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宋苒苒的英语口语,比起现在的同学要好上一大截。
录音机跟英语磁带拿出来,既能收获全班人的好感,又能解释自己的英语为什么会这么好。
宋苒苒的话刚说完,讲台下面就响起一片掌声。
“那就是录音机跟英语磁带啊,那么贵重的东西拿出来,也不怕被人碰坏了?”
“上次我去百货大楼看到过,价格太贵了,光一台录音机就要我爸半年多的工资,一张英语磁带就要十块钱。”
“军人的家属觉悟就是高,那么贵重的物件也舍得分享出来。”
“太好了,有了英语磁带跟收音机,我们也能及时的纠正口音。”
宋苒苒下来后,再没有人上去跟她竞争学习委员。
她成了全班唯一一个全票通过的人。
录音机跟英语磁带对英语专业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我们班的宋苒苒同学,高考分数是全校第一,她的英语成绩是满分,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询问她。”
吕国安等掌声听来后补充道。
这位宋同学都考试的试卷他也有幸看过,除了作文被扣掉两分,其他成绩都是满分。
她可能不止是燕京大学的第一名,还是华国第一名。
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太少了,还有很多同学都没有买到复习资料。
满分的同学很少,几科都是满分的都是凤毛麟角。
在座的同学听到吕国安的话,都转头看向宋苒苒。
这次的掌声比之前更加热烈。
人人都有慕强的心态,对于比自己强的人,会有天然的敬畏之心。
这一届的大学生,因为耽误了太多年,班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
这里面有下乡的知青,有机关职员,有转业的军人,有工厂的工人,也有医院的护士等。
他们之所以能考上燕京大学,都是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在工作、下地之余,还会看书提升自己。
毕竟天才是极少数的,脑海中的知识,都是日积月累看书的成果。
之前大部分人都只是因为宋苒苒大方才给她投票。
现在吕国安说到宋苒苒的成绩。
大家对于宋苒苒能当这个学习委员,都心服口服。
等所有班干部都定好,吕国安将所有班干部的名字,都记在了本子上。
这份名单还要上交到系里。
随后吕国安开始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历史渊源和文化氛围。
吕国安还特别强调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提醒学生们要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友爱同学。
在讲话的过程中,吕国安不时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询问他们是否有任何问题。
吕国安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感受到他的关心和关注。
最后,吕国安又强调了学校的纪律和安全问题。
他提醒学生们要注意个人财物安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
他的话语严肃而有力,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年代在大学期间,是坚决不能谈恋爱跟结婚的。
要是被校领导发现,只谈恋爱校领导会找当事人谈话,擅自结婚就会被退学。
不过头两届的都是年龄大学生,偷偷的谈不被其他发现,毕业后再结婚也不会有问题。
班会结束后,吕国安叫了几位男学生去领课本。
等书都发完,也就差不多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宋同学,等等我!”
英语专业一共才五十五个人,汪丽娜跟宋苒苒是一个班级。
今天的班干部竞选,汪丽娜也有参加,她热爱唱歌,竞选的是文艺委员。
汪丽娜竞选的时候唱了一小段,她人美歌甜,也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当上了班级里面的文艺委员。
只有参与竞选的几位同学,没有举手给她投票。
“你今天唱的歌挺好听的。”
宋苒苒坐在最后面一排,离门口近。
她就站在门口等汪丽娜。
“我爸爸是文艺兵,我从小就开始学唱歌,今年要不是能高考,我可能也会去当文艺兵。”
汪丽娜介绍过,她的爸爸是文艺兵,妈妈是英语老师,奶奶是歌唱家。
她注定会比普通人多很多选择。
“我等会可能还要等一下谷雨晴,你要是介意可以先去食堂。”
跟谷雨晴的约定在前,宋苒苒并不想失约。
“谷雨晴也是燕京人,你们以前认识吗?”
汪丽娜看不上宿舍里面的其他人,宋苒苒跟谷雨晴才是她想结识的朋友。
“我们也是昨天才认识。”
十六岁的小姑娘,心思一眼就能看穿。
以后不管是在宿舍还是在班级里,宋苒苒跟汪丽娜都要相处三年半。
势利的人哪里都有,汪丽娜年龄还小,宋苒苒对她的感觉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
“我还以为你们认识,谷雨晴今天早上起来的很早,我跟宿舍长叫她去食堂吃饭,她说要等会跟你一起去。”
汪丽娜闻言笑着道。
宋苒苒明显是宿舍里面家世最好的人,以后学校毕业了,说不定能帮上忙。
宋苒苒没有生活补助,还有三个孩子,那她丈夫每个月的工资,肯定超过了二百五十块钱。
从工资就能算出来,宋苒苒的爱人在部队的大概级别。
第241章 约定聚餐时间
“她可能是怕我一个人睡过了头。”
谷雨晴虽然比汪丽娜大三岁,可她的心思更单纯。
也可能是谷雨晴高中毕业,就在新华书店上班的原因。
周围的环境对性格影响挺大的。
宋苒苒带着汪丽娜跟谷雨晴汇合后,往食堂出发。
汪丽娜跟谷雨晴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又是家里最小最有出息的孩子。
她们不但有学校发的伙食补贴,还有家里人给的现金跟票证。
汪丽娜跟谷雨晴打的菜都是一荤一素的小锅菜。
宋苒苒跟她们一起吃饭,也就不会显得很特别。
宿舍里面有暖气,三个人吃完午餐就回宿舍取暖去了。
开学第一天,宿舍里面八个人,已经分成了三个小团体。
一号床的汤圆圆跟三号床的何丽娟是老乡。
她们在同一个班级,又在一个地方当过知青。
感情比同宿舍的人要深很多,两人都是同进同出。
二号床的赵倩文跟五号床的夏洛洛都比较好说话,六号床的余雪梅插不进前两个团体里面,就只能跟在她们身后。
下午阳光洒满了校园,带着丝丝暖意和希望。
宋苒苒将行李箱打开,将录音机跟英语磁带都带到了教室里面。
教室里的同学都已经到了,大家都在忙着预习新发的课本。
第一天主要还是认识新同学。
宋苒苒轻轻地走进了教室,将录音机和磁带小心地放在了讲台上。
她的动作引起了周围同学的注意,不少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班级里面好多人的口语都不太好,有了录音机跟英语磁带,学习口语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插好插座,宋苒苒轻轻地调整了一下收音机的音量,确保它不会被突然的嘈杂声干扰。
然后,她开始挑选英语磁带。
宋苒苒将最简单的那盘磁带放进录音机里面,按上播放键。
这一刻,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录音机里传来的清晰英语朗读声和磁带旋转的声音。
教室里面的同学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有人轻轻的跟着录音机播放出来的声音,开始练习口语。
后来,全班同学都开始轻轻的跟着读了起来。
这个时候,没有人嘲笑口语正不正宗,因为大家都差不多。
大家都知道英语单词意思,光会写不会说。
一盒磁带放完后,这一刻教室里面的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宋苒苒。
她们知道,这台贵重的收音机和一叠英语磁带将会是她们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也是她们迈向未来的重要阶梯。
“连宋苒苒那个草包都考上了燕京大学,你怎么就只考了个师范大学?”
顾甜甜结婚当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七七年高考的时候,她正在坐月子。
她本来成绩就不好,又有好多年都没有再看过书。
顾甜甜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就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江奕辰身上。
原书里面,高考前江奕辰都还没有结婚,大学毕业才结的婚。
高考通知下来后,他有足够的时间学习。
这次高考正好赶上顾甜甜刚生完孩子,江奕辰又要上班,工作的时间不能开小差。
回家后,看书的时候,也老是被孩子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