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这么厉害吗?那他现在还当官不?”
  “都说了是前任,前任学令,那肯定已经不当了呗。”
  “哎,这么厉害的人来咱们村塾当教书先生?”
  “是刘先生把他找来的,看来刘先生也是个人物呢!”
  ……
  老钱用力清嗓子,“都静一静!”
  “宋老宋夫人刚到,还没休息,就听见咱们的人吵吵嚷嚷了。”
  宋先生开口,“无妨,大家聚在一起,自然要热闹些。”
  老钱笑着点头附和,心下暗忖,这宋先生面上不苟言笑,性子倒比想象中平易近人。
  老钱扬声道,“以后宋老、宋夫人既是咱们村的贵客,又是咱们村的自己人。”
  “咱们要将这二位当贵客般尊敬,又要当自己人一样帮助、友爱。”
  秦大嫂在人群中已经看呆了。
  听见大家鼓掌,她才回过神,赶紧拨开其他人找到顾喜喜。
  顾喜喜扭头看去,见是秦大嫂,了然含笑,“来了?”
  秦大嫂喘着粗气道,“宋、宋青山,我知道这个名字!就是县学最好的那个前任学令,教出过许多个举人、进士,最高考中探花。至今有好些学生都在外面做大官的那个……宋先生!”
  顾喜喜莞尔,“这个前缀说明还真是长啊。”
  秦大嫂一把抓住顾喜喜的胳膊,激动地声音都在打颤,“我前几天才跟你说的过的那个人,是他、是他吗?”
  顾喜喜只得点头,“没错,是他,就是他。”
  秦大嫂双手合十,仰天笑道,“太好了,”
  “得此名师,我家狗娃还去什么县学!”
  “老天保佑!刘先生保佑!还喜喜保佑!”
  顾喜喜失笑,“我保佑什么,嫂子莫不是欢喜的糊涂了?”
  秦大嫂继续对天拜了几下,转向顾喜喜,正色道,“我可没糊涂。”
  “你且听是不是这个理儿,陈先生是你引来的,刘先生又是陈先生引来的,如今的宋先生又是刘先生引来的。”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可不得谢你的保佑么!”
  周大嫂在旁咋舌道,“这绕口令,都快给我绕晕过去了!不过……”
  她咧嘴大笑,“我也觉得道理很对!”
  这时,老钱已经开了锁,带宋先生夫妇进院子参观。
  知道宋老喜爱整洁清静,老钱扭头使了个眼色,不许众人跟进来凑热闹。
  “今天大家见到宋先生和夫人,都认识了,就此都散了吧。也好让二位早些安置下来。”
  众人居然配合得很,当即三五结对的走开。
  毕竟宋先生是读书人,大家站在人家门口扯闲篇也放不开。
  正好换地方聊个尽兴。
  本村里少有外人搬进来,宋先生的身份、经历又如此特殊。
  对村民们而言,无异于一件大新闻,足够大家茶余饭后聊几天了。
  只有顾喜喜一人被老钱点到,跟着进去。
  老钱特意为宋家夫妇介绍,“这姑娘姓顾,是我们村种地的头一份,大家有什么不懂都要请教她,外面的人都称呼她顾老板。”
  “这院子里各处精巧的小心思,都是由她布置的,品兰居的名字也是她取的。”
  顾喜喜道,“我文墨不佳,不比先生学富五车,只好暂取个名字挂着,等先生与夫人入住后,还是再另外取名吧。”
  宋先生目光落在地面栽植的兰花上,“兰者,清气也。”
  “兰花极好,品兰居也好,不用改了。”
  宋夫人笑道,“栽植的布局也极为雅致,入门不见兰,转弯却豁然开朗。到了屋内,推窗兰草入眼。”
  “若能临窗作画,四季之景,阴晴雨雪各有不同,想来乃雅事一件。”
  宋先生望着夫人,严肃的脸上多了笑意。
  “夫人喜欢就好。”
  “为夫告老后,没想到还能与夫人在这一隅清净地偏安,赏兰花,观桃李。”
  宋夫人想去看看灶房,二人携手出了堂屋,朝旁边走去。
  顾喜喜走在后面,含笑说了句,“成了。”
  老钱一怔,不解地小声询问,“大侄女为啥说成了,他俩刚说那话啥意思。是不是看兰花不够,还要看桃花李子花?”
  “可咱村没人种桃树,要看只能看后山的野桃树了。”
  第301章两个理由
  宋先生和宋夫人还在灶房内。
  听见二人商量以后如何过日子的话,顾喜喜朝老钱摆摆手,示意不必跟进去打扰他们。
  至于老钱对桃花李子花的疑惑。
  顾喜喜笑了笑,低声解释,“他并不是要看真的桃花李花。桃李……也可以说的是花,却又非花。”
  老钱越发迷惑,“是花又非花?这究竟……”
  顾喜喜道,“您看这院中兰花是我所种,而桃李则是宋先生要亲手栽培的花,也就是咱们村塾里的那些孩子。”
  “所谓桃李满天下,就是说教书先生培养的学生很多,优秀者遍布天下。”
  老钱恍然,“我倒是听过这句,只是不知是如此解读。”
  他继而欢喜道,“既然宋先生说要培养咱们村的孩子,看样子是真的决定留下了。”
  等了一会儿,宋家夫妇从灶房出来。
  宋夫人客气地打了声招呼,说要回房整理,就先进去了。
  老钱、顾喜喜见状,也就向宋先生告辞。
  宋先生却道,“难得有此美兰,就怕我日后养护不好辜负了。”
  “顾老板可否稍留片刻,跟我说说照料兰花有何要领?”
  老钱何等精明人,见此便知宋先生要留顾喜喜一人说话。
  他笑道,“果园还有一堆农活,我就先走了。”
  “喜喜,你最会种东西,给宋先生、宋夫人教教。”
  顾喜喜笑着应了,“钱叔慢走。”
  老钱离开后,顾喜喜拿出一张单子递给宋先生,“您院子里栽植的几种兰花都是比较好养的,肥料我配好了,就放在灶房西边角落。”
  “平时浇水、施肥的时机,我也都写在上面了。”
  “再有别的不妥,村塾有个学生张明磊,您只需叫他带话,我便上门来为这些兰花看诊。”
  宋先生接过纸张看了眼,说,“早就准备好了,为何刚才不拿出来。”
  顾喜喜笑道,“猜测先生有话跟我说,所以……”
  宋先生意味不明地轻哼一声,说,“我既然从县学告老,就是想过几年清闲日子。”
  “我来你们村起初并非自愿,以你这般聪明,该知道前因。”
  顾喜喜颔首,“人情难却。”
  宋先生依旧垂眸看着地上的兰花,让顾喜喜看不透他此刻的情绪。
  “刘屹曾是我的学生。”
  顾喜喜虽然对这名字很陌生,但还是反应过来,“刘夫子?”
  她原以为刘夫子连姓氏都是假的,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宋先生不置可否,继续说,“他年幼时也是跟着我开蒙,那时我尚未娶妻还算年轻,三次进士不中,便自认了没有那扶摇直上的命。”
  “我决定以举人之身,教书育人,先在自己家办了私塾,刘屹就是那时来的。”
  “他又那般优秀,去京城考进士科,却再也没了音讯。”
  “前两年,我还曾去信向其他外地做官的学生打听,却无人知晓刘屹此人。”
  “可年节前,他突然到我家找我。”
  宋先生笑了笑,“当然,太久未曾相见,我已经认不出他了。好在他说这些年过得还好,总算要赴京做官去了。”
  “他跟我提起顾老板,说有顾老板在,我到花池渡村一定会受到最高礼遇。”
  “今日所见,倒是印证了他所言。”
  顾喜喜道,“所以,您拒绝不了他的请求,同意来村塾任教?”
  宋先生总算抬眼看了顾喜喜,“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
  “还有这个。”他从袖中抽出一封信给顾喜喜。
  顾喜喜疑惑地看了宋先生一眼,展开看信。
  这是一封邀请信,邀请宋先生到青田县花池渡村担任教书先生。
  用语谦逊,言辞恳切,有三顾茅庐之意,礼贤下士之风。
  字迹顾喜喜认识,是慕南钊写的。
  只是信中的慕南钊让她感觉到很陌生。
  他竟然会为了帮村里请先生如此的放低身段?
  宋先生道,“这便是我第二个不能拒绝的理由。”
  “短短一封邀请,写的如此行云流水,辞藻精妙。笔书更是一绝,可做字帖。不愧是能连中三元之奇才。”
  “就冲这封信,老夫也会毫不犹豫答应他。”
  顾喜喜微微垂首道,“先生惜才。”
  她心下暗暗打鼓,宋先生收到慕南钊的信,会不会也知道了慕南钊就是村塾的陈先生?
  若如此,她与慕南钊的关系……
  宋先生侧目道,“这封信还附了五百两银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