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吃了早饭之后,她撇下陆江年,上了元心慧的马车。
  元心慧看到他们,就想起早膳时候的那一幕,小夫妻太过恩爱了,她吃不消。
  想起高贵惊艳的侄女婿,拿着勺子伺候侄女喝粥的情形,她真是牙酸。
  恩爱夫妻她也见过,自家二哥元山和二嫂感情不错,可是她哪里见过二哥喂二嫂?
  更别说,侄女婿的身份,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又长了一张冷漠出尘的脸,这种举动,真是太过违和了。
  透过撩起的车帘,她还能看到侄女婿盯着婉如的眼神,炙热、不舍。
  这,怎么这般痴缠?
  侄女婿这种高高在上,宛若谪仙的人物,居然如此儿女情长?
  “娘子,我们的马车在前面。”
  陆江年眼神微眯,显然不高兴她撇下他的行为。
  察觉到侄女婿的不快,元心慧心中忐忑,这个男人虽然年轻,可是气势真是凌厉,只是一个眼神,就能让人小腿发软。
  “婉如,你这是……”
  元心慧试探地问了几个字,元婉如已经笑着看向陆江年:“马上就要到家了,我好多事都不知道,想趁这个机会找小姑了解情况。”
  “夫君,你自己骑马吧。”
  陆江年何尝不知道她的小心思,定是昨夜的热情,吓到了她。
  他眼角溢出笑意:“也好。”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人已经在他手中了,她能逃到哪里去呢。
  元婉如总觉得,他这句话,明显不怀好意。
  放下车帘,终于看不到陆江年了,元心慧才长舒了一口气。
  侄女婿长得俊俏,可瞧着,就是无端让人心里发虚。
  也不知道,婉如怎么会找上这么一位夫君。
  说起这个,她才想起来,并未听家里人说过,婉如成亲了呢,这位夫君是哪里冒出来的。
  听到元心慧的疑问,元婉如只说陆江年是忠勇侯世子,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成亲了,因为太过仓促了,汪敏只来得及写信告诉元家人她成亲了。
  元心慧许久没和家里联系,大概是消息不通,所以才不知道这件事情。
  她心里有些失落,大哥唯一的孩子嫁人了,元家没有一个人参加了她的婚礼。
  也许,在婉如心里,他们并没有多重要。
  “婉如,大哥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当年忠勇侯府的人说要接你到府上照顾,家里的人也是舍不得你的。”
  “但是,你自小就在京城长大,我们元家祖上不过是耕田的农户而已,我们如何敢耽误你呢?”
  “不管你信不信,元家的人,从来都只是盼着你好而已。”
  元婉如低下了头,沉默良久。
  元家人,对于她来说,其实有些遥远。
  这一次回来,她也不是为了修补亲情,所为的,不过是占了原主的身子,替她尽女儿的责任。
  另外,送原主的魂,到她的父母身边,求一个心安。
  记忆中,元家人的确没有对原主提出过任何要求,便是那每年送回来的银子,一开始元家也不肯要了。
  是原主写信劝他们,说这是元川留下来的旧例,元家人若不收下,她于心难安,觉得对不起爹爹,元家人这才没推辞。
  “小姑,我明白的。”
  至于明白什么,她们都没有再谈下去。
  很快,古槐镇到了。
  元家世代居住在古槐镇的木亭村,村庄离镇上不远。
  木亭村大部分人家都是姓元,村里也没有出过多么厉害的人物,最厉害的就是元婉如的亲爹元川了。
  这么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进到村里,一下就引起了轰动。
  得益于元心慧的指引,他们顺利找到了元家。
  元家盖了近十间木房,在村里十分显眼。
  送信的人比他们走得快些,前几日带来了口信。
  马车停下来的时候,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站在门口,翘首以盼,脸上激动又情怯。
  “是婉如回来了吗?”
  第147章 不如以身相许吧
  元婉如没有动。
  “小姑,你先去吧,我等夫君接我。”
  她不是原主,心里很难融入进去,别人眼泪汪汪的时候,她无动于衷的话,真的很怪。
  不如让元心慧去打头阵,和元家人哭一场,她再出现吧。
  元心慧已经迫不及待下了马车,朝老夫妻冲了过去:“阿爹,阿娘……”
  不多久,外头果然哭了起来。
  陆江年撩开车帘,目光柔和看着她:“别怕,有我。”
  近乡情怯,陆江年大概体会到了她的心情,牵着她的手,用力攥紧,试图告诉她,他一直在她身边。
  虽然他所想的,和她所想的不一样,但是她心里依旧忍不住感动。
  这个男人,靠谱的时候,还真是贴心。
  元家祖父母应该是听元心慧说起来她,已经在儿子的搀扶下,直奔他们而来。
  元婉如放松身体,迎了上去:“婉如见过祖父,祖母。”
  元家的人,个个都激动不已,眼睛红红的,有些想哭。
  祖母林氏一脸慈爱看着她,拉着她的手,眼泪不停落下:“好孩子,祖母真的想你,你怎么也不回来看看啊。”
  元婉如真怕林氏抱着她,痛哭流涕,她还在想着该怎么转移话题的时候,陆江年已经站了出来:“孙婿江年拜见祖父,祖母。”
  孙婿?
  元家人这才反应过来了,元婉如已经嫁给了忠勇侯世子陆江年了。
  玉冠乌发,玄色织金卷草纹锦袍,皮相生得极好,五官出挑,神情自若的眉眼中,透露出淡淡的冷意,只是看着,就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忠勇侯世子,听起来比县令还要大。
  元家人世代贫寒,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里正,如今对上陆江年这通身气派,就有些手足无措了。
  年约三十岁的灰色布衣汉子,就是元山,生怕失了礼数,给元婉如丢人,忙出来招呼陆江年:“世子……,您请。”
  陆江年客气地说:“二叔唤我江年就行,都是自家人,二叔可别见外。”
  元山咽了咽唾沫,艰难地笑了出来:“对,您说得对,您请进。”
  姿态摆得更低了。
  于是,原本该是十分火热,真情流露的认亲场面,硬生生就被陆江年的威压浇灭了。
  元婉如心知,这家伙就是故意的。
  他丝毫都没有收敛自己的威势,沉如深渊的双眸,高贵疏离的冷漠,不见半点柔和之意,这副面孔,是把他从三品官员的架子,端得足足的。
  别说是平头百姓,就是京城中不少官吏见到他,也要发怵。
  -
  元家并不宽敞的堂屋中,坐满了人。
  陆江年大马金刀坐在元婉如的身边,旁若无人,喝着手中的茶,一举一动说不出的斯文优雅,无一不彰显着,他的教养和礼仪。
  元家人生怕他们的举动暴露出浅薄粗鄙,竟然是连水都不敢喝一口,局促不安。
  对比之下,陆江年就像是家里的主人,而原本的主家,反倒像是客人了。
  元婉如只是不想和元家人上演两眼泪汪汪的戏码,也不想欺负他们。
  她笑着打破了屋里诡异的安静:“自从接到了二叔的来信,我便收拾东西赶回来了,婆母说我难得回来一趟,匆忙之中来不及准备太多东西,只是备了薄礼给诸位,还请大家不要介意。”
  说着,便让庞嬷嬷把带来的东西分给大家。
  汪敏对元婉如这般好,备的礼物又怎么会真的是薄礼呢。
  更何况,路上元婉如特意添置了不少东西,原本就有些拥挤的堂屋,不一会就摆满了各种礼物。
  元家祖父元成中是个老实的庄稼汉,看到堆积如小山的礼物,他连连拒绝:“可不兴这些,太多了,我们不能收。”
  “孩子,你难得回来一趟,我们看见你好好的,就高兴了,这些东西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
  元婉如真心实意地说:“这是我婆母的心意,你们不收,我回去也不好交代。”
  “我既然已经大老远带来了,总不能再带回去吧,祖父祖母,你们就收下吧。”
  林氏迟疑地说:“可是,太贵重了,我们回不起。”
  余下的话,她没说,她怕陆家觉得元家占了便宜,因此不喜元婉如。
  但凡出嫁女贴补娘家的,婆家人多少都会有微词,她可不想贪图这些东西,为自家孙女招祸。
  陆江年板着脸,严肃地说:“陆家送出去的东西,绝不会收回去的。”
  “你们不收,是看不起我们陆家吗?”
  此话一出,元家人不敢吭声了。
  官老爷发话了,他们哪里敢有半点意见。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何况是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更是最怕官府了。
  元山小心翼翼地说:“那,就收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