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来个屁。李维摆摆手,让兵工厂赶紧把这台没用又占地方的坦克收走,与此同时,三架战斗机呼啸着掠过营地上空,尾焰拉出一道炽热的黄线。
  它们没有开火,只是路过,却在坦克的加持下,成功地让流氓猴子当中胆子最小的几只当场抱头鼠窜,把铜盾一股脑丢进草丛里。
  猴王不甘心地咆哮了数声,也没挽回族群一泻千里的战意,剩下的猴子们再顾不上什么仇恨与荣耀,撒腿就跑,比它们当初来时还快。
  那个用火打铁的年代,仿佛仍在昨天。
  又好似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
  第n+10天,工程组、飞行组、运输组、固态高能炸药、自动导航爆破无人机、空中引爆平台皆已备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李维钻进了他最初进入里世界时梦寐以求的武装直升机里,带着十几个公寓居民,拿起对讲机说:
  “我们马上出发。各位准备好了吗?”
  第149章 做不被定义的猴子(完)
  几个小时前。
  “计划是在天亮的那一刻开始行动,因为夜晚很危险。”
  德莱顿说,“你们的工作量又很大,所以白天时间很紧。”
  “我们再来对一下。”李维坐在点着电灯的帐篷里转着笔,低头查看自己手里的笔记,“行动总共分五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幕结构扫描,第二阶段是运送飞行平台和设备上山,第三阶段进行定向爆破或激光熔孔,第四阶段确认穿透,第五阶段尝试飞行穿越。
  “第一阶段从凌晨五点半开始,派出无人机升空执行红外与声波扫描,目标是找出天幕表面张力最小、厚度最薄的区域。预计扫描时间为四十分钟,但要考虑到早晨湿度大、气流不稳,可能会干扰数据,因此我们准备了一组备用频段和信号中继器。”
  “如果云层太厚怎么办?”德莱顿问。
  “那就低空飞行,用对地雷达和热成像补充数据,在牺牲精度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基本判断。”
  德莱顿点了点头,李维继续说,“第二阶段是七点整开始运输设备,出发点是阿妮卡她们东侧营地的中转点。我们要用三台运输车,每车运一套设备,剩下的人背负控制台和能源模块,总共预计耗时一小时十五分钟。”
  “这段最危险。”副官杰弗里·卡特插话,“山坡地质不稳,昨天晚上刚下过雨,滑坡的风险很高。”
  “那场雨八成是佛像安排的。”李维冷哼一声,“我们的动静越来越大,它想装作看不见都不行。”
  德莱顿:“它不能在白天出现,所以要通过天气来阻止你们,记得调整路线避开泥石流区域,让设备走东侧机动坡,那里的坡度比较小,只是藤蔓过多,你需要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开路。”
  “‘提前一小时派出清理队……’我记下了。”
  李维快速在笔记本的空白位置补充备注。
  “然后是第三阶段,九点开始正式钻孔。激光钻预计持续工作三小时,期间能源需求是每小时三十千瓦,热量会导致气压发生变化,我们设置了两组冷却单元进行轮替作业,来避免设备过热……为了防止突发爆炸,或者天花板的结构能够自我修复,我们还准备了三架爆破无人机作为备选,携带的是定向聚能炸药。”
  “不用太担心。”副官说,“埃里克把天花板抠下来一块也没发生什么事。”
  “小范围是这样的,谁知道大范围的破坏会导致什么结果?”
  “如果上方有电磁干扰或反制机制——比如主动信号屏蔽呢?”德莱顿问。
  “那我们的信号会先进入断续状态,这是报警信号之一。”李维翻过一页,“那时候就不能继续加热了,得由外围小组来判断是否可以安全重启,我们测试过两种……这个缩写的全称是什么来着?哦,对,高频穿透编码,理论上能保持10秒钟的数据缓存,免得意外发生时反应不及时。”
  副官:“这些工作都是猴子做的?”
  “大部分是。谢天谢地,我们的公寓楼里还有两个工程师,让技术团队中的人猴比例不至于显得太难看。”
  李维说,
  “第四阶段是判断是否穿透,如果仪器检测到压力突变、温度骤降、光谱变化等三项中任意两项成立,即初步判断成功穿透,若确认成功,则第五阶段立即展开。
  “第五阶段是由两架小型无人机携带测试模块飞入裂口,三分钟内自动返航,超过时间即视为失联,在证明外界安全以前,我们不会轻易派人上去。”
  副官:“但是你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是的。”李维顿了一下,合上笔记本,抬起头,“破坏了天花板之后,我们和双面佛就再也不能相安无事地于同一个屋檐下共处了,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
  德莱顿:“最坏的情况是你们在十二个小时没有完成切割。”
  “到时就是瓮中捉鳖。”
  李维捧着笔记本站起身,帐篷外风声有些大了,帆布震颤着,像有什么东西在缓缓靠近。
  德莱顿沉默了一下,说道:“你在紧张吗?”
  李维没笑:“我很难不紧张,有很多人跟在我身后,如果我做错了决策……”
  “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德莱顿低声说,“我会始终站在你身边。”
  “——我要动身了。”李维习惯性地低头亲吻手指上的戒指,“你也不用担心我,威廉。我不是去打仗,只是去敲天花板的门而已。”
  **
  一切按照计划行事。
  天色破晓时,岛屿北端的山林间亮起了三处灯光,猴子与人类伴着履带车发出的嗡鸣声、一言不发地沿着被雨水泡软的泥地前进,无人机在轻薄的晨雾间穿行,被小梅养了好几天的豚鼠蹲在履带车上,托马斯拿吃剩的燕麦片逗它:
  “你想要吗?过来让我摸摸你。”
  “快走。”阿妮卡催促他,“我们到的越早,越能更快离开里世界。”
  “知道了知道了,真想不到我在有生之年里还会经历这样的日子……”
  李维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但还是有他忽略的地方。八点左右,一个公寓居民在泥坡上滑倒了,备用能源单元恰好撞在了岩石上,猴子工程师检查完,判断它们不得不换装整套冷却管线,这让整个队伍延误了将近一小时。
  九点四十七分,钻孔开始。湛蓝色的天空泛起一圈透明的涟漪,仿佛它突然变成了三千米下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的老天……”
  李维驾驶的直升机里,有人趴在窗户上喃喃感慨。
  “气流不稳!‘椰子’工程师说上方气流不稳,注意避让!!”
  这是人类在翻译手语或阅读屏幕,替没法说出人类语言的猴子传话。“椰子”工程师是一只有点秃顶的猴子,它的脖子上系着一根领带,手指从未离开过应急终止按钮。
  六个小时转瞬即逝。
  坐在机舱里的人无所事事,却又难以放松,天花板的厚度似乎永无止境,切割的过程慢到让人心生绝望。
  小梅养的豚鼠和动物大军竟然也跟着登上了甲板,眼下这些老实又萌萌的动物成为了智慧物种唯一的安慰,其中一只肥胖的野鸡由于抱起来手感太好,还遭到了刁民的争抢。
  李维坐在驾驶位,头也不回,视线始终没离开过天空。这是他此生第一次如此认真、又如此敬畏地观察蓝天,时间久了,那种深邃的幽蓝甚至让他感到头晕目眩。
  下午四点左右,对讲机里传来声音:
  “椰子工程师说,‘传感器监测到剧烈的热压变化与上升气流,无人机释放的荧光微粒被吸入裂口,三十秒后自动追踪粒子丢失——这意味着上方是开放空间,不是固态表面’。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马上要成功了!”
  有些恍惚的李维坐直了身体。
  “你们系好安全带。”他对乘客们说。
  下午四点四十,直升机悬停在距天幕不到两百米的位置,发动机和螺旋桨在密闭的穹顶下低吟,如同敲门者的呼吸。
  机舱里没有人说话。
  “天塌的时候,总会塌。”德莱顿轻声说。
  夕阳的光芒很强烈,那是人造光,因此灿烂到无法想象的程度,李维的正前方,有一个好似纸张被打火机点燃时冒出的光点正在扩张,周围的空气扭曲震颤,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大的眼睛,即将缓缓睁开。
  然而,就在裂口将要完全成形的那一刻,夺目的阳光忽然熄灭了。
  一如既往,没有过渡,没有预警,像是宇宙中的火焰被一只无形的手一把掐灭了。整个世界陷入了诡异的蓝黑色寂静之中,就连引擎的轰鸣声似乎都被夜晚的幕布盖了过去。
  紧接着,直升机里所有的生物皆能看到,海岛的地面开始震动,起初只是轻微波动,然后迅速演变成剧烈的摇晃,生机盎然的山林被看不见的巨手掀开,泥石流咆哮着冲下坡谷,海水不规则地暴涨倒退,海岸线附近上升起了数十米高的巨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