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千斤。”
“少了些,能否再添添?”沈主簿早有核算,淮河兵营现在省吃俭用,一天也得耗粮五百斤左右。当然这五百斤是指搀着麸子的。王女郎交易的粮肯定是细粮,细粮可搀四分麸。
“每十天一千斤,再多我很难供应上!”王洛闻为难道。
“咳咳咳!”沈主簿以袖掩面,用杯中凉水压惊。这王女师回回交易出乎意料,每十天一千斤,也太实诚了。“女师的条件是什么,但凡城主府能满足的,一定做到!”
“我有两个交易条件:第一,再拨我一百户百姓,不要匠人,只要会种地的。连同上两回的50户,一并交予我徒弟随喜带走。”
“可!”
“第二个条件,我每月再拨二百斤粮给城主府,这批粮,仅用于前线死亡兵士的抚恤粮。沈主簿分发这批粮时,只以城主府名义即可。”
沈主簿审视王洛闻,直言而问:“贱年粮贵,王女师第二个条件,既无名利可收,又损失粮食,恕我不明白!王女师想从中获取什么?”
“仅仅是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兵士,尽我绵薄之力罢了。沈大人既相疑,那算了。只达成第一项条件吧。城外有个十里坡,何时我徒弟带150户流民安全离城,次日的夜里子时,从十里坡交粮。还有,此次交易的粮是我新格出的吃食,很适合萧将军行军打仗。就在我牛车里,大人可以叫兵士先尝尝。”
说完,她起身告辞道:“我还有事,过些天才能再来并州。”
沈主簿送她出来,王洛闻一副熟络口吻嘱咐牛车旁的两眼瞎:“过后把牛车送回施粮点。”
她一离开,程参军从刚才沈主簿后方屏风后出来,很是不满,质问道:“沈休文!女师第二个条件你凭什么不允?你知道那些拼死沙场的人,他们家里都过成什么样?一月二百斤抚恤粮!你老母的!说否就否了!你还是人嘛!”
“你也知道一月二百斤粮不是小数!她会无缘无故这样干吗?若真像她自己说的她什么都不图!难道她想效仿圣人吗?”
“她效仿圣人是她的事!”
“错!大错特错!真叫她做成了圣人,将军算什么!我问你个程匹夫!到时她成了圣人!咱们郎主算、什、么!”
呼…呼!程参军气的大喘粗气!但紧接着冷汗直流!是啊!女师成圣,将军在前线拼死拼活反成了给圣人打天下了!
两眼瞎和那头老黄牛犯愁、无辜的互望,可沒他俩啥事啊,大人们吵架可别迁怒他俩!
担心啥来啥!
“还不掀开!”程参军咆哮!
“还不打开牛车!”沈主簿训斥!
老黄牛都吓得一激灵!
车内一共有十纸箱方便面,程参军嫌两眼瞎动作慢,挤开他,迅速把十箱撂到地上。
“大人慢、慢点儿。”两眼瞎小声嘀咕:“女师说,这十个纸箱她回收,每个能兑换一个肉饼哩!”
程参军…
沈主簿…
“大人们不算,得我们这些当兵的拿过去才能兑!”两眼瞎心虚的不敢瞧两位长官,但是头一次,他觉得当小兵挺好!当小兵才有肉饼吃哩!
纸箱打开,里面是整整齐齐的牛皮纸包装的方便面,主系统出品,必须有质量保证,每袋上面都有古时代文字写的食用说明。
沈主簿将信将疑的先试验干食法。
咯咯咔咔捏袋子!
使劲晃!
“呼…呼!”程参军又气极:“沈休文!你敢祸祸军粮!”
沈主簿不理他,撕开袋子,杵到程参军面前:“你如此信女师,敢第一个尝吗?”
“敢!”程参军一把抓过来,捏起碎面填嘴里!
走出城主府的王洛闻脑中一响:“叮咚!惊喜指数20点、20点、20点!崇拜指数20点!”
她悄然一乐。干脆面的味道,现代人都时不时的馋,何况土著呢!
待沈主簿再让炊家子把面下到开水里,搅和搅和就能捞出来吃,才知道这种“煮的容易”对军队的意义有多大!
真的是…煮的容易啊!
第141章 斛律侯,月下来
新1陪同王洛闻匆匆返回邺城,由李特负责接下来的并州军粮交易。
沈主簿为了早点拿到首拨军粮,在试吃过“煮的容易”后,立即叫两眼瞎亲兵把150户流民带到城门口的施粮摊,交付给那个叫随喜的小儒师。
新25仔细核对户簿,当即告别武饼众人,踏上回程。不过他带领这批流民走上凤阳平原后,并没有往青州郡方向去,而是沿着凤阳河道走。
这是女郎和李特计划好的接应路线。
同一天,程参军带着三百兵卒、辎车出城,赶往城外十里坡。
夜半子时即到,程参军沉不住气了。
他们这行兵马来到十里坡后,当时就将此处搜索了一个遍,把滞留的流民悉数撵走,并在东、西两条通往十里坡的土道上安排人驻守。一旦女师运粮的队伍到,他们直接接应,节省卸车时间。
可到现在还没听到任何车马动静。
难道被诓了?为了一千斤粮,不至于啊!坑兵卒?更不至于!十里坡范围广,兵卒们都分散开了,若来敌围剿,总能逃回城一些。
就在程参军百般猜测时,在东面坡下位置突然窜天而上一线亮闪红烟,直窜到天际高空。
这红烟在夜空可太显眼了!
“快!走!”程参军喝令兵卒赶往东坡。
东坡有一小片空地,因为四周无道,还围有峭石,兵力不足的程参军就没派兵守这里。
但这里先前是检查过的!
先前的确是空地!如今却是纸箱并撂。
程参军一个手势,兵士四下搜寻,峭石、枯草中都没人躲藏过的痕迹。
能有发现才怪!李特从掌间仓库挪出这些方便面箱,就躲进了地下武装训练场!
嵌在十里坡下的武装训练场,可不是嵌在并州城外的那个,而是王洛闻兑换的第2个。用掉了她刚积攒起来的一万经验值!
程参军命兵士把一箱箱“煮的容易”搬上辎车后,地面显露出李特留下的交易字迹:再待黄烟起,中旬军粮至。
这就是说,七天后的六月十一,在此地交付下批军粮。看来以后军粮就按上、中、下旬的时间段提供了。
此时的王洛闻已经返回邺城,收到了李特留言。李特很快会去凤阳河道跟新25汇合,把那150户流民用装甲车拉走。
二人都清楚,城主府肯定在这批流民里安插了眼线。
但什么眼线都飞不出新农村的魔方保垒!
如何严峻防范的田庄都挡不住萧氏斥侯的信息传递!并州城的沈主簿,同样信心十足!
这批流民里的萧氏斥候不止一、二,且相互间都不知道彼此存在,即使被逮到几个,再严刑拷打也供不出其余者。
一大早,邺城。
“熊阿翁回来啦!”
府兵队长巡防到子午街,看到熊翁后大舒一口气!斛律戒可是知道,那个姓陈的主簿没好心眼儿,对方不止一次建议将军采取强制手段,要彻底控制黑风山这行人。
斛律戒蹲在一边,感兴趣的看着敷药布的过程,夸赞道:“城里好些人的蝗疮都好了,都感激阿翁哩!”
王洛闻笑着道:“这是老朽应当的。神农祖师既传下了医治蝗疮的方法,就应惠及于民。”
她面上笑,心里烦躁!截止目前,治疫任务计数25,距离500数还早呢!
王洛闻趁下一个流民去秤旁称重,小声问对方:“斛律大人,老朽打听个事儿。你们是当兵的,比我们老百姓有见识,以你看,这东周国会不会真打过淮河?唉!老朽一把年纪,还盼有生之年,能再返回故乡!唉!”她说话间神情黯淡,长吁短叹。
“邺城,要不是遭遇这场蝗灾,其实挺好!不过蝗灾迟早会过去,蝗灾过去就没灾了!熊翁不如试着把此处当故乡。”
倘若王洛闻没遇到过另一个位面的斛律侯,没听到过另一个末世位面三大boss的尔虞我诈,那她肯定不会对这位府兵队长的劝慰深想。
深想,不寒而栗!
此府兵队长是斛律氏,多多少少会知道点淮河战况,所以她才问他。
但对方回复的话里,分明笃定,即使东周军队打过来,邺城也无事!
凭什么?谁能在东周军队面前保住邺城?只有东周人自己!
敕勒川,斛律部族!看来也依附了东周国!
“新1,我们不在邺城治疫了,准备撤离!”王洛闻当机立断。
东周蛮人统辖的城!还治疫?治个屁!
要撤离肯定得计划周全。王洛闻给李特留言,让他安置好那些流民后,速来邺城外接应。
翌日一早,系统播报:“叮咚!治疫任务完成:47人。”
新增的痊愈者里,包括重患区的15个屯兵。
牛大郎这15屯兵,拣着晌午开饭时间,跟重患区曾住过的帐篷告别、跟熊翁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