆。
  把贝壳捣碎,筛出粉末。
  又去后院,烧了些草木灰,倒入沸水搅拌后,纱布过滤,再倒入贝壳粉搅拌,再次过虑,将草木灰水放到一旁沉淀。
  看着墨团差不多了,揪小块,放模具里,重力压实,修边,放到一边等着晾干。
  这次因为配料多,胶也多,做了四十一块,再加之有上一次的经验,做的比上次还要好。
  三兄弟盯着墨块两眼放光,这可都是钱啊,一想到能挣钱,胳膊也不觉得酸了,有时间一定要再去山里转转,看能不能再捡到鹿角。
  这一天的累也不觉得累了。
  鸡鸣报晓,又是一日好天气。
  院子里,几人正在切笋,李晚月让他们摘笋的时候,直接把外壳剥了,然后拿到河边洗一洗,回来就可以直接切了,也省的带回来再剥壳,还要把壳清理出去,这样更省事。
  这边不需要她帮忙,她想起之前买的胡豆,就去了厨房。
  把胡豆倒了一些在木盆里,随后清洗几遍控了控水分,倒入白酒拌匀,放到一边。
  闻到味的李有山凑上前,见自家闺女把酒倒在发霉的胡豆里,心疼又好奇,他很久没喝过酒了。
  “闺女啊,你这是做啥呀?用爹帮忙不?”
  “做豆瓣酱,我自己就行,爹,你是馋酒了吧。”
  “爹不馋,我就是闻到酒味过来看看。”
  李晚月笑了笑:“我这次买的酒不多,您要是想喝,就喝一点,这次的酒一般,您要是想喝了,就去镇上买,不然就等我下次进城的时候给你买好酒。”
  “还是我闺女好,那爹可就等着了。”李有山乐呵呵的走出去了。
  其他人简单吃了早饭,又各自忙活。
  李晚月把花椒炒干,磨成粉收好。
  接着照例给几个小孩子上课。
  上完课,李晚月找到王桂香:“大嫂,能帮我个忙吗?”
  “行啊,啥事,你说。”
  “你帮我把猪油熬化了。”
  “熬多少?”
  “都熬了。”
  “啊?那猪油可是有两大盆呢。”
  “我知道,买回来也不是为了吃的,麻烦大嫂了,您熬的时候加点陈皮,那陈皮我放在厨房窗台了。”
  “不麻烦。”王桂香擦了擦手就去拿装猪油的盆,小妹挣钱买的,她想咋用就咋用。
  还有那么多菜籽油,有油吃就行。
  赵素英也问:“月月,娘能帮你干啥?”
  “娘帮我把盐捣碎吧,再把厨房灶台上我搭配的那盘子香料磨成粉。”
  赵素英立刻去了厨房。
  孙秀芹见状,走上前一脸歉意道:“小妹,我也想帮你做点事,只是我这腰在生小康的时候落了病根,这又开始疼了,得去歇会,实在不好意思。”
  李晚月挑眉看她:“没关系,二嫂去歇着吧。”
  孙秀芹笑着点了点头,扭身回了房间。
  李晚月没再理她,把摘的艾草洗净,捣碎,过滤出汁液。
  王桂香把熬化的猪油盛出。
  李晚月道谢后,把两盆子猪油端到后院。
  按比例,边搅拌边倒入沉淀了一晚上的上层草木灰碱水和盐。
  李三栋王桂香看的心疼不已,这么多猪油,省着点吃能吃一年了,不过两人什么都没说。
  李晚月搅拌的同时叫来李三栋:“三栋,你来搅这个,中间不能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