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虽然,大多时顺安帝只是听听而已,但事事回禀,太子也觉得有些繁琐,如此这般,再好不过;
  “是——”
  突然,顺安帝又想起给他戴绿帽子的庆嫔,便沉脸道;
  “孟家女从我皇室除名,尸体……就丢去野外!”
  不愧是父子,倒是想到一处去了!
  不过,太子却没说什么,只乖顺应承;
  “是,儿臣遵父皇旨意!”
  “孟家胆敢在此事上做文章,你只管放手收拾,莫要有所顾忌!”
  生怕太子顾及孟寻阳,到时候放不开手脚,顺安帝便给他一颗定心丸。
  说到底,他狠不下心来动的这些人,如今都留给儿子当磨刀石,让太子杀鸡骇猴,磨炼手段!
  “儿臣晓得,父皇安心!”
  无疑,被父亲谆谆教导是幸福的,太子也既愿意在此事上花费大量耐心和时间,更愿意装出一副乖顺的样子聆听。
  “你皇祖母近些日子可还好?”
  “皇祖母一切安好,就是时常惦记父皇的身子!”
  别说,疯逼太子也有点儿人情味儿,起码愿意说些人话让人心里舒坦。
  果然,一听被母亲惦记,顺安帝的眉头也跟着舒展,嘴角不由上扬,说出的话也温柔许多;
  “是朕不孝,让她忧心了!”
  满心愧疚的顺安帝,又忍不住嘱咐太子;
  “你有空多替朕看看你皇祖母,让她老人家安心,莫要总惦记朕。”
  “是,儿臣会的。”
  “你母后去了,她在宫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偌大的皇宫,太后确实没有个能说上话的贴心人,说到底也是一种悲哀。
  这种事,顺安帝知道,太子更清楚!
  瞬间,父子俩没了话,内室一阵沉默。
  好一会儿后,一脸倦容的顺安帝挥挥手道;
  “你去忙吧!朕乏了,要眯一会儿!”
  太子立即起身恭敬道;
  “儿臣告退!”
  说着就后退两步,看了一眼旁边明公公后,转头朝外殿走去。
  出来,太子脸色立马阴沉起来,不由看向皇宫外,想起顺安帝刚才的话,便扭头吩咐徐寅;
  “回头,将闽家两位表小姐接进宫来,陪伴太后!”
  以前的他没脑子,远离闽皇后,更是对闽家多有防备;
  如今,他不想主动讨好对方,也没有修复与闽家的关系打算,只是想多孝敬太后而已。
  “是,奴才回头就让人去接两位表小姐进宫!”
  知道徐寅办事一向靠谱,太子便没再说什么。
  “神武侯近日如何?”
  神武侯病重,连带着虞二爷好一段时间都未上朝,太子心中很是挂念,不由一问。
  “回太子殿下,听说神武侯还未大好!”
  其实,都是前几日徐寅打听来的消息,近几日神武侯有没有好,他也不大清楚。
  闻言,太子眉头微蹙,就吩咐道;
  “再去准备些上好补养药材送去神武侯府,替孤问候神武侯。”
  说起神武侯,太子心里不由又想起虞老夫人和虞大爷等人落江之事!
  按理说,这么长时间过去,这事早该有眉目了!
  偏偏,神武侯府一派安静,没有任何异常举动!
  这不得不让太子多想;
  到底是怎么回事?
  神武侯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难道虞老夫人他们被救了?
  还是……
  突然,太子想到了另外一件严重的事,他面色一沉,快步朝承明殿而去。
  匆匆回到承明殿,上前打开‘皇用布镇图’,视线直盯西南边陲处,而后脸色越发阴沉……
  第237回 笑声一片
  翌日
  朝会时,太子提出召回南川将军——葛平鑫之事;
  “此事,众位大人如何看?”
  闻言,站在下列的宋秋和与昌竭二人对视,眼中都是彼此才能懂的欣慰,与庆幸!
  因为太子不蠢!
  庆幸他及早的想到了这点!
  此时此刻,宋秋和毫不犹豫立即出列大声道;
  “回禀太子殿下,此事趁早不趁晚,还请殿下速决!”
  接着,昌竭也跟站出来道;
  “宋大人言之有理,还请太子殿下速决,以免横生枝节!”
  很好!
  太子非常满意,连带着看向二人的眼神也有些许温意。
  “二位大人请归位!”
  客客气气的对宋,昌二人说完,太子又放眼望向下列默不吭声的群臣又道;
  “既然众位大人无异议,此事就这般定了!”
  下列有一大部分人是被顺安帝惯坏了的,太子早就看不顺眼,现如今他们有没有意见也不当回事了。
  只是话说完,又有人提出新的疑惑;
  “太子殿下召回南川将军,不知何人镇守南川?”
  提出这个疑惑的人,这是华阴侯——储雄。
  此人精明狡猾,但在大是大非上从未犯过错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与关内侯——伏章远不和;
  至于原因,却无人知晓!
  不过,储雄这个问题用问的恰到好处,也吊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齐刷刷抬头看向首位的太子。
  然而,太子只是盯着储雄看了几眼,便将视线转向下列的兵部侍郎——池松德;
  “池大人,此事你有何看法?”
  太子之所以问池松德的意见,不仅仅因为他是兵部侍郎,也因此人非常正直,且头脑清晰,是这帮老臣中极为难得的一位忠正之人。
  池松德没想到,太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征求他的意见,诧异之色一闪而
  过,恭敬出列,不紧不慢道;
  “回禀太子殿下,此事确为两人位大人所言,要速速决断才是!”
  这是赞同太子的想法,并与太子站在一条船上。
  太子轻点头,而后又问;
  “依池大人之见,何人镇守南川最为妥当?”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大臣都看向池松德,眼神各有不同,心思各有不明,唯有一点他们清楚;
  池松德这老小子被太子另眼相待,是要起飞的节奏!
  然而,内心惶恐多与欣喜的池松德,极为慎重的沉思了一会儿,便给出非常稳妥的回答;
  “太子殿下,南川的我朝最重要的边关之地,新任的南川将军定是能力非凡,熟知兵法战略,且能统领数万军队之能力出众之人,臣也不知何人能担起此重任。”
  说完,池松德一脸惭愧,突然脑子一闪,一个在他看来再合适的人选涌入脑海;
  “不过……”
  说着池松德突然又没了声音,好像有什么顾忌一般。
  看出他的想法,太子难得好脾气的开口;
  “池大人只管说来,不要有任何顾忌!”
  就等这句话的池松德,抬起头缓缓道;
  “臣以为,镇守南川之人,唯神武侯方能胜任!!”
  神武侯?
  这不是笑话吗?
  谁人不知,神武侯一回京就上标上交兵符,加之府上连连发生惨事,此时能不能爬起来床还都不好说,又如何胜任南川将军之职?
  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很是赞同池松德的提议。
  如此,再次出列的宋秋和;
  “太子殿下,臣附议!”
  早就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宋秋和,也认为只有神武和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不然,换做任何一个人,将来都是极大的隐患!
  “臣附议!”
  接着,昌竭也跟着站出来表态。
  一旁的储雄双眼闪了闪,咬咬牙也跟着表态;
  “本侯附议!”
  接着,检察院正——毛崇也出列;
  “臣附议!”
  随着更多的大臣出列表态,那些心里另有打算,或者根本不赞同神武侯镇守南川的人,为了在太子面前留个好印象,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看着下列的文武百官,太子深知他们其中有心口不一者,但能在他的面前强装表现,这就是一个极好的转变;
  起码,他们心中还是害怕他这个太子的!
  两世为人,太子再清楚不过,忠心、拥戴、称赞、有时候远远不及害怕来的管用!
  他心满意足的勾了勾唇,扫视一圈儿下列的文武百官,便大声道;
  “既然众位大人这般诚心力荐神武侯,孤就替众位传达心意!”
  众大臣……
  看把他能的!
  待会儿不会一个人躲起来疯笑吧?
  心里不满归不满,嘴上还得道谢;
  “臣等多谢太子殿下!”
  这都是什么破事儿?
  兢兢业业做事,小心翼翼说话,想破脑袋出计,到头来还得卑微道谢!
  到底上哪说理去?
  顺着自己心意完美解决了一桩大事的太子,下朝后迅速处理完政务,便想着去后宫给太后娘娘请安,于是起身就往出走,徐寅一如既往的跟个操心的老娘亲一样,抱着衣服追上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