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霍家三代武将守护西北几十年,这霍字旗可是过去从未出现的。”
尽管是在屋子里说话,老钱还是谨慎地压低了声音。
“所以坊间有不少人猜测,霍大将军是不是要带着西北军反了?”
顾喜喜虽然心中早已有数,但还是摆出惊讶的样子。
“若果真如此,岂不是天下大乱?”
老钱叹息,“就是说啊,大侄女,你一向比常人看的更远,这事你怎么看?”
顾喜喜反问,“若坊间揣测为真,钱叔,您比我看着这片土地的时日更长,见识的人和事更多,您对霍将军此举,如何作想?”
此言一出,屋内所有人都看向顾喜喜。
这个问题哪怕只是问出来,都是对现在朝廷的大逆不道。
但凡老钱的回答中出现同情,或者欣赏的意味,哪怕只有一点点,都算支持谋逆、诛九族的大罪!
老钱也神色复杂地望着顾喜喜,迟迟没有开口。
门帘掀开,石头捧着一碗梅子蜜茶进来,身后跟着晴儿小尾巴。
他俩并没察觉到屋内不同寻常的气氛。
石头笑呵呵说,“我俩在灶房一人喝了半碗,忍住了给大家留些。”
“喜喜姐不让我们去井边,我看水缸里的水也算清凉,就舀了些水,将罐子泡在洗菜盆里,免得放温乎了不好喝。”
石头说着话,走到老钱面前,双手递上汤碗。
“村长爷爷,这是我喜喜姐独家秘制的甜汤,可清凉可好喝了。”
“你快喝点,去去身上的热气。”
老钱看着小孩子殷切的眼神,笑着接下了碗,“多谢。”
他连喝了两大口,眉目猛然一展,“嗯,好喝!过瘾!”
晴儿天真道,“要是可以不吃饭,只喝甜汤就好了。”
不得不说孩子们回来的正好,众人都笑了,气氛也松弛下来。
安庆和觉得自己在场,钱村长跟喜喜说话可能有顾虑,便借口带两个孩子去院子里玩。
正当大家以为老钱不会再回答顾喜喜的问题时。
他忽然笑着看向顾喜喜,说,“比起两年前,我更不喜欢这两年的西北。”
“我一个平头百姓,自然是谁让我过好日子,我心里就向着谁。”
答案已经够清晰。
顾喜喜并不是有心给老钱挖坑。
她对本地的民生虽有自己的判断,但还是缺乏前后数年内的对比。
而老钱世代的本地人,是村长,也是对周边民生了解最多的人。
顾喜喜就是想听听,如老钱这样的本地百姓究竟怎么想的。
还好,老钱犹豫后选择了信任顾喜喜。
顾喜喜肃色道,“我与钱叔所想一致。”
西北军拨乱反正,有两个最大的优势。
其一,民心向背。
先帝猝然崩,幼帝登基后,一道接一道不顾民生民情的政令便下达地方。
远的地方不说,就是花池渡村所属的青田县,商、农两业明显不似从前繁华。
每年春天,粮价就会涨一涨,但老百姓口袋里的银钱、仓里的粮食却不增反减。
如老钱方才所说,谁顾及民生,百姓就会向着谁。
其二,名不正言不顺。
主少国疑,虽然由太后陪同幼主垂帘听政,但这位太后全然不懂政事。
真正的权力其实掌握在她身后的外戚之家。
年幼的皇帝不过是外公和舅舅们的傀儡罢了。
另外甚至还有传言,先帝毫无征兆骤然崩殂,乃太后与其父兄合谋弑君。
不然怎会一夜之间,先帝的亲信近臣死的死、贬的贬。
此时,顾喜喜倒是对慕南钊他们多了几分信心。
她稳定心神,问,“若有些事无可避免,眼下该考虑的是咱们村子将如何自处,又如何自保?”
老钱点头,“大侄女知我,我来主要还是为了这个。”
顾喜喜道,“钱叔知道,我与西北军的人有往来。”
“以我的了解,大将军治军严明,爱护百姓,有他在,军队再怎么行动至少会保证百姓的安全。”
“除了最初有一些出行的不便之外,其他日常生活,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另外,咱们身在西北境内,只要西北军连胜,外面的人打不进来,咱们就是安全的。”
老钱沉吟道,“有道理,我信你说的。”
朝廷允许地方适当向百姓增加赋税。
但霍大将军从没这么做过。
想到未来村里的日子还是照过,老钱脸上有了些许笑意。
顾喜喜却话锋一转,“但是我们还不能就此高枕无忧。”
第209章我们能保护自己
老钱本来已经放松了,端着碗美滋滋享用果茶。
乍听顾喜喜说还不能高枕无忧,他一怔,赶紧追问:
“为何?不是说没什么事儿,能照常过日子吗?”
顾喜喜笑了笑,说,“咱们自然是照常过日子,但该有的防备不能少。”
“去年村里着火的时候,附近村子一帮闲汉闯进来作乱,钱叔可还记得?”
老钱拧眉,“我记得。”
“你是想说……这次还会有人趁火打劫?”
顾喜喜道,“不排除这个可能。”
“任何时候,只要遇到乱事,民间的治安多少都会出点问题,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闹毛病。”
“更别说咱们面对的是这么大的一场乱子。”
“过去西北有西北军坐镇,鲜少听说贼匪作乱之事,可接下来西北军自有大事要做,凡事就怕百密一疏。”
老钱连连点头,“对,还是你考虑的周全,提前做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顾喜喜又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其实也不用太紧张。”
“只要西北整体稳定,局面就还掌握在西北军手中,那些作乱之人便只敢小打小闹,行些鬼祟之举。”
“我们这些老百姓守着村子,要想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张婶从刚才起心里就慌得很,这会儿已经渐渐安定下来。
“有道理,只要西北军还在,咱们就不用怕,咱们靠自己!”
她已经彻底想通,反正事已至此,再害怕、再担心又有啥用?
何不相信喜喜的,该怎么过日子继续怎么过就是了!
何景兰一直安静的听着,至此才托腮道,“我虽然不是你们村的人,但我在这儿,就是跟大家一体的。”
“咱们共进退,需要我出力的地放,我义不容辞!”
老钱感激道,“不愧是大侄女结交的好友,花池渡村也是你的家!”
几人又商量了该如何给村里布防。
花池渡村有先天地形优势,背靠大山,却只有大槐树那边一条入口。
容易着人盯守,且后山还能提供村民所需的一些食材、药材。
最终决定采取排班轮岗巡逻制。
两人一组,分五组,覆盖全村五个区域。
另外每天分成六个时段,每四个时辰一次换岗。
一旦发生什么,巡逻的人便能及时发现,向全村示警。
之后又分为两种情形。
若来的只是些小偷小摸,闲人坏蛋,那就全村集结,打的他满地找牙。
若来的是贼匪,携带兵刃且人数众多,全村人就尽快躲入后山。
所以各家的存粮、值钱的东西,能藏起来的,都提前藏一藏。
到时候撤退方便呀。
办法有了,老钱感动不已,“果然是要集思广益啊,多亏了你们。”
“孟大娘子、何小姐,你们能为本村如此着想,我这个村长代替全村老小谢过你们二位。”
事不宜迟,老钱立刻站起来就要去做安排。
走到堂屋门外,又想到一件事,提醒顾喜喜道。“暂时不能进城卖东西,还不知到何时解禁。”
“我们几家果园,鸡蛋鸭蛋、药材这些倒是能放的住。”
“可周家种菜的,自家摘了也吃不完,恐怕要烂在地里呀。”
顾喜喜会意,老钱这是一片好心,怕她种果树的事在周家栽了,惹周家人埋怨,闹不好最后连果树都白搭进去。
她微笑说,“钱叔放心,当初弄出这些套种法子供你们自选,我就有应对麻烦的办法。等您开完村民大会,我就找周家两口子说去。”
老钱松了口气,笑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村民大会,老钱并没提及西北军可能要反叛朝廷,只说时局不稳,青田县城封锁,唯恐外人趁火打劫,村里也该早做准备云云。
如同一滴水掉进了沸腾的油锅。
整个村子都炸了锅。
有人恐慌,有人不信,还有人不同意老钱让村民自卫的构想。
老钱本来就不是柔善可欺之人,更何况在这个关头,他还狠狠压着暴躁呢,哪会惯着这些人。
“不想干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