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一举动让那些没去的人家后悔不已,别人轻松的跑了一趟就平白分得了不菲的银钱,他们心里极度不平衡。
  特别是王婆子和王铁男恨不得指着陈西的鼻子骂她白眼狼,用他们老王家姑爷的命换来的银钱不该全是他们家的吗!
  他们想要去找陈西要钱,可是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惊的村民们措手不及。
  村长在大家即将熟睡之际敲响了铜锣,声音急切而烦躁。
  等大家不明所以的来到集合处,村长的三个儿子已经举着火把等的心焦难耐了。
  陈西站在人群最后面,等待村长宣布明早将要举村逃荒的消息。
  村长道:“大家都静一静,之所以这么晚了叫大家过来就是有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要宣布。”
  每个人的心都被提到了嗓子眼,有人高声问道:“村长,到底是什么大事,您快说!”
  村长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大家都知道我小儿子王长木在县老爷家的铺子做账房,今晚县老爷的家眷连夜走了,因为鞑子突然攻破了边境,两三天内可能就会攻打到这里,大旱年景地里的粮食也都快旱死了,没什么念头了,大家今晚准备准备,明早我们开始逃荒,也是避难。”
  村长的话说完,所有人都被吓得静默良久,有些反应大的妇人已经开始小声啜泣了。
  村长大声呵斥道:“哭丧个什么,还不回去赶快准备,要多做些干粮饼子啥的,东西捡着实用的拿!”
  大家跟时间的赛跑开始了,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陈西早在之前就已经陆续做了或者买了不少的干粮饼子存在空间里,骡车也让村里的王木匠给做了车棚,防雨布严严实实的盖了两层肯定不会漏雨了,虽然已经三个多月没下雨,但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将骡车支撑好,陈西开始往车里放东西,车内两边和后边还有底部都打了暗格,所有的食物和零碎的东西都可以放在里面再用活动木栓锁好防止东西掉落出来。
  中间剩下被抬高的位置仅够一人平躺,再铺上厚厚的被子提供夜晚睡眠需求,不能说不狭窄,就逃荒而言算是舒服的了。
  车外后左方放了一个木制水桶,陈西特制了一个盖子以免水因为晃动颠簸撒出来。
  后右方放的是铁锅,将两种逃荒必备的东西绑好,陈西基本算是随时可以出发了,而村里的其他还在彻夜忙碌着。
  幸好王家村家家户户都有不止一辆独轮车,平时基本都是秋收时运粮用,只可惜地里的新粮都快旱死了,今年的秋天注定颗粒无收了,而且命能不能保得住还未可知呢。
  这一夜不仅王家村听到了消息在连夜准备逃荒避难要用的东西,附近的村子也收到了消息同样在焦灼的准备着。
  县城里很多有钱人都连夜跑了,但即使轻装简行,他们的东西还是太多了,东西多速度就不会快,官道上的车队已经排起了长龙。
  天光微微亮,王家村不再有往日鸡鸣狗叫的声音,因为除了人但凡活物都被连夜杀了做成食物或者腌制好放入行李中。
  铜锣敲响,整个王家村的男女老少在王氏祠堂前集合。
  村长看着村里三百多号人,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家里壮劳力推着独轮车,上面放着满满当当的东西,老人孩子和女人的背上也都是人均一个超大的包裹。
  村里还有三辆牛车,四辆骡车,村长家生活富裕人口也多,拥有一辆牛车和一辆骡车。
  王大爷一家有一辆牛车,还有王生全家也有一辆牛车。
  至于骡车,王木匠家有一辆,于老六家有一辆,李大海家有一辆,陈西自己一辆,显得尤为显眼。
  村长道:“一会出发我家的牛车和骡车会走在最前面领路,其他几家有车的也可以跟在我家车后或者去队伍的最后面,中间是独轮车和板车还有步行的人,大家最后给祠堂里的祖宗们磕个头,然后拿着各家的祖宗牌位出发。”
  村长带头给祖宗门连磕了三个响头,高声诚恳道,“祖宗在上请恕儿孙们不孝,因战乱保命不得不离乡背井,他日若有机会定重回故里!”
  陈西用了原主的身体给祖宗们磕个头也是应当的。
  一句出发,村长家的牛车第一个踏上了艰苦的逃荒路。
  其他的牛车和骡车紧随其后就怕落到最后危险。
  陈西倒是决定走在最后面,这趟旅程对于她来说不过是一场需要低调的‘郊游’而已。
  至于王家人不时投过来的怨毒眼神陈西毫不在意,若是不长记性的贴过来想占她便宜,陈西不介意给他们一家人好好松松筋骨。
  第144章 逃荒九
  王家村距离县城通往外界的官道只有八里地,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此时陈西的身后是李家村的村民们,他们村没有王家村富裕,只有两辆牛车和两辆骡车,剩下的人倒也家家有独轮车。
  走到了宽敞的官道上,很多老人孩子都有些受不住了,毕竟是负重前行的,加上天气炎热且干燥,给大家伙累的满头满身都是汗。
  有不少小孩子哭喊着,“我走不动了!娘,我真走不动了,能不能歇一会?”
  村长自然听到了孩子们的抱怨,他家的老弱都坐在车里还好,在外面走路的确实会很累的,他其实就很累。
  “前面有树荫的地方休息一刻钟!”
  村长的话就是救命稻草,大家反而加快了脚步,有的小孩子已经先一步跑过去想要抢一处好地方。
  等步行的人都瘫软的坐在地上,第一件事就是痛快的喝水,“真是渴死了热死了,这该死的天气怎么就不下雨呢,害的我们狼狈逃荒”
  “就是下雨了鞑子兵来了咱们也得跑,最起码他们来了无粮可割,算是一种安慰了咱们不知还要走多久,老人孩子们都要跟着遭罪了。”
  有人问村长道:“五叔,咱们这是要逃往哪里啊,是去京城吗?”
  村长在脚边磕了磕自己的烟袋锅子,抽了一口烟道:“去京城的人太多了,到时候我们去了也不会安置到什么好地方,京城脚下是达官贵人的去处不适合我们。”
  有人再次问道:“那去哪里啊,咱这没个目标也不行啊。”
  村长又道:“我家老三说江南那地方不错,有山有水风调雨顺,还能种植两季粮,不会饿肚子。”
  “那感情好啊,咱们就去那里吧!”
  有些有成算的人问道:“村长,我们此去江南需要走多久?”
  这个问题村长不知,便看向自家最有出息的三儿子王长木。
  王长木道:“江南腹地距离这里大概有三千里路,按照一天能走五十里路算的话,我们需要走两个月,当然如果中途有人要在哪个城市定居下来也是可以的。”
  这话说的就有些引导性了,可能那些普通村民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但说完这话可能就有了,毕竟即使到了江南腹地他们这帮人也不会统一分到一处定居。
  陈西看过去,王长木大概三十几岁,看着就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给人一种天生的信服感,能在县老爷家的铺子做账房的人能是一般人吗。
  休息了一会,村长就喊大家开始赶路了,“大家方便好,中午之前就不再休息了,趁着天不太热咱们要多多赶路,走慢了被鞑子追来了谁也救不了我们。”
  一提到鞑子兵大家就如同被惊毛的鸡一般急切,不敢再拖拉时间拖慢脚步了。
  陈西坐在车上倒是没什么累的,“毛豆跟上。”连腰间的鞭子都派不上用场,毛豆自己就知道不远不近的跟在人群后面赶路。
  “毛豆”是陈西给她的骡子起的名字,大上个小世界的追风马已经在陈西空间老死了,陈西还给它找了一处风水宝地入土为安了,跟了自己一场终是不能委屈了。
  回忆起往事,陈西感慨颇深,生命的长河里所有人都是过客,纵然是至亲好友也终有分别的一日,只能提醒自己要在相处的时候给予彼此温暖才好。
  可能是第一天的缘故,大家的行进速度还是不慢的,很多人的新鲜劲还没过。
  又走了将近二十里路,咕咕叫的肚子提醒大家该停下午间休息了。
  村长大手一挥,“树林旁休息一个时辰,大家各自吃饭。”
  古代一个时辰就是现代的两个小时,足够做饭吃饭和休息用了。
  一直跟在身后的李家村也停在此处休息,但两个村子还是很有默契的隔了十几米的距离。
  两方同时停下午休,李家村的村长亲自过来跟王村长攀谈,大概内容就是都去往何处逃荒。
  最后确定李家村是去往京城方向的,那里有他家的亲戚,也就是说两个村将在府城那里分路而行。
  陈西中午不打算起火做饭,晚上休息时再做不迟,其他村民也是这样想的,都在啃着饼子喝着水。
  陈西先给毛豆喂些空间水,又割了一捆草喂给它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