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有人说:“墨王武功更高,身手更好,应该由他领兵,这样才能大获全胜。”
  双方人马各有私心,争执不休之下,看的太后无比失望。
  皇帝昏迷不醒,这个时候盛唐储君的人选还没定,这些人着急了。
  巴不得将对方拥护的人推出去,如此,留下的那个人继位的可能就更大了。
  “够了!”太后不愿意听。
  她怒拍桌案,猛的起身。
  视线一一扫过争执的面红耳赤的大臣们,太后声音冷硬:
  “尔等争论不休,别以为哀家不知道你们打的是什么注意!”
  “哀家告诉你们,皇帝还在呢,谁若是有二心,拉出去立马斩了!”
  “太后娘娘息怒。”
  太后生气了,要是气坏了身子,盛唐可真就群龙无首了。
  一旦皇帝还没立下储君人选便撒手西归了,倘若太后也不在了,靖王跟墨王两个人定会争的头破血流。
  那样就真的要亡国了!
  “太后娘娘务必要保重凤体啊。”杨正乙劝。
  他不是墨王派也不是靖王派。
  他只拥护盛唐的国主。
  等谁真的坐上了龙椅,他自然会尽全力辅佐。
  “大学士,你跟张大人以及丁大人留下,其他人,都给哀家去殿外等着。”
  太后怒火未消。
  皇帝昏迷,若他醒了,看到这一幕,该有多失望啊。
  这些年他们致力于盛唐的江山社稷,可到头来真有事情发生时。
  自己人的态度真的让人心寒。
  “是。”
  太后发话,无人不敢不从。
  只是临走前,不知哪个大人说了一句还有周迟。
  这不禁给了靖王墨王党当头一棒,也提醒了张傲丁夏等人。
  “哀家赎你们无罪,当前盛唐状况,什么法子最直接管用。”
  殿内只剩下四个人。
  就连冯公公都去殿外守着了。
  太后开门见山,眼神深邃:“皇帝还在,哀家不允许旁人惦记他的江山。”
  “本朝最忌讳手足相残,内不和,外忧如何定。”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但同样的,盛唐一日没定下储君的人选,上到朝臣,下到黎民百姓,心里也不会安生的。
  要是想让盛唐一致对外,储君的人选也得尽快定下。
  这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皇帝并没有下任何圣旨说墨王靖王,他究竟更满意哪个。
  “太后娘娘,镇北王殿下再过一些日子就回到南诏了。”
  杨正乙德高望重,他先开口。
  太后点头:“不错。”
  燕南天的速度快。
  沁儿跟着他,也一同走了。
  她心里也担心沁儿。
  “殿下临走前曾说,绝不会殃及盛唐的无辜之人,但小侯爷的死,也需要盛唐给一个交代。”
  杨正乙又说,太后用手捏了捏眉心:
  “大学士的意思哀家懂,可一旦将周迟拉进来,南诏那边定会有不满之音。”
  所以想用周迟平衡靖王跟墨王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可行的。
  “所以娘娘,此事还得由陛下定夺。”
  尽快立储,一旦乾坤定了,就不愁墨王靖王会暗中动手。
  否则,只怕是……
  “周仲英并未说皇帝何时能醒。”太后一顿,立马说。
  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杨正乙也蹙着眉,没了法子。
  张傲跟丁夏对视一眼,小心的开口:
  “娘娘,肃亲王殿下还在京中。”
  “继续。”太后看着张傲。
  “肃亲王在军中的威望同样很高,由他坐镇,朝臣上下,无有不服。”
  张傲又说。
  但是,肃亲王出面仍旧只能缓解危机,无法彻底根除危机,让盛唐走上正常的轨迹。
  “还有一计。”杨正乙又说。
  “大学士只管说。”太后挥手:“哀家赎你无罪。”
  都什么时候了,盛唐最需要人才提议,不管谁说了什么,都罚不得。
  不然岂不是没人敢说话了。
  所以刚刚梁和州跟曹叔夜当众争论,太后才没罚他们。
  “娘娘别忘了,近日来,长安城中总有传闻,说反王的人时常出入,在京中掀动民心。”
  杨正乙的意思是。
  用反王再去制衡靖王跟墨王。
  一旦他们两个谁有不轨之心,都可用反王再去压他。
  同样的,这还是一个隐患,所以要不要这么做,还得由太后拿主意。
  “让哀家想想。”太后犹豫,自然不可能立马就给出决断。
  “太后娘娘,不好了,边境传来消息。”
  正想着,又有禁军进殿报信。
  跪在地上:
  “盛唐淮水边境,倭国人马蠢蠢欲动,倭国国主声称东海王起兵谋反影响到了倭国境内安宁。”
  “倭国兵马打着此号,发兵十万,朝着淮水东海边境而来。”
  禁军说的匆忙,太后跟杨正乙等大臣听的心凉。
  东海王谋反,倭国果真也跟着响应了。
  看样子,他们之间一直都有来往,只等着有朝一日一起起事,攻击盛唐!
  第776章反王的心愿
  “娘娘,不能再拖了。”
  东海王谋反,倭国也跟着起势。
  虽说南诏那边大家都觉得对方不会起兵,但南诏皇子王爷之间们的争执也会开始。
  燕南天回国后也会自顾不暇,根本抽不出手帮他们。
  所以,得尽快下决定了,否则就真的晚了。
  “要是风陵渡战役能暂时休战,或许东海王跟倭国就不会那么嚣张。”
  丁夏思索着说。
  太后知道他肯定不会平白无故的这么说:“你的意思是。”
  是要主动联系反王。
  但是反王会同意么。
  他不趁机狠狠的进攻就不错了。
  “娘娘,其实臣一直觉得反王的态度很模糊。”
  丁夏又说。
  他看着太后:“这些年反王一直都待在自己的地盘,从不主动发起进攻。”
  “十几万的兵马,反王肯定不会现在刚刚筹到,那么他为何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呢。”
  这不是很让人想不通么。
  毕竟当时燕南天跟燕景都还在。
  要说反王一直以来没动手都是因为要蛰伏,那他挑选动手的时机对他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丁大人说的不错。”丁夏的话说到了杨正乙心坎上。
  他说:“其实老臣也一直很奇怪,与其说风陵渡一战是反王挑起来的。”
  “倒不妨说,反王或许也是被动出兵。”
  反王那个人性子火爆,都忍了那么多年了,又何须再多等一段时间。
  所以,风陵渡一战到底是不是他挑起来的,还不好说啊。
  “你们的意思是。”太后一震。
  盛唐有内奸。
  挑起风陵渡一战的不是反王,而是内奸。
  只是内奸没想到这件事会闹的那么大,还将反王给搅和进来了。
  “太后娘娘,大概半个多月前,陛下跟小侯爷出宫。”
  张傲想起一件事:“臣也是刚好陪同,正是那次,在长安城的一个摊贩前,遇到了反王。”
  “当时反王对陛下说,陛下总是冤枉他,如今一想,臣也觉得会不会是风陵渡一战有隐情。”
  “哀家知道了。”太后点头。
  这件事得她让人去查,查的清楚了,再决定要不要联系反王。
  毕竟反王也是一个定时炸弹。
  “宣肃亲王进宫见哀家。”
  倭国东海王攻打盛唐,非肃亲王亲自出马不可,否则没人能压过对方的气场。
  要是压不过,盛唐的百姓们可就慌了。
  “是。”太后宣了肃亲王进宫,张傲等人退到了外边等着。
  没一会,肃亲王来了,殿内灯火通明,大臣们一直等到子时,还未曾离开。
  眨眼间,夜深了。
  倭国响应东海王的事更是让人心有不安,这一晚,除了等在太和殿的大臣们。
  长安城内的其他人,也根本就无心休息。
  城北梨木巷。
  巷子深长,夜晚降临时,巷子中只有少许人出入,身影穿梭进巷子里,与黑色融为一体。
  梨木巷偏远,按理说应该是穷人最喜欢呆的地方。
  但早些年有人说这里闹鬼,原本住在这里的人家也经历了几次事吓的魂飞魄散,搬走了。
  只剩下两家头硬的一直留在这里。
  “王爷,倭国果真跟东海王响应谋反了!”
  刚刚匆匆走进深处的一抹黑衣身影推开了院门。
  巷子常年处于阴暗之中,天黑,这里跟人间格格不入,像是阴曹地府一般。
  反王最喜欢这样的地方,便将此处化作了根据地。
  “是么,那本王的父皇是如何安排的。”反王阴沉着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