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虽然是问话,但可怜的匪首根本没有回答的机会。
  他一声惨叫,手腕鲜血淋漓……
  第222章不耽误丰收
  等到叫声平息,霍江走过来看了一眼,说,“只废了两只手,就给他一个痛快,没想到你还挺仁慈。”
  慕南钊将长剑抛给旁边的士兵,修长好看的手指未曾沾上半点血迹。
  “因为有人告诉我,只取自己所需,没必要为多余的事费力气。”
  “此人做了什么恶,那便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可。”
  霍江挥手,命人把尸首解下来,边笑道,“你说的这个有人,是顾老板吧,像是她的行事做派。”
  “你放心,此人的首级将会挂在青田县城外示众,余党从重论处。另外各府、县城衙门也会贴出告示,详细写明匪徒欲打劫花池渡村才有此下场。”
  “这样一来,有人再想动顾老板的村子,也得掂量掂量。”
  慕南钊并没打算承这个人情,淡淡睨目道,“早该这么做了。”
  “仗还没打起来,自家后院先乱了,堂堂西北王颜面何在?”
  霍江咬牙,“姓霍的,我这次可是帮了你的忙,你说句好话会死啊!”
  “帮我?”慕南钊看向霍江,像是听到多么好笑的事。
  “顾喜喜是你眼巴巴请了去,为你西北军掌舵粮仓之人,她若出了岔子,损失最大的可是你西北军。”
  “可人家今日全靠自保,贼匪也是全村自己擒的,说来是替你省了事。”
  “至于后续,不过是亡羊补牢,我若是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提。”
  说罢,他最后给了霍江一个嘲讽的眼神,迈步离开。
  霍江气的吹胡子瞪眼,却又苦于无从反驳。
  他粗喘着来回踱了几步,只能向天空撒气大吼,“毒舌!混蛋!讨人厌!!”
  花池渡村。
  村民们凭自己的本事打退贼匪,初战告捷,每个人皆情绪高涨,倒是一扫之前村里低迷紧绷的氛围。
  晚饭时间,顾喜喜家收到了许多好吃的。
  有钱大婶蒸的茭瓜鸡蛋包子,秦大嫂炸的糖油饼,周大嫂新出缸的腌菜。
  还有村里其他人送的红枣窝头、晾凉的小豆汤、手擀面、椒叶烙饼……
  都说是给顾喜喜压惊的,张婶一个个根本婉拒不过来。
  个别人因为之前公开质疑过顾喜喜,还说过顾喜喜的坏话,进门时就有些扭捏不安,张婶还没张口,对方就把吃的往窗台上一放,转身就跑。
  堂屋的炕桌、方桌都摆满了。
  张婶无奈,“一下子送这么多,可怎么吃得了啊。”
  安庆和笑呵呵地一一看过去,那骄傲的表情,仿佛这些吃食都是送给他的。
  “能吃了,能吃了,咱家人多嘛。”
  “喜喜这么好的人,招大家喜欢这太正常了。”
  何景兰噗地失笑,“招人喜欢?正常?你比我来得早,该不会不知道过去村里人是怎么传言她的?”
  安庆和仿佛没听见,依旧满面笑容,“哎,这个是什么呀,我没吃过。还有这个,这个,借喜喜的光,今日我都能尝尝鲜!”
  何景兰无语地看向顾喜喜,“你说他这症状,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
  顾喜喜果断用一个红枣窝头堵住了何景兰的小嘴。
  “你今日辛苦,不是刚才就喊饿了吗,多吃点。”
  要说何景兰今日也是出了大力的。
  上午平息了匪乱,顾喜喜敲开自家大门,就看见何景兰在院子当中严阵以待。
  家里的菜刀、柴刀、火钳子、斧子等等,都被她翻出来,摆在地上。
  理由是,若坏人闯入,武器多一些用起来方便。
  当时,顾喜喜闭眼叹息,“我说……”
  “保护你的人不都在吗,你只要看着家里其他人都别出去乱跑就行。”
  何景兰有理有据道,“那怎么行,万一来了很多人同时强闯,我的护卫顾此失彼,应接不暇,总有我出手的机会。”
  “况且我答应了你,孟大娘子,张婶,石头晴儿,一个都不能有闪失。”
  藏在院墙外的何家影卫无语凝噎。
  主子这样明晃晃质疑他们的专业,心痛!心塞!
  再回到晚饭桌上。
  一只毛茸茸的小爪爪从炕桌下伸出,努力地去勾边上一盘小河虾。
  晴儿第一个发现,偷眼看看大人们,悄悄摸了只小河虾藏在手心里,放到桌子下面。
  石头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继续埋头苦吃。
  倒是孟大娘子发现了,“晴儿,你不吃饭,手放在桌子下面作甚?”
  几个大人好奇地弯腰看去。
  正瞧见小花趴在那嚼的嘎嘣脆,半眯着眼一本享受。
  小河虾是山上泉水里长的,干净清甜,肉却不多。
  只需用清油小火慢慢焙的外酥里嫩,出锅拌上盐和调料粉,就成了一道类似小零食样的菜肴。
  何景兰笑道,“咱们光顾着自己吃,没人管小花也嘴馋了,还是晴儿好,为小花伸张正义。”
  正说着,尝到甜头的小花从桌底钻出来,边察言观色,边试探着一点点将猫爪伸上饭桌。
  张婶好气又好笑,轻轻拍了下花猫,“坏蛋,没人收拾你,你胆子越发大了,敢直接到盘子里抓菜!”
  骂归骂,张婶还是夹了虾,专门抖掉调料才喂给小花。
  因为顾喜喜早说过,猫不能吃太咸,毛皮会变的不漂亮,对身体也不好。、
  之后两天,花池渡村各家陆续收完了麦子。
  顾喜喜家虽然田地最多,麦子产量也最大,但她有几名雇工同时收割。
  到了学堂收麦假的最后一日,陈大富等人已经将麦穗摊开来,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了。
  新麦即将入仓,顾喜喜在家整理粮仓,除了老郎中,全家齐动手。
  直到日头西斜,外面没那么热了,顾喜喜才准备出门。
  村里有晾晒场。
  土地庙内的大院子算一处,土地庙外不远,早年间还辟出一大块平坦的空地。
  谁家的粮食在家院子、门前都晾不下,就可拿到这两处地方来。
  顾喜喜赶到时,陈大富等人还拿着铁锹,奋力的扬起麦穗。
  骡子来福拉着家里那辆板车,负责将麦子一趟趟运过来。
  场边聚集了好些村民,有些是同样来晒麦子的。
  众人再看见顾喜喜,眼神已经从不屑、不信、嫉妒,转变成了单纯地羡慕。
  第223章各自回归
  这么大,这么饱满的麦穗,前所未见,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也难怪其他姓顾的犯红眼病。
  不过大家心里越来越清楚,像顾大爷那样暗地里使绊子,或者像顾二爷那样偷肥料,最终都是行不通的。
  也许所谓的秘方,真的只能在顾喜喜手里发挥效用。
  傍晚回家时,顾喜喜远远看见顾二爷在路那头闪了一下,明显是躲着她走。
  顾喜喜对此全然不在意。
  既然无法和平共处,让对方怕她一些,倒也没什么坏处。
  麦子晒足三天,脱粒归仓。
  顾喜喜家的所有雇工聚在一起给麦子称重。
  平均亩产一千斤!!
  这个数目,别说围观的村民了,就连全程参与的雇工们都瞠目结舌。
  本地冬小麦的收成,常见的是亩产五六百斤。
  顾喜喜第一年接手,所获麦子就比寻常翻了一番。
  怎能不让人大受震撼?
  众人瞩目下,顾喜喜倒表现的寻常。
  她还真不是故意扮成熟,装的不在意,而是这产量对她而言实在太平常了。
  并没有什么跨越式、值得庆祝的地方。
  最后,顾喜喜细分到每亩地的收成,按约定的比例,给每位雇工相应分成。
  她自己并不动手,而是让雇工们自己称重,自己打包。
  陈大富专门借了亲戚家的板车来。
  他满面红光,喜气洋洋,“跟着东家,可比我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值得多了!”
  有年轻雇工笑道,“那你家里的田,总不能空着吧。”
  陈大富笑道,“我爹现在还能干的动,我让他们随便种些作物就行了。”
  另一名雇工说,“我到这边做工,我那些亲戚,还有我老婆娘家的亲戚一个一个阴阳怪气,说我没出息,自家的地不好好种,跑去给别人干活。”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如今咱东家名声在外,前天还有人求着我,想让他家小子跟我来这边,一起干。”
  陈大富冷哼道,“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家那点儿田地,年景好了,顶多能混个温饱。要是年景不好,全家只能喝稀的,饿不死就行。”
  大家一边装麦子,一边聊的热火朝天。
  顾喜喜心想,这批粮食到手,等外面的局势彻底平息,西北军后续的酬金到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