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皇上只觉得脑仁疼,重重一拍桌子喝道:
  “行了,都别吵了!”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皇上咳嗽了几声,疲惫地摆了摆手,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萧长珩:
  “摄政王乃我大梁战神,西北军又是他的嫡系,朕相信他决不会拿西北军的粮草当儿戏!”
  “既然皇弟有把握从景国运来粮草,朕就……”
  他话刚说到一半,突然被通传声打断:
  “皇后娘娘到——”
  萧子睿暗暗松了一口气,刚刚他真是担心赶不及。
  从刚刚摄政王提议要从南方小国运粮时,他就悄悄吩咐心腹去请皇后过来,总算赶上了。
  皇上看着款款而入的皇后,不解地皱眉:
  “朕正在议事,皇后怎么来了?”
  皇后端端正正行了礼,正色道:
  “臣妾已经听说西北军粮晌告急之事,特来为陛下分忧解难。”
  对于她的突然出现,众大臣虽略感意外,但显然并无异议。
  虽说后宫不干政是规矩,但众所周知,这一任大梁皇后不在此限/制之列。
  皆因皇上和皇后是少年夫妻,恩爱有加。
  他当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皇子,自幼还体弱多病,当初没有任何一派势力看好他。
  全是在皇后及其家族的扶持下,他才复杂的朝局中脱颖而出,最终坐上了皇位。
  而这些年皇上仍是缠绵病榻居多,时而对朝政力不从心,皇后心疼他辛苦,起初只是躲在幕后出出主意帮衬一下。
  但自从十年前,皇上染上风寒重病之际,荣王竟借机密谋造/反,被皇后发现了端倪,她当机立断步步为营,一边稳住荣王一边联络家族、安排禁军,布下天罗地网。
  最后在荣王刚刚带人冲进宫想要逼宫之时,一举将反贼尽数拿下,自此皇后威信大立,皇上也发话皇后陈氏乃护国功臣,她有资格参与朝政,不算逾矩。
  此刻皇后突然出现,看样子还有办法解决粮晌的问题,众朝臣立刻来了精神,全在等她的下文。
  皇上也激动道:
  “皇后可是有什么妙计?”
  皇后微微一笑:
  “妙计倒谈不上,只是臣妾有办法买到足够的粮食。”
  “当真?”皇上意外道,“我朝八成粮食都产自两江一带,今年水患严重,两江颗粒无收,之前赈济灾民已经把举国能调用的粮食都调过去了,你当真还能买到粮?”
  历来都是丰年粮食充盈国库,到了灾年便赈济出去,国库还剩多少余粮取决于天灾的程度。
  而今年便是国库的粮食都被赈灾掏空的一年,不仅如此,民间的粮食也都被收得差不多了,所以皇上和户部才这么头疼。
  皇后点头道:
  “臣妾所说千真万确,其实道理很简单,虽说全国各地商户的粮都被征购去赈灾了,但卖给国库的价钱仅跟普通时期的市价持平,而囤积在自己手里,私下却能转卖高价。”
  “因此有许多商户是不愿意卖粮给朝廷的,往往只稍微意思地拿出一些了事,其实大头仍留在自家粮仓里。”
  皇上思考着她的话,眉头又拧了起来:
  “这些民间的商户,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前既然已经大范围征买过粮食,怕是现在各个都要说库里已经空了,将要核实也不现实。”
  “这正是臣妾要说的。”皇后微微一笑,“臣妾外祖早年对渠州一富户有恩,这些年素有往来,那富户如今家业颇大,在两江一带很有些脸面。”
  “若有他从中牵线,宁能让那些商户愿意把库里粮食出售给国库。”
  众人听到这里,已经开始议论纷纷,都觉得可行。
  皇上也频频点头。
  渠州位置便在两江一带,若能从这里买到足够的粮食,比起国部小国到大西北的路途,那可缩短了足有三分之二。
  “只不过……”皇后却突然顿了顿,话锋一转,“今年粮食欠收,市面的米粮价格已经是平时的十倍,若还按之前收购的价格来手商户手里买粮,怕是就算有合适的人选从中斡旋,也做不到啊。”
  她这样一说,众人又沉默了下来。
  皇上迟疑道:
  “那皇后以为,该出什么价格从商户手中买粮?”
  皇后沉吟片刻道:
  “趁天灾炒作粮食价格本就不该,肯定不能真的给出十倍的高价。”
  “但既然打着朝庭的名号收购粮食,若要用强硬手段也怕会失了民心,所以臣妾以为,只要按市面平时三倍的粮食价格收购就好。”
  “此事迫在眉捷,若陛下同意,臣妾便立刻联系那位故人,定能在半月内集齐西北军半年的粮草。”
  她这番话说出来,皇上先是点了点头,但面上却丝毫不轻松。
  “皇后说得在理,若真的商户手上还有余粮,值此非常时期花三倍的价钱购粮倒也合理。”
  “只不过……国库空虚,上哪去筹那么多银子征粮呢?”
  皇后跟太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微出笑容:
  “陛下,臣妾愿捐出一千两,并将吃穿用度缩减至一半,用作征粮款项。”
  她话音落下,萧子睿也立刻说道:
  “儿臣身为太子,当为国家社稷尽心尽力,儿臣愿捐出一万两,用以征粮!”
  皇上大为赞许:
  “皇后和太子心系社稷,当为我大梁楷模!”
  说完,他炯炯目光就转向了众大臣。
  众大臣低着头,微微有些冒汗。
  这怎么就突然演变成要捐钱买军粮了?而且如果只是意思意思也就罢了,但太子一下子捐了万两,做臣子的就算不捐那么多,那也不好差太多啊。
  这岂不是要让他们大出血啊?
  皇上见没人吭声,面色又有些沉。
  就在这时,萧子睿突然开口了:
  “皇叔身为摄政王,当为朝臣表率,而且这本就是给皇叔麾下西北军筹集军粮,相信皇叔定不会让父皇失望吧?”
  第121章想薅本王妃的银子?
  皇上一听,目光也立刻落在了萧长珩身上。
  萧长珩淡淡看了太子一眼,沉声道:
  “臣弟以为,跟景国结盟换粮,可节省大笔银钱,如今国库已经到了需要朝臣捐银子的地步,又为何偏要以三倍市价去购粮?”
  皇上面色有些不悦,正要开口,萧长珩又说道:
  “再者,西北军告急的不只是粮草,军晌也已欠发,臣弟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已自掏腰包垫付了十万两白银,账单已送至户部,怕皇兄忧心伤了龙体,之前才未上报此事。”
  “臣弟心知军中不能一日无粮,又另凑了五万两派人去西北各镇民间收粮,却说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再顶半个月,给南下调粮腾出时间。”
  “只是如此一来,如今臣弟手里也没有多余的银子了。”
  皇上愣住,面色和缓下来:
  “原来是这样,长珩多年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没想到此次你又不声不响做了这么多,朕心甚慰啊!”
  萧子睿刚刚还为大气捐了一万两洋洋自得,想要拿这事逼摄政王出钱。
  没想到反倒让他在皇上面前大刷了一波功勋,心里气得要命,还不能表现出来,差点憋得吐血。
  兵部尚书开口道:
  “陛下,既然摄政王已自垫银钱,给军粮又争取了十五日的时间,想来王爷去南部景国调粮之策定是有把握。”
  “算起来这时间上虽紧张,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啊,臣支持摄政王的方案,请陛下恩准!”
  他这一带头,立刻又有几个大臣出声赞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皇上陷入了迟疑中。
  萧子睿脸色黑得能滴墨,高声道:
  “父皇!景国山高路远,变数太多,一旦失手岂不是陷西北军于绝地?”
  “儿臣购粮之计才是万全的把握,请父皇三思!”
  皇后却微微凝眉片刻,说道:
  “本宫刚刚才到,你们说摄政王已有方案,这又是怎么回事?”
  她面带深意地看了一眼萧子睿:
  “若是摄政王的方案确实可行,能够节省银钱,倒也不必再争。”
  萧子睿深吸一口气,把萧长珩的计划说了一遍,末了他还是没压住几分讽意:
  “皇叔竟觉得从南部国境之外,往西北边境调粮,是良策吗?”
  皇后静静地听完,终于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她眼底忽地闪过一丝精光,笑道:
  “其实此事也可以让他去一试。”
  本就摇摆不定的皇上听她这么说,立刻来了精神:
  “哦?皇后也觉得摄政王的方案可行吗?”
  皇后微微一笑:
  “臣妾只是以为,此事虽听起来离谱,但摄政王和王妃既然认为做得到,只要他二人肯立下军令状,证明他们对此事有万全的把握,不就可以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