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停不下来!
  根本停不下来!
  羽族只是给了一支千人队伍,唐嘉硬是还了羽族一支虎狼之师。
  人族对战不一定最强,但对抗虫族,一打一个不吱声,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意思。
  有了成功的案例,后面的大部队还会远吗?
  羽族和中央军团立马签订了新的协议,用十年的收益,换取了全民普及非自然觉醒的福利。
  羽族的公民源源不断的送往蓝曜一族领地,经过非自然觉醒异能,以及系统的异能培训后,再送返羽族。
  唐嘉彻底的见识到了异能的多样性,什么控制天气、治愈、预知未来、净化……
  唐嘉也大开方便之门,不仅给一部分异能者晋级异能,甚至给一部分年轻的异能者发放了绿叶教育集团的offer。
  当然,来不来,还得看对方的意思;学成之后,是留在中央军团还是回去建设羽族,也看他们自己的意思。
  主打一个,爱才惜才!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终于相信了,迦勒.莱恩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一句:
  抗击虫族,人人有责。
  别的不说,他们夫妇二人是实实在在的把这件事刻进了骨子里,记在心上,时刻准备着。
  但凡是对虫族战争有利的事儿,他们永远不计代价,不遗余力的在推广。
  广大的网民朋友们,甚至给他们颁发了一个抗击虫族卓越贡献奖。
  虽然,这个奖是民间自发的,没有任何官方背书,但却是星际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奖。
  迦勒.莱恩获此殊荣后甚是欣慰,并在中央军团官网上发表了获奖感言。
  那郑重其事的模样,引来了一大波热议。
  非自然觉醒异能这股风,到底还是吹到了独立军团。
  后知后觉的独立军团,最终还是找了过来。
  孙念寒女士主动要求下,迦勒.莱恩把这事儿全权委托给了她。
  独立军团觉醒的异能虽然没有羽族那么独特,但实用性还是一等一的。
  关键是,独立军团对于异能的利用,尤其是组合利用的开发,完全达到了联盟,甚至于星际最顶尖的水平。
  其他地方的异能者非自然觉醒异能后,需要异能学校老师的指导。
  独立军团不一样,他们自己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并给异能学校老师们一些个反向教育和启示。
  异能学校的老师们,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
  不过,也受益良多。
  他们把独立军团的异能使用方法和理论全面系统的带了回来,中央军团的战斗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然而,一个木桶的容量,不是由长板决定,而是短板决定的。
  中央军团也有自己的短板--星舰。
  毕竟,中央军团的机甲,尚且还有司明恩老爷子和喻子睿顶着,武器还可以从唐承甲哪儿薅一薅,这星舰……那是真的全靠进口。
  不仅是中央军团,联盟各大军团,甚至海族、羽族,也都不例外。
  毕竟,帝国横行星际多年,皇族纵情声色,不务正业,总归得有点倚仗。
  星舰制造业,尤其是星舰制造所需要的各种矿石,便是帝国屹立不倒的底蕴。
  现如今,中央军团的主力星舰,还是当年龙青黛的“赞助费”。
  所以,龙青黛提出拿星舰换非自然觉醒异能名额,迦勒.莱恩想都没想,就直接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才是正式的谈判。
  旁听了一整个谈判过程的伊丽莎白和肖恩姐弟俩,第一次知道,被人掐脖子的感觉,能有多难受。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艘星舰换一千三百个非自然觉醒异能名额的协议。
  龙青黛是真豪横,迦勒.莱恩也是真憋屈。
  第281章 星梭
  非自然觉醒异能就像开盲盒,能不能开出极品,极品几率大不大,全部靠运气。
  如果说,羽族是妥妥的欧皇,独立军团是新手走好运,那帝国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非酋。
  什么发光、发热、改变发色……
  唐嘉看得那是一个目瞪口呆。
  当得知,帝国送过来的第一批接受非自然觉醒异能的人,都是帝国皇族。
  大家悟了!
  帝国皇族的名声,也更响亮了!
  龙青黛的脸铁青了老半天,把第二批送到蓝曜一族领地,进行非自然觉醒异能的选人标准,又往上提了提。
  只是,非酋就是非酋。
  虽然没有第一批那么离谱,但也没有羽族“选手”那么惊艳,常规到根本达不到龙青黛的心理预期。
  可中央军团只数人头,觉醒率都不包,更不要说异能的稀有度和有效性。
  两千六百个人交给帝国,两艘星舰就得开回中央军团去。
  龙青黛还能怎么办?
  捏着鼻子认了呗!
  就,亏本赚吆喝,落个买卖人儿?!
  唐嘉耸了耸肩,两手一摊。
  没办法,她控制不了这事儿啊!
  不过,她还是给了龙青黛一点点建议:
  一,引进人才!
  二,和羽族联姻呗!
  要不是唐嘉贡献大,就凭她这两条建议,大长老能跳起来呼她后脑勺。
  龙青黛听取了唐嘉的建议,却换了一个目标。
  看着绿叶教育集团里,进一步增加的帝国留学生,迦勒.莱恩直接黑了脸。
  哪怕,伊丽莎白和肖恩姐弟俩都不带搭理他们,也不行。
  迦勒.莱恩已然把星舰制造业纳入了中央军团的工作重点。
  但是护崽心切,还是不想受制于人,或是两者兼备,就只有迦勒.莱恩自己知道。
  唐嘉见此情况,但笑不语,只是默默的招了两个星舰制造业的行业大佬,又多招几十个星舰制造专业的学生,而已。
  夫唱妇随,总不能拖
  自己人的后腿不是?
  至于星舰制造所需要的材料?
  唐嘉觉得,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做。
  当然,司明恩老爷子强烈要求的话,要不是不可以。
  毕竟,同为制造行业,机甲和星舰,总有那么一点点相通之处。
  司明恩老爷子转行大家可以理解,但伊丽莎白一头扎进星舰制造业,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来学,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自打绿叶教育集团扩招以后,学生们第一次表达了不接受调剂的决心。
  加上伊丽莎白,这次扩招的星舰制造专业也只招到了十三个学生,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过,围观吃瓜的多,评价的少。
  毕竟,中央军团的战略方针,尤其是唐嘉参与的战略方针,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太早下结论,很容易遭打脸的。
  这可是不少人的血泪教训,不敢轻易动弹的主要原因。
  龙青黛也是其中一员。
  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唐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严防死守,看紧了帝国的各种制造星舰所必须的原材料。
  大家都等着看中央军团的热闹,即便是唐嘉网罗过来的两位星舰制造专业的大佬,都在等唐嘉的应对之策。
  没想到,刚刚跨入星舰制造专业的“小学生”伊丽莎白,会在此时提出一个离谱的建议。
  她,准备结合机甲、飞行器和星舰,打造一款更适用于在传送阵里来回穿梭的“利器”,伊丽莎白把它命名为“星梭”。
  这和山里陡峭,大家都积极寻找当地人带路上山,伊丽莎白却跟大家说,咱们修一条路,有什么区别?
  震惊,就完了!
  就在迦勒.莱恩和唐嘉思考着怎么摆平两位星舰制造业大佬时,伊丽莎白已经拉着他们展开了讨论,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得到一手消息的迦勒.莱恩都愣了,更别说知道内情的其他人。
  只有唐嘉,想起了她跟伊丽莎白提出的“小要求”--持续领先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这小丫头,是有新发现了?
  伊丽莎白肯定了唐嘉的猜测,拿着唐嘉提供的专项资金,带着司明恩老爷子和两个行业大佬,积极的投入到了“星梭”的研发之中。
  唐嘉“持续领先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金玉良言被伊丽莎白放在了心上,刻在了骨子里。
  “星梭”的研究进度,一直都没有公布出来。
  只是,一年以后,绿叶教育集团的“校园穿梭飞行器”更新换了代。
  三个月后,这一批“校园穿梭飞行器”升了级。
  半年后,中央军团的星梭1.0正式投产发售。那模样,和绿叶教育集团的“校园穿梭飞行器”像了个十成十。
  这玩意儿,不仅具备飞行器所有的功能,还具备了更高的灵活性、穿梭传送阵、自带武器孔,可装备三十八款武器、搭载星际顶尖防御系统……等功能,是一款妥妥的战争利器。
  想想中央军团在全星际建设的那些个传送阵,再想想星梭1.0那个“穿梭传送阵”的功能,各大军团、海族、羽族和帝国,同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