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可是……他不是应该保护宋清韵么,那才是他的心爱之人。
  这般为她筹谋又算怎么回事?
  “王妃,看在王爷全心全意为你打算的份上,您救救他吧。”
  看见林妙音拧眉,风铭慌忙解释,“这是卑职的意思,与王爷无关,王爷现在还被关在宫里,根本不知情,是我师父让我来的。”
  麦冬?
  “师父说,您之前所求之事,这两日有了消息,人在南浔,但具体如何,还要问王爷。师父还说,就算您不念夫妻情分,看在这件事情的份上,多少救一救王爷吧。”
  林妙音想起麦冬稳重内敛的性子,如今竟然与她谈条件了。
  可见明帝是真的动了杀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明帝想要北宫攸的命,她要如何救?明帝又岂会听她的?
  风铭似乎看出了她心中所想,急切道:“您去求一求太后娘娘,皇上最是孝顺不过,这些年,只要太后娘娘开了口,皇上总会听上几句。”
  “太后娘娘……”林妙音思忖着,“先前我为皇上为太后看过诊,前两日又为太后娘娘献上了天花疫苗。因为这些事,太后娘娘多少会给个恩典,见我一面,麦护卫倒是思虑周到。”
  风铭心中微微一沉。
  王妃这句话,明显是对师父失望了。
  来之前,师父已经交代了,只要能救王爷,失望又如何。
  他还未开口,身前那抹红色的身影便撩开了步子,“不是要进宫么,走吧。”
  “王妃……”玉竹攥紧身上的包袱,下意识跟上两步。
  她知道王妃答应进宫是不想欠王爷的人情,然而皇上将此前种痘事故全都归结到了王妃身上,她此次进宫定然凶多吉少!
  可她阻止不了这一切。
  她唯一能做的便是跟在王妃身边,等危险来临时,替她挡一挡。
  ……
  入夜,御书房。
  微风拂过,案卷翻动。
  龙案前的明帝微不可察地抬了下头,“既然来了,还躲着做什么?”
  男人颀长的身影始终隐在暗夜中。
  他看了眼明帝,既不上前,也不行礼,只用冷淡的声音道:“赦免北宫攸。”
  “你今晚为他来的?”
  男人没说话。
  明帝微微拧了拧眉,“朕一言九鼎,怎能朝令夕改?况且,朕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我替我娘谢谢你,但不需要。”
  “你……”
  “天花一事,你不去处置那搅屎棍,偏偏为难北宫攸,你明知道他这些日子在石桥镇为百姓付出了多少。”
  “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明帝捏了捏隐隐作痛的眉心,声音里透着疲惫。
  他的背脊微微佝偻着,两鬓在灯光下泛出斑白的光,再加上他眉心深深地“川”字,这一刻,他不再是龙椅上那个让人难以逼视的九五之尊,而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
  可男人并未动容半分。
  只扔下一句“放了他”便闪身离开了。
  看着男人远去的背影,明帝唉声轻叹,“他还是不肯原谅朕。”
  “皇上这些年为殿下做的事,殿下都看在眼里,只是现在还在与自己较劲,奴才相信,再过几年,等殿下娶妻生子,做了父亲,就会理解您的。”孙长海小心翼翼道。
  明帝摇头,“他不会。”
  他对他的伤害,太深了。即便他不原谅他这个父亲,他也不怪他。
  “不过……你倒是提醒朕了,也该为他选妃了。”
  明帝再次轻叹,“等天花的事过去,你便将此事提上日程。”
  提及天花,他不禁忧心忡忡。
  翌日。
  明帝还未入殿上朝,就见勤政殿前跪满了朝臣。
  一个个神色凝重,面如死灰。
  北凉先祖皇帝体恤朝臣,免去跪拜之礼,每日上朝,文武百官只需躬身三呼万岁便可。
  自他登基以来,更是从未出现此番景象。
  他狠狠拧眉。
  不必问他也能猜得出来,他们此举是为了盛京天花一事。
  “皇上,这……”孙长海担忧地朝身边看了眼。
  明帝喘息一瞬,抬抬手,“走吧。”
  此刻,他在孙长海的搀扶下缓缓走向勤政殿,干瘦的背影犹如老态龙钟的老人。
  入殿后,他刚坐上龙椅,殿内的人便迫不及待地上奏。
  “启禀皇上,微臣有本启奏。”
  “皇上,微臣也有本要奏。”
  “皇上……”
  明帝被吵得头都大了,他无力地偏过头去,以手扶额,对孙长海使了个手势。
  孙长海了然,立即上前对众人道:“各位大人不要着急,一个个来。”
  “启禀皇上,天花瘟疫势如猛虎,如今疫民已遍布城内,若是再不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天花一事已经瞒不住了,不如放开消息,全民抗疫。”
  “求皇上封锁盛京城,全民抗疫!”
  “皇上,宁王罪不至死啊!”
  “宁王殿下这些年劳苦功高,微臣斗胆请求皇上看在宁王往日功绩的份上,从轻发落。”
  “疫情当前,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还请皇上给宁王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满殿朝臣不是请求积极抗疫,就是请求从轻发落北宫攸。
  就在明帝烦不胜烦时,底下又站出了几个落井下石的人,“此前石桥镇种痘一事死伤无数,皇上不处置宁王,难以平民愤啊!”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还望皇上依法处置,以儆效尤。”
  几个朝臣吵得不可开交。
  倒是林如晦,不仅是明帝身边的红人,还是宁王的岳父。
  于情于理,他都绕不开这件事。
  然而他却一直沉默。
  就在众人几乎将他忽略时,他却突然躬身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万寿节一事应当提上日程了!”
  第170章主意,她是我北凉的罪人
  万寿节!
  众人皆震惊地看了过去。
  林如晦这个老匹夫是不要命了么,竟然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提万寿节。
  明帝寿辰在九月底,往年七月初礼部的人便开始准备了,今年刚入七月,礼部的人便拟了章程,但还未来得及操办,天花便席卷而来,直接淹没了万寿节的事。
  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此事便彻底被搁置了。
  国难当头,谁敢再提?
  所以,当林如晦提到万寿节时,众人都以为他疯了。
  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
  眼看着天花都要蔓延到皇城了,皇上哪还有心思过寿?
  明帝对此也很不解,往日林如晦总能为他分忧解劳,今日这是怎么了?
  他狠狠缩了缩眸子,利眸扫过去。
  林如晦却不慌不忙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诸位说得都有道理,天花疫情是要防治,宁王犯了错也该惩罚,但万寿节,不能不办。”
  “疯了,真是疯了。”
  “林右丞莫不是昨晚的酒还没醒,跑到这大殿上说胡话来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冷嘲热讽,林如晦依旧神色如常,平和而坚定道:“我北凉不仅有天花之患,还有北边刚归顺不久的北狄滋事生乱,和南面兵强马壮的大燕三番五次的挑衅。如今天花在我北凉都城爆发,民心惶惶,但比天花更可怕的是南北边境的动乱。”
  “若是仅仅一个天花就让我们手忙脚乱,北狄必会生变,而大燕也会伺机侵占我北凉江山。届时内忧外患,我北凉才是真正的危险。”
  明帝明白林如晦的意思了。
  万寿节不仅是祝寿,更是北凉释放出来的信号。
  小小天花,根本不足为惧。
  若是因为盛京爆发天花,皇城乃至整个国家都乱了套,那么谁还会将北凉放在眼中?
  这时殿内的文武百官也听懂了林如晦话里的意思。
  他的提议虽有道理,但……
  “如今天花如此凶猛,不知何时才能控制得住,举办万寿节,只会让天花蔓延得更快。若我北凉百姓全都染上天花,到时就是没有大燕和北狄,我北凉也成了空城。”
  “天花防治,要封城隔离,这与举办万寿节本就相悖。”
  礼部的人也皱紧了眉,“封城后,根本无法采办万寿节的用品,更别说操办了。”
  林如晦闻言问道:“准备万寿节用品需要多久?”
  “少说也要两个月。”
  “一个月能否完成?”林如晦又问。
  礼部那人盘算片刻,艰难点头,“除非一切从简,否则很难操办……”
  万寿节要向其他四国体现北凉国力,怎能从简?
  看着林如晦紧蹙的眉心,那人咬了咬牙道:“下官定当尽力。”
  有了礼部的保证,林如晦微微松了口气,重新看向明帝,“启禀皇上,如此算下来,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虽说紧张,但控制住天花疫情也足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