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旗人的司机可以用门下包衣,日后民人有了汽车,只能买奴仆开车。那如果遇到公用的车又该怎么办?
而且随着汽车的普及,司机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还需要有驾照。但如果这些人都是家奴,想让他们职业化,标准化就很难。不如一开始就把司机和奴仆的身份分割开。
现在需要的司机少,制造局可以派学徒去。日后就可以设立专门培训司机的学校,也算是为百姓们找了一条新的谋生途径。
但乾隆则从永琏这办法里看到了另一个好处,从前想监视一个人,要想法子往他们府里安插奴才,或者买通他们府上的奴才。
现在容易了,派个司机过去,至少可以知道这人的行程。
永琏这小子,心眼真多啊!
乾隆很欣慰,这才是太子该有的样子。
果然如乾隆所料,弘昼和允禧坐着车在街上溜了一圈,宗室们纷纷来找乾隆,想买车。
十万两银子一辆有点贵,有些沾亲的人家就想两家和买一辆。弘昌、弘晓这兄弟俩就一人掏了五万两。
然而这样难免出现矛盾,弘昌要用车,发现弘晓已经把车开走了。
十三福晋一大把年纪,还要解决孩子们的纠纷。
就在她头疼的时候,宫里收到消息,弘晈要回来了,人已经在台湾。中秋节前就能到京。
第84章 抓来干活
“听说弘晈叔病了?”永琏得知弘晈要回京,立刻去《国朝新闻》编辑组找弘晓打听。
弘晓道:“他信中说无大碍,只是在船上呆的久,太过疲惫。皇上就让他在台湾稍微调养一段时间,不用急着上京。”
“弘晈叔实在辛苦了。”永琏道:“不过汗阿玛说等他回来,必有重赏。”
弘晈要在台湾调养身体,与他同去的几名官员则先一步进京,一同北上的还有几艘大船。对外说是粮食和洋货。
但乾隆跟永琏透露了,那船上有一半是金银宝石。
乾隆高兴的不行,还说这些金银够修三五条铁路的。
这对朝廷来说,就是飞来横财,谁能不高兴?乾隆已经打算好了,要给弘晈封个亲王。
弘晓道:“完成皇上交代的差事是四哥的分内之事。”他先说了句客气话,又道:“对我们家里人来说,他能平安回来比什么都强。我额娘得知他的消息,高兴的一晚上没睡,次日就给寺庙捐了一千两。她老人家这些年担忧四哥,只能到处求神拜佛,让神佛保佑四哥平安,在这上面不知花了多少银子。”
怡亲王府拿不出十万两买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十三福晋到处给寺庙道观捐钱。
弘晓也没有劝阻额娘,不让她求神拜佛,她老人家心里没个寄托,只会更加忧愁。
永琏笑道:“等弘晈叔回来,老福晋四处还愿,又要忙一阵了。”
弘晓道:“可不是么。这样也好,老人家有点事做,才有精神。”
他还和永琏开玩笑,“你弘晈叔回来的是时候,正好能参加你的婚礼。”
永琏抿唇笑笑,“是呀是呀。”
“婚礼准备的如何?”弘晓笑问。
皇后有孕,听说现在后宫事务都是去年晋升的娴贵妃和纯贵妃在打理,永琏的婚礼不知是谁在操心。
永琏道:“汗阿玛亲自过问,我没怎么操心。只是被叫去试了几次衣服。”
弘晓忍不住在心里感叹,皇上对永琏的事儿是真上心。
乾隆不过问永琏的婚礼还好,越过问越觉得委屈了儿子。
乾隆忍不住跟皇后道:“永琏只能按照郡王的规制办婚礼,怪可怜见儿的。”
皇后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乾隆,“咱们成亲的时候,还只是皇子大婚的规制呢。”
乾隆娶富察氏的时候,还不是宝亲王。婚礼也是按照比皇子大婚的礼仪来办的。
乾隆听了这话,半晌无言以对。
对啊,自己当年结婚也不是特别隆重,但自己真没觉得委屈。怎么到永琏这儿,自己就觉得郡王规制寒酸了呢?
“那……那不一样的,当年朕是皇子做不了主,现在朕是皇上,朕就想让儿子大婚热热闹闹的。”乾隆道,最好是各国使节都来庆贺。那才是太子婚礼该有的样子。
皇后心中感动,但如果真的逾制,对永琏反而不好。她就劝乾隆,“您亲自为永琏操办婚礼,已经是
无上的荣宠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永琏今儿来请安时还说,您让人烧制的瓷器好看。”
乾隆挑眉,“他真这么说?朕怎么瞧着他看那些瓷器的眼神有几分嫌弃。”
乾隆命制造局烧制了一批婚礼上要用的瓷器,都是乾隆喜爱的花开富贵风格,昨儿永琏去看了,笑容非常勉强。但这事儿乾隆说了算,他觉得好看,婚礼上就要用这些,有些还要摆在婚房里。
皇后知道儿子不喜欢这种风格,她如果睁眼说瞎话,让皇上误会了,以后经常给永琏送这种花里胡哨的瓷器,倒麻烦了。
她就说:“永琏说,平时倒也罢了,但婚礼的时候用这些瓷器就显得喜庆热闹。”
乾隆哼了声:“还算这小子有点品味。”
皇后:“……”
皇后产期就是这个月,乾隆每天都来陪她说说话,有时候扶着她在院中走走。
“朕盼着你这胎也是个小格格。”
去年十二月,纯贵妃生下一个小格格,小格格长得十分可爱,但手指像鸭脯一样连在一起。
当时接生嬷嬷差点吓哭,纯妃得知自己生了个有残疾的女儿,也忧心忡忡,担心乾隆因此厌弃这个孩子,甚至连累永璋、永瑢。
乾隆却说这孩子的手像佛手,是菩萨转世,为了让宫里的人不要看轻这个女儿,直接把小格格抱到了太后宫里抚养。
但乾隆心里其实很清楚,这就是残疾。抱到太后身边,也是希望这可怜孩子能沾沾老祖宗的福气,健康长大。
皇后知道他是真的喜欢女儿,她则更希望能生个小阿哥,日后辅佐永琏。
皇后临近产期,大福晋喜塔腊氏和钮伦都在旁小心侍奉。永璜、永琏也每日都来。
到了四月初七日,皇后临盆。
乾隆急着去看皇后,把永琏叫到养心殿,让他帮忙看折子。
他直接递给永琏一支朱笔,“尽量模仿朕的字。”
永琏:“……这……这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快些。”乾隆道:“不要紧的直接写知道了,请安折子批,朕躬甚安。不知道怎么写的给朕。”
永琏:“……”
永琏也惦记着额娘和即将出生的弟弟,只能抓紧时间干活。
父子俩迅速把今日的奏折批完,就急匆匆赶往长春宫。
乾隆看了眼时间,俩人一起批奏折才用了一个多时辰,效率确实高。
永琏这小子说话比自己还言简意赅,思路也清楚。以后可以经常抓他来干活。
到了长春宫,产房内还没动静,外面娴贵妃、纯贵妃、嘉妃、钮伦、大福晋等人都在,一屋子女人见了永琏,也来不及避开。
乾隆就打发她们回去,不必在这守着了。
众人行礼告退,屋里只剩下乾隆、永琏和钮伦并几名太医。
乾隆听说里面皇后的情况还好,稍稍放心。又温声问钮伦,“怕不怕?如果害怕就先回去休息。”
钮伦道:“这有什么怕的,女儿只是心疼额娘。”
乾隆心说你以后也要经历这一遭。
后妃们生育,乾隆是高兴的。但娇养长大的女儿要受这个罪,乾隆心里就难受。
他脑中竟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巴勒珠尔要是会生孩子就好了。
乾隆被自己这个离谱的念头逗笑了,坐在对面的钮伦瞧见,就笑道:“弟弟还没出生呢,汗阿玛就乐开了。”
这年头重男轻女,怀孕的时候大家会默认说是男孩儿。奴才们也会说主子怀的“小阿哥”。
乾隆这时候也不好说自己喜欢软乎乎的小格格。
他表现的很放松,皇后身体还不错,这一胎养的好,稳婆、太医都是早就选好的,各处稳妥,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个孩子是男是女他都高兴。因为他和皇后已经是儿女双全,这个孩子就是锦上添花。
永琏道:“那肯定高兴啊,”他看了眼时间,“马上就子时了,正好四月初八,是佛诞日,弟弟是有大福气的孩子啊!”
历史上的永琮就是佛诞日出生的,乾隆还专门写了诗。
谁知乾隆听了这话,微微皱眉,“巧合罢了,这事儿不必强调。”
永琏:???
乾隆见儿子一脸懵懂,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如果是个小格格倒还罢了,如果是个小阿哥,若拿这事儿做文章,对永琏不利。
钮伦想了想道:“也对,宫里已经有个佛手公主了,再来个佛诞出生的阿哥,宗教意味太重。”
朝廷要利用佛教,但也不能利用的太过了,以免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