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皇后:“你现在说这话太早了。过两年你就不会这么说。”和亲王那样专情的人,还有两房侧福晋呢。
永琏知道额娘不信,就说:“那这两年您先别替我操心,汗阿玛要给我安排,您也帮我拦着点儿。”
皇后道:“好好好,我们没那么没眼色,你看我什么时候给你大哥院里放人了?”
“额娘您最好了。”永琏给额娘作揖。
这时候,永琪跑进来。钮伦跟在后面,“你快带着老五玩儿吧,这小子一刻也不消停,累死我了。”
钮伦说着坐下,让宫女倒茶。
永琪跑到永琏身边,“二哥陪我玩弹弓。”
“走走走!”永琏说着站起身,带着永琪出去了。
留牌子的几名秀女住在储秀宫。
秀女们都乖乖待在自己屋子里,不敢随便走动也不敢乱说话。
舒楠就很无聊,跟负责照看她们的嬷嬷聊天。留牌子这些秀女日后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主子,嬷嬷们也不好怠慢。而且舒楠说话很有意思,聊得也是嬷嬷们感兴趣的话题。
次日乾隆和皇后就知道了,未来儿媳妇是个话多的。
乾隆一点都不意外,当年舒楠在宫里种牛痘还写了日记,见了自己也一点不拘谨。旺盛的表达欲根本压抑不住。
这年头女孩以端庄娴静为好,像舒楠这样的性子其实不太符合选皇后的标准。
但乾隆现在看儿媳妇也是有滤镜的,这姑娘性格开朗,至少小夫妻俩过起日子来不会沉闷。而且她日后也能哄着太后、皇后高兴。比那不会说话的强。
复选时,太后和皇后也见了舒楠。
二人都很满意,太后还和皇后说:“那孩子身体好,看着是个长寿的面相。”
皇后就笑道:“皇额娘看人一向准,那可太好了。健健康康的最
要紧。”
只要妻子身体健康,再有个孩子,这家里就安定了,否则就算永琏不想有侧福晋和妾室,皇上也一定会给他安排的。
又过几日,指婚的圣旨就下来了。永琏早上去尚书房,明瑞就恭喜他。
片刻后舒赫德来了,明瑞又恭喜舒师父。
舒赫德现在面对永琏,心情又不一样了。从前是寄予厚望的未来储君,现在又是未来女婿。
他还不能嫌弃未来女婿,毕竟这女婿是他教出来的。
二阿哥虽然有些懒散,但人品贵重,心地纯善,当年能鼓励自家女儿写小说,日后也不会因为这个事儿嫌弃自家女儿。把自家女儿托付给他,舒赫德很放心。
朝中官员得知舒赫德的女儿被指给二阿哥,也都纷纷上门道喜。
舒赫德叮嘱家人,日后更要谨慎,万万不可仗着和皇家的这层关系就飞扬跋扈。现有的正面例子,跟皇后的兄弟们学就是了。尤其要学习傅恒,比普通官员更勤勉认真。这才不愧对皇上对他的照拂。
舒夫人再不喜欢舒楠,这会儿也得恭恭敬敬的捧着,这位日后八成就是主子娘娘,自己生的那些儿女,日后都得指望她拉扯。
舒楠是看起来最淡定的一个,按部就班交稿,等着新书出版。与此同时关心一下她的嫁妆,比着大福晋的置办就是了,至少表面数量不能超过大福晋。
婚期定在明年秋天,还有一年多,有充足的时间让内务府给永琏准备婚礼。
二阿哥的婚事有了着落,也就意味着可以出来办差了。海望就和乾隆提出想辞掉制造局总管的位置。
其实从他坐上这个位置开始,就有人等着想接他的班了。虽然很多人对内务府的差事不屑一顾,但制造局每年的利润在那摆着,制造局总管的位置是个肥差。
而且制造局在朝中的位置会越来越重要,别看制造局属于内务府管辖,但地位跟工部不相上下。
讷亲想接这个位置,被乾隆婉拒了。他都不打算让讷亲留在京城,当然不可能让他管制造局。
钮祜禄家其他兄弟也不行,文化水平太低,唯一一个读书的爱必达,乾隆派他去江西了。
工部很多懂技术的官员,要么资历不够,难以服众,要么被安排去铁路司。制造局的工匠们虽然懂技术不,但当总管可不是懂技术就行的,还要和各地官员扯皮,这些匠人在官员面前矮一头,肯定不行。
乾隆就问海望,有没有看好的接班人。
海望说:“奴才想了很久,朝中除了慧郡王,再无一人可胜任这个差事。”
他把选永琏的理由讲了一遍,其实不用他讲,乾隆心里已经同意了。
永琏对制造局的事儿本就很熟,甚至蒸汽机一开始就是他设计的。他接替海望,能立刻上手。
而且如此重要的部门,交给其他宗室,乾隆都不放心。只有交给自家人,乾隆心里才踏实。
乾隆点头,同意了海望的请求。
当晚就和永琏商量,今年先让他在制造局学习行走,明年大婚后,就正式接海望的班。
永琏想了想,自己到了领差事的年纪。外朝的事儿太麻烦,他不想和那些官场老油条扯皮。
制造局最适合他,于是痛快地答应下来。
第80章 随驾出巡
乾隆十年又不是一个好年景。
夏天直隶一带旱情严重,粮食歉收。
这时候就体现出京张铁路的好处了,从各地迅速调拨粮食过去,速度快不说,成本也大大降低。
总体粮价没怎么波动,百姓们也很安心。
乾隆今年五月就下旨,决定秋天要带着太后巡行木兰,他还要去多伦诺尔召见蒙古王公。
这回谁拦着也没用,从京城到张家口坐火车,不影响百姓秋收,也不需要沿路官员招待。花不了多少钱。
官员们也知道,皇上今年铁了心要出巡,召见蒙古王公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就没人吭声。
而且今年春天鄂尔泰病故,首席军机换成了张廷玉,老爷子现在满脑子都是安安稳稳混过这两年,保住自己的配享太庙的荣耀。根本不敢得罪乾隆。
他很清楚,要不是现在没有德高望重的满臣,绝对轮不上自己做首席军机。
乾隆确实是一时半会找不出能做首席军机的满臣。他想过让海望上,但海望这两年身体也不行了,而且这人就是鄂尔泰死忠,让他当首席军机,朝局不会有任何变化。
尹继善、舒赫德虽得重用,但尹继善在川陕搞改革,一时半会走不开,舒赫德现在不好提拔的太快,免得永琏登基后,后族势力太大。
乾隆就指望小舅子傅恒了,安排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进军机处行走。过两年张廷玉致仕,就让傅恒做首席军机。
至于乾隆一开始很看好的讷亲,乾隆也让他进了军机处,只是不让他在京城带着,隔三差五派他去当钦差大臣。
这次乾隆出巡,说什么也要带上永琏。总得带着儿子跟蒙古王公熟悉熟悉。
永琏现在上午去制造局,下午就回圆明园练习骑射和火铳。
永璜也会从翻书房过来,加上永璋、弘曕、永壁,大家一起临时抱佛脚。
永璋身体还是有些瘦弱,弓马骑射不太行。还好现在的燧发枪不需要太大力气,小少年倒是用的很熟练。
弘曕、永壁和永琏的骑射水平不相上下。永琏完全忽略自己比他们年长这件事,只要有人和自己水平差不多就行。
永璜是几人中骑射最娴熟的,不枉他领了差事还是每日练习。
天气很热,大家练习一会儿就坐在旁边的游廊下休息说话。
弘曕好奇永琏最近在制造局当差的感受,永琏不由叹气,“以为制造局顶多是些技术上的事儿,实则不然。扯皮纠纷也不少,我这几天净给他们断官司了。”
匠人之间的分歧看似是技术上的,其实是利益相关。每一个零件更新迭代,都会引起一次矛盾。上一代零件的设计者,不愿意自己的东西被取代,就给新的东西挑毛病。
还有很多零件设计出来,看似好用,但因为要用到比较稀有的矿石,不能量产。制造局需要计算成本。
这些杂事非常多,海望虽然掌管造办处多年,但在雍正朝,造办处还只是给皇家做器物。机器相关他也是现学,老人家年纪在这,学习的能力有限,很多事儿就想拖着。
永琏刚到,制造局那些匠人们就都围上来,很多事儿都积压了一两年没断清楚。
永璜道:“制造局现在是个大衙门了,去年一年的税收十分可观,越是有利可图的地方,麻烦就越多。”
永琏笑道:“大哥这话说的极是。”
“我们翻书房就没什么纠纷,”永璜笑道:“只是大家太懒散了,办事需要人催着。”
永璋在旁听着俩哥哥说话,他想了想,“我以后想和大哥一样,去翻书房这样的衙门当差。哥哥们觉得我应该去哪儿?”
永璋身体不好,性子也软,差事最好清闲一些。永璜就说:“要不去修书处吧?”